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摩机! [复制链接]

查看: 20063|回复: 77
31#

好久没有上来了不过谈起摩机我支持摩机的所有同志们特别ij生
TOP
32#

“摩机”宝典之如何“摩功放”

  
        佛山黎明电子科技讯息有限公司 凯歌       [ 2001-12-27 ]

  ----------------------------------------------------------------------------------



  “摩机”技术是一种提高音响系统中CD机和功放机等音响设备音质的技术。这里所讲的提高音响系统音质是一个质变或升级的技术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能说这是一个量变的,是一个把一套音响系统的性能更好、更充分、更协调地表现出来的技术。因为有一部分音响发烧友误解了这种技术。而且这项技术更是对中低档次的设备而言。一套高档次的音响系统动不动就要几万元,甚至是更高才能满足发烧友们,一分钱就是一分货,需要多好的音质就需要多少的金钱。对于收入普通的发烧友来说,要拥有一套令自己满意的音响系统并非容易。“摩机”正是为此而诞生。它能够尽量为各中低档音响系的主人得生理感觉或者是说主观听感得到满足。“摩机”技术主要是对电路元件数值或质量等的改变,和对电路稍作改动。从而提高设备的性价比或更好地搭配其它设备而满足机主的听感的技术。“打摩”的范围很广,可“摩”音源、功放、音箱。这次只介绍如何“打摩”功放,而如何“打摩”音源、音箱等我们以后再和大家详谈。
  “摩机”需要有扎实的电子知识技术和一定能力的电声技术。“摩机”要由浅从深,对症下药,否则越“摩”越差。

  一套好的HIFI组合,首先是要做到音像定位平衡,有层次感并且清晰。如发现系统音像定位不平行,可以这样判断:音源先要播放高频成分多的音乐,接上单个声道的扬声器进行放音,通过同一首音乐进行对比,左右声道的音质是否一致、对称。根据人耳的听野特性,人耳对中高频比较敏感,所以很容易得知左右声道是否平衡。中低档的功放机往往因为元件质量的误差较大而造成。要想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一般先从电平增益,即从音量的双联电位器下手。换上一个档次较高或价格较理想的步进式双联电位器,立即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

  “摩机”是综合性极高的一门技术,所以也要理解人耳的听觉特性这一心理特征,因为声像的层次感和人耳的听觉特性有着非常大的关联。人耳之所以能够引起听觉定位能力,须向听觉神经中枢提供判断信息。人耳从要从强度差(声压级差)、时间差(相位差)等两方面对发声体的前后、左右、高低、深浅进行分析,作出反应,判断出音场定位。人耳的听觉辨别能力在200HZ以下的低频为恒值,约为3度,而当频率高于100HZ时,恒值显著上升。这说明在低频下相位差仅有3度就可以向人的听觉神经提供信息。而在高频下却需要相当数量的相位差,从而说明高频时,相位差分辨力很差。为什么要了解人耳的听觉特性?因为在功放电路中大量使用着电容元件。众所周知,电容除了有通交流隔直流的作用,还对音频信号有通高频、阻低频的作用。从听觉特性和电容的作用特性的关系,我们可以知道电容元件对功放系统的定位表现力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在音频信号流程电路中通过的电容就不能忽视,特别是音响设备中作耦合,滤波、旁路的电容。耦合电容的损耗会使音频信号相位出现偏差,从而引起定位不够清晰;而电容量的大小决定着低频通过量的多少,对音质又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它的容量不能随意改动。应尽量满足人的主观听感为宜,不要盲目地去追求层次感而忽略了高、中及低频的平衡。对声像定位平衡的表现,还要考虑左右声道偏置电压的平衡。因为在低档机中误差较大,它直接影响功放管的工作电流,这也是影响音像定位的原因之一。在一般功放内都有电位器可以调节,而且要注意散热器的大小,不能调得过高。对系统所表现的定位能力不满意,可通过上述的方法进行“打摩”。

