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发一点自编的LP技术资料 [复制链接]

查看: 11899|回复: 86
21#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22#

动态循迹的概念

前面所谈的有关循迹知识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内容,许多书籍上都有详细的介绍,这里就不赘述了。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个过去的书籍中好象是没有(也许我见识太少了吧)的我刚发明的新概念-----动态循迹。有了这个新概念,以前各种循迹就改称为静态循迹吧,虽然不够严密,但能把它们的工作性质区别开来。

当唱机工作时,唱头从最外圈移到最内圈大约要二十多分钟的时间。显然从长时间看,唱头明显的移动了约10厘米的距离。但是在0.1秒或更少的时间内唱头移动的距离就非常小了(约几微米),可以认为基本不动,而唱针却滑过了几厘米的音轨,随音轨往复振动了若干次(假如声音频率是1000赫兹的话,已往复振动了100次)。就是说唱针在这段时间里遵循着音轨轨迹在振动,与唱头的基本不动有着本质的区别。把唱针遵循着音轨轨迹振动的状态称为动态循迹。

显然只有唱机工作时才有动态循迹的概念。如果唱机不通电,把唱针放在唱片的音轨里,虽然什么抵消角,垂直循迹角等都有很明显的概念(几何图示),但是它们的数值在放好唱针后就不再变化了。所以称之为静态循迹。但唱机通电工作后,唱针遵循着音轨轨迹运动,唱针的相对位置也在不断的变化,(从几何图示上看)什么抵消角,垂直循迹角等的数值也在变化。所以称为动态循迹。
有了静态循迹和动态循迹概念后,再来谈谈静态循迹误差和动态循迹误差。
TOP
23#

其实我对垂直循迹角的调整也感到有些迷惑,理论上应该是72到75度,但大家都说是90度。
下面的图片也许能说明一些问题。

图中的失真曲线中显示,垂直循迹角设计为16度的唱头,当循迹角为0度时(就是大家都说是90度的状态时),二次谐波失真度约-28dB,用百分比表示就是约4% 。因人耳对偶次特别是二次谐波失真并不很敏感,所以这个失真度能被多数人接受。

很不好意思说我的唱机,它是一台由工厂调好的普通唱机,在1.5克的针压下,它的钻石唱针的确是有一定的倾斜度,不敢肯定就是15度或18度,只是很象那个角度。但并不是说由工厂调好的普通唱机好过高档唱机。

[upload=jpg]Upload/20051302161431732.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302164240526.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130217457950.jpg[/upload]
TOP
24#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25#

其实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是在1.5克的针压下。也就是唱针放在唱片上,不是唱针离开唱片,用放大镜看,只是没拍照。唱针是不是非标准设计,我就不知道了。
TOP
26#

開心兄,刚拜讀兄台宝貼,想請问是那一本書的記载
TOP
27#

惨啦,我发现我台LP的臂长与超距的关系严重失调!!  L约=205MM,D=18 MM .  怎么办?        
TOP
28#

问题是差得太远了,18MM与最佳的22.43MM,相差近25%!哎,看了此贴我想换妻了^.
TOP
29#

很荣幸得到达声大侠的指点。宝貼就不敢当了,只是有感而发罢了,还请多多指教。
资料来源于李宝善编著的《唱片》和费建星、许尧南编著的《电唱机及高保真放音设备》这两本书。
最后编辑开心果
TOP
30#

D=18MM,只是说不是最佳值,循迹误差大些,并不是不能用,能调到最佳值更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