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俺的唱片心水集,涂鸦手扎 [复制链接]

查看: 24059|回复: 121
71#

[upload=jpg]Upload/2005761740739364.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7617402697855.jpg[/upload]
鲁宾斯坦早年录音集第一辑
1. Piano Concerto No. 2 in B flat major, Op. 83
Composed by Johannes Brahms
Performed by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with Artur Rubinstein
Conducted by Albert Coates ,1929,10,22-23

2. Piano Concerto No. 1, for piano & orchestra (or 2 pianos) in B flat minor, Op. 23
Composed by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Performed by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with Artur Rubinstein
Conducted by John Barbirolli ,1932,6,9-10

RCA1999年发行了82辑94CDS的庞大的鲁宾斯坦录音集,也许已经囊括了他全部的商业录音(未能一一核实),其中还包括了少量从未发行过的录音。全部录音对于我来说只能是敢望而不可及,所幸的是其中的早年录音部分收集了一些,最近整理CD发现已经很长时间没听过了,于是决定把这些CD逐一回顾,这是个浩大的工程,哪怕仅仅是听一次加贴图!

鲁宾斯坦早年最早的录音在1910年,遗憾的是基本找不到了(虽然没证据表明已经毁掉),原声时期的录音质量令他难以接受,所以没有再录音,这些遗落的录音很遗憾没有出现在这套合集中。此外在原声时期鲁倒是留下了不少的卷筒录音,按惯例,这些也没有出现在录音合集中(有兴趣的可以关注一下大K公司的两张)。因此,这套录音涵盖的录音时期是1928-1976,聆听这些早年的录音,你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与晚年大大不同的鲁宾斯坦。

第一辑是勃拉姆斯第二钢协和老柴第一钢协,这两部作品是鲁宾斯坦终身的保留曲目,两位作曲家也是他最紧贴的(虽然他只弹老柴的两部作品!),勃拉姆斯第二鲁老一生录过6次之多(4次收录在这套合集),这个录于1929年10月22-23的最早版本(也是他最早完成的协奏曲录音),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首先是它的速度,非常快,尤其是第一乐章14:33,真不知道是否还有对手?此外,这是鲁老跟英国老牌指挥Coates唯一的一次合作(Coates已经被遗忘!),Coates展示了优美壮阔的旋律,例如第三乐章的开头那种凄美的感觉。

录这个录音时时间非常紧迫,录音前两人就应该做充分的演练,结果变成了一见面就要录音,也许要诟病一下默契的问题,例如第四乐章1:50开始往后一小段,钢琴和乐队混乱得简直有点可笑。不过这些并不重要,关注到鲁宾斯坦来的话会发现他的触键非常刚健,有着宏浑扎实的低频,听他一开始的一个音就能感受到了。演奏也非常的自由,前面提到的混乱部分其实钢琴弹得非常“爽”(虽然乱^_^);再例如一乐章8:22开始这段如歌的旋律,流畅而自由,却有不失欲言又止的情绪。但是有时候过分用力的触键显得有些呆板,同样看看第一乐章,6:00附近,弹得太呆了点,虽然力度惊人。

老柴第一对爱乐者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有时候我真的怀疑,这曲子有听N个版本的必要吗,不外乎就开头“哐哐哐”几下。。。悲惨的是,鲁宾斯坦录了四次之多(三个收录在这套合集中),而且其中三个是早年的,更“悲惨”的是四个我都有,这意味着得再几次地重新聆听多次这部作品——虽然不乏快乐。

鲁宾斯坦1932年6月初正在繁忙的准备婚礼过程中,跟年轻的巴比罗利合作,这里再次印证了年轻的巴比罗利是多么称职的协奏者。这个录音在40年代一度受到霍洛维茨那个著名版本的威胁(什么,你没听过?残念。。。),但是这些早年的录音证明鲁的技巧毫不逊色于霍,他只是没有霍那些夸张火爆的表情罢了!第一乐章钢琴和乐队流利得叫人咋舌,高潮部分气势磅礴,听听华采乐段——眼花缭乱:骤雨急降,水珠弹跳,忽而晴空万里,转瞬乌云盘旋而下,劲风急至,雨珠夹面。

