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爵士天碟缤纷录”(请勿转贴或转载) [复制链接]

查看: 12154|回复: 75
21#


        第十九张: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228903449726.jpg[/upload]


        1991年6月21日,著名爵士乐制作人杰森•迈尔斯(JASON  MILES,也是优秀的键盘手)在纽约大名鼎鼎的“能量站”(POWER  STATION)录音室,和另外一位制作人马科斯•米勒(MARCUS  MILLER,也是一流的作曲家、贝司手)、老牌女歌手恰克•卡恩(CHAKA  KHAN)一起忙着录制恰克•卡恩的专辑《我是这样的女人》(“THE  WOMAN  I  AM”)。忽然,电话铃响了,是迈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打来的。迈尔斯•戴维斯要杰森去他的公寓,听一盘他刚刚收到的录音带。一干完恰克的活儿,杰森就上路去迈尔斯家。迈尔斯把杰森带到他的工作室里,说:“听听这个!”他放上一盘磁带,于是杰森听到了一个美妙的声音在拟声(SCAT)歌唱一段醉人的旋律。他兴奋地说:“我当然知道这是谁——伊万•林斯(IVAN  LINS)!”迈尔斯说:“我想自己为他的歌曲制作一整张专辑。”杰森马上表示赞同:“喔,那是个绝好的主意!”

    伊万•林斯是来自巴西的一位现代音乐家,他的歌曲和声很丰富,有令人难以置信的美妙旋律,演奏家和歌手们很容易演歌生情。很难找到一个优秀的爵士音乐家或者歌手还没有接触过伊万•林斯的作品的,象乔治•本森(GEORGE  BENSON,爵士吉他大师和歌手)和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就演绎过不少伊万的歌曲。但是令人奇怪的是,虽然伊万•林斯是一个很多产的创作人和一个风格奇异的歌手,可他从来也没有象其他巴西音乐家那样引起过普遍的关注,无论老一辈的卡门•米兰达(CARMEN  MIRANDA)、安东尼奥•卡洛斯•乔宾(ANTONIO  CARLOS  JOBIM)、乔•吉尔伯托(JOAO  GILBERTO),奥斯卡•卡斯特罗-内维斯(OSCAR  CASTRO-NEVES)、罗伯托•梅尼斯克(ROBERTO  MENESCAL)、卡洛斯•莱拉(CARLOS  LYRA)、塞吉奥•门德斯(SERGIO  MENDES)、路易斯•邦法(LUIS  BONFA)还是和他同辈的米尔顿•奈西蒙托(MILTON  NASCIMENTO)、吉尔伯托•基尔(GILBERTO  GIL)、凯特诺•维洛索(CAETANO  VELOSO)、多利•凯米(DORY  CAYMMI)都比他更受公众和传媒欢迎。说起来,杰森还是在那之前两年到纽约伍斯托克镇参加一个朋友的生日聚会时认识伊万•林斯的。当时,杰森告诉伊万多年来自己是多么喜爱他的作品,而且听到过很多优秀的歌手演唱他的歌曲。所以,对迈尔斯为伊万•林斯录制一张歌曲专辑的设想,杰森是衷心拥护的。

不幸的是,1991年9月,迈尔斯•戴维斯去世了,录音之事只好搁浅。多年来,迈尔斯的这个主意一直折磨着杰森,他一直觉得非常遗憾——迈尔斯•戴维斯做的一整张伊万歌曲专辑,想想都是很过瘾的事儿!为了完成迈尔斯的遗愿,杰森决定自己找机会做这张伊万•林斯专辑。

    一年后,杰森见到伊万在纽约市政厅演出,就跟他提到了迈尔斯的遗愿。伊万真的被打动了。当时杰森请他参与一个名叫“人民”(“PEOPLE”)的录音计划,那是为了庆祝联合国成立50周年。伊万把作品给了杰森——“FIESTA  BRASILIERA”,很美,而且伊万邀恰克•卡恩一起演唱了一个版本。杰森和伊万之间更熟络了,他们两人的艺术轨道似乎已经被捆在了一起。

    在完成《人民》专辑之后,杰森又制作了一张唱片,叫做《X先生》(“MR.  X.”)。他录了两首伊万的歌曲,其中一首是伊万自己演唱的。尽管如此,杰森还是想做一张荟萃伊万所有歌曲的CD。他作过多次尝试,但是没法引起唱片公司的兴趣。

