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7891011121314 / 1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如果阿巴多、海丁克、普列文、夏依等走了的话...... [复制链接]

查看: 15561|回复: 133
111#

不过蒂勒曼好像听说有纳粹倾向抑或是反犹倾向?!
TOP
112#

既然是纯正德国血统,那更要支持了!!想想现在德国都成了移民国家了,800万移民啊!几乎占了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这在**执政时期简直就是……
TOP
113#

曼弗雷德 在 2005-8-5 11:33:41 发表的内容
纯日尔曼血统的人,估计多少有一些这倾向。但是好像他确有此言论。没有核实过。不过从他纯正的施特劳斯演绎来看,有此倾向的可能很大!



不能简单地望文生义,虽然有纯正的日尔曼血统,虽然人们的主观意愿是希望德国出一位象卡拉扬那样的指挥皇帝,但以现在的国际、国内大环境,再要出现一位希特勒式的人物几乎不可能了。梯勒曼是有一些跑题的言论出现过,但从音乐解释上来生意一位指挥家的道德水平以至人生哲学,是肤浅、轻率的。我真诚地希望,梯勒曼能成为又一代的富特文格勒而不是卡拉扬,更不要成为托斯卡尼尼。
TOP
114#

上山砍柴 在 2005-8-6 1:32:02 发表的内容
A兄的意思应该是,他希望看到一个艺术家式的艺术家,而不是一个君主式的艺术家吧。


事实上很难判断,尤其在21世纪。
TOP
115#

埃萨-佩卡·萨洛宁 Esa-Pekka Salonen

1958年6月30日出生的萨洛宁是在赫尔辛基西贝柳斯音乐学院学作曲开始他的音乐生涯的(同时兼学指挥、圆号),毕业后还专程赴意大利锡耶纳、米兰拜作曲家卡斯蒂廖涅(N.Castiglione)为师.
从意大利学成回国的萨洛宁,年仅21岁就首次指挥芬兰电台交响乐团,次年成为芬兰国家歌剧院客席指挥,在短期内就确立了他在欧洲指挥界的地位.1983年至1984年乐季,他在斯德哥尔摩歌剧院指挥演出了15场《沃采克》(贝尔格曲),随后带领芬兰电台交响乐团赴澳洲参与珀斯音乐节演出活动,又在爱丁堡音乐节中指挥爱乐乐团,并成功地首次在美国指挥洛杉矶爱乐乐团.1985年,萨洛宁出任瑞典电台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之后,还经常与世界各著名乐团合作,其中包括柏林爱乐乐团、纽约爱乐乐团、费城乐团、爱乐乐团等.1990年,他在佛罗伦萨5月音乐节指挥德彪西《佩利阿斯与梅丽桑德》和在BBC逍遥音乐会指挥斯特拉文斯基《俄狄浦斯王》的演出,受到国际乐团的喝彩.1991年他是赫尔辛基音乐节的艺术总监,1992年在萨尔茨堡音乐节指挥LAPO演出马勒《第四交响曲》,备受好评.
    普列文于1989年离开洛杉矶爱乐乐团(LAPO)之后,乐团几年来处于没有首席指挥的困难局面,幸好,1992年迎来了个年轻人即埃萨-佩卡·萨洛宁.

萨洛宁与SONY签约,录制了不少优质的现代音乐作品CD,也给LAPO带来了声誉.如:
利盖蒂作品全集第四辑《声乐作品》
卢托斯拉夫斯基《第三、四交响曲》、《第二交响曲》
普罗科菲耶夫《第一、二小提琴协奏曲》
西贝柳斯《库勒沃》(OP.7)、《莱明凯宁传奇曲》(OP.22)
TOP
116#

