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四眼”看指挥家 [复制链接]

61#

克里普斯作品的秀气是不难察觉的,
某些细节的处理是独有匠心听起来是很有表现力的,
在小公司录音的那些作品倍受追捧不知道是不是炒作的,
战后对恢复维也纳歌剧院的水平与声望是功勋卓著的。

说起托马斯姓氏是很常见但作为指挥总是会让人遗忘的,
说他有名唱片倒是很多人能想起的:
就是那张给格什温自己弹的蓝色狂想曲独奏录音配上伴奏录成新唱片的,
用室内乐团录完贝多芬交响乐是既不仿古也不“现代”的。
TOP
62#

抒情版:

啊,当年烟花烂漫,
年少瞎读书时,
来到一老师家。
他在德老指挥下的乐队
当过低音提琴手,
老师谈起李德伦
啊,必称李老师。
受人尊敬啊,
就是不分明里暗里,
不会当面叫李大师,
背后叫李胖子。
TOP
63#

darajan 在 2004-9-26 2:02:16 发表的内容
[后期是艺术家对一部作品的完善和补充。这是一项职业、一种工业或一门艺术,在电影或动画(尤其电脑动画)的制作中是必要有时甚至是80%的内容。 对音乐来讲,可能自然性更为人所接受。也就是一种残缺美,认为自然(或者非完美)是最好的。
一个指挥,一个乐团,一部作品,然后就是没有其他了。
那么,如果要论卡拉扬的成就,可能他并没有那么大,不加“后期”可能比不过其他人的“完美”,但他最终确实产生了一些更“完美”的东西。我们如果用电影工业来看待此事就可以理解了。


据说每一张唱片出来都是经过非常讲究的后期制作的,不过卡拉扬的制作是可能过多了些。想“白卡”系列犹为明显。
TOP
64#

博尔特作为二流指挥专用二流乐队指挥二流作品却成大功经验是值得借鉴的,
同胞威廉斯、霍斯特作品之所以有人知道是全仗此君的,
定位准确工作扎实因此是值得尊敬的,
相比之下中国三流指挥摆呼着三流乐队却不愿意演奏本国三流作品是愚蠢的。

佩塞克作为东欧指挥以本地区作品起家同样是值得一提的,
捷克小乐队搞起音乐来是激情四溢热情高涨的,
佩兄不知不觉也近古稀但舞蹈的节拍是踏在骨子里面的,
来到利物普混个爵士当当是可喜可贺的。
TOP
65#

我开始听古典时候却不知道有个李德伦倒知道有个卡拉扬。
不过很早时候我就听了中国作家的作品,想马思聪等,他的《过山》、《思乡曲》、《XX交响乐》等等,两合磁带的作品,好象是韩中杰指挥中央乐团演奏的。
当然这和我在各种场合呼吁中国乐队多演中国作品没有必然关系,我以为演绎中国作品是中国乐队“走向世界”的一个很好的出路。
TOP
66#

ADWS 在 2004-9-27 15:46:31 发表的内容
卡拉扬最想不明白,身为最伟大的指挥家,为什么不喜欢我的人那么多。


喜欢卡拉扬的人不少了,只不过是前些时候一股逆反潮造成一点错觉而已。卡的唱片那么多,买的人不多怎么可能卖的多?
TOP
67#

马舒尔演贝9不一定是最好但可能是最多的,
老好人性格中庸风格也不堪明朗但是是很忠实的,
布商大厦乐队他是很中意的,
晚年到纽约爱乐评价实在不怎么样但再找个人接任也是很不容易的。
TOP
68#

我以为在柏林是他最好、个人风格最成熟的时期。
不过不想争论这个问题。
TOP
69#

ADWS 在 2004-9-28 11:03:41 发表的内容
拜托加德纳不要再演贝多芬了,跟有人拿着刀在后面追似的。


他应该也没什么机会演了,唱片公司对作曲家的使用也是很讲究的。不过他的贝1-2我觉得很好。
速度偏快,是所有古乐的特点,很正常的。
最后编辑上山砍柴
TOP
70#

ADWS 在 2004-9-28 11:19:37 发表的内容
阿巴多棒下的柏林爱乐更象一支无人指挥的乐队,少了卡拉扬时代的华贵和霸气,更欠缺富老棒下的深遂和激情。
西皮士形象的拉特尔将柏林爱乐弄的比阿巴多走的更远,现在柏林爱乐的保留曲目还剩什么呢?


你听了阿巴多的什么?听了多少?
TOP
71#

ADWS 在 2004-9-28 8:37:29 发表的内容
马里纳除了莫扎特还是莫扎特,制造了大批毫无个性的唱片。听他的贝5钢,完全一付娘娘腔……


ADWS兄差矣,所言太随意了。说马里纳不要说“除了莫扎特还是莫扎特”,而是应该问:“他没录过谁?”
TOP
72#

听过腾斯太特除8外的马勒全集,有话想说说,所以再补上一个"四眼"

腾斯太特名气是有但也不是很大看来是有原因的,
仅就这部马勒而言音乐指向实在是不明朗如云里雾里的,
原因可能是对乐队控制无力导致作品声音很开放奔放但却是没什么表现力的,
试图控制一下乐队但想第2这样出来却是怪怪的.

