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小时的杰作 [复制链接]

21#

darajan 在 2005-2-27 1:22:44 发表的内容
其实不用节选 我们要用一个小时来看你的这篇大作.

另承蒙你之前的推荐,今天我第一次去了复兴路汾阳路的那间小点,着实让我驻足了一个小时。复兴路顿时增添了不少情趣,成为一条十分可爱的马路,这马路在上海不多见,只可惜是条单行道。




因为其他很大部分是评论真实主义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诞生的以及她是怎么一回事,还有就是细述这部歌剧的全剧音乐及内容,风格和一般唱片说明书上的Synopsis是不一样的,只是我觉得对熟悉这部作品的朋友可能会觉得索然无味的,所以我就没有把全部内容拿上来。另外,近期发现05年以前的旧帖都消失了,有些自己的旧帖我都没留底稿,觉得甚是可惜。

复兴路上的这间小店主营的就是古典DVD,上周去过,发现近期新货不多。另外,斜对面的元音,近来有很多台版书,价格可以接受,我倒不是很主张大家都去买《名曲解说全集》,但有一套邵义强的《世界名歌剧飨宴》,大九部,350台币一册,对喜爱歌剧的朋友我觉得甚是好东西。
TOP
22#

Good !!!!!
Come on again
TOP
23#

[upload=jpg]Upload/200522821482933741.jpg[/upload]

不管从文献价值还是演绎的精彩程度来看,由作曲家本人在1940年4月亲自指挥的这个版本都是不得不首先要听的。这是HMV为纪念这部歌剧首演50周年而在意大利由HMV的首席录音师盖斯伯(Fred Gaisberg)制作的,当时二战虽已爆发,但意大利尚处于中立,录音母盘被送到英国准备出版,但随后意大利即参战了,由于显著的复杂的政治因素,这个录音直到1948年才得以在英国出版,但意义已全然不同了。由于8年的耽搁,歌剧开头的图里杜“西西里小夜曲”的母盘已经损坏,所以后来在英国和美国出版的唱片中这一段都是用的1947年重录的。只有在意大利HMV的分支(La Voce del Padrone)制作中才能找到原先的1940年的“西西里小夜曲”。我们今天还能在Nimbus公司1993年的重发CD中找到这个原汁原味的全剧录音,从文献意义上来说,这就跟现在还能听到瓦格纳自己的录音一样珍贵!
这个录音是目前可见的录音中时间最长的,长达83分钟,而一般在剧院上演时大概都在70分钟左右。除此以外,在唱片开头,还有一分多钟的当时由作曲家亲自录制的致辞,叙述了录制这个录音的缘由。


[em26][em26][em26][em26][em26][em26]
TOP
24#

传统的观点认为《乡村骑士》的中心人物是图里杜,这是部男高音歌剧,但我认为从这场悲剧的角度来看,悲剧的中心人物应该是桑图扎,所以将之演绎成女高音歌剧也未尝不可。实际上,图里杜和桑图扎这两个人物应该是同等重量的,好的演绎,这两个角色都应该是同样精彩的。另外,马车夫的演绎也是不可等闲视之的,他的音域对男中音来说是很要求很高的,还要求能将这个人物的个性刻画得生动;罗拉这个人物在台上的时间只有教堂一刻,但有幕后一段唱,马斯卡尼对这个人物的刻画虽着墨不多,但可以说非常精彩,寥寥数笔就将这个人物的面目、个性描绘得很鲜明生动,所以对演员来说任务也就很重,很难演好。对指挥来说,更是要统揽全剧,在一个小时的音乐上作好速度、力度及情绪变幻上的拿捏,要完美地体现出作曲家的写作精髓和戏剧魅力。所以,这部作品问世百多年来尽管在全世界上演无数,但好的录音却不多见。
TOP
25#

[upload=jpg]Upload/200522821503739547.jpg[/upload]

马斯卡尼的指挥在一些人看来实在是太拖遢了,但几次听下来,觉得马斯卡尼的指挥最大的特殊之处并不是速度上的,而在于体现剧作的悲剧力量上。从前奏开始的调子就特别阴沉、徐缓,在一些重要段落,比如桑图扎向露契亚妈妈倾诉、桑图扎哀求图里杜回心转意以及最后的图里杜的“饮酒歌”和向妈妈告别的唱段听来,戏剧冲突的激烈程度有所减弱,但悲剧氛围却刻画得更深刻了,同时具有更加浓郁的宗教虔诚。中间的间奏曲,演绎可以说是和卡拉扬的指挥两个极端,在卡拉扬的演绎中,你得到的就是前面讲的洗尽铅华后的心灵纯化,而作曲家自身演绎中你最强烈地体会到这出爱情悲剧内心的深深创痛和拗哭,有如哀乐。


