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526272829303132» / 3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分享)蚂蚁博士拜年大贴:2004年鄙人购买唱片回顾展示100张 [复制链接]

查看: 66168|回复: 377
281#

zjize 在 2005-2-25 8:39:50 发表的内容
蚂蚁,从哪里找的这么多希奇古怪的碟??


用自己的工资买的,都是在唱片店里寻觅的哟(有些DD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所以就被遗忘了,因此就错过了好些好DD)!
TOP
282#

转关于《盘王之女》CD的相关介绍:
(一)
  十年构思,三年制作,投资百万的新民族根源音乐巨制《盘王之女》CD大碟近日由武汉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元月三日晚7:30在武汉音乐学院编钟音乐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和作品欣赏会。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省委宣传部、市委宣传部、省广播电视厅、市广播电视局等方面领导光临现场,欣赏了这场院高品味、民族特色浓郁的专场音乐会。《盘王之女》由武汉音乐学院教授、著名作曲家刘健创作,武汉音像出版社斥资百万制作完成。辑中录有《盘王之女》、《过山谣》、《赶歌堂》、《生在云端》 、《蝴蝶歌》 、《祖先的故事》、《枯滴》、《礼曲》、《心愿》等9首曲目,艺术地展现了瑶族的起源与历史变迁,瑶族人民的生存环境、内心情感与生活画面。民歌由29岁的瑶族女青年盘琴用瑶语演唱,音乐部分由中国交响乐团、上海乐团演奏,合唱部分由中国交响乐团附属合唱团、上海乐团、总政歌舞团担任。强大的制作群体和全新的音乐理念,创立了“新民族根源音乐”这一全新概念。〈盘王之女〉立足瑶族民间音乐,面向世界音乐大潮,寻找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结合点,创作中国的“世界音乐”,让中国的现代音乐走向世界。

  (二)
  之所以选择瑶族音乐,其首要原因在于瑶族的历史性和国际性特点。瑶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其神秘的民族起源,传奇的迁徒历程,难解的女书文字,独特的图腾崇拜,形成了令人神往的“边疆文化”,而这一切都留存在她那多姿多彩的音乐文化之中。这为创作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较高艺术档次和贴近普通人感情的音乐作品,提供了非常丰富和十分珍贵的原始素材,更为重要的是,约有10%的瑶族同胞生活在北美、欧洲及东南亚,使得瑶族文化广为流传。

  (三)
  一九九六年四月,武汉音像出版社针对目前世界音乐潮流和中国原创音乐发展现状及趋势,经过精心策划,决定制作一部以瑶族音乐为基础,具有高品位艺价值又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音乐大碟,并组成民以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刘健牵头的创作班子,创作人员先后四次深入广东、湖南的瑶族采风,与当地瑶民同吃同住,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亲身感受了瑶族同胞的民族传统、民族习俗及日常文化生活。也正是在实地采风的过程中,他们痛切地发现:随着岁月的流逝和文化的变迁,古老的瑶歌渐渐湮没在都市时尚文化的大潮中。如今三四十瑶族人会唱瑶歌的几乎是凤毛麟角,可以想象,再过若干年,那些曾生动记录着瑶族人民历史、文化、生活、情感的风格各异的瑶族音乐将会消亡,我国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美玉将永远尘封在过去的时空里,这将是多么惨烈的文化悲剧!因而拯救那些有着厚重历史感,深蕴生命力和独特艺术魅力的瑶歌,是对历史的钩沉和对文化的淘沥,是对先人的告慰和对后人的交待。制作《盘王之女》,对瑶族文化的保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
  目前,国内民族音乐大师制作已诞生多部,形成了“第三类音乐”群体。它们通常把原始民歌作为可资利用的原料,用专业技法加以处理、改造,以期再生。而《盘王之女》在创作理念上则以完整呈现民族根源间乐的姿态步入现代音乐领域:她并不是将民间音乐素材当作原料来利用、加工,而是充分尊重瑶歌本身因有的间无法气质、历史积淀、民族特色等更深层次的内涵,以确保其原汁原味,并以瑶族民歌为核心,以中国音乐为主线,以世界音乐为背景,综合运用电子音乐、通俗音乐交响音乐、民间音乐等多种音乐语言,营造一批既适于瑶 族音乐,又具有当代气质的生存氛围,这种氛围,填平了传统与现代的鸿沟,消除了过去与未来的差异,弥合了民族与世界的界限。
  《盘王之女》的九首曲目,每首歌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艺术个性,用瑶语演唱的瑶族民歌陌生、隔世、漂泊感极强,而以“真民族和”大世界“的态度融合通俗、美声、民族、民歌的独唱、对唱、合唱与民乐、管弦、人声、电子的独奏重奏与交响曲所形成的“音乐氛围”如云如雾、如潮如浪、汹涌澎湃、波澜壮阔,让听众始终笼罩在瑶族历史的伟大传说之中,有如置身一部史诗,亲历天、地、人的合鸣,仿佛感受到遥远时空报发生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烈故事,这种“氛围”,更深刻地诠释了民歌的内涵,激发了瑶歌中隐含的生命力。
  如果把《盘王之女》看作是一张“歌曲”专辑,主唱歌手无疑是其中的灵魂。为了是“真民族”的、“非模仿”的和“无修饰”的,担任《盘王之女》音乐总监制的刘健避开了都市排行榜上的璀璨明星,几进几出湖南江华——这个瑶族密集地,终于找到了29岁的盘琴(其外公盘才佑是瑶族祖国统一先盘王的第38代孙、瑶族歌王)。不是刘健的动员,盘琴不会再唱那些“落了时”的古歌。一直以来,她的偶像是李谷一和彭丽媛。事实上,她的歌声风格独特、韵味十足,根本不同于通常意义的“民族唱法”,而是刘健报一再强调的“民歌唱法”。盘琴的歌声中那些像瑶族姑娘一样美好的装饰,那些像是生长在云端悬浮不定的自由音高,那种浓得可以拉出丝来的特殊风格,连拿过国际音乐“才华成就奖”的作曲家刘健也无法用高度发达的记谱法把盘琴的歌声记录下来,只好让总谱上的“盘琴声部”暂付阙如。