8是腾受好评的马勒,因为我现在还不想听这布作品,所以上述说法不包括8.但也不是说就不会包括它.
很失望.如果只买一部马全集,就别买这套.
TOP
73#

我听过诺灵顿全集、加迪纳1-2-5-6,霍格伍德1-2-9,没有听过麦克利什(我觉得应该是麦克利什,你可能把他打错成麦克拉斯,他们是不同的两个人),所以我后来引用你的话时把他省了,回避他是因为我没听过。在听过的这些中,我以为简简单单说一句大同小异是欠妥当的。
至于你听过多少,你自己明白。对吗?
最后编辑上山砍柴
TOP
74#

阿龙 在 2004-9-26 2:31:29 发表的内容
伦伦的棒棒
在中央乐团的上空晃动
几十载
立志要把古典音乐普及到
每一所高等院校
可惜力单势薄
演奏时屡屡无奈地中止
伦伦不喜欢在乐章之间
被掌声打断

伦伦是一块国宝
虽然比较胖

国宝走的时候
我心里一阵凋零
我知道李胖子这辈子
很不容易


再次读龙龙谈伦伦的棒棒,心里依旧有一种感慨。包括darajan对与《从莫扎特到毛》有关的两个细节的提起,似乎有很多可以说的,又发现说什么都没有意义,造成很多无奈的事实的背后的原因太复杂了,复杂得让你不知道真正原因应该在哪里。
TOP
75#

ADWS 在 2004-9-30 8:13:24 发表的内容
当然,没认真听过就没有发言权,象加德纳、若林顿、霍格伍德的这些大同小异的所谓复古演绎,选一个有代表性的演绎评价就可以了,那有必要重复累牍(毕竟还有很多更优秀的贝交全集),这不是英国姥的本位主义,是什么?


“选一个有代表性的演绎评价就可以了”,你好象没有评价谁,而是上来就说这几个版本大同小异,你连听都没听过,就在这里妄下结论?
至于企鹅偏袒英国人,引用你的口气,好象只有你不知道了。
TOP
76#

ADWS 在 2004-9-29 10:21:36 发表的内容

柴兄所言差矣,MOMO时代的大师富特文格勒、门贝尔伯格等,不但没有随着时间没遗忘,相反愈加弥坚,斯氏毕竟活到了立体声时代,而且留下了大量演录俱佳的唱片。几十年后被记得的大师数不胜数,被遗忘是相对的。怎么能以“已经很不容易了,还要奢求什么呢?”来评判呢?


我没有否定MONO时代大师依然有“弥坚”者的意思。我想白头翁的遭遇算合理的,不觉得他受冷落了,不再那么红火,也有其原因。
不过门格尔伯格倒还值得商讨的,这位老兄的作品现在还“弥坚”吗?好想没有吧,可能是ADWS兄个人偏爱吧。
TOP
77#

mahler2004a 在 2004-9-28 17:05:48 发表的内容
他没录过俺马勒啊,呜呜呜....................


不仅仅没有录过马勒,好象也没录过布鲁克纳、瓦格纳等“重金属”型的作品,毕竟圣马丁是个编制不很大大乐队。布郎接手后凭者女人的细腻的感觉,录制一些作品让人感觉优于马里纳,对于一个非大型乐队来说,这种结果是正常的。
TOP
78#

想再说说门格尔伯格。
我看过一个资料,对比过门指挥的一个马4和瓦尔特指挥的一个马4,结果是,门的指挥显得很“历史”了,与现代的指挥有一定的差距,瓦的处理则很准确,后来所有指挥都沿用瓦的处理方法。
除此以外,门的很多地方都显得他与现代指挥对作品理解上的确距离,这种距离反应的不是个性,而是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原来我想写一个关于门的四言,后来感觉当中涉及的问题太专业,非我所能理解,也不想转述书上的观点,妄加“定论”什么,就放弃了这想法。
前面的四言谈的问题虽然很大,但我尽量从小处入手,避免那种人云亦云的满不在乎的结论式的言语。
TOP
79#

小克兄帖上的小泽这版本应该是很好的,我见过CD,也试听过。
中国音乐本来就很弱,连自己的乐队都看不起了,还想让谁来看得起你呢?一个没有还作曲的国家会有好乐队吗?紧紧拥抱贝多芬伯拉姆斯,你这乐队就能伟大吗?
相反小泽还别出心裁这么一下,还是够点意思的,当然我不清楚里面还有没有其他原因。
最后编辑上山砍柴
TOP
80#

ADWS兄留意过马勒作品和舒伯特作品的现场的那种区别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