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伟大的天才米开朗基罗 [复制链接]

查看: 5607|回复: 38
21#

我有一本美国活泉出版社的圣经人物传记《摩西》,主要探讨摩西的生平,是我的那个笃信基督教的朋友送我的
我摘录一些:
死是孤单的。摩西心灵高洁,他默默工作,忍受痛苦,迎见神,为百姓制定律法。但他最大的孤胆单却在最后一刻:拄着杖,以老迈的步伐,孤零零走上尼薄山,在悠悠天地间寂然长辞。

我很喜欢这首《出埃及记》歌曲,尽管我现在知道它不是有关摩西的,但我心里仍旧把这种气势与摩西等同起来。
TOP
22#

salu 在 2004-10-19 13:17:21 发表的内容
米开朗基罗从未有过现实人物的作品,只是以现实的形象来反映心中的想象,艺术既基于现实,又跳脱于现实束缚。现场真的重要吗?我不知道。



SALU兄的贴子水平很高
我不敢随便跟
给点时间让我思考一下
想好后再跟吧
TOP
23#

salu 在 2004-10-19 12:48:14 发表的内容
其实,多接触其它范畴的东西,也会增拓欣赏音乐的角度,就拿绘画来说,美在何处?如果只画一条直线,人人都可做到,但是一条曲线就能万千变化,产生了艺术。现在有时在评价唱片录音的时候,如果还执着于是否还原现场的标准,倒不如问问还原得是否艺术来得高。


这问题值得探讨。
作曲家肯定是为演奏(也就是现场)而写而不是为唱片而写的。
如果将唱片的效果的“艺术”脱离现场单独独立出来成为一种价值模式,可能是很危险的。这比通过欣赏照片来取代对自然的观察可能还危险。
TOP
24#

“景深”和“场宽”这些术语也可反过来用于评诗了吧,呵呵
TOP
25#

上山砍柴 在 2004-10-20 9:51:24 发表的内容
......录音是技术是肯定的,但也是传播艺术的一种途径。



最近看的香港连续剧《金枝欲孽》中,有一句贵妃教训奴仆的话真是很经典的:“能猜到主子的心思,不算能耐,能猜到主子的心思而又不露声色,不让主子察觉的才算真本事。”说穿了,做人技巧也讲艺术,那么录音技术能升华吗?

其实录音技术早就不老实了,录音台上的旋钮和推档真多,激励器不知道十大录音师会使用吗?唱片中一首曲子会出现两个版本,因为有不同的“胆色”,老录音翻新后声音更好了等等,都想做手脚而不露声色,就看谁会骗人了,现场早不在了。

我说评价录音还要看艺术性应该不算全都错吧?


我老跑题是因为不会一心多用,只好心随意到了
TOP
26#

salu 在 2004-10-19 20:32:38 发表的内容


完全真实的录音就肯定能产生最强烈的感受吗?

确定吗?

再问一次,确定吗?

再三问,确定吗?

我不知道答案。

录音到底算技术还是艺术?可怜可怜我是在水墨写意的国度成长起来的。


salu兄很象学美学的。
录音是技术是肯定的,但也是传播艺术的一种途径。
和水墨好象无关。
TOP
27#

意境這東西也是很重要的。

蘇東坡曾說:同是描寫江上獨釣的詩句,鄭穀的詩“江上晚來堪畫處,漁人披得一簑歸”,是“村學中詩”,屬於三家村學究之類,平淡無奇,白描一幅漁舟晚唱之景,勉強可讀;而柳宗元的《江雪》就顯示出境界之高了”,“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兩首詩會在你心目中產生什麽樣的兩幅詩畫來呢?《唐詩摘抄》是這樣點評《江雪》的:“此等作真是詩中有畫,不必更作寒江獨釣圖也。”

有點意境好嗎?加點藝術好嗎?
TOP
28#

艺术来源于生活,
并高于生活,
超越生活。
揭示自然界中那高阶的秩序所具有的和谐的神秘性。
也许是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审美意境。
真正能够感动人
能与人们产生共鸣的作品,
就象米开朗基罗的作品
才是好的艺术作品。
一个录音如果不能感动人,
不能令人产生共鸣,
那它还是好作品吗?
还有什么存在价值呢?
TOP
29#

有时候问题也不要谈得太开,太开了就回离开问题的本身,成为另一问题。
此言不针对salu兄。
TOP
30#

多谢SALU兄指教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