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有奖活动(2):自从我爱上发烧..... [复制链接]

查看: 26988|回复: 33
1#
论坛第一次的有奖活动“有奖征集妙计”得到了发烧友的热烈支持,这一次也期望能同样得到大家的支持。
这次希望以“自从我爱上发烧”为题,各位都说一说自己爱上发烧之后,自己得到的、体会到的变化和心得,对自己产生的影响等等。活动截至10月28日,29日会根据发表的时间和内容等,挑选出10位朋友,将获得由惠普公司提供的发烧杂锦精选天碟一张。
这里版主就先抛砖引玉:
今年七月一天,版主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阳江,拜会了一位烧通天的发烧友,他现在拥有的音响器材总值巳经超过二百万元,并准备向三百万迈进,多位海内外的发烧前辈都曾经慕名前来参观,包括《音响技术》的大草、比利时VENTURE威卓的老板DD以及台湾《音响论坛》的赖主编等等。
问到自从我爱上发烧.....时,他太太这样说:他老是很忙,成天不在家,即使是拍拖的时候,也很少陪我,但自从他爱上音响之后,不管多忙,都一定会抽时间回家,还有什么可以像音响一样来“绑” 住他的呢?
分享 转发
TOP
2#

由于版主更换硬盘的原因,推迟了一天才公布得奖名单,请谅。
同时由于George兄荣升版主,得奖人数将改为11位。以下就是这次的获奖名单,请用你们注册时登记的EMAIL地址把地址、邮编、名字EMAIL给hua41@21cn.com:
  George jackson  ckchow  Willson  矮仔  lj  flamen 游峡  小Y  飞刀  belchen
由于人数所限,还有很精彩的发言未能获奖,也请谅,并期望大家继续支持我们的有奖活动。
TOP
3#

音 响 发 烧 许 多 人 的 确 为 发 烧 付 出 了 许 多 心 血 和 财 力 .有 人 回 想 发 烧 历 程 感 到 自 豪 高 兴 .也 有 人 感 到 不 那 么 愈 快 .但 总 的 来 讲 大 部 分 人 还 是 感 觉 发 烧 很 有 乐 趣 .增 长 了 知 识 结 识 了 朋 友 真 是 乐 在 其 中
TOP
4#

几年前听一个小学同学讲发烧经,被其带入门,也买了音响器材,有一点点心得,但这三年收入的骤然减少,令我不敢再升级器材,这虽然是一件憾事,但却令我由玩器材转向听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我的音乐欣赏水平提高了,荡涤了心灵,陶冶了情操。这是我玩音响的最大收获。我暂且只能保持住37度的体温,等以后有M再烧到41度吧。但我孜孜不断追求的是:用有限的音响器材去听无限的音乐。
TOP
5#

非常多谢众人兄和小志兄率先精彩的发言,为此你们将额外获得两张惠普发烧天碟,请把地址EMAIL到HUA41@21CN.COM。继续期待各位发烧友们畅所欲言。
TOP
6#

“自从我爱上发烧”,说来话长! 我想,不妨从正面和负面两个角度来浅析这个问题。一来比较简洁明了,再者不用耗费你们太多的版面。
正面:
1.音乐的素养“提高”了,面对那些门外汉可以用不屑一顾的语气随口说出象“肖思塔科维奇”、孟德尔颂”等音乐大师的名字。尽管自己对他们的作品也是一知半解,但赢来的却是令人满足的艳羡目光。就象你们只懂喝可乐,但我喝的却是红酒。物以稀为贵,这年头,谁个不识XXX天王、天后?对于许多人来说,“肖思塔科维奇”?识得你就奇!
2.“知名度高了”。由于自己“不知廉耻”的自吹自擂,加上那些“无知者”的盲目吹捧,使自己在公司俨然成了音响大师。予人的感觉就是对音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但凡有谁买音响,如不向我咨询,心里就很不踏实。
3.音响的硬件知识丰富了,不再局限于“先锋”、“爱华”等老少皆宜的音响牌子。从力所能及的"Cambriage"、"Monitor Audio"、"Micromega"..........到可望而不可及的"Ayre"、"mbl"、"Jadis"等等都能如数家珍般道出。另外,发烧令我重拾遗忘多年的中学物理知识。
4.个人的性情改变了(当然是向好的方向改变了)、不良的嗜好明显减少了。在空闲的日子里总喜欢呆在家里细细品味由我那套尚处于“HI-END主义初级阶段”的器材所带出的美妙音乐,再也没有心思与那些猪朋狗友“同流合污”了。
负面:说是负面,其实也不尽然。
1.发烧后,令自己本来已不鼓涨的钱包更加干瘪。节衣缩食为求升级、买碟,想来都挺可怜的!
2.与家人的关系数度紧张:婚前,父母对将音箱摆放在客厅的当眼处颇反感。从最初的微言都后来的公开反对,再加上面对我以前所购置但后来被弃置的一大堆器材,他们更是难忍心中的满腔怒火。大骂————败家!婚后,妻子对音响采取“三不政策”——不欣赏、不赞助、不退让。不欣赏唯有自己自得其乐、孤芳自赏;不赞助唯有自己默默承受(近万元的功放机买回来后硬要抹着良心说两千元不到,真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自己知);你不退让唯有我退让,音箱只好贴墙而放,什么摆位法、音场深度——发梦吧!这还不够,现在连我的小儿子也对我的器材蠢蠢欲动,不时对它们进行袭击..........
正面也好,负面也罢。任何一件事情总有其有利和不利的一面,只要能从客观的角度去分析,事情就不会走向极端。
发烧带给我的既有痛苦,也有快乐。但是,快乐多于痛苦。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TOP
7#

