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永远的红色经典!!(阿龙) (第7页有试听) [复制链接]

查看: 18781|回复: 159
21#

[upload=jpg]Upload/2005710854896661.jpg[/upload]
TOP
22#

到了我最喜欢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了。这部舞剧的音乐我真是太喜欢了,当年,学校组织看样板戏,不看也得看的那种活动,看别的戏时我提不起劲,一听说看《红色娘子军》就来劲了,没别的,就想去听一场管弦乐音乐会。它的作曲毫无疑问是样板戏中最华丽的,里面那几段小提琴更是让我百听不厌。

我喜欢的,还有它出色的舞美。特别是第一场,在黑色调为主的椰林里,吴清华血一样红的衣服从树后面闪出,像一团火的精灵在跳跃。

我的这个中唱版,是这批样板戏里制作最不讲究的,看它的封面简直就像油印制品。我不知道中唱为什么会这样马虎地对待它(还有《白毛女》),要知道,这可是中唱的看家宝贝,除了这些宝贝,中唱还有多少拿得出手的东西?可是它竟然用这样的制作来遭塌我心目中的艺术女神。气愤。

不过这张碟的录音倒还真是不错,72年的历史录音,音质远比我想像的好得多。我现在在犹豫是否还要买一个百利版回来,不过我倒不后悔买了这个中唱版,毕竟,我认为它才是最正宗的。

顺便问一句,我想找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的DVD想了很久了,一直未能如愿,哪位朋友能帮我了此心愿?
TOP
23#

在中国民族歌剧的命运非常有戏剧性,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期,那时现代京剧还不太走红,戏迷们多数也还是在看传统戏,而中国的民族歌剧却发展的轰轰烈烈,一部接一部的好戏轮番在戏剧舞台上亮相,论影响比京剧大得多。可是文革一开始,所有的民族歌剧全部打入冷 宫,即使内容多么革命也难逃此厄运。从此京剧样板戏成了舞台主角,人人变成了京剧迷。直到76年后,这些民族歌剧才算有了出头之日。

《白毛女》应该是中国的第一部民族歌剧了。这个郭兰英主演的版本权威性不容怀疑。现在再听郭兰英演唱,会觉得与当下的演绎风格有非常大的差异。郭兰英的声音是从戏曲班子里训练出来的,加上一些民歌小调的味道,的确是有很独特的感染力,但是对付那种需要爆发力的唱段时,她还是有点力不从心,音准也有点问题。现在的民歌手普遍结合西洋唱法,像万山红唱的《恨是高山仇是海》就大大提高了歌唱的难度。要说这种唱法更像歌剧,不过论起味道,确实比不上郭兰英。也许这也是民族歌剧的两难问题。

一向都认为中唱的制作太粗糙,这回却让我大为意外,这套“中国歌剧原版珍藏本”是我见过的中唱唱片中最精美的一套。尤其是碟面,这是国内唱片的通病,即使封面再漂亮,一到碟面就露了怯。而这套的碟面色彩搭配高级,简洁而有品味,看上去真正像高档货了。其实有些事中唱要愿意去做完全可以做得很好。我这拍了一张,似乎还不能把它的优点完全体现出来。

对音质的处理这套也还算不错,63年的录音,基本上能很真实地体现出郭兰英的声音质感。

经典唱段

北风吹

扎红头绳

恨是高山仇是海
最后编辑浊水河上的桥
TOP
24#

[upload=jpg]Upload/20057101001827889.jpg[/upload]
TOP
25#

[upload=jpg]Upload/20057108583197751.jpg[/upload]
TOP
26#

[upload=jpg]Upload/2005710902092199.jpg[/upload]
TOP
27#

[upload=jpg]Upload/2005710944166109.jpg[/upload]
最后编辑浊水河上的桥
TOP
28#

[upload=jpg]Upload/20057109202510958.jpg[/upload]
TOP
29#

京剧《平原作战》是根据电影《平原游击队》改编,李向阳换成了赵勇刚。这部戏在样板戏中算中不溜的,不出色但也不太坏,里面有些武戏倒是很过瘾,记得一个战士平地而起一跃跳到炮楼上。我有个朋友曾演过这部戏中的这个战士,他是团里的跟头虫,义不容辞。有一回翻错了方向,腾地一下跃到乐池里去了,下面观众一片哗然,纷纷起身看个究竟。没想到他又腾地一下从乐池里翻回台上,然后再翻回伸长脖子正看热闹的鬼子炮楼上。这位朋友现在很发福,大型全景水上表演的《刘三姐》就是他搞起来的。

经典唱段:

哪里有人民哪里就有赵勇刚
TOP
30#

到了我最喜欢的歌剧《江姐》。

先说一下中唱典藏版1965年的录音,由空政文工团演出的《江姐》,在我看来是将民族性与歌剧特点结合的最好的一部作品,虽然运用的仍然是地方性的音乐元素,听起来却有很“洋气”的感觉,女主人大段的咏吟调写得非常透。是一部耐听的优秀作品。

这个录音非常之好,从音质上来说比其它那些同时代的录音都要好,人声质感,舞台空间感,鲜活度都很不错。扮演江姐的是二个演员,一个万馥香,一个蒋祖缋。从声音表现力来说,后者远远好于前者。也许是当年作曲家给女主角的唱腔太多,才造成了二人分担前后半场的现象。万的声音听起来还是有点嫩,而蒋的声音真是太棒了。这个“太棒了”怎么说?通常历史录音在我们今天来听,唱演者的能力总是有点欠缺,更多的是听味道。新一代的演唱者能力普遍上去了,味道却没了。而蒋祖缋的演唱,绝没有因为过去了40年而让你觉得有任何遗憾,细腻的地方处理得声情并茂,该激越的地方打得很开,让我惊异那个时代我们已经有这么好的民族歌剧演员。后来我知道空政还出过第二代江姐金曼,而我手上还有一个万山红的交响组曲江姐。金曼的我没听过,如果让我推荐,我还是推荐这个65年的录音。这也是我认为这批中唱典藏版里最值得收藏的一张唱片。

经典唱段

巴山蜀水要解放

红梅赞

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

绣红旗

五洲人民齐欢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