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俺的唱片心水集,涂鸦手扎 [复制链接]

查看: 24054|回复: 121
61#

[upload=jpg]Upload/200561018441680479.jpg[/upload]

NR-5006
[upload=jpg]Upload/200561018444562072.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61018445891312.jpg[/upload]
TOP
62#

可能跟天使版没太大差别,不知道是否仅仅remarstering过。拿到不妨过来研究下,^_^。
TOP
63#

[upload=jpg]Upload/200561018305899877.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61018311412656.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61018312862317.jpg[/upload]
OPK 7010 Frutwangler/ BPO
Schubert: Symphony No.9 in C major AD944 'The Great' <1942>
Brahms: Haydn Variations <1943>

OPUS KURA,成立于2000年,按官方的说法有两重意思:一,classic在日本的发音类似于KURASIKKU,因此KURA有古典的意思;二,KURA在日本是一种古老的仓库,用木头和一些灰泥搭建而成,因此KURA表达了古老而内涵丰富的概念。它陆续发行了福特的战时录音,这张舒伯特第九和勃拉姆斯海顿主题变奏是较新近的一张。

“伟大”是充满英雄性的演奏,较少阴暗的色彩,它充满了光辉;强有力的节奏感,通常用果断、短促有力的节奏;急促盘旋的弦乐声部,广而气息悠长的管乐;甚至某些地方歇斯底里般。不论怎样,说起这个战时“伟大”,你们肯定比我要熟悉许多,因此我想关注的是OPUS KURA自身独特的地方。

聆听OPUS KURA的转制,第一印象是什么?肯定是它凌厉、强劲的动态而又不失自然的音色,是一个具相当音响性的转制。那么它缺点是什么,留意一下背景细节,你发现观众的动静实在清晰极了,显示出极高的分析力,但是你留意一下别的,例如第二乐章开始的单簧管,很漂亮对吧?但是不觉得音色有点呆板么,福特的错?NO!因为转制中缺少些“弱细节”,单簧管的一些柔和暗色彩不见了。为什么会这样,看看最最突出的例子,弦乐部分,或者在强音齐奏时候,留意到哪些爆裂了的、含糊不清的地方吗,这些地方完全没了层次感和细节了,这是工程师Kiyoshi YASUHARA过分提升了动态和分析力留下的祸根,他没有处理好那些含糊的部分。不是说在历史录音中就要出现含糊的低声部,一个高明的转制会相当程度上处理好这些难题。

转制使用的不是原始的母带,因此也可以当作是祸根的一部分。在1942年初,帝国电台(RRG)已经开始使用最新开发出来的磁带录音机为福特进行录音了,不过在苏军占领柏林后,很多母带被带去了前苏联。大概在1956-1960年间,Melodiya发行了一些LP,不幸的是绝版后官方没有再版,但是却有许多其他形式标签的再发行,例如这次转制用的blue torch。俄罗斯归还一部分母带时,没有包括许多重要的演出,也许莫斯科广播电台仍然保留着母带,也许Melodiya使用母带后掉了包。看来即使能够使用母带的复制品进行制作估计已经是相当幸运的了!(当真不幸)

不管怎样,OPUS KURA的转制相当特别而且质量很高,虽然我觉得还是有致命的弱点。但是如果在正常的渠道得到这些CD的话,价格当真是太高了,因此音质有必要再完善。

20050610傍晚
TOP
64#

[upload=jpg]Upload/200561018465812648.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6101847698322.jpg[/upload]
TOP
65#

这个战时“伟大”一些其他发行的版本:
[upload=jpg]Upload/200561018361676289.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61018362893834.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61018363627502.jpg[/upload]
TOP
66#

[upload=jpg]Upload/200561018404656966.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61018405756845.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61018431712581.jpg[/upload]
TOP
67#

一般LP转入的声音会粗一点,有些工程师会适当更改。其实俺觉得炒豆声不是问题,反而处理成类似抽风一样的噪音更可怕些。随着时代的进步,处理历史录音肯定会想办法弄掉些噪音的,尽管不做任何处理仍然是最理想。
母带这个概念比较笼统吧,磁带没出现前叫“母带”好像有点莫名其妙,处理母带是非常能体现一个工程师功力的地方,也是非常繁琐的工作,因此俺很佩服那些顽强的家伙。
作为另一方面,有些流氓公司就很讨厌了。例如大家都知道PEARL的东西噪音很大,有些公司就直接把PEARL的CD弄到计算机里去掉噪音出版,多省事啊,不喜欢噪音的人还会说,噢!比PEARL的还要好!俺鄙视!
TOP
68#

