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什么从喜爱听马勒到改听布鲁克纳 [复制链接]

查看: 9466|回复: 45
31#

古典纵横乐友富特文格勒 在 2005-3-22 1:13:37 发表的内容
上山砍柴 在 2004-12-30 15:21:06 发表的内容
只听过9。

柴兄:若听过第八(布)交,也许就会想听完其它的啦!


误会:我说的意思是我只听过朱里尼的布9,不是说仅仅听过布9。布鲁克纳除了2外我有好多种版本。尤其5等,7-8种吧。
TOP
32#

darajan 在 2005-3-22 1:08:57 发表的内容
布与马外在有联系的地方似乎主要在慢乐章。两个人写安静的东西可以说都找到了另大多数人共赏的境界。但是,两人的快乐章,都有些让人喜忧参半,或者说更有长时间推敲与琢磨的空间。

马是极力的要在同一时间表现多重内容,于是容易产生裂痕;布是极力要在长时间里表现重复的内容,容易产生平淡: 各自都会以此产生力量,但确把各自引到一个极致而危险的境地,于是众说纷纭。或者永远吃不透,这可能才是对两位吃透的正解。

中肯!--说的好!
TOP
33#

马勒的听过一点点,1、5交,2、4交的乐章片断及大地之歌、青年旅人之歌等。布的只听过第四。总之给我的触动不是期望中大那么大。完全没有那种爱乐初期从贝多芬处所得到的狂喜、感动来得大;也没有巴赫的音乐所带来的期望值与聆听值完美的统一(而且这种统一越听越明显)。

听之前已无意中看了一些相关的爱乐文章,尤其是刘雪枫的。——常喜欢买和看一些相关的爱乐书籍杂志,增加一些知识的同时也常常受其左右。感觉好像爱乐历程到一定阶段必经过马勒,瓦格那,布鲁克那,肖斯塔科维奇等等。所以心中也难免对这些有所向往。但至今仍未进入其中。所以仍然向往着,但心中却有一丝的疑虑。

爱乐的历程是个长久的过程,只能慢慢来,急不得的。
TOP
34#

这两位的作品目前自己还不能接受,功力还未到家啊。
TOP
35#

chunhua 在 2004-12-30 11:28:47 发表的内容
拼凑是不恰当的,应该是拼贴,这是作曲中的一种技法


施尼特凯的作品就是这个特点,我特喜欢,下步计划进BIS的全集!!!!
TOP
36#

真感动,多日前的话题又能引起DX的论争,

其实,真正喜欢古典后期的应该都听一听马和布

马==外向、敢爱敢恨、音乐的庞大

布==内敛、自省审慎、音乐的张力
TOP
37#

回复:为什么从喜爱听马勒到改听布鲁克纳

再给马勒和布鲁克纳点把火。

前日到darajan家里做客,一个小型的聚会沙龙,除了欣赏了达兄做的视频,最后的主角是MTT的马勒三和马勒五。在六个喇叭推动下SACD播放出了极其震撼的效果,我个人感叹马勒作品的宏大的结构和大轮廓,跌宕起伏,所包容的复杂性倒是可使伟大的指挥们指挥尽情发挥的。但是个人感觉音乐的细致程度和紧密感比不上布鲁克纳。
最后编辑李商隐 最后编辑于 2007-08-06 22:46:40
TOP
38#

回复:为什么从喜爱听马勒到改听布鲁克纳

我爱布鲁克纳. 作为一个管弦乐爱好者来说, 交响乐作品既能单纯精准并能保持独特的神秘感,绝不容易。特别是又能保持旧的形制。 向伟大的神秘感致敬,就是深刻的热爱着布鲁克纳。
TOP
39#

回复: 为什么从喜爱听马勒到改听布鲁克纳

原帖由 飞飞飞 于 2004-12-30 10:54:00 发表
那还有人描述格里格的DD就是雪包着的糖果!!

理查斯特劳斯德评价吧

Gino Bechi 我的最爱!
TOP
40#

回复: 为什么从喜爱听马勒到改听布鲁克纳

原帖由 herodotus 于 2007-8-7 8:25:00 发表
原帖由 飞飞飞 于 2004-12-30 10:54:00 发表
那还有人描述格里格的DD就是雪包着的糖果!!

理查斯特劳斯德评价吧

是德彪西说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