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系统固有的动态循迹误差
以上的各种循迹误差是人们在重放时理论上应该做到零误差但实际无法做到的随机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与使用者的调校准确度有关。不过即使你有高超的调校水平把以上各种循迹误差调校到零误差,重放时的失真也不为零而是有1%左右的失真度,想不到了吧。
这1%左右的失真度,不是重放时出的问题而是设计时为了妥协某些客观条件而留下的遗憾。到底什么原因非得这样做呢?原来是刻纹针与唱针的结构不同引起的。为了能在胶片上顺利的刻纹,刻纹针的刀口要做的非常的锋利。按理说把唱针做成刻纹针那样结构就可以达到不失真循迹了。只是若真的把唱针做成刻纹针那样结构,一张唱片也就只能播放一次就得报废了,而且失真较大,因为锋利的唱针会把声槽刮坏,显然人们是无法接受的。为了解决这个致命问题,我们只好唱针做成圆锥形,牺牲一点保真度来换取唱片的寿命了,实践证明这是最明智的。因此不论过去还是现在或者在将来唱针都做成圆锥形的。
由于唱针与刻纹针结构不一致而产生的循迹误差称为系统固有的动态循迹误差。这种误差在垂直方向远大于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的失真度约5%,水平方向约0.2%),这对于包含垂直调制的立体声唱片的重放是非常不利的。不过实际情况没有那么糟糕,原因有二,其一是:这种失真对高频大动态的信号才明显,实际的音乐信号中高频信号是比较弱的;其二是:应用现代的预失真技术。在这样实际下,失真度能降到1%以内。这就是在很多书刊中进行多种音源失真度比较时常常提到LP的失真在1%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