[upload=jpg]Upload/200561818214724314.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6181823252796.jpg[/upload]
找张唱片来唠叨两句,也当作是更新咯。
Achipel出的PUCCINI逝世30周年纪念音乐会(1954,11月29),Tebaldi 、Stefano和 Taddei三人的阵容是理想的,不过Tebaldi 和Stefano的表现并不太出色,有些唱段简直就是干嚎,虽然有些抒情的段落唱得很迷人(特别是Stefano),不过这还是在他们的黄金年代,这种表现实在谈不上有多出色。
唱片说明书简陋极了,只有简单的曲名列表,连哪段是谁唱的都没有标明,对俺这种菜鸟来说实在是太痛苦了。教人觉得有点意思的是有一小段PUCCINI重返意大利前的公众讲话,没听过他的声音也当是一乐。
最遗憾的是唱片的音质,标明24bit,96K,挺猛的样子,不过“HI-END RESTORATION TECHNOLOGY”字样令俺当初拿到唱片时一阵晕眩,感觉很可能又买了张垃圾。果不期然,推进CD机一放,混乱、模糊的音场立刻把俺打进了18层地狱。。。漂浮的弦乐,暗弱、纤细的低音,响亮而硬的人声。怎么也搞不明白这样的唱片怎么能出版发行。认真核对了一下,这个醒目的标记无疑又是一个“伪立体声”技术,实在令人深恶痛绝,它摧毁了美妙的音乐。如果非得让俺赞美一下的话,他们它比USD24要强那么一点。
TOP
69#

[upload=jpg]Upload/200562718191960483.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6271820631443.jpg[/upload]
ELMAN 1929老柴小协
ELMAN晚年已经被许多人认为是“过时了”,不过早年的音色仍然叫人念念不忘。他可真的是“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把同时代的对手远远抛在了后面(除了克莱斯勒),虽然有些处理方式我们仍然可以感觉到ELMAN立足于19世纪的伟大传统,不过说到他迷人的音色,却是完全不同于陈腐的19世纪了。这种崭新的小提琴音色是如此独特而闪闪生光,与其说是奥尔指点了ELMAN,不如说是ELMAN启发了奥尔了。

这个早年柴小协是如此的命运多桀,它1929年降临时,已经不幸地被HUBERMAN在哥伦比亚1928年的录音(另一个伟大的录音!)抢了先机,那时的人似乎更加关注基于传统的录音,ELMAN的被冷落了多年;更加灾难性的在于海菲茨1937年的录音问世(最惨的是指挥都同是巴比罗利),顿时,ELMAN这个录音被无情地打入了冷宫-即使是他其他一些想录的曲子也在海菲茨的阴影下得不到录音的机会了。

聆听这个录音,我们察觉到一个显然的特征,ELMAN没有用通常的快速、粗野的风格来处理,特别是第一乐章-在HUBERMAN和海菲茨的录音中你能清晰地知道这是什么意思。ELMAN取之的是一种凝重而缓慢的节奏,这是他的招牌特征,他的音色优美而充满阳刚之气,一种粗旷之气的老柴。在慢乐章中有种独特的妩媚和性感姿态,他坚持有条理而和缓不急的理念,即使在快速的第三乐章,也保持着曼妙的姿态,他温暖的琴音几乎让我忘记这是“老柴的音乐”!

Green Door的转制非常的有老唱片的感觉,噼里啪啦的杂音扑面而来,音色却是优美自然,我喜欢这样的转制。当然有些问题不能不提,乐器有些模糊,优美有余但是之感不足,杂音感觉象是从罐子里发出来的(有回音?!),因此整体音质有点罐子声。唱片上另外的FAURE第一号奏鸣曲虽然录于1941,却是聆听ELMAN之声的好机会,特别是第二乐章。还有精彩的两首ROMANCE,1932年的录音,ELMAN的“慢功夫”可谓尽情发挥,我特别喜欢其中的1号。最后唠叨一下的是唱片的说明,太简陋了,录音也只标明年份,其他相关资料一概欠奉,实在有些寒酸。

20050627傍晚
TOP
70#

[upload=jpg]Upload/20056271823998420.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62718235044309.jpg[/upload]
NAXOS的转制,便宜又好的一张,即使有了Green Door的也务必要备一张!NAXOS的ELMAN特征更加明显,一个不幸的事实就是Green Door的听起来节奏感削弱了,有时候甚至短促,而NAXOS的听起来就更加舒展而充分。值得注意的是老柴的第二、三乐章分轨点两间公司不同,所以时间上有明显差异。
而且NAXOS除了保留曲目Wieniawsk第二号小协,更加有精彩绝伦的Seranade Melancolique,要知道什么是性感,男人的性感,就在这里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