  (五)
  《盘王之女》出版之际,以之这蓝本制作的音乐特写《刘健和他的瑶歌》荣获第35届亚广联娱乐节目大奖,这是迄今为止中国音乐节目荣获级别最高的国际大奖,亚广联评委的集体评语是:“一个中国音乐家以他创作的的声乐组曲《盘王之女》给一个正在消失的少数民族音乐带来了新的生命。这个精心创作的节目展示了古老音乐充沛的生命力和保存传统音乐遗产——这一全世界人民共同目标——的成功努力!”
  同时,《盘王之女》的同名音乐电视荣获1998年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有线)一等奖。
TOP
283#

第八十五张:田壮壮作品 《茶马古道 德拉姆原声音乐》

[upload=jpg]Upload/200522611214151838.jpg[/upload]

    电影大师田壮壮策划五年,耗时两年制作的大型纪录片。
    出 版: 北京北影录音录像公司
    在人类尚善于在陆地上行走的时候,曾出现一条从云南的深山老林通往南亚次大陆的漫漫长路,并通过它将茶叶经印度运往远方的欧洲,这就是“茶马古道”。这条古道无意中将东方文明传播到了西方,因此而涂上了一层浓浓的文化色彩,它是悠远的,神秘的,令人遐想。田壮壮导演拿出大力气将它拍成大型纪录片,将这个正在地球上慢慢消失并渐渐被人忘记的痕迹保留一来以示后人,也深深地打动了作曲者。
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段是音色的变换和色彩的多层次:在深远悠长的背景中加入大罄的敲击声,突出出古老土地的神秘色彩;在静谧空灵的氛围中,出现大鼓的强烈震撼,带给人心灵的震颤;片尾藏族女歌手那原始激情的歌声,不但渲染出地域的特色,而且将民族性与现代性结合起来,深沉的大提琴与清亮的笛声刻画出山河的壮美;现代打击乐多变的节奏使音乐充满了活力,表达出变化着的,发展着的古老大地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
TOP
284#

第八十四张:2046电影原声

[upload=jpg]Upload/200522611105138404.jpg[/upload]

2046是什么?是一组数字、一个年代、一间房号,还是一班列车?是一个男人与五个女人痴缠、是时空交错的爱嗔怨恨,也是冷热难解的爱情呓语。电影集合梁朝伟、张曼玉、木村拓哉、巩俐、王菲、刘嘉玲、章子怡、张震中港台日八大巨星合力演出,他们搭上通往2046的列车,寻找一後失落的爱情……原声带也同样集合日、德、美、波兰、挪威、西班牙各国配乐大师与传奇歌手精锐尽出,《2046》绝对是全球影迷争相收藏的经典大碟。
王家卫的电影里,音乐永远是配合魅力影像与浪漫故事的魔法元素,无论是原创音乐,或是他精心「借」来的老歌旧调。在《2046》电影之中,导演王家卫将电影中的每一个角色,巧妙地嵌入到一首歌曲中,散发迷人的怀旧风格-狄恩马丁(Dean Martin)的「Sway」(摇摆)代表多情的梁朝伟;歌剧「Norma」(诺玛)里的名曲「Casta Diva」(圣洁的女神)勾勒出执著的王菲;经典拉丁歌谣「Siboney」则是章子怡之歌……如此巧妙的音乐安排彷佛为电影灑上一层闪亮的魔法金粉。
配乐部分请来《花样年华》主旋律原作曲家梅林茂操刀,为电影谱写多首原创音乐;另外,继《花样年华》之後,爵士大师纳京高(Nat King Cole)的歌曲再度被王家卫引用,撰写感染力十足的「The Christmas Song」(耶诞歌曲)一曲。
1.2046主题曲(打击乐版)
2.Siboney–演奏曲
3.摇摆
4.耶诞歌曲(快版)
5.朱力恩和芭芭拉
6.Siboney
7.插曲I
8.波罗奈舞曲
9.圣洁的女神(选自歌剧“诺玛”)    
10.背叛
11.2046主题曲(伦巴舞曲版)
12.迷失
13.黑暗战车
14.Sysiphos At Work
15.决定(选自“杀人影片”)
16.长途旅行
17.慢版曲
18.插曲II
19.耶诞歌曲
20.2046主题曲(打击乐版–火车混音版)
TOP
285#