    1999年春,杰森交付给TELARC公司《“天气预报”乐队音乐礼赞》(“CELEBRATING  THE  MUSIC  OF  WEATHER  REPORT”)专辑唱片的母带。他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来向唱片公司重提伊万•林斯作品的录音计划。杰森阐明了这样一个观点,就是如果其他杰出的音乐家能演绎伊万的歌曲,那么伊万和他的音乐必将扬名天下——他已经亦创亦演近30年了。杰森告诉TELARC的人,如果他们能考虑这个计划,他和另外一些杰出的音乐家都会加盟演录。可喜的是,几天后,在克利夫兰, TELARC的高层人士就告诉杰森,他们很欣赏这个计划,要杰森当制作人,组织一帮音乐家来参与录音。

    杰森一回到纽约,马上就联系非常喜爱伊万作品的女歌手凡妮莎•威廉斯(VANESSA  WILLIAMS)。当年杰森邀请凡妮莎参录《人民》专辑时,她就曾说过:“杰森,我知道你认识伊万•林斯。如果你将来为他做任何事,请叫上我!”凡妮莎的代理人回电给杰森说凡妮莎答应参与。接着杰森又想找另外一个名声显赫的音乐家来参与这个计划,于是试着联系斯汀(STING)。斯汀原名叫戈登•萨姆勒(GORDON  SUMNER),在20世纪70年代是英国著名的白人雷鬼摇滚乐队“警察”(THE  POLICE)的主创者、主音歌手兼贝司手,1984年“警察”解散之后至今,他的个人音乐事业也一直如日中天,甚至比在“警察”时期更有成就,曾数次获得美国权威的格莱美音乐大奖。功成名就的斯汀如今致力于实现自己少年时就有的爵士梦想,频频跟爵士和蓝调名家如布兰福•马萨利斯(BRANFORD  MARSALIS,萨克管名家,著名小号大师温顿•马萨利斯之兄)、乔•亨德森(JOE  HENDERSON,次中音萨克管大师)、埃里克•克拉普顿(ERIC  CLAPTON,蓝调吉他大师)等人合作,在自己的音乐里渗透着爵士的概念。让杰森没想到的是,不到24小时,他就接到斯汀助手的电话,她说斯汀喜欢这个计划并且乐意参加。于是,这个计划得以正式开始运作。

    伊万拿出了一些绝妙的作品,而杰森心里也在设想把这些特别的歌曲给特邀的各位音乐家来演绎。杰森首先拟定一个他打算邀请合作的音乐家的名单,结果发现这是他平时就经常合作的黄金搭档,如吉他手罗米洛•鲁邦波(    ROMERO  LUBAMBO)、打击乐手塞罗•巴普蒂斯塔(CYRO  BAPTISTA)和马克•奎农(MARC  QUINONES)。罗米洛是一位巴西吉他大师,而塞洛和马克在唱片中也融入了他们独特的打击乐概念。另外还有萨克斯手小格鲁佛•华盛顿(GROVER  WASHINGTON,JR.)。格鲁佛非常喜爱伊万的音乐,他也是这个计划中第一个录音的音乐家,他那富有感染力的热情洋溢在“CAMALEAO”一曲中。

杰森做音乐已有25年之久,已拥有很多宝贵的经验,但连他都不得不承认制作这张唱片是件很爽的事。跟这张唱片有关的很多事都令他难忘:与斯汀共事,目睹他演唱《行走地球》(“SHE  WALKS  THE  EARTH”)时的激情难抑;凡妮莎•威廉斯在《情舞》(“LOVE  DANCE”)一曲中的精妙唱功,戴夫•科兹(DAVE  KOZ,中高音萨克斯手)在《情舞》中出色的独奏,恰克和凯西在录音室里为《为爱痴狂》(“SO  CRAZY  FOR  THIS  LOVE”)即兴填词,云尼•科拉尤塔(VINNIE  COLAIUTA,鼓手)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响应祈祷》(“ANSWERED  PRAYERS”)一曲中的一个难度小节••••••这一切都是因为对伊万和他的音乐的喜爱。

现在,让我们用心来聆听这张荟萃了伊万•林斯11首作品的宝贵唱片吧!