发烧是一种正常地球人的超乎正常地追求真和美的音乐的一种活动,(孔子曰)。自从开始发烧,接触"高贵"的音乐,聆听和感受那由HI-END器材驱动过来的空气疏密波,我们便开始了一场义无反顾的革命。可以戒烟戒酒、痛革陋习,可以忍受家人的不解、反对和旁人的讥笑、白眼,为了调试器材可以熬红双眼,可以风尘扑扑几十公里聆听大师的教诲,凡此种种,一言难尽。
迷上发烧,好处自然也不少,1、正如GEORGE兄所说,提高了音乐的素养,心里装的不再是某某天王,而是历史上或现在的音乐泰斗,记得有一次听苏堤指挥的贝九,听到第四乐章时,激动得再也抑制不住泪水,一个大男人流泪,多难,多不容易啊!
2、知名度的提高,在单位里,我的器材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虽然也有比我贵的,但调较工夫不足),家里的访客多是抬着CD机、功放、脖子上挂着各种线、呼哧呼哧扛着音箱来找我比试评价的,我家俨然成了测试中心和专家俱乐部!
3、对世界的看法的改变,本来本人较右,自从烧了音响以后,发现世界上可爱的东西是如此之多,以至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发烧,我无怨无悔!
TOP
8#

我真正涉足HI-FI发烧领域,不知不觉已经有四、五年了,其间走了不少弯路,也有着无穷的乐趣。
    在这四、年之间,我一共用了有三套系统吧,第一套是国产货,不提也罢。第二套是纯进口的,CD是法国Micromega的1号合并机,供放是英国的LINN莲前后级LK1+LK2,纯甲类,输出为75W,喇叭为德国的威莎通,型号忘了。该系统的特点是全部都由欧洲大陆的HI-FI器材组成的,有浓郁的欧陆浪漫情调,音色细腻,高频清脆,人声、小题琴无懈可击,尤其是LINN的供放,公认是音色一流。遗憾的是大动态时稍差,低频力度不足,速度慢,唯一的解决方法是用些速度快的线材,例如银线之类的,虽然银线给人的感觉有点冷,声音单薄,但在我这套系统中尚不足以致命。
    一年前,换了第三套系统,全部都升级了,CD机还是法国Micromega的转盘加解码分体机,供放是意大利飞诗FASE的SOURCE1.0前后级,喇叭是美国JBL的1800号角,该系统跟我的第二套系统有所不同,完全是走速度和大动态的路线,还好是法国Micromega的CD机,色真的很好,延续了上一套系统音色好的优点,再加上大功率供放和细致的分析力(注:意大利飞诗FASE的SOURCE1.0前后级的分析力是很好的),JBL号角的高保真还原,档次升了很多,特别是大型交响乐时的音场定位很准,音域宽广,速度感好,多种乐器齐奏时不会出现乱,脚软的现象,听人声时高频可以去到很高,低频下潜深。说到缺憾,就是人声不够暖,结像度不是太好,解决方法是用些暖声调的线材,我现在用的是金宝的喇叭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声的厚暖度。
    还有些周边设备,如专业电源线、电源滤波器、紫檀木脚钉等,不一而足。
TOP
9#

小时候,父亲很喜欢听音乐,当然那时时候听的是一部老掉牙的半导体,改革开放了香港的亲戚带来了卡式收录机,带来了邓丽君、罗文等等。然后市面上兴起了套装音响组合,我们也买了一套国产的组合,我们那样已经很满足了,我们很喜欢听音乐台(那时好像不叫音乐台)的节目,我们喜欢听保罗莫里埃、曼陀凡尼的音乐。父子俩经常为应该调高音多一点还是低音多一点而辩个面红耳赤,结果通常都是父亲让了儿子。
    大概是听音乐台跟看信息时报中了周道先生的毒,我也喜欢玩一下音响。时间匆匆而过,我成家立室了,没有再跟父母一起住了,父亲头也白了很多,性情也转了,不再听音乐了,只对着电视和孙女。买了星海的音乐票想带他见识一下,他也不愿去了,看着父亲觉得他确实老了。去年我把音响系统升级了,自己当然陶醉其中。一天,老父到家来,我正在放蔡琴的唱片,从来不开我的音响的老父竟然把我的皇帝位给霸了,如痴如醉地听起来了,我内心不由一阵惊喜,年轻时的父亲又回来了。更令我开心的是当我放“桃花过渡”时两岁多大的女儿居然摇头晃脑地跳起物来,一会儿有拿去玩具的钢琴弹起来。逗得一家人开怀大笑。虽然,吵得你无法静心听音乐,但正是音响带了一家无穷的欢乐,比器材带给个人满足更要激动不知多少倍。
TOP
10#

看了几位朋友的发烧经历,真有点感动了。我想,George的理性和冷静定能使他的发烧之路更加平坦;Jackson世界观的转变竟与音响有关,正面影响绝对不小;还有Belchen的不懈追求,ckchow的真情流露……音响带给我们什么?相信有头脑的发烧友心中最清楚,愿大家继续从中获得最珍贵的财富。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