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由歌剧引起的话题:古典音乐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复制链接]

查看: 14280|回复: 125
11#

我也从歌剧说起,提出一个令人思考的问题。

曾看过巴黎交响乐团合作演出的[茶花女]。细节已记不太清。想在此提及的是这次演出的一些特点。

舞台上无道具,无背景,中间贯通横拉一块半透的幕布,在其上,用投影打上全幅的活动背景。尽管背景画面随着情节变化,但因较抽象和昏暗,并没有明显的引导动机,不感到喧宾夺主,抢人眼目。只有Violetta穿白色晚礼服,Alfredo和他父亲穿黑色礼服,此三人露脸,其他所有演员着黑装,带黑色头饰和面饰。在大部分场景中,台上灯光阴暗,射灯打到白色的Violetta身上,显得格外醒目突出,而其他人则像一个个游弋在黑暗中的幽灵。
特别是在最后一幕,黑暗中,淡淡的灯光照着俯卧在台上的Violetta,背景画面就像我们在雨天坐在汽车内从前风挡玻璃看出去一样(车停着,不开雨刷)。小雨淅沥,掉在玻璃上,不时形成小溪流下。再配上开场一段凄凉忧郁的弦乐... ...那感觉,真是非同一般。

由此,我能理解导演是想在这个剧中加入新的元素,也想到了为什么要到金字塔边,紫禁城内演歌剧。

所以,我十分同意上面几位朋友说的欣赏歌剧最好先看。这样兴趣元素会多一些。

接着,问题又进一步延伸了。
最后编辑Moka
TOP
12#

Moka 在 2004-1-28 22:56:14 发表的内容

使欣赏者一步步向现场走去(音视频模拟技术--数字技术--现场)



当然,我指的是很远以后的将来。

因为现在的数字视频和多声道技术就是在追求现场的效果。

而且很可能到哪一天你会觉得这种现场效果完全可以替代你的HiFi系统。数字摄影技术的发展我们可是历历在目啊。

不外乎两种结果:

1/   把现场搬进你家与你互动;

2/   把你引入现场与你互动。
最后编辑Moka
TOP
13#

阿邓 在 2004-1-27 12:18:52 发表的内容
还来?要分析过战场态势,侦察敌情后,才敢动!^^^  ^^^还在发抖^^^ ^^^


还是阿邓兄聪明,就是缺少点儿胆量。
TOP
14#


还是不太明白,还让你解释。

我天天在开工,要不是有汉堡咖啡顶着,我也受不了。
TOP
15#

阿龙 在 2004-1-27 7:40:42 发表的内容
哈哈,话说到这个份上,说明讨论结束了?



龙兄:

你以为在你的光芒之下,已经事无巨细,一览无余,殊不知我在善言婉语之中却暗藏着“杀”机。阿龙,你中招了。[em2][em2][em2]

话题还未结束,因为我并没有得到我期待着的回答和响应。
TOP
16#

Moka 在 2004-1-27 2:28:20 发表的内容

仔细看完各位朋友的帖子,我感到了认真和坦诚,更不用说其中那么多具体而又有说服力的实例和见地。你们可曾注意,我们正在做着音乐评论家们从未做,从不做,可能也从做不到位的事情,只是你们没有意识,或者嘴上不会承认罢了。

不要小视了自己,在世界的其它地方再不会有另一个近两万人的群体,每天想着,说着,做着这同一件事。我们不能对德国人讲巴赫,不能对法国人讲德彪西,但我们能跟所有的人谈所有的音乐和音乐家。这恐怕不能说只是为了自我的感官享受吧?



你为什么到论坛上来?是来发表,交流,获取那些分不清专业还是业余的知识。

你(就如我一样)从心底本能地渴望,崇拜那些甚至连音乐评论家都不曾拥有的知识(如邝版所有)。

可你的动机却很单纯,原始。你是为了给你的自我感官享受增加更多的“兴趣元素”,期待着你的音乐活动有更高的价值。

更多有多多?更高有多高?无穷尽也!
TOP
17#

阿龙 在 2004-1-28 0:51:26 发表的内容

累死我了。


[em2][em2][em2]   [em2][em2][em2]   [em2][em2][em2]

笑死我了... ...
TOP
18#


不开玩笑了。

你去问问国内DHL是否可倒付邮资,把你的小说集寄给我。我已经很多年不读小说了。
TOP
19#


Fever兄文学功底深厚。
TOP
20#


请恕我接着我上贴的话说下去。

既然音乐活动是一种大众的社会活动,有关音乐的知识就应该容易让大众接受,掌握,应用。从非洲和欧洲的情况看,确实如此。

我搞不懂非洲人是怎么掌握对位与和声知识的,但他们在一代代地使用,传承。他们绝不认为这是欧洲的,专业的,高雅的,只知道要这样唱才能表达自己的心声。

你一定看过伯恩斯坦在1951~1956年间[为年轻人的古典音乐]的录像,那就是非常棒的作曲课和音乐理论课了!伯恩斯坦认为那些在我们论坛里被朋友们敬而远之的“专业知识”,对于下面在座的孩子们是可接受的,是有重大意义的。

在论坛将近一年的浏览,学习,和DX们的交流中,我学到了很多。但我经常感到在许多帖子中,我们对“专业”和“业余”,感性和理性这样的概念似乎太在意了,赋予了太多的感情色彩,在论坛中似乎有一条不能跨越的分界线。是我们,在不自觉之中把西方古典音乐神秘化了,把属于大众的“专业知识”推得越来越远。

听上去有些跑题,其实是在发出一个由衷的呼吁:专业知识一点儿都不深奥,接触一下吧。

我在大学的专业是英美语言文学,现在做与音乐一点不搭界的工作。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喜欢古典音乐,可能也是在20多年前,我第一次听到[被出卖的新嫁娘],当然是LP,尚记忆犹新。后来,有与大家相似的发烧经历。我一直在学习,我从不认为那些专业知识有多么难懂,我也从不认为那些专业知识对我都是重要的。

不过,话又说到了另一方面。
我对西方哲学的兴趣是在我读了一本加拿大作家Will Durant 的 The Story of Philosophy 之后产生的。厚厚的一本书中把一个个哲学家和他们深奥的理论讲解得栩栩如生,鲜活有趣,以至于在大学毕业前我甚至想去考西方哲学史的研究生。
有关中国文学的普及读物给我印象极深的是周振甫先生的[诗词例话]和[文章例话]。
到现在我还在断断续续地读 A Brief History of Time by Stephen Hawking 。读以上提到的这些书,你不会感到有专业与业余之分。

而关于音乐理论和作曲是否有人写过这么好的书?我想在这里找一找,也请国内的朋友们推荐。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