  刚才提到电容在电路中对音质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音频流程中的电容元件,如滤波和旁路等。滤波电容虽然不是直接对音频流程的影响,但它却能直接影响音频放大,因为音源输出微弱音频信号所控制的大电流是滤波电容出来的电流,所以它直接影响着放大了的音频信号。滤波电容一般是电容量较大的电解电容。理论上,滤波电容是较大的好,因为它可以更有效地降低纹波。而在大电解电容两侧应并联两个或以上的小电容,在一般普通的电路上并没有使用这种的做法。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电解电容的结构是由两条很长的金属膜绕成的,它等效成一个电感。而且又因为电感有通低频阻高频的特性,所以在电容上并联约0.01p~10u的无极电容,我们不但能够有效地减少大电解电容的分布电感,而且可以降低它220V/50HZ(家庭用电)桥式整流后为约100HZ的低频交流电的阻碍。现在再谈旁路电容,旁路电容的主要作用是将音源的超高频部分引入地,即将等效于把超高的音频的干扰信号(一般为20KHZ以上的频率)隔离,不作放大。这样对最终输出的音频信号起到了直接影响,假如电容太大,到地的高频便相应增加,输出的高频成分减少得到的听感为中低的量感增加,高频不那么刺耳或音声发暗、发干,乐器活跃度下降,失去气氛等;反之,电容太小会导致高频成分增加,声音会更加明亮,清晰度提高或声音刺耳、发炸,声音毛噪等。所以,旁路电容的改变应该非常谨慎,根据自己的主客听感做出多次对比和修改,从而得到自己认为最满意的效果为止。以上是改变电容而改变音质的“摩机”技术。

  现在再谈一下如何去“摩电源”。一个好的电源可以减少许多对音质造成影响的问题。电源需要稳定地工作。如觉得自己的功放机出来的声音是“有气没力”的感觉,或电流声太大,背景噪声大等一系列的问题。要“摩电源”部分,需要有一定的电子知识。一般的功放机,它的前置(前级)部分是集成块完成的,它所需电压为15伏,而这个电压往往是从15v的稳压管获得。如果电路是这样的,可以用7815等的稳压集成块做一个简单的稳压电源电路对前置供电。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就是串联三个6V的稳压二极管得到18V稳定的电压,前置的集成电路一般可以工作在18V,而且出来的音质效果比原来的还好。为什么要这样改呢?原因是:稳压二极管存在一个电压温度系数az,az是指温度每升高1度C稳定压相对变化的百分比。简单来说,二极管的击穿电压随温度不同略有改变。而6V左右的管子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而稳压值低于6V的稳压管,其它压温度系数是负的,即温度升高,稳压值降低。反之,高于6V的稳压管温度系数是正的。在要求更高的情况下,可以把两个温度系数相反的管子串联起来使用,以得到补偿。因为前置放大的最前端,而电源的变化会导致最终放大后输出的变化。所以要把前置的电源改得更加稳定。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改用性能更好,功率更大的电源变压器,在散热器足够的情况调大功放管的工作电流,使之更接近甲类状态,或加装上无噪声产生的风扇进行散热。 注意:“摩机”不能盲目改动,不要投入过大的资金,“摩功放机”后不要存在过分的失真现象。最主要是以适合自己的主观听感,提高性价比为目的,在中低档次的功放中入进行。


“摩机”宝典之“摩CD机”

  
        佛山黎明电子科技讯息有限公司 老曹       [ 2001-12-27 ]

  ----------------------------------------------------------------------------------