A兄的意思应该是,他希望看到一个艺术家式的艺术家,而不是一个君主式的艺术家吧。
TOP
117#

萨瓦利什的指挥,动作不算美,却充盈着煽动性,他一举一动都有音乐,特别是左手的运用极富表现力,声部的进入,乐句的起伏,力度的变化,速度的转换,情绪的要求以及高潮的到来等,他都提示得清清楚楚,有条不紊,对作品了如指掌,全然掌握了乐谱每一细节,总谱在他的脑子里!
1993年9月出任费城乐团第六任总监的萨瓦利什,1923年8月26日生于慕尼黑,原学钢琴、作曲,24岁在慕尼黑音乐学院毕业后就开始指挥生涯,历任奥格斯堡市歌剧院、亚琛市、威斯、巴登黑森歌剧院、维也纳交响乐团、汉堡爱乐乐团、瑞士罗曼德乐团、科隆歌剧院、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等音乐总监或指挥,也曾在科隆音乐学院任教.
1949年他联同小提琴家塞茨(G.Seitz)获得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二重奏一等奖.
先后担任费城交响乐团的六任指挥一直是乐团的灵魂人物和大家注目的焦点。现任指挥萨瓦利什被公认为当代最有影响的指挥之一。萨瓦利什的指挥生涯开始于奥格斯堡歌剧院,后陆续在柏林爱乐、维也纳交响乐团、慕尼黑巴伐利亚歌剧院等担任音乐指导。萨瓦利什继承了德国指挥大师的传统,被认为是古典、浪漫时期交响乐作品的重要诠释者。一位评论家曾说:“在使音乐清澈易懂同时又使其上升到令人叹为观止的高度方面,萨瓦利什的才能是无与伦比的。”

在EMI的CD目录中,有他多款优质之录音,如:
贝多芬《第五、第六交响曲》
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
德沃夏克《第七、第八交响曲》
莫扎特《魔笛》
奥尔夫《布朗尼之歌》
理查·施特劳斯《随想曲》、《没有影子的女人》、《艾勒克特拉》、《间奏曲》
布鲁克纳《第四交响曲》
欣德米特《画家马蒂斯》
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张永宙)
舒伯特《宗教音乐作品》、舒曼《第一-四交响曲》
韦伯《序曲集》
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
[upload=jpg]Upload/2005861429194635.jpg[/upload]
TOP
118#

但就我的理解来说,能把英雄生涯的末乐章演奏到蒂勒曼的境界,这个音乐家应该是胸怀宽广的。
TOP
119#

丹尼尔·巴伦勃依姆(Daniel Barenboim)
巴伦勃依姆是犹太移民的儿子,1942年11月15日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1952年又随家人迁至以色列.父母都是钢琴教师,7岁就首次举行贝多芬作品独奏会,被誉为钢琴神童.10岁巴伦勃依姆就开始活跃于国际乐坛,先后在萨尔茨堡、维也纳、罗马、巴黎、伦敦、纽约、柏林等地演奏协奏曲,均为名指挥家指挥,其中包括克路易坦、克里普斯、史托科夫斯基等人.
    巴伦勃依姆是一边学习一边演出的,他先后在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学院、罗马圣西西里亚音乐学院、巴黎音乐学院随费舍尔(E.Fischer)学钢琴,跟马克维奇(I.Markevitch)、布莱兹学指挥,从师布朗热(N.Boulomger)学作曲.1954年,他在维奥蒂(Viotti)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年仅12岁,他以天才少年钢琴家名扬全球.
    20岁,巴伦勃依姆在以色列首次登台指挥.从此,他就一边进行钢琴演奏活动,一边从事乐队指挥工作,相互兼顾.从1965年起,他以钢琴家兼指挥家的身份,与英国室内乐团定期演出,共达10多年之久,1969年他曾率领该团周游世界巡回演出,很受欢迎,从此在指挥道路上青云直上.
    1967年,巴伦勃依姆与英国大提琴家杜·普蕾(J.Du Pre)结婚,两人经常联同以色列小提琴家祖克曼合作演出,成为乐坛佳话.从1975年乐季起,巴伦勃依姆接替索尔蒂出任巴黎管弦乐团音乐总监兼指挥,在职15年.1987年,他还兼任巴黎巴士底歌剧院音乐总监.次年,法国当局说他年薪过高,权力过大,被炒鱿鱼,由韩国的郑明勋(钢琴家兼指挥家)接任巴士底歌剧院音乐总监,这一纠纷事件震撼了国际乐坛,卡拉扬、布莱兹、梅塔、索尔蒂、朱利尼、诺曼等名家都向法国当局表示支持巴伦勃依姆,但无济于事,巴伦勃依姆还是被轰走.
    或许是纯属巧合,巴伦勃依姆被法国当局解雇两周后,美国芝加哥交响乐团马上聘请了他,从1991年起接替索尔蒂出任CSO音乐总监兼指挥,这又成为乐坛头条新闻.
    这些年来,巴伦勃依姆获得不少奖章,其中主要的有1958年贝多芬奖、1963年帕德雷夫斯基奖、1982年贝多芬学会奖等.此外,他很有语言天才,能说流利的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希伯莱语.
    巴伦勃依姆喜欢现场演出多于唱片录音,认为唱片录音是人工化之产品,不那么真实.不过,他又认为现场演出实况录音为了强调现场感而又会加入一些夸张的成份,也不那么真实,因之,他还是赞成录音室录音.