能不能说一下购买价格?
TOP
286#

蚂蚁博士 在 2005-2-26 9:59:01 发表的内容
zjize 在 2005-2-25 8:39:50 发表的内容
蚂蚁,从哪里找的这么多希奇古怪的碟??


用自己的工资买的,都是在唱片店里寻觅的哟(有些DD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所以就被遗忘了,因此就错过了好些好DD)!


哦,原来是大家挑剩了的,嘿嘿!
TOP
287#

最好都写上唱片公司和唱片编号。
TOP
288#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最后编辑聆听音乐
TOP
289#

第八十二张:室内音乐厅人声合唱的典范之作〈大江东去〉

[upload=jpg]Upload/200522611153873029.jpg[/upload]

著名音乐家谢功成先生合唱作品,广州音像出版社。
谢功成(1921——)
笔名郁又。湖南省永兴县万虎村人。中学时即开始创作,写有讽刺歌曲《龙王滩上》等。1942年考入重庆国立音乐院作曲系,师从江定仙教授。参与组织音乐院的进步组织山歌社,任该社理事及总编辑。1947年毕业后在湖南音乐专科学校工作,1948年去香港在中华音乐学院教作曲,1949年在那里组织作曲家开展迎接解放大军渡江解放全中国的创作活动,10月日到广州。先后担任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音乐部副主任、中南音乐专科学校作曲系主任、湖北艺术学院音乐系副主任、主任和副院长,现任武汉音乐学院院长。参加过在苏联举行的五声音阶音乐创作会议。并作了题为《五声音阶、民间调式与音乐创作》的报告;组织过我国首次和声学学术报告会。主要创作作品有大合唱《长江抒情诗》、无伴奏民歌合唱组曲《江汉行》、合唱组曲《田园之歌》(与曾理中合作)等。早期改编的民歌合唱《阿拉木汗》曾被中国艺术团带到苏联及东欧演出并在苏联出过单行本。
最后编辑蚂蚁博士
TOP
290#

第八十三张:新民族根源音乐〈盘王之女〉

[upload=jpg]Upload/20052261121234271.jpg[/upload]

取材于咏唱瑶族人民史实传说、民俗俚语的古朴歌调的《盘王之女》,将现代作曲手法与音乐表演手段相结合,试图以老酒装新瓶的形式提炼出崭新的民族音乐语言,使人们的思绪在历史与现实、民族与世界、古老与现代、原始与进化的激烈撞击中得到诸多的启示。
  “盘王之女”更多的只是一个历史概念的承续,而不仅仅因为演唱语言和演唱者为女声之故。
  总体印象是,整盘CD全笼绕在虚声处理与电子合成乐的音效之中,民间音乐语言与电子概念相互渗透,创作者极力构建一幅虚拟乃至虚妄的世界,回忆铺展在甜蜜的弥幻与现实的苦难中,因此音乐的文化意义按照作者的本意扩张出音乐本体。我想,聆听这张CD的人们,除了新奇于我们国土上的“另类文化”之余,还无法回避一些关于“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等需要大思考的问题,更无法面对具体到音乐技法、演唱技巧、创作者与演唱者是否“玩”出了新意等细小问题而默不支声。
  作曲家刘建先生是武汉音乐学院的职业作曲家,《盘王之女》可贵的现实意义是对那些世俗的流行音乐人、闭门造车的“严肃”作曲家、围困在城市钢筋水泥的“追星族”们贡献了一份警示和参考。
  建议大家不妨一听,看看:作曲家的创作是否拘谨、民乐的电子化是否到家?甚至,你可以把它同何训田的《阿姐鼓》对比欣赏,也是一乐!
曲目:《过山谣》、《赶歌堂》、《生在云端》、《蝴蝶歌》、《祖先的故事》、《枯滴》、《礼曲》、《心愿》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