  在音响发烧友当中,“摩机”这名词可能没有谁没听说过。音响生产厂家限于成本问题,生产的产品在用料方面往往会有所保留,或存在某些薄弱环节和设计缺陷。我们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加以改进便可以较小的投资获得更高的效果。以前读者们可能也有看过一些“打摩”CD(或转盘和解码)的文章,但这些文章都是针对某一台机器的缺陷而写的。然而各台机子所遇到的情况都不尽相同,不能一概套用,所以读者们读了都未必能在自己的机器上实践。因此本人总结了发烧友们“打摩”CD经常用到的几招,希望能给各位爱动手的发烧友们有所参考。不过我奉劝各位,没有一定的功力,一些高档的舶来品机器就不要对它们下“毒”手了,因为上了一定档次的机器都差不多是不计较成本而生产的了,元件都是细心挑选的高档补品,在电路中经过精心搭配与调试的,所以说已经比较完善。如果我们轻易动手会有可能改变了它原来的风格或平衡性,弄不好会搞出个四不像来,严重的还可能会把你的机器给报销了,到那时可真是心疼都来不及了。可别找上我家门来,我可不负责喔,呵呵!说笑了,下面较详细的给各位朋友逐一介绍吧。
  
    首先应该是先从电源部分入手,因为这是个最为关键的地方,关系到整个大局,放大后的信号实际上就是在此取得,“打摩”时较易取得效果,因此这是“摩机”差不多都要“摩”到的地方。我们可先从滤波方面看。视你机器中原滤波电容的情况而定,如果电容是质量较差的国产电容(并非本人崇洋媚外,确实是本人还难以发现国内有能称得上高档的电解电容,也可能是笔者孤陋寡闻吧),则须全部换上进口的如PHILIPS、SPRAGUE、RUBYCON、ELNA等高级电解电容。这些情况一般都是出现在国产机子里,电容虽然标上一万多uF,但实际上可能只有几千uF,而且损耗角大,漏电电流大,耐压也和标称不符,对音质的影响极大。在换上高级电解的同时,如有空间,还可以每个大电解电容上都并上一只小无极或电解电容。因为一般的电解电容都是由铝箔卷成的,容量越大,卷的圈数就越多,因此形成的内部等效电感和电阻就越大,造成有些杂信特别是高频杂信不能过滤掉。而并上了小电容以后,由于小电容的等效电感极小,对高频杂信容易滤除,所以对改善高频有一定的帮助。如果滤波电容的总容量较小,还须增加大电解电容的数量,这种情况很容易出现在CD机或转盘、解码中。

  受空间限制,在原线路板上增加是不可能的,一般的做法是采用捆绑方式,把几个大电解扎成一捆固定在尽可能靠近滤波线路的机箱中,然后再引线至线路板中。再发烧一点的“打摩”是彻底无极化,所有电解滤波电容都换上无极固态电容。然而这需要较大的成本和非常的占空间,因为一般的无极电容的容量都很小,要想达到理想的滤波效果,就必须并上许多个(见图)。所以这用在“打摩”CD机、转盘和解码上比较适合,因为CD和解码的用电量小,所需的滤波电容总容量不大。有一种美国产的EC牌金属膜无极固态电容,容量较大,每个容量为80UF,很适合用来摩滤波部分,所以最近有很多的发烧友对它开始注意起来。

    前面“打摩”的滤波部分是在电源变压器之后,对电源的纹波进行平滑作用,但都是经过电源变压器把市电进行降压后的一级。很多厂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使用质量较差转换效率太低或体积过小的电源变压器(一般都是E型(左图),俗称方牛),会导致供电的不足。后劲不足,会使播放音乐时显得软弱无力,瞬态变差。水塘(发烧友们都喜欢把滤波大电解电容称为大水塘)再大水源不足也是徒劳,所以说要想不被它拖后腿,还得换上质量较好,体积稍大的环型变压器(中图),如有条件,还可用更出色的O型(右图)、R型变压器。但是世事无绝对,并不是让读者一看见E型牛就把它换下来,有一些著名的厂家例如美国的麦景图就一直喜欢使用自己特制的方牛,但发烧友们没有不被他们产品的声音特色所折服的。E型变压器的音色特点是音色较为通透,环型变压器的特点是力度好,而O型和R型牛则差不多两者兼备,它们各有特色。所以只能说一般的都不及环型、O型、R型好,况且很多的厂家限于成本问题使用的方牛质量都不是太好。

