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郎朗名震欧美(附照片)
作者:朱贤杰 日期:2005.04.10 版次:40
今日郎朗名震欧美
◆朱贤杰
从纽约到多伦多再到柏林,刚刚过去的三月里,中国钢琴家郎朗又一次掀起一股凌厉的“郎朗旋风”,向这些世界乐坛的主流阵地证实自己的舞台魅力。而无论是音乐会观众还是当地评论家,都已经把郎朗看作是今天音乐界最值得关注的明星。
3月中旬,郎朗与中国爱乐乐团到多伦多演出。对于当地观众来说,中国爱乐乐团是一支年轻的乐队,在北美尚属首次巡演。但由于有了郎朗助阵,多伦多汤普森音乐厅2000多张门票早在6个月前就已销售一空。
多伦多有40万华人,而那晚的听众十有八九是洋人。郎朗与爱乐合作的是拉赫玛尼诺夫的《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多伦多的乐评家里特勒在他的评论中写道:我听到的是精湛的技巧达到了一种令人屏息凝神的境界,展现了恰如其分的音乐表现,给予他的演奏一种华美的色彩。
而让全场听众真正目瞪口呆的是郎朗的第二首返场曲,拉赫玛尼诺夫改编的里姆斯基·科萨可夫的《野蜂飞舞》。只见郎朗再次出台谢幕,鞠躬如仪,转回身,还没完全在椅子上坐定,一连串快得令人难以置信的音符便从他手指底下飞出来。特别让人倾倒的是他演奏时的触键之轻盈,神态之轻松,简直到了无所顾忌的地步。多伦多《星报》的乐评家写道:“钢琴在这种情况下似乎不可能更快了,他在键盘上展现了哈利波特般的魔法。”
而在此之前,他与中国爱乐在纽约林肯中心的演出,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欢迎,以至在乐队谢幕之后还要重新把钢琴推上舞台,加演了钢琴协奏曲《黄河》,成为他表演生涯中时间最长的一次加演。
3月下旬,郎朗又到柏林,参加名闻遐迩的柏林音乐节。
柏林大街的音乐书店橱窗里,郎朗最新录制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二”的唱片与广告放在最醒目之处。柏林最大的百货大楼门前,又挂着他的大照片。环球公司是要将郎朗当作古典音乐界的头号明星来大张旗鼓地推广了。
3月24日晚上,郎朗与巴伦博依姆指挥的芝加哥交响乐团在柏林爱乐大厅演奏巴托克《第二钢琴协奏曲》。柏林音乐节期间共演奏巴托克的三部钢琴协奏曲,“第一协奏曲”由巴伦博依姆弹,“第三协奏曲”是内田光子弹。而郎朗就扛起了最困难的“第二”。
郎朗那晚的演出连乐队后面的合唱队席都坐满了听众,而巴氏与内田的音乐会就没有坐得这么满。郎朗弹得比白天排练时更投入,更倾注,更疯狂,他在台上有非凡的个性魅力,听众全体起立,鼓掌,跺脚,叫好,几次谢幕以后,他拉了巴氏一起弹了一曲四手联弹。
演出结束后,芝加哥乐团的中提琴首席张立国换下演出服走来,我和陈唯正也到后台准备向郎朗表示祝贺。大家一起为郎朗的成功感慨不已。张说,真了不得,“郎朗旋风”已经横扫世界各大城市。陈说,奥地利与德国的乐评一向较保守,但是现在对郎朗评价都很高。号称德语世界乐评界“教皇”的凯塞著文说郎朗“如果想让钢琴歌唱,他的斯坦威琴就好像有了人的声带……”,凯塞还套用肖伯纳当年对海菲茨说的话,“郎朗你能不能哪怕弹错一个音?”
郎朗是第一位与柏林爱乐、维也纳爱乐、美国五大交响乐团及其他国际著名乐团合作演出过的中国音乐家,自出道几年来,以他每年一百多场世界各地的巡演,迅速地在国际乐坛上刮起一阵阵“郎朗旋风”。其演出场次之多,合作乐团的层次之高,已使22岁的郎朗成为当今最受欢迎的钢琴家之一。
今年5月在德国鲁尔地区将有一次钢琴音乐节,全是一流的演奏家,而郎朗的独奏会票非但卖空,还缺2000多张。主办人只好劝预约者改听波利尼和普拉亚的音乐会,因为那些大师的音乐会还有余票。
接下来有几场演出让郎朗十分期待,一是6月与维也纳爱乐和祖宾梅塔合作,在维也纳音乐季闭幕式上演奏,演出将在原奥匈帝国的皇宫内搭台,将有9万观众到场。然后他回中国,在广州由100名小钢琴家与4个乐队伴奏,演出《黄河》,纪念冼星海诞辰100周年。明年将有一场非常特别的演出:他将在全球几十亿人观看的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的开幕式上,在柏林体育馆现场演奏李斯特的《匈牙利第二狂想曲》。
这就是今天的郎朗——我们中国的钢琴家。
(寄自加拿大多伦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