开始曲《行走地球》由斯汀演唱。斯汀是一个有着诗人般敏锐感觉和忧郁气质的音乐家,他的歌声沙哑而极有磁性,激情独具,他的贝司演奏(包括电贝司和低音提琴)也常迸射出灵性的火花。在此曲中跟斯汀合作的白人萨克斯手是大名鼎鼎的迈克尔•布瑞克(MICHAEL  BRECKER),他曾与胞兄兰迪•布瑞克(RANDY  BRECKER)一起率乐队到中国访问演出,在中国音乐家中引起震撼效应。在键盘、贝司、鼓和打击的铺垫下,斯汀的歌声散溢着他所特有的感性惆怅,从中可以听出他以前的名曲《金色田野》(“FIELDS  OF  GOLD”)一般浓郁的诗意味道,而乐曲中跳跃的芭莎洛华节奏和拉丁式的调性与对位技巧也时时让人感受到伊万•林斯的巴西灵魂。

如果你对凡妮莎•威廉斯的认识还停留在当年红极一时的首位黑皮肤“美国小姐”,或者是演唱《最好的留待最后》(“SAVE  THE  BEST  FOR  THE  LAST”)一炮而红的乐坛新秀,或者是在帕瓦罗蒂的慈善音乐会上款款而歌的当红女伶,甚至是在《蒸发密令》里和阿诺德•施瓦尔辛格演对手戏的电影明星,那么在《情舞》一曲中她的成熟表现一定会让你刮目相看:嗓音绵厚,吐字清晰自然,从低音到高音、从真声到假声都有板有眼、游刃有余,情绪稍稍内敛而张力不减,在萨克管、吉他、键盘、贝司和打击这样典型的拉丁爵士编配烘托下,她的歌声中洋溢的慵懒爵士风情实在醉人。

对于很多美国音乐家来说,“巴西”这个字眼就代表着热情、豪华的人文环境和40年代的杰出女伶卡门•米兰达曾倡导的精力充沛、歌舞不休的生活方式,而巴西音乐也以它招牌似的轻松流畅的旋律和丰富的和声、有力的节奏赢得了他们的认同。听小格鲁佛以高音萨克管主奏的“CAMALEAO”,你很容易就会被这位美国音乐家所热爱的“巴西”感染和触动:引子中,在键盘和吉他的伴和下高音萨克管吹出几个缱绻感性的小节,那是一个年轻的美国人即将第一次登上他所向往的巴西大地,心里满是憧憬;过后节奏和织体突变,那是美国人融入了巴西,融入了芭莎洛华和桑巴的海洋里,一起歌,一起舞,一起尽情狂欢••••••

“纽约之声”是纽约一支素负盛名的四人合唱团,在这张向伊万•林斯致敬的唱片里,他们演绎了一首《响应祈祷》。在中高音萨克管、长号、吉他、贝司、电钢琴和鼓很拉丁化的伴奏下,他们的和声编配和发声方式也很拉丁化,似乎带有一种亚马逊热带雨林一般清新而质朴的土风气息,而且他们的音色有较强的拟声性,似弦乐,又似木管,与伴奏乐器的音色有机交融,极为谐调。

恰克•卡恩曾经应乔•亨德森之邀在他根据乔治•格什温原作改编的爵士舞台剧《波基与贝丝》(“PORGY  AND  BESS”,又译《乞丐与荡妇》)中演唱歌曲,当时另一位受邀歌手就是斯汀。此次她演唱的歌曲是她参与填词的,叫做《为爱痴狂》(“SO  CRAZY  FOR  THIS  LOVE”),轻松自如、练达流畅的演唱和沙哑中蕴涵力度与磁性的音色是她的招牌,而电贝司、吉他、鼓、打击的跳跃节奏更衬托出她的演唱中一种灵动的弹性。