大家可能会发觉,很多的HIFI功放机里面都有两只变压器,这是因为功放的左右声道各自使用了独立电源,目的是为了减少两声道之间信号的窜扰。但是有的CD机或解码器里也有两只变压器,是否也是两声道独立电源?非也!和功放不同,CD机或解码器里有模拟信号也有数字信号,如果数字部分和模拟部分采用单独的电源,可以防止数字电源的开关噪声对模拟电源和解码集成的动态特性产生不良影响。所以说,如果原来的CD或解码是数字模拟部分共用电源的话,也是个“打摩”的地方,有些发烧友便在此加装一只变压器把它改为双电源供电。如果你对电子技术不是太熟悉的话,这可能就有点为难了,因为要找出哪部分是模拟或数字电路。即使不分开电源,我们也应该加点措施:如果模拟部分和数字部分采用公用的某组电源,例如:公用+5V的电源,则应在模拟和数字+5V电源之间连接一个电感(RF扼流圈、铁氧体磁珠),以避免数字开关噪声被耦合到模拟电路。

  在电源的整流部分,有很多机子都是使用普通的整流桥堆或二极管,要想取得更好的瞬态和给用电区提供足够的电流,就得换上开关型整流二极管(俗称高速二极管),如103等。还有就是电源的连接线材,我们可以选择高级的怪兽、卡达士等线材。特别是交流电源输入插座至电源开关的这一段,很容易再次引入噪声和对其它地方造成干扰,因此可以使用屏蔽电源线。交流电输入的地方安装滤波器清洁交流杂讯也是必要的做法(见图),不一定要新的,本人发现二手电器市场里就有很多不错的拆机交流滤波器可供我们选择,而且价钱便宜,只需几块钱一只。还有一个地方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有可能,最好能把电源变压器用金属屏蔽罩进行屏蔽,它也是干扰其他信号的一大元凶,特别是E型变压器。

电源部分经过变压、整流、滤波、稳压之后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取得纯净的直流电源,既然这样,有些发烧友便直接使用直流电源--蓄电池供电。这样便要增加充电电路和寻找符合电源输入电压的蓄电池等,具体操作起来就麻烦得多了,CD机壳内的容积也未必允许。况且,如果经过上面几步的"打摩",电源的纹波基本上和直流相差无几。能用上这一招的可能只有特别挑剔的发烧友了。

  一台数码音源的模拟输出部分是个关键的地方,决定一台CD(或解码)的音色特性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这里,所以有很多的生产厂家都在这里下工夫。有集成运算放大器输出、晶体管分立原件输出,还有的为了使输出的声音变柔和、温暖,和数码音源的清爽、冷艳的音色特性相互补,所以使用了电子管输出。但总的来说,用的最多的还是运放输出。而一些早期或如今一些厂家为节约成本,生产出来的机器有很多都是使用廉价的4558运放,质量好一点的使用当年的运放皇5532,所以对于这些机器里的模拟输出部分,我们有必要对它们进行"打摩"。在换上高级运放时,我们可以先拆下原来的旧运放,在原来的脚位上装上一个高级的IC座,然后再逐个插上摩机运放进行试听比较,直至听感上最好为止。一些高级的运放有:OP249、OP275、AD827、DY669等,它们都是DIP8脚封装,引脚和5532相同,可以直接代换。还有就是输出耦合电容可别忘记了,如果是普通的小电解我们可以换上ALNA WIMA RUBYCON等高级小电解或无极电容,最好是无极电容。

  晶振也有很多发烧友"打摩",而且效果不错。整台机器的基准时钟都是由它决定,如果发生偏差,也会影响大局。一般的机器里都是使用两脚的扁平晶振,频率偏差相对较大,我们可以换上金封的四脚金振。安装方法和其它的两脚一样,只不过多余的两脚为接地断。换上质量较好的晶振在听感上声场、定位、质感会有所提高。IC是由几千几万个小晶体管集成在一起的,线路精细而集中,易受干扰,因此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屏蔽。可以在每个IC上面都覆盖一块铜箔接地加以屏蔽。输出连接线和输出端子是每个摩机的发烧友都会注意到的,线材同样可以使用怪兽、卡达士等,输出端子则可以用WBT高导通性镀金端子(见图)。

