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PICHIT兄请进 [复制链接]

查看: 2691|回复: 11
1#
老兄你是否有盟主SYMBOL的资料,若有能否发给我,不胜感激
LW529@126.COM
分享 转发
TOP
2#

惊艳!
TOP
3#

斑竹,可还有盟主其他音箱的资料,谢谢
TOP
4#

超凡动人的神采 Avalon Opus Ceramique
2002-11-02
器材外烩/林及人 超凡动人的神采Avalon Opus Ceramique喇叭这张「Back to Birdland」根本就是绝大部分音响系统的杀手。结果呢?Opus Ceramique的表现实在是太好了……Avalon所强调的精准、透明、敏锐、均衡几大精华所在,在Opus Ceramique以Jeff Rowland与Forsell的完美搭配下,已经达到了声音回放境界的一个高峰。 〔器材外观〕三音路三单体落地型低音反射式设计,全部使用内凹式陶瓷单体,包括1吋高音、3.5吋中音、9吋低音各一只,效率87dB,频率响应34Hz-24kHz(±1.0dB),平均阻抗5Ω(最低4.5Ω),建议扩大机功率30-200W,尺寸1015×260×400mm(高×宽×深),重量41Kg。参考售价︰833,800元,进口总代理︰欧美(02-27003678-9) 〔图〕Opus Ceramique与现役的Opus最大不同,在于Opus Ceramique以一只德国Accuton陶瓷低音,替换了Opus的Nomex-Kevlar和碳纤维二只低音。Opus的下盘较为庞大,Opus Ceramique则以透明、细节、速度取胜。二者均是当今Hi-End喇叭的一时之选。 〔参考软件〕由Avalon Opus Ceramique所表现出的「Back to Birdland」相当吓人,过去我只觉得这张唱片音效很好,也在许多很好的系统中聆听过,但怎么样也没有这次来得震撼、也来得感动。现在,我总算知道这张唱片的细节是如此丰富、定位层次、音像是如此真实,空间描绘是如此的逼真,大动态和微动态的绝佳表现也只有像Opus Ceramique这种喇叭方能刻划得如此细腻。(RealTime WW 2112马雅)正当电子高科技产业以跳跃模式为全球经济带来最有效的一剂强心针,Avalon也开始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准备建立起一个能够彻底实践原音重现目标的Hi End喇叭公司。1988年,也就是公司创立的同时,Avalon以最新的设计概念推出了石破天惊的落地型喇叭 —Ascent。Ascent的精准、透明、敏锐、均衡特性,立刻在音响界刮起一阵梦幻旋风,不仅为当时「原音重现」的艺术立下了崭新的标竿,它那不计成本的设计,却也让中型落地喇叭冲破高价门槛开了首例。 除了坚持,还是坚持Avalon创业作Ascent曾经是许多音响迷的梦想,随后的Eclipse(1989)、Avatar(1992)、Radian(1993)、Monitor(1994)、Osiris(1996)、Arcus(1997)、Opus(1999),到目前的旗舰喇叭Eidolon(1999),甚至用上钻石高音的Eidolon Diamond等,Avalon都未曾放弃努力为音响迷筑梦的机会。打从Ascent开始,Avalon就一直以后倾多斜角造型与多层而复杂的内部结构来设计喇叭,这种音箱几乎没有绕射干扰,藉此让声音产生合理的扩散以营造惊人的三度空间感,中高低频各频段的相位也能趋于一致。Avalon老板Neil Patel认定了这就是喇叭外型的最佳设计模式,但您千万别以为Avalon的喇叭只有单体使用上不同,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其实每一款喇叭都各有其独创性,分音器的设计、斜角的处理、箱内部的结构也都为了因应所使用的单体特性而各有不同。 新技术的追随者不可讳言,单体材料工程的突飞猛进的确为Avalon在喇叭设计上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撑。在Ascent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钛合金的凸盆高音、铝镁合金的中音以及Nomex/Kevlar低音,这些单体,已经用在绝大多数的Avalon喇叭身上;接着内凹式钛合金高音单体的出现,才让音响迷得以见到Radian的俪影。