巴伦勃依姆自12岁(1954年)首次录音至今,已录有大量的唱片,有钢琴的,也有指挥的,还有边演奏钢琴边指挥乐队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
科普兰《阿帕拉契弦之春》
肖邦《13首夜曲》
欣德米特《翻飞天鹅》
李斯特《爱之梦》
柴科夫斯基《意大利随想曲》
瓦格纳《管弦乐曲集》
维尼奥夫斯基《第二小提琴协奏曲》(以上为DG录制)
贝多芬《第四、第五钢琴协奏曲》
博凯里尼《降B大调大提琴协奏曲》
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
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全集》
巴赫《小提琴协奏曲》(以上为EMI录制)
舒伯特《交响曲全集》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
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
勋伯格《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吉他协奏曲集》(以上为SONY/CBS录制)
莫扎特《女人心》
沃尔夫《彭特西丽亚》(交响诗)
马勒(亡儿之歌)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布莱兹《NOTATIONS1-4》(以上为ERATO录制)
TOP
120#

毕希科夫於1952年11月30日生于列宁格勒,5岁学钢琴,7岁进格林卡合唱学校,10年后考入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师承穆辛(I.Musin).1973年,21岁的毕希科夫荣膺了拉赫玛尼诺夫指挥比赛大奖.两年后,赴美国另谋出路.在美国,毕希科夫先在纽约曼尼斯音乐学院学习了3年,并任学院乐团指挥,还指挥过纽约艺术花园演出歌剧《茶花女》.1980年,他成为密歇根州大急流城(Grand Rapids)交响乐团指挥,并兼任布法罗(水牛城)爱乐乐团首席客席指挥.
    在欧洲,他指挥过的乐团包括德国北部电台交响乐团、巴伐利亚电台交响乐团、皇家爱乐乐团、伦敦爱乐乐团等.在法国普罗旺斯音乐节中,他成功地首次指挥演出了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玫瑰骑士》和莫扎特的歌剧《假女园丁》等.
    1985年,毕希科夫被委任为布法罗爱乐乐团音乐总监兼指挥,并於1988年带领该团赴欧洲巡回演出.在北美,他指挥过的乐团包括波士顿交响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费城乐团、蒙特利尔交响乐团、多伦多交响乐团,并於1988年在芝加哥抒情歌剧院首次指挥莫扎特歌剧《唐·乔万尼》的演出,很受欢迎.
    1987年和1989年,毕希科夫率领伦敦爱乐乐团赴美国、西班牙巡回演出,大获成功.1989-1990年乐季,他应邀指挥捷克爱乐乐团,这是第一个前苏联指挥家获得此荣誉.
    1989年9月,毕希科夫以马勒的《第二交响曲》开始了他在巴黎乐团的指挥工作,1998年,毕希科夫离开巴黎乐团,去了科隆.

1985年起,毕希科夫与PHLIPS签署独家合约,已推出的CD有:
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第二交响曲》、《第十一交响曲》
柴科夫斯基《胡桃夹子》组曲、《第六交响曲》
门德尔松《第三、四交响曲》
莫扎特《第三钢琴协奏曲》(K.242)
罗西尼《圣母挽歌》
理查·施特劳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交响曲》
比才《C大调交响曲》
弗兰克《D小调交响曲》
马斯卡尼《乡村骑士》(女高音诺曼)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