来自老牌爵士乐唱片公司BLUE  NOTE旗下的著名女歌手戴安娜•瑞夫斯(DIANNE  REEVES)也演唱了伊万的作品《甜蜜的存在》(“SWEET  PRESENCE”),柔情缱绻,沉稳内敛,每字每句的发音细节以及情感力量都经得住听者的细细咀嚼,体现出她非同一般的功力。和《甜蜜的存在》一样,女歌手莉莎•菲舍尔(LISA  FISCHER)和男歌手詹姆斯•威廉斯(JAMES  WILLIAMS)对唱的《你让我如此感动》(“YOU  MOVED  ME  TO  THIS”)、女歌手布伦达•罗素演唱的《夜曲》(“NOCTURNE”)中的键盘与电钢琴演奏者就是伊万•林斯本人,他的演奏很简洁,只是点到即止,但是却营造出很贴切、很到位的氛围,而且隐隐透出一种醉人的优雅气质——毕竟是作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把握是他人所不及的!其实,岂止是演奏,伊万还自己开“金口”用葡萄牙语唱了一首“SOMOS  TODOS  IQUAIS  NESTA  NOITE”,音色很有一种拉丁男人特有的磁性,韵味十足。

全碟中唯一的演奏曲是《艾利斯》(“ELIS”),吉他、键盘、贝司、鼓、打击等乐器尽兴完美的配合使这支乐曲灵动无比、鲜活可人,伊万•林斯的这首代表作真是名不虚传。你没去过巴西吗?你没经受过BOSSA NOVA的洗礼吗?那就好好听听这支动人妙曲吧!
《情事》这张拉丁爵士新碟可以说是以上众多才华横溢的演奏家和歌手对伊万•林斯的无私友情甚至钦敬之情的结晶。他们都来向这样一位伟大的巴西作曲家致敬,结果成就这样一张专辑,它把伊万的巴西灵魂和当代美国化的表现方式融为了一体。伊万•林斯是一个永不枯竭的创造力源泉。 他已经写出了难以计数的美妙歌曲,而且必定还会有更多无法数计的歌曲奉献给他的乐迷们。

我坚信这一点。
TOP
22#


       TO BE CONTINUED···
TOP
23#


       第十六张: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22723365610360.jpg[/upload]


        吉姆•霍尔《日本爵士印象/东京演奏会》
    JIM HALL“JAZZ IMPRESSIONS OF JAPAN & LIVE IN TOKYO”
    CD  编号: KICJ 8354

      吉姆•霍尔是广大爵士乐迷都非常熟悉的一位美国爵士吉他大师。

    《日本爵士印象/东京演奏会》这张CD的两张LP源碟分别名为《日本爵士印象》(JAZZ IMPRESSIONS OF JAPAN)和《东京演奏会》(LIVE IN TOKYO),CD封面右侧的两幅小图就是原LP封面。《日本爵士印象》部分的4首于1976年11月在东京录音(“皇声”公司总部就在东京),《东京演奏会》部分的5首则是1976年10月在中野演奏会上的现场录音。

在全部15首乐曲中与吉姆•霍尔合作的乐手只有低音提琴手唐•汤普森(DON THOMPSON)和鼓手泰瑞•克拉克(TERRY CLARKE)这两位,他们组成了一支水准极高的吉他三重奏。《光亮》(“LIGHT”)、《小心》(“CAREFUL”)、《一言不发》(“WITHOUT WORDS”)、《麻烦事》(“TWISTER”)、《切尔西桥》(“CHELSEA BRIDGE”),甚至还有经过改编的罗德里戈传世名作《阿兰•胡埃思协奏曲》•••一共9首乐曲,经时年46岁的吉姆一一奏来,煞是迷人——那真正不受任何阻滞的即兴,那抒情诗歌一般隽永的乐句,那冷静音色与温和情感的奇妙融合,那自由恣肆的变奏中挥之不去的古典雅意,当然还有那登峰造极、无懈可击的技巧••••••个中浸润的韵味浓厚老到,加上极好的现场气氛,谁听了这张碟都会深深地沉迷进去。

    难怪包括派特•麦西尼(PAT METHENY)、约翰•斯科菲尔德(JOHN SCOFIELD)、比尔•弗里瑟(BILL FRISELL)和麦克•斯特恩(MIKE STERN)在内的一批当代爵士吉他大师都曾以吉姆•霍尔为自己的私淑榜样!
TOP
24#


       “PORGY & BESS”本是GEORGE GERSHWIN的名剧,自问世以来,各个音乐领域的乐手和乐团,演全剧的有之,唱奏其中歌曲的有之,各见其致。

    在“PORGY & BESS”的爵士乐演绎版本方面,我喜欢两个版本,一个就是上面ILS兄贴出的“爵士第一夫人”ELLA FITZGERALD(上世纪40年代她曾与RAY BROWN做过两年夫妻)和世纪大师LOUIS ARMSTRONG合作主演的老版,一个则是前年去世的次中音萨克管大师JOE HENDERSON率领一支BIG BAND演绎的版本。
TOP
25#


