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说这个录音里面的两首斯拉夫舞曲。
塞尔采用的速度一点都不快,但是我们却能感受到里面丰富的民族风情。速度虽然不快,但是没有丝毫暮气。生命最后三个月里的塞尔,依然把克利夫兰乐团驱策得生龙活虎,朝气蓬勃。听着这两首舞曲,我仿佛能够看到乐团里面的艺术家们喜气洋洋的脸孔。
还有一点很肯定:在录制这个录音的时候,无论是第八交还是斯拉夫舞曲,乐手都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倾注了100%的感情。为何?那是因为每当旋律要断句、或者提琴演奏一弓运完下一弓开始的时候,时不时可以听到乐手很真实的呼吸声——在感情浓郁的乐段里,可以听得出那一下呼吸较沉重;而轻快的乐段,呼吸则很轻。我觉得这是塞尔指挥的魅力和感召力的体现。这些细节对于好录音来讲,是一点都不夸张的。上个月在听纽约爱乐的时候,当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的《死岛》时,我的确听得到提琴部的很多乐手在换弓的时候的那一下深呼吸。
上面那个正价版不容易找,但我们可以选择这个再版:
[upload=jpg]Upload/200512517322392761.jpg[/upload]
虽然是廉价小双张,但音效仍然很棒。再版是1996年重新混音的。不过让人觉得奇怪的是,EMI似乎遗失了该录音母带的备忘录,以致在这个小双张的说明书里,对于这个录音的制作人标的是“unknown”(未知),录音师也是“unknown”。其实EMI的工作人员只要翻一翻上面那张正价版的说明书就清楚了,制作人、录音师等的名字都在正价版的说明书里是清清楚楚地印着的。(或者还有一种可能性:这个廉价再版可能不是采用原始母带,因为记录卡片可能只放在原始母带的盒子里面,所以不采用原始母带便不知道录音师是谁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