    经过上面的几步"打摩"后,已基本上完工,还有就是除了保护电路以外,其他的普通小电解和瓷片小电容都要全部一扫而空,换上其他的高级产品。其它的还有:光头加发光二极管、在转盘的压碟吸盘上加重物等做法。其它的还有光头加发光二极管、在晶振两旁加减震垫、转盘的压碟吸盘上加重物(见图)和机心空腔部分用添加金属粉末的树脂灌注等做法。这些都是少有人会做的不常用做法,很难把握火候,如各位朋友有兴趣的话可以量力而行。

  只要有音响发烧友存在,“摩机”就是发烧友们永不落后的话题,甚至还可以说是“发烧”的一个标志。要不想被别人嘲笑你为"无料"发烧友,可得学上几招哦。可能对于电子技术一窍不通的人来说,看着别人摩机会觉得有点神秘莫测,但对于发烧友来说,玩音响玩得久了,多少会对电子技术有点认识,如果有一篇比较全面的摩机文章作为参考,摩机就并非难事,何须让别人代劳呢?自己动手不但可以少欠一个人情或少花几两银子,况且这也是发烧的乐趣所在--看着一台即将被打入冷宫的机器在自己的手中升了级,那种开心的感觉是无法用言语所能表达的,何乐而不为呢?希望上面的几字拙文能对你有所帮助。

转载自www.ttx.com.cn


小弟想请问一下大家看完之后有什么感想?
TOP
33#

记得上次得出的结论是摩机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当然,摩机有它好的一面也有他不好的一面,但好好处比坏处多。

l-k兄不见议大家摩机,不知道主要原因是什么?尽管说来听听,小弟想收集更多的意见。


Edited by - 矮仔 重新编辑於 2002-01-15  14:08:09
TOP
34#

音响讲明了只是一种男人的高级玩具,摩机属于玩法的一种,欧美机没什么好神秘的,我们没必要去顶礼膜拜这些金属的家伙,拆开看看就知道了,厂家生产时必定有一个成本的考虑,这就是这部机的软肋,即使当时来说是所谓不计成本的东西,时间久了零件难免老化,科技的进步也会使当时顶级的东西成为昨日黄花,如果你觉得有哪里不好尽管摩就是了,不论理论上还是心理上总会有一些安慰。
TOP
35#

摩机好!起码换对电容比换条线材有效,价钱也。。
TOP
36#

不用!曾有日本名机也是用这样的设计思路。
TOP
37#

你这样只有NPN 的话,
其低频的力度很难控制得好的。
我试过了,做不好的话会软绵绵的,
还有,那个功率电阻一定要注意!
TOP
38#

huifei兄可能有所不知,2N3055做好了音乐味是非常之浓,以前曾用过一部机器就是全部使用2N3055,声音出奇的好,至今记忆犹新,所以我做为一个摩机派的狂者,做一部出色的2N3055机器是我的心愿,如果做得好的话,我会趁势用其它各种名管来做自己心仪的功放。
TOP
39#

lj 在 2002-3-11 12:49:00 发表的内容
准备用20对SAP15N/SAP15P做台甲类后级,各位可有好的建议?


要处理好各级的电流分配,最少也要满足 后一级管子最大电流:前一级管子最大电流=10  :  1  . 见到很多国产的功放最后一级管子一大堆而推动级只用了一两个,那些大功率管根本喂不饱。
就本人接触功放的感觉来说,电流大了控制力肯定会好,但也带来另外一个弊端:将喇叭控制得太死,声音发紧,在低频方面尤其明显,缺少那种绵里藏针的感觉,换用小电流的功放后感觉就好多了。所以功放不一定是大电流就好,关键是和你的音箱的配合,低频混就用大电流机,低频干就用小电流机。
TOP
40#

摩吧摩吧,能摩MARK、KRELL的才是好样的,不过摩完了记得说说它的声音变成什么样的了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