        第二十张,就是上碟评论中说到的JASON MILES制作的专辑《“天气预报”乐队音乐礼赞》(“CELEBRATING THE MUSIC OF WEATHER REPORT”),TELARC出品,不过是DVD-AUDIO版本(SACD版我也有,不过懒得扫描封面了)。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2289102038321.jpg[/upload]


       《“天气预报”乐队音乐礼赞》(“CELEBRATION THE MUSIC OF WEATHER REPORT”)
    出版:美国TELARC唱片公司
    编号:TELARC DVDA-73473

        WEATHER REPORT即“天气预报”乐团是爵士乐迷们熟知的一支老牌爵士乐团,乐团的灵魂人物、黑人萨克管大师韦恩•肖特(WAYNE SHORTER)至今仍在乐坛上十分活跃。2001年,由马科斯•米勒(MARCUS MILLER,贝司手)、乔•桑帕(钢琴手)、约翰•斯科菲尔德(JOHN SCOFIELD,吉他手)、迈克尔•布瑞克(萨克斯手)与兰迪•布瑞克(小号手)兄弟、斯蒂夫•盖德(STEVE GADD,鼓手)等25位“老中青”爵士名家合作演录了本碟,以向“天气预报”乐团致敬。本碟中收录了这些乐手翻奏的11首“天气预报”经典作品,包括《鸟岛》(“BIRDLAND”)、《上等人》(“ELEGANT PEOPLE”)、《加农炮》(“CANNONBALL”)、《羽帽妇人的追击》(“PURSUIT OF THE WOMAN WITH THE FEATHERED HAT”)、《神秘的旅行者》(“MYSTERIOUS TRAVELLER”)、《丑角》(“HARLEQUIN”)、《穿绿衬衣的男人》(“THE MAN IN GREEN SHIRT”)、《年轻与美好》(“YOUNG AND FINE”)•••因为是1999年完成的“新”录音,所以本碟可以在音频上做足功夫,备有DTS 5.1声道环绕声、DOLBY双声道立体声甚至MP3这3种目前比较“主流”的音频格式供人选用,前两种格式可以直接在DVD影碟机上选中菜单进行播放,而MP3格式则只能用电脑上的DVD-ROM读取播放。MP3就不必提了,而在TELARC制作出版的所有多声道DVD-AUDIO唱片中,本碟演录的高品质是最有代表性的!

    2月13日晚上我在香港文化中心音乐厅后台休息室对WAYNE SHORTER作了为时约40分钟的个人专访,其间也提到了这张向他和他的伙伴们致敬的唱片。
TOP
26#


       第二十一张: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2289244079201.jpg[/upload]


        《回到“鸟岛”》(“BACK TO BIRDLAND”)
演奏:乔治•谢林五重奏(GEORGE SHEARING QUINTET)
出版:TELARC唱片公司,2001年
编号:TELARC CD-83524

如果不事先提醒,您一定不会意识到乔治•谢林这位令人尊敬的前辈爵士钢琴大师竟是个盲眼之人——那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迷人琴技,那云淡风清、恬和不惊的从容气度,又岂是一般明眼人所能够企及的?“鸟岛”(BIRDLAND)是纽约著名的爵士乐俱乐部的名字,但同用此名的有两家俱乐部,一家位于百老汇靠近第52街处,另一家则在西44街,本碟碟名中的“鸟岛”指的就是后者。1952年,应西44街“鸟岛”老板之邀,乔治•谢林写下《“鸟岛”摇篮曲》(“LULLABY OF BIRDLAND”)作为“鸟岛”的招牌曲,半个世纪以来唱奏过此曲的爵士音乐家和乐团真是不计其数!2000年10月12日,已近耄耋之年的乔治•谢林带上他的五重奏回到西44街“鸟岛”,接连3天倾情献演,本碟就是那3天演出的现场录音精选辑。乔治•谢林五重奏的编成是钢琴、铁琴(即电颤琴)、吉他、低音提琴和鼓,演奏的12首乐曲都是50年代他曾经在“鸟岛”演奏过的,包括《带我飞向月亮》(“FLY ME TO THE MOON”)、《星期天、星期一或者永远》(“SUNDAY,MONDAY OR ALWAYS”)、《轻言细语》(“SPEAK LOW”)、《快乐春天》(“JOY SPRING”)、《只是设想》(“JUST IMAGINE”)等,其中自然也少不了那首《“鸟岛”摇篮曲》。本碟中的钢琴和铁琴都发扬了音色明丽、如行云流水般畅快的优势,情致悠然,吉他弹拨捻拢、缓疾自如,低音提琴和鼓则谨守着节奏部,点到即止,分寸适宜••••••这样一支顶尖水准的爵士五重奏,真值得我们虔心聆听呢!
TOP
27#