后来,德国Accuton推出了以陶瓷制作的高、中音单体,这种陶瓷振膜单体质量轻、刚性也比Nomex/Kevlar强,Neil Patel在第一时间发现这种单体的好处,因此,后来所推出的Eidolon和Opus,都以价格昂贵的内凹式陶瓷高、中音加以设计(可能是由于当时的技术尚未成熟,低音还是维持了Nomex/Kevlar振膜的Eton产品)。由此我们可以发现,Avalon对于高科技产品的嗅觉实在敏锐,但光靠敏锐还不够,还得具有尝试突破的勇气。随着单体特性的进步,Avalon喇叭的声音愈趋中性,同时也愈来愈精准。 第一对全部使用陶瓷单体的Avalon喇叭2001年对于Avalon来说可是重要的一年,除了一颗能够吸引女人目光、掏光男人钱包的闪亮钻石高音出现在新型的Eidolon Diamond喇叭上外,他们也尝试让陶瓷低音开始为低频再生做些贡献,一对专为多声道系统设计的瘦长喇叭Symbol焉而诞生。但Symbo毕竟是一对只用上五又四分之一吋低音的小型落地喇叭,真正全部以陶瓷单体设计,并能够发出40Hz以下极低频的成熟之作,则当属本次器材外烩所要介绍的Opus Ceramique。Opus Ceramique是一对三音路三单体的落地喇叭,网罩不卸下从正面看去与Opus完全相同,拿下面网后,才会看到以前的Eton Nomex/Kevlar 9吋单体,被同样是9吋大小的最新陶瓷振膜制品所取代,但这只来自Accuton的陶瓷低音取代的还不只是Eton,它也把Opus底部的那颗碳纤维单体一起给替换了,取而代之的低音反射孔则与旗舰Eidolon的设计类似。熟悉Avalon的读者应该都知道,Avalon喇叭的等级是无法以单体数目作为决断标准(像旗舰Eidolon也不过是三单体设计),难道这只Accuton陶瓷低音真的有那么强的实力可以以一敌二? 各频段细节、清晰度都有提升Opus低频延伸的标示为28Hz,并有正负1.5dB的误差值;Opus Ceramique则为34Hz,误差值为正负1.0dB。二对喇叭的效率都是87dB。从数据看来二对喇叭的低频响应其实相距无几,但对应到听感上又有什么样的差距?我没有在相同的空间、搭配下AB比较过,但据欧美刘先生表示,由于陶瓷振膜的重量较轻,速度也较快,感觉上比较好推,因此再生出来的低频要比Opus更干净,解析力也更好。因此您在Opus Ceramique身上,会听到比Opus更为丰富的中高频细节情报,当然音乐线条的表现也会更加浮凸。刘先生还告诉我,Opus Ceramique的推出并非要取代原有的Opus,您大可依据个人的口味在二者间加以选择,追求声音中性、原音重现的读者可选Opus Ceramique,至于Opus就留给偏好宽广下盘的朋友们了。 极为中性的声音这次我所听到的Opus Ceramique开箱还不到一个礼拜,在抵达欧美音响公司聆听室前,刘先生就已经为我准备好了事前的热机动作,在对产品做了简单的了解后,很快就进入正式的聆听。当时所使用的讯源是来自法国的Metronome Technology CD转盘和D/A转换器,前级是Jeff Rowland Synergy Ⅱi,后级则用了本次音响大展拿来推动Eidolon的Forsell Statement立体声扩大机。器材间的连结则是使用了清一色的Cardas Golden Reference平衡线,喇叭线则是Nordest Blue Heaven扁平线。聆听室面积大概有十二、三坪之多,喇叭被摆在房间中间,二者相距不到三公尺。从视觉上来讲,Opus Ceramique的体积并不大,100公分左右的高度摆在这个十多坪的房间中的确有点不起眼;如果再与后方的Eidolon相比,身型又更显得娇小。但我万万没料到,Opus Ceramique竟可以将齐玛曼演奏的萧邦「叙事曲」(DG 423090-2)那种权威性十足的平台钢琴规模,在这么大的空间中清楚呈现。虽说陶瓷单体需要至少二至三个月的蜜月期方能初步熟化,但我依旧听到了钢琴琴音中非常细致、微如鲜毫的触键质感,齐玛曼那种大量使用踏板后所营造出的极度自我音色,也借着Opus Ceramique优异的高频延伸缜密地描绘出来。听完第一首后,我开始深觉这对喇叭的潜力无穷。中性,是我为它所下的第一个评语。 超越体积所能表达的规模感既然Opus Ceramique能够将钢琴表现得那么好,表示它在瞬时反应、控制力、音像凝聚上都有不错的成绩。于是我放上由马捷尔指挥的那张「春之祭」(Telarc CD-80054),想要一探这对喇叭在大编制乐曲的能耐有多少。Avalon果然是Avalon,由它所构筑出来的管弦乐场景舞台是那么的宽广,几乎有要把欧美聆听室整个塞满的态势。它的空间表现有着绝佳的3D立体视野,中高频具备令人信服的细节描绘,低频也可以清晰有条理,就连整个管弦乐团所发出的声音竟也是如此透明。虽然单体作动时还脱不了刚开箱后那种稍带硬朗的感觉,但强烈的Avalon喇叭特质依旧明显。 