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四眼”看指挥家 [复制链接]

查看: 31923|回复: 220
21#

上山砍柴 在 2004-9-30 8:32:54 发表的内容
ADWS 在 2004-9-30 8:13:24 发表的内容
当然,没认真听过就没有发言权,象加德纳、若林顿、霍格伍德的这些大同小异的所谓复古演绎,选一个有代表性的演绎评价就可以了,那有必要重复累牍(毕竟还有很多更优秀的贝交全集),这不是英国姥的本位主义,是什么?


“选一个有代表性的演绎评价就可以了”,你好象没有评价谁,而是上来就说这几个版本大同小异,你连听都没听过,就在这里妄下结论?
至于企鹅偏袒英国人,引用你的口气,好象只有你不知道了。


可笑,你怎么知道我没听过?你说我妄下结论,你听过吗?你没听过就妄下结论说我妄下结论,你能说说他们之间有那些不同。
TOP
22#

上山砍柴 在 2004-9-29 17:48:53 发表的内容
我以为你以为克伦佩勒是英国人呢。
加德纳、若林顿、霍格伍德区别很小吗?
你都认真听过吗?


恐怕只有柴兄会认为克伦佩勒是英国人,呵呵!
当然,没认真听过就没有发言权,象加德纳、若林顿、霍格伍德的这些大同小异的所谓复古演绎,选一个有代表性的演绎评价就可以了,那有必要重复累牍(毕竟还有很多更优秀的贝交全集),这不是英国姥的本位主义,是什么?
TOP
23#

darajan 在 2004-9-29 17:54:37 发表的内容
对于一些前辈的演绎,一直有一种感觉,此帖让我怀着期待的心情去听了一套Great Conductors of the 20th century ,发现部分大师(老前辈)的演奏还是有个共同特点(在引起争议之前斗胆,请平心静气的看完)比较冲动:体现在不是很快,就是很慢,这个衡量标准各位也大概知道几分。不习惯得厉害。可能是那个时代的特征。音乐大都比较干脆有力,直爽,不拖泥带水,但似乎总体上缺乏细腻和变化,或者这种变化的增量比较平均。总之,很激进的感觉。也是当时的录音技术的折射吧。
正在听Bruno Walter的Malher 5   4th movement. 和 Klemperer的贝多芬。深有此感。
历史感有余,精致感不足啊。
福特是有些例外的。他的瓦格纳体现了柏林的“没有棱角”是在他手里调教的。不过他的贝多芬还是脱不了历史的烙印。
很多大师的风格变化随时间的改变是巨大的。时间真是个奇妙的东西。


darajan兄觉得“历史感有余,精致感不足”,认识对了一半,“精致感不足”,乃你听历史录音的错觉,正如你说的“当时录音技术的折射”造成的,并非不精致,是因为当时录音技术还不足以完全还原这些细节,所以拿它他同3D、4D比难免错觉。
贝多芬交响乐本来就是历史的产物,它当然具有历史的烙印,其实卡拉扬、阿巴多、加德纳的贝多芬同样有历史的烙印。
TOP
24#

奥曼迪指挥的中国工农红军进行曲着实令我感动,他对中国人民的亲和力让人产生好感,能从斯托可夫斯基手中接过教鞭证明其实力不俗。
TOP
25#

上山砍柴 在 2004-9-29 14:42:04 发表的内容
mahler2004a 在 2004-9-28 17:05:48 发表的内容
他没录过俺马勒啊,呜呜呜....................


不仅仅没有录过马勒,好象也没录过布鲁克纳、瓦格纳等“重金属”型的作品,毕竟圣马丁是个编制不很大大乐队。布郎接手后凭者女人的细腻的感觉,录制一些作品让人感觉优于马里纳,对于一个非大型乐队来说,这种结果是正常的。


这不是圣马丁这个编制不很大大乐队就不能演好布鲁克纳、瓦格纳等“重金属”型作品那么简单的问题, 最主要的还是指挥家本身的风格问题。
TOP
26#

克伦佩勒的唱片英国人给予很高的评价,每每以三星嘉之,这多少与英国姥的本位主义有关,其晚年的速度偏慢,但保持一贯的大气。他的交响乐不适合在小口径喇叭上聆听。
TOP
27#

柴兄的"门的很多地方都显得他与现代指挥对作品理解上的确距离,这种距离反应的不是个性,而是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令人费解,何为现代指挥?其风格是什么?现代指挥的音乐理解能力就比近代高?比如马勒当时的指挥才能大大超过其作曲,你能说现代指挥阿巴多就比马勒强?还有如果“瓦的处理则很准确,后来所有指挥都沿用瓦的处理方法”成立的话,那我们听到的马4企不是一种风格?伯恩斯坦的处理和瓦尔特的就南辕北辙。
门格尔伯格和瓦尔特都是马勒音乐的倡导者,说瓦的处理则很准确、门理解有问题,难免落入人云亦云的泥潭,我听到的门的马4远比瓦感人。
TOP
28#

上山砍柴 在 2004-9-29 15:14:48 发表的内容
ADWS 在 2004-9-29 15:01:08 发表的内容
柴兄的"门的很多地方都显得他与现代指挥对作品理解上的确距离,这种距离反应的不是个性,而是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令人费解,何为现代指挥?其风格是什么?现代指挥的音乐理解能力就比近代高?比如马勒当时的指挥才能大大超过其作曲,你能说现代指挥阿巴多就比马勒强?还有如果“瓦的处理则很准确,后来所有指挥都沿用瓦的处理方法”成立的话,那我们听到的马4企不是一种风格?伯恩斯坦的处理和瓦尔特的就南辕北辙。
门格尔伯格和瓦尔特都是马勒音乐的倡导者,说瓦的处理则很准确、门理解有问题,难免落入人云亦云的泥潭,我听到的门的马4远比瓦感人。


我知道你回这样反问我,呵呵,一开始我就说明,我是看一篇文章上说的,里面还说到很多很专业的问题,很多我感觉理解不了。我想你我都不可能从专业技术上来谈这问题,因此往下争议肯定是雾里看花,所以也不打算就这问题说太多,免遭笑话。
再想说的是,沿用瓦尔特的处理方法怎么等于同一个风格?这两者的区别我想ADWS兄你应该能搞明白的。
至于你说门的马4更令你感动,这事情我要做的只能是祝贺你了。


那谢谢柴兄了,听音乐最重要是感动,音乐不能用专业技术来衡量对与错的,如果那样的话,富特文格勒的音乐错字连篇,柴兄这点应该比我清楚,我们在这儿讨论指挥家,难免班门弄斧。纯属个人感受。
TOP
29#

如果你手里有企鹅唱片指南就明白了,凡是与英国粘亲带故的指挥家、乐团、演奏家的唱片他们就……,拿贝交全集来说,光古乐就给予了加德纳、若林顿、霍格伍德、麦克拉斯等几位三颗星的嘉奖,还不算梅钮因的。我不明白他们之间差别究竟有多大?
TOP
30#

万德老人的忍耐力令人钦佩,听过他50年代指挥的贝5,具有大师风范,不明白一直到80年才知名。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