       第二十三张: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228939792476.jpg[/upload]


       《英国巡演40周年纪念音乐会》(“THE 40TH ANNIVERSARY TOUR OF THE U.K.”)
编号:TELARC CD-83440-SA
演奏:戴夫•布鲁贝克(DAVE BRUBECK)四重奏

戴夫•布鲁贝克是乐迷们熟知的美国老牌白人爵士钢琴大师、清凉爵士名家,近年来与TELARC公司合作,推出了不少个人专辑以及四重奏唱片。早在1958年的时候,戴夫•布鲁贝克曾经率自己由萨克斯手保罗•戴斯蒙(PAUL DESMOND)、低音提琴手尤金•莱特(EUGENE WRIGHT)、鼓手乔•莫雷洛(JOE MORELLO)加盟的四重奏到英国巡演,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而时隔整整40年之后也就是在1998年11月,戴夫又率四重奏造访英伦,故地重游,先后在伦敦皇家节日音乐厅、威尔士海滨城市加的夫(CARDIFF)的圣大卫音乐厅以及北安普敦的DERNGATE音乐厅举行了纪念音乐会。在此次的英国巡演阵容中,只有戴夫自己是40年前的“老人”,而萨克斯手、低音提琴手和鼓手都已易人。在这3场演出中,TELARC的老板之一杰克•雷纳亲自操刀在现场进行了录音,本碟就是那3场演出录音的精选合成。

本碟收录乐曲9首,其中有戴夫自己的作品《我们的疯狂时刻》(“THE TIME OF OUR MADNESS”)、《你可以跑(但你不能躲)》(“OH YOU CAN RUN (BUT YOU CAN’T HIDE)”和《别了,老朋友》(“GOODBYE OLD FRIEND”),也有《总有一天我的王子将会来到》(“SOMEDAY MY PRINCE WILL COME”)、《在老旧小镇里的一间陋室中》(“IN A SHANTY IN OLD SHANTY TOWN”)、《深紫》(“DEEP PURPLE”)、《我的一切》(“ALL OF ME”),甚至有乔治•格什温的名作《我抓住了节奏》(“I GOT RHYTHM”),总播放时长为71分钟。TELARC的JAZZ LIVE录音一直极具水准,这张戴夫•布鲁贝克四重奏的大碟自然也不例外,演奏精彩绝伦,录音玲珑剔透,现场感好得无以复加,再加上采用SACD格式,本碟堪称是不折不扣的“名家靓版”!
TOP
28#

       第二十四张,是复刻版的LP: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2289511172414.jpg[/upload]


       LOUIS ARMSTRONG:爵士小号大师,歌手,创作者,就其对爵士乐的贡献来说,“百年爵士第一人”的称号当之无愧!

    DUKE ELLINGTON:爵士钢琴大师,最多产的爵士作曲家,世纪大师,百年才出一个的卓绝人物。

    爵士乐史上“数一数二”人物的精彩合作,加上玲珑剔透的录音,这就是“天碟”的当然理由!
最后编辑mydisc
TOP
29#

        第二十五张,是DVD-AUDIO: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2281002675273.jpg[/upload]


        JOHN COLTRANE(约翰·柯川),已故最伟大的次中音萨克管大师,“BLUE TRAIN”专辑是他的代表作,而这张由美国发烧唱片厂牌CLASSIC RECORDS制作出版的DVD-AUDIO保有了BLUE NOTE公司原始录音的一切珍贵内涵,不叫它“天碟”算是对不起它!
最后编辑mydisc
TOP
30#


      TO BE CONTINUED···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