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永远的红色经典!!(阿龙) (第7页有试听) [复制链接]

查看: 18782|回复: 159
31#

红珊瑚》与《刘胡兰》都是海政文工团的作品。其中《红珊瑚》最值得一听的就是“海风阵阵愁煞人”。据说现在是民族唱法学生的必修曲目。除此之外就是那首主题歌“珊瑚颂”了。(为歌剧写上一首短小一点的主题歌,让它便于在群众中间流传,这也是中国民族歌剧的一大特色了。)《刘胡兰》的好听的唱段似乎要多一些,这也可以从这两个剧作入选的唱段比例可以看出来。

虽然两部作品都在60年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现在看来能留下来的唱段也就一两首。可能中国民族歌剧中的许多也都会遭遇这样的命运,剧目渐渐没人演了,情节也被人淡忘,但是里面的一些唱段却得以传唱。不是太苛求地看待这个问题的话,也样也就够了。毕竟我们不能太奢望那个时代的作品有过于完美的表现。
TOP
32#

《草原之夜》这部歌剧我居然是第一次听说,真是太孤陋寡闻了。不过听了之后也没得到任何惊喜。一部平庸的作品,听起来更像多首歌曲的的组合而没有歌剧的感觉,既谈不上有什么民族特色,也没有什么动听的旋律,而演出的还是实力最强的中国歌剧院。不推荐
TOP
33#

[upload=jpg]Upload/20057101091293271.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7101092573545.jpg[/upload]
TOP
34#

[upload=jpg]Upload/20057108553427036.jpg[/upload]
TOP
35#

京剧《杜鹃山》,这是后期样板戏里面的巅峰之作,它的唱腔讲究,对白押韵,用精致来形容一点也不过份。而柯湘唱的那段“乱云飞”,是京剧里少有的大气之作,非常舒展有张力,旋律也极为动听。同时这部戏制作讲究,它的舞台美术在样板戏中傲视群雄,布景制作非常豪华,效果鲜明具有视觉冲击力。无论从哪一点看,《杜鹃山》都可媲美文革前期的样板戏而成为现代京剧的又一典范之作。

同时,杨春霞扮演的柯湘也非常俏丽。在那个年代,有这样俏丽的女性提供给我们欣赏的实在不多。


经典唱段:

家住安源

黄连苦胆味难分

乱云飞
TOP
36#

[upload=jpg]Upload/20057109261555333.jpg[/upload]
TOP
37#

[upload=jpg]Upload/2005710944761716.jpg[/upload]
TOP
38#

[upload=jpg]Upload/20057109492129424.jpg[/upload]
TOP
39#

《红岩》也是我小时看过多遍的书。所以95年我第一次去渣滓洞时,居然没有陌生感,连哪间牢关着什么人,门口在春节那天贴过什么对联都还记得。

《江姐》这部歌剧在70年代末重新复演后曾经拍过舞台艺术片,里面的江姐才是真正的第二代,金曼应该是第三了。不过那部片子的结局是没有让江姐牺牲,而是被双枪老太婆和游击队救了。典型的中国式皆大欢喜的结局,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善良的愿望吧。当然,这一结局的版本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同,所以到了金曼那一代,又恢复了原来的面貌。

“忘本”一词有点过了,哈哈,不过作品本身还是很经典的,至少后来创作的歌剧很少再能超过这几部经典,包括题材不错的《伤逝》《原野》等。当然,历史条件也不一样了,现在写一部歌剧很难有市场。
TOP
40#

02年中唱还出版了现代京剧的全系列。这是《红灯记》的精选唱段。

经典唱段: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做人要做这样的人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浑身是胆雄赳赳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