总的来说,这张唱片是鲁宾斯坦早年浪漫风暴的代表,虽然后面有录音更好的版本,这两个却不见得能替换。唱片的音质真是好极了,噪音也不大,转制的正是MARSTON,连带所有78S时期的大约20张CD都由他处理,出来的音质绝佳,虽然不知道RCA自己做了哪些后期处理,有时候会觉得略微“干”,不过放到哪里都是绝对出色的唱片。唱片的包装就比较叫人叹气了,虽然用料不轻,可惜全是纸质,CD也是夹在里面的,除非你买一大套放在柜子里摆着,不然真的担心变形损坏。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大套唱片不是通常再发行全集版本那样的“金线”系列中价,而是正价的“红线”,这样一来,这些纸片就有点对不起它的身价了。

20050706下午。
TOP
72#

[upload=jpg]Upload/200571317361966834.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71317352257144.jpg[/upload]
鲁宾斯坦早年录音集第二辑
1. Waltz No. 2, Op. 34, No. 1 In A-Flat Major
2. Waltz No. 7, Op. 64, No. 2 In C-Sharp Minor
3. Mazurka No. 23, Op. 33, No. 2 In D Major
4. Mazurka No. 35, Op. 56, No. 3 In B Major
5. Mazurka No. 39, Op. 63, No. 1 In B Major
6. Consolation No. 3 In D-Flat Major
7. Hungarian Rhapsody No. 10 In E Major
8. Liebestraum No. 3 In A-flat Major
9. Prelude, Op. 3 , No. 2 In C-Sharp Minor  
10. Preludes, Book I: No. 10: La cathedrale engloutie  
11. Pour le piano, No. 1: Prelude In A Minor  
12. Le tombeau de Couperin: Forlane  
13. Goyescas, No. 4: The Maiden And The Nightingale  
14. El Amor Brujo: Dance Of Terror  
15. El Amor Brujo: Ritual Fire Dance  
16. Prole Do Bebe, Book I: No. 2: Moreninha  
17. Prole Do Bebe, Book I: No. 6: A pobrezinha
18. Prole Do Bebe, Book I: No. 7: O Polichinelo

这些录音时间在1928-1937年间,全部是鲁宾斯坦的拿手小品。首先开场的是肖邦两首Waltz,也是早期各钢琴家录得很多的曲子。Op. 34, No. 1是他最早的一批录音了(共7首,但是只有2首得到发行),非常明显你能留意到他那马虎的经过句。我非常喜欢这两个早年录音,特别是摇曳而生动的节奏感,仿佛窥见了浪漫时期的光彩,如果跟63年的著名版本比较一下就更加明显了,那个太呆板了。实际两首曲子的录音没想象中多,除开53、63两个全集版,正式的商业录音就这么一次了。Op. 64, No. 2感觉最好,我特别喜欢它婆娑摇曳的节奏感;而Op. 34, No. 1则快得有点离谱,留意一下结束句那些快速到象口哨一样一闪而过的连音,当真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

接着是3首肖邦的Mazurka,跟上面的一样,也是全集外的孤本,这是鲁宾斯坦的领域,全集录了三次之多。其中35号在唱片扉页、里页、封底甚至唱片说明全部被错误地标成了Op. 56, No. 2,实际应该是No. 35,Op. 56, No. 3还是No. 34,Op. 56, No. 2?俺不知道,反正No. 35,Op. 56, No. 2肯定不对!这三首曲子鲁宾斯坦处理得充满了畅想和跳跃的特性,生气盈然,只是音色略显得有点干瘦。

三首李斯特的作品,Consolation No. 3和Hungarian Rhapsody No. 10都录过两次(Rhapsody不包括1910的),Liebestraum No. 3有多次,三首鲁宾斯坦都以一种诗意化的感觉去演绎,Consolation和Liebestraum有着暗弱急速滚动的低音部(想起了LIPATTI,hehe),不过Consolation的低音带着一种奇怪的“舞蹈的”节奏,似乎少些抚慰的味道(更象自恋);Liebestraum低音确实很有味道,而且它不会演奏得太响。Rhapsody则有着宏浑的开头,诗意的中间部分和狂野的结尾,整篇流畅无暇。

后面作品的六位作曲家生活的时代离鲁宾斯坦是如此的贴近,他经常演奏这些民族作曲家的作品(好像德国那些不碰),有的作品录下时离写完不过10年光景!Rachmaninov的Prelude C-Sharp Minor简直太流行了,搞得作曲家自己也很反感,事实我也不怎么喜欢,开头的钟声鲁宾斯坦弹得很强,还是渐强,后面接很弱的音,感觉落差太大,有取宠之嫌。