[em26][em26][em26][em26][em26][em26]
TOP
26#

[upload=jpg]Upload/200522821525232170.jpg[/upload]


由吉利来唱图里杜,刚开始接受度尚存疑虑,以吉利的抒情音色和柔和风格来演绎这个血气方刚又有些玩世不恭的青年觉得有些不妥,但随着剧情发展到他和桑图扎在教堂前的二重唱及最后的一场时,吉利已经显示出他的独特魅力,他的图里杜让人觉得也是一个充满悲剧性的角色,让你亦生出怜悯之情。


[em26][em26][em26][em26][em26][em26]
TOP
27#

[upload=jpg]Upload/200522823111838553.jpg[/upload]

唱桑图扎的是Lina Bruna Rasa,这是一个我们完全不熟悉的女高音,在Nimbus的唱片说明书上根本就没有她的介绍。她1907年生于帕多瓦,在米兰默默无闻地生活了36年之后卒于1984年,只有很少的爱好者知晓她的姓名,因为在她的最盛时期,她的名字就代表着“真实主义”。14岁开始在帕多瓦和米兰学的声乐,她生来就是戏剧女高音的料,1925年就登台演唱《歌女乔空达》中的“Suicidio”(听过卡拉斯唱这段咏叹调的朋友,应该知道这段唱的难度和所需要的戏剧成熟度),那时她年仅17岁!而此前一年,她尚未毕业时就以演唱博依托《梅菲斯托菲勒》中的埃雷纳(Elena)首次登台。后来被托斯卡尼尼发现,于1927年被邀请演唱《梅菲斯托菲勒》在斯卡拉首次登台。她主要是一位戏剧女高音,最主要的剧目包括《梅菲斯托菲勒》、《安德烈·谢尼埃》、《托斯卡》、《游吟诗人》、《命运之力》等。其中,《乡村骑士》是她演得最多的,她仿佛生来就是桑图扎,她就是桑图扎,为此他和作曲家产生了极为密切的关系。1940年为纪念《乡村骑士》首演50周年,她在作曲家和其他几位指挥家的指挥下和吉利、马西尼(Masini)、吉诺·贝契(Gino Bechi)等在意大利各地巡演这部歌剧,这个录音就是他们在米兰演出间歇录制的。这时的她虽已过了黄金时期,唱片中她的高音有明显的抖动现象,但你不能不对她演唱中的摄人的人物的悲剧性和坚定个性而吃惊,我在聆听的时候就感到这分明就是日后卡拉斯的化身啊!Lina Rasa直到1942年才退出歌剧舞台,1948年她最后一次登台在布塞托演唱时,旅行到此的托斯卡尼尼听了她的演唱,感动得热泪盈眶。此后,她一直孤身一人居住在米兰直至去世。
她是她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桑图扎和马格德莱纳(《安德烈·谢尼埃》女主人公),让我们闭目聆听她在这里的演唱,沉浸在她的伟大的桑图扎的痛苦内心世界中吧……



[em26][em26][em26][em26][em26][em26]
TOP
28#

今晚再写……
TOP
29#

接下来的是阿尔贝托埃莱德指挥佛罗伦萨五月音乐节乐团和合唱团、比约林、苔巴尔第、巴斯狄阿尼尼演唱的版本,这是由Decca和RCA联姻(当时比约林属于RCA的专属艺人)于1957年9月在佛罗伦萨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录制的。


[upload=jpg]Upload/20053123313449605.jpg[/upload]

这个原先的初版已经很难找到了,不过还能找到重发片:

[upload=jpg]Upload/2005312333943453.jpg[/upload]

[em26][em26][em26][em26][em26][em26]
TOP
30#

yilinliulin兄:在168发的帖都是“杰作”,好帖。
TOP
31#

当时的苔巴尔第属于Decca公司,已经为Decca录制了许多唱片,是Decca公司唯一能和玛利亚·卡拉斯相抗衡的台柱子。苔巴尔第从1946年就开始在斯卡拉剧院登台,于1949年开始签约于斯卡拉,后来由于卡拉斯在斯卡拉的地位上升,两人在公开场合交恶,一山容不得二虎,故而从1955年起苔巴尔第离开了斯卡拉,来到大都会歌剧院演唱。她深得时任大都会经理的鲁道夫·宾(Rudolf Bing)的器重(宾一直称呼她“铁酒窝”),直至1973年离开大都会她一直都是剧院意大利歌剧的无冕之后。苔巴尔第出道极早,22岁即登台演唱《梅菲斯托菲勒》中的Elena,战后托斯卡尼尼听了她的演唱后邀请她在斯卡拉重修后的首场演出中演唱。今天的人们很难相信,在苔巴尔第演唱生涯的前三分之一阶段,她除了专擅于美声歌剧外,还唱过古典主义前期的歌剧甚至是亨德尔,也还曾经是德国歌剧的希望之星(她曾经唱过埃尔莎)。

