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我的理解,喇叭线的调音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提高传输效率:具有较大截面积的(多股)导线可以减少线损;屏蔽结构可以减少能量的辐射损耗。
2, 喇叭线阻抗部分可以调节音响系统的电阻尼系数。
音响系统的“电阻尼系数 (Electrical Damping Factor )”可定义为:
喇叭的阻抗与放大器输出阻抗的比值。
在上述定义中:
● 放大器输出阻抗与喇叭的阻抗都是工作频率的函数,喇叭的这种特性尤其明显;
● 放大器的输出是控制源,喇叭是受控负载;
● 电阻尼系数与喇叭阻抗成正比,与放大器输出阻抗成反比。
● 相对于受控负载的喇叭而言,喇叭线的阻抗应归入控制源的内阻部分。由于放大器输出阻抗通常在毫欧姆数量级,因此喇叭线的阻抗就不容忽略。
(例如,在我的系统中:
V8i的实测输出阻抗值是27.67mΩ @ 25Hz;
喇叭线的实测电阻是10mΩ;
S5.4音箱的Spec阻抗为3.8–8.7Ω @ 20Hz-200Hz;4.5–7.5Ω @ 200Hz-20kHz;
所以,该放大系统的电阻尼系数值不小于:K=3.8/(0.02767+0.01)=100.88;
若喇叭线改用横截面积为1.0平方毫米的铜导线,线长3米时,电阻的计算值是0.10068Ω,
此时系统的电阻尼系数:K’=3.8/(0.02767+0.10068)=29.61
可见,喇叭线的直流电阻值的大小对放大系统阻尼系数的影响是显著的。)
电阻尼系数小,表示功放对喇叭的控制能力减弱,喇叭的谐振特性较显现。即喇叭容易以自身固有的特性运行,“音染”凸显;
电阻尼系数大,则表示功放对喇叭(锥盆运动)的控制能力增强,喇叭的谐振特性不明显,功放对喇叭的控制趋向于强迫振动状态,喇叭的“音染”受抑。
电阻尼系数多大为好呢?这取决于个人的听音审美观及音响器材的“个性”,完全没有定论。
我想,这就是喇叭线的神秘之处所在。
结论:改变音响系统电阻尼系数的大小是喇叭线调音作用的实质。
建议发烧喇叭线的朋友们:不妨做一根由6股、1平方毫米截面积、独立绝缘导线构成芯线的屏蔽喇叭线。将其中一端的6股芯线全部并接起来,另一端则分别选取1、2、﹒﹒﹒、6股芯线做(可以简单地通过5个开关的切换实现2-6股的)并联实验,选一种适合你音响系统的方案。
其实每一种方案均对应着一种不相同的电阻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