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比较两种比才《阿莱城姑娘》组曲的Farandole [复制链接]

查看: 6599|回复: 29
1#
前天买回一张阿巴多的柏林集锦,CD1的第一首曲目就是阿莱城姑娘组曲的最后一段。
听后感觉格外清新爽朗,典型的阿巴多风格。
突然想到手里的另外一张,SONY的奥曼第的全曲版,于是拿来比较一下。

阿巴多当时给我的感觉是其舞蹈性很强,声音干净、靓丽,耳目一新,格外好听,以至一下子打动了我,使我有重听此曲目的欲望。中间几个小环节他有意作些间断,使几个小旋律有一种对话关系,似乎是舞蹈者在对舞的感觉。
奥曼第则是突出曲子的整个流线感觉,有交响化的气势,整个气氛很凝重,甚至有点压抑感,虽然那些轻快的地方处理更活泼些,但在一种大的气氛中还是有一种紧张感觉。

相比之下,阿巴多对音乐的把握更准确些,可能奥曼第那个时代任何一个指挥都会象他这么处理,那是个“德奥风行”的年代。

录音时间:阿巴多版,1998,3’31
               奥曼第版,1963,3’16
最后编辑上山砍柴
分享 转发
TOP
2#

阿莱城姑娘第二组曲中的间奏曲还有作者以此音乐填了词的歌曲《AGNUS  DEI》。这是一首称之为《羔羊经》的、虔诚又略带伤感的著名宗教歌曲,卡雷拉斯、多明哥、  帕瓦洛蒂都常在音乐会上演唱并都有录音。但以卡雷拉斯唱得最为感人。
TOP
3#

一个文学轶闻:
都德经常和莫伯桑、屠格涅夫等人一起聚会,谈论点文学、风月什么的。一次,都德不在场,一人就说,我们这些人当中,除了都德的悟性较差,我们几个还是不错的。
多年后都德知道此事,伤心不已。

(多年前读过的轶闻,细节可能有些出入,但大意是准确的)
TOP
4#

我收了卡拉扬,但我觉得杜托好。
TOP
5#

不叫崇拜,不过近两年听阿巴多是很有体会。
伦敦时代的阿我知道不多,可能由一些误会引起吧。
有时间细细谈谈阿巴多。
TOP
6#

砍柴兄看来有点崇拜Abbado的意思……
TOP
7#

这套CD收集了阿巴多自1988-2002与柏林爱乐的优秀演绎。我最喜欢其柏辽兹的罗马狂欢节(OP9)、和老柴的斯拉夫进行曲。后者演绎得比卡拉杨(DGG版)还要好。
这段法兰多拉最好的演绎是比彻姆与皇家爱乐(EMI  567231  比才:C大调交响乐、阿莱城姑娘1、2组曲)。
最后编辑wp
TOP
8#

楼主不如再谈谈其他指挥家的阿莱城?像PARAY、ANSERMET等等。
TOP
9#

迪图瓦应该是我听得最多的,当年听磁带时听的。
就抱着一个随身听,狂听,一面是卡门组曲,一面是阿莱城。
TOP
10#

上山砍柴 在 2004-9-29 11:00:01 发表的内容
WP兄如此看好比切姆,看来要找来听听。
阿巴多这样处理,我感觉相当舒服了。不知道听比版会有什么样的惊喜?



阿巴多的也很不错,我也甚喜欢,并有其完整的1、2组曲(DGG  469121伦敦交响乐团)。我觉得其处理比DG卡拉杨版、EMI的克路易坦、PHILIPS版的多拉堤版都要好。
我强调比彻姆版,这里主要是比彻姆的比才实在演绎得太好,比彻姆的最大特点是速度偏慢和木管乐器声部处理得特别漂亮和精致,节奏优雅谐趣。用在比才这类清澄淳朴开朗、充满人情味的音乐中是恰到好处。据传,比才那首C调交响乐,卡拉杨是十分喜欢该曲却不曾指挥演录,大概也是由于有比彻姆这一伟大演绎而自知之明。
最后编辑wp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