[upload=jpg]Upload/20053123363940705.jpg[/upload]

[em26][em26][em26][em26][em26][em26]
TOP
32#

意大利歌剧的录音是那时Decca公司声乐录音的重点,所以,这个《乡村骑士》的录音云集了当时Decca的最强制作班底,甚至不惜向RCA商借了约西·比约林。按那时的常规,与苔巴尔第配合的应该是莫纳科,而唱片公司正是选择了“合资企业”比约林唱图里杜,其中的原因不得而知,虽然他在1953年和米兰诺夫(Zinka Milanov)在RCA的录音中正处于全盛时期状态要好过1957年的这次录音,但听过全剧录音后,你不得不承认:唱片公司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Decca后来为Del Monaco分别在1960年和1967年录制了两版《乡村骑士》)。比约林在这里的演唱具有字正腔圆的意大利Spinto,有着令人诧异的戏剧音势,突出的表现了图里杜的热情和强烈性格,他和苔巴尔第在教堂前的那一大段对唱,是唱片的精华,两人的演唱令你虽看不见人物的举手投足,但表演的绵密的戏剧张力和丝丝入扣的情感表达却历历在目,同时还有着最美的声线,两个人都竭尽全力地融入了角色之中,这样的演唱,着实是完美的享受。

[upload=jpg]Upload/20053217373141505.jpg[/upload]


[em26][em26][em26][em26][em26][em26]
TOP
33#

听苔巴尔第的歌剧录音,由于有卡拉斯的演绎先入为主在前,觉得声音是美仑美奂,但和卡拉斯相较,多少觉得少了些表演上入戏的过瘾感。但这个《乡村骑士》的录音可以说是其中的翘楚,听过这张唱片后,你不得不佩服苔巴尔第的功力,她用强劲凌厉的戏剧声势和适当的喉音来表达了桑图扎这个人物的痛苦内心,她在向图里杜声嘶力竭地哀求时和最终的希望破灭时那怒从心生的心理变化,都让人觉得服服帖帖。她的表演,使这个人物活了。

[upload=jpg]Upload/20053216304688325.jpg[/upload]

[em26][em26][em26][em26][em26][em26]
TOP
34#

有点汗颜
略有点看不懂
不过我会保存下来慢慢消化
yilinliulin真不愧是超级歌剧迷啊
TOP
35#

长见识了!
TOP
36#

令我了解不少音乐知识.OK!
TOP
37#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38#

在战后的意大利,佛罗伦萨五月音乐节乐团享有非常崇高的地位,她的最佳保留曲目和阵容甚至能和强大的斯卡拉对阵。她原是指挥家圭依(Vittorio Gui)在1933年创办的一个五月歌剧和音乐会节日,在战后的演出重心主要是罗西尼和威尔第。那时,大剧院的剧目都已经排得满满当当,那些小剧院则需要诱人之处来招徕观众。卡拉斯1951年在Palazzo Pitti登台演唱海顿的《奥菲欧》时还完全默默无闻,1953年苔巴尔第也在那儿在Mitropoulos棒下演出《命运的力量》。而后来的里卡多·穆第,一开始也是靠在五月音乐节发掘威尔第那些不知名的歌剧(如《西西里的晚祷》、《麦克白》、《强盗》)而起家的。到了7、80年代,音乐节又将注意力集中到罗西尼身上,在穆第的指挥下首次上演了全本的《威廉·退尔》。五月音乐节拥有一支水平很高的乐队,在上世纪5、60年代他们为世界各大唱片公司录制了大量优秀的意大利歌剧录音。当时Decca拥有的五月音乐节乐团、RCA意大利公司拥有罗马歌剧院乐团(有时还用其他名称)和EMI旗下的斯卡拉乐队堪称最顶尖的意大利歌剧乐团。



[em26][em26][em26][em26][em26][em26]
TOP
39#

今天晚上把前面写的又重新梳理了一遍,觉得有些乱,还有的地方有些掉色。本不准备把它在论坛上在继续发表下区,但今晚几位的鼓励,又让我欲罢不能了……
好吧,明天继续……
TOP
40#

好贴!学到野。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