Debussy的La cathedrale engloutie和Prelude都是极好的演绎,前者教堂宏伟、庄严的形象(带破败之感),海水无边深沉的感觉都极好,这得益于他深不可测的低音,速度略快,因为没办法录得更慢了。Prelude是商业录音的孤本,流利而干净利索,丰富的色彩感,似乎是百变的形象。而另一个色彩大师Ravel的Forlane就象一首色彩斑斓的散文诗。

Granados的作品仅录过两首,The Maiden And The Nightingale演奏较多,鲁宾斯坦很年轻就开始演奏(才写成几年),当然有不幸的故事就是Granados的儿女在听鲁宾斯坦演奏这些作品时,正在赶回国的Granados夫妇海难去世。这首忧伤的作品弹得洗练而不沉溺,遗憾的是有些很弱的音几乎淹没在噪音里,得靠你的耳力了!

Falla的两首是鲁宾斯坦的改编曲,保留的炫技作品,特别是Ritual Fire Dance,跟Rachmaninov的C-Sharp Minor类似,如果音乐会上不演奏,听众几乎要把大师拉出去处决了!好听而且爽的曲子,不用罗嗦。Villa-Lobos写的一些曲子真是优美得很,听过Angelos唱他的歌曲一定印象很深。这里Prole do bebê组曲中的三首都是美轮美奂的小曲子,实际鲁宾斯坦并不喜欢作曲家题献给他的作品,舞台上基本就演这些组曲(2、6录了两次,7是三次)。 这次的2、6很漂亮,7则多少有点干巴的感觉,快到疯狂的速度。。。

这一辑录音是属于鲁宾斯坦最早年的录音,听起来确实令人愉悦,而且其中相当部分很珍贵,对于认识他早年的风格可谓范本。

200507-12、13。
TOP
73#

[upload=jpg]Upload/200582317344535325.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8231735342862.jpg[/upload]
鲁宾斯坦早年录音集第三辑
1. Piano Quartet No. 1 in G minor, Op. 25
2. Sonata for Violin & Piano No. 3 in D minor, Op. 108
3. Sonata for Cello & Piano No. 1 in E minor, Op. 38

前段时间实在没心情爬格子,帖子荒废了,简短写下去:

这一张又是勃拉姆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对鲁宾斯坦而言,勃拉姆斯比肖邦更贴近(至少录音上如此)。Piano Quartet 仅录过两次,这个1932年版请来Pro Arte的成员坐镇(Alphonse Onnou/Germain Prevost/Robert Maas),虽然说Biddulph发行过这个录音,可是要是没有这个全集版,真的跟绝版差不多。弦乐部音色优美,可是听着也太谨慎了点,甚至有时候感觉鲁宾斯坦就像无聊地玩打击乐,唯一末乐章感觉来了生气。

Sonata for Cello & Piano No. 1也只录过两次,都是和Piatigorsky,36年这次Piatigorsky是技艺精湛的时期,多家公司发行过,低频深邃的琴音十分动人,很好的一次合作,只是有时候两位年轻人有些用强。

Sonata for Violin & Piano No. 3是这张CD中给俺最大的惊喜,No. 3也仅录过两次,60年代和谢林的录音大家一定不会陌生,32年这次呢?小提琴演奏者Paul Kochanski(1887-1934)相信大部分人都没听说过,他、鲁宾斯坦、Karol Szymanowski (1882-1937,也没听说过吗,细心想想,某些小提琴大师有他写的曲子录音,例如TESTMENT发行的大卫) 三个可是铁杆的哥们,他们是同时代的人,鲁宾斯坦整整比他们活多了半个世纪!要是鲁老30年代也去了,他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可真凄惨!
这是鲁老跟Paul唯一的录音,34年的意外去世没能造就更多辉煌,第一次听到音箱放出来的琴音真是大吃一惊,饱满、馥郁的揉弦一下就想起一个名字:Auer!没错, Paul Kochanski正是Auer的徒孙(虽然比海菲茨他们年长,哈哈),有着极漂亮的音色。举个例子就够了:听听第一乐章最后一个长长的长音,拉出的通明音色;第二乐章开始的小提琴歌咏,饱满有力的揉弦切入心肺!
可是太可惜了,这么漂亮的音色就这么点录音,有意思的是晚年的鲁宾斯坦认为MINTZ的技巧很象Paul,因而对MINTZ大加赞赏,俺不由得借写文章之机鄙视一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