通体透明,实质温暖要透明,又要温暖在音响回放上是不容易办到的,能够发出这种音质音色的系统,像Quad ESL-63、Sound Lab A1等静电喇叭、整套的Goldmund,甚至是本期器材评论中的那对Living Voice,都曾让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很意外,我也在Avalon这对开声不到一个礼拜的Opus Ceramique身上听到极为接近的声音。让我举以下二张唱片做一简短说明。相信大家应该都有The Brothers Four的那张「Greatest Hits」(Columbia CK 8603)吧!您一定也熟悉由四个大男孩唱出的那些老歌声音是多么地浑厚饱满,但Opus Ceramique却是第一次让我听到散布于音场内层那么多、那么清晰的母带杂音。由杜特华指挥、基顿克雷曼演奏小提琴的Sofia Gubaidulina现代乐曲「Offertorium」(DG 471 625-2),里面有强大的动态幅度以层层胶着的弦乐和铜管加以编织Opus Ceramique可以分毫不差地让拉弦部以最清晰的步调进行,加装弱音器的铜管质地绝佳,由极弱转为最强的拉伸幅度大得可怕,但它却让整体的声音品质达到一个高水平,不尖不吵还能带出淡淡的甜美味道,这样表现堪属难能可贵。 精准、敏锐、均衡的感人重现对于像Avalon这种Hi End等级的喇叭,我最希望听到的重点有二项︰第一要平衡,第二声音要自然。从一开始聆听到这张唱片的结束,我开始感觉到Opus Ceramique正一步步地朝熟化后的松软弹性音质前进。我大胆地从携来的二十片多片CD中,挑出由RealTime出版、Freddie Hubbard乐团演奏的「Back to Birdland」(WW 2112),这张唱片是由M&K公司老板Ken Kreisel制作灌录的Big Band录音。大声聆听这张唱片中的第一首「Shaw Nuff」时,绝大多数的系统都不免因为录音中毫无保留的动态对比,让声音流于尖锐吵杂;喇叭驱动不完全时,还会有声音无法连接顺畅的滞留感;定位与各乐器间距离感的表现,在大音压下更是难以做到。这张唱片根本就是绝大部分音响系统的杀手。结果呢?Opus Ceramique的表现实在是太好了!好到即使将音量扭大至超过我在小型酒吧聆听Big Band的那种强大音压,我依旧不会有噪耳不舒服的听感;好到即使声音开到这么大,动态对比的传递竟可以如此的信手拈来,录音中的任何微弱细节根本不会被其它乐器所吞噬掉;好到所有乐器被极度激情演奏时,还能具有近乎完美的前后左右层次感,乐器间的距离根本就是清晰可见(真的是可以用肉眼看见);也好到在我以不同音量回放时,那种不慌不乱、定如盘石的惊人的声音平衡感,实在无法不让人屏息以聆。要不是当时欧美刘先生就坐在旁边,我说不定会因为Opus Ceramique如此精采表现而起立鼓掌! 细致、透明、细节多的器材才是绝配,Avalon所强调的精准、透明、敏锐、均衡几大精华所在,在Opus Ceramique以Jeff Rowland与Forsell的完美搭配下,已经达到了声音回放境界的一个高峰。我相信如果将Forsell换成其它个性走向的扩大机,播放这张唱片的表现肯定会大打折扣,Opus Ceramique那种极度透明的声音,一定得需要级数相符的器材加以搭配才能克尽全功,扩大机、讯源的透明度与细节量感不够,是绝对不可能在这么大的音压下,还能让声音同时具备清晰与温暖的特质。 听完Opus Ceramique在「Back to Birdland」的精采表现后,接下来「Dafos」(Ryko RCD 10108)根本就是牛刀小试,要发出强大的动态对比对于Opus Ceramique来说实在是太简单了,但我得说这个空间对它来说是稍微大了点,二侧墙间的距离对这种体积的喇叭来说也有点过宽,爵士鼓滚落地面制造出的震撼感少了点味道,如果拿到十坪以下的鞋盒状空间中使用,这部分的缺憾肯定会有大幅的加分作用(极低频量感本非Avalon喇叭的强项)。 结语我知道,我可能永远也没有机会拥有像Jeff Rowland、Forsell、Avalon这样的组合,即使有,也不一定可以找到像欧美试听室这么大的空间来聆赏音乐(虽然小刘一直说这个空间不是很理想),但这依旧可以成为在我音响历程中的一个梦想。想要圆梦?可能得效法穆宗杰先生那种一切从俭、只为二点豪华的生活信条才能真正办到吧! 焦点Opus Ceramique承袭了Avalon喇叭的优点︰音染极低、速度飞快、细节繁多、音场开阔、定位精准、层次明确。改用陶瓷低音后,声音也变得更干净,响应曲线之平整性在同价位带上鲜有敌手。喇叭体积不大,但仍可发出庞大的规模感。十坪以下使用最为适合。 搭配建议…敏感性很高的一对喇叭。速度快、细节多、透明度高的顶级器材会是最佳搭配。像现场使用的Jeff Rowland Synergy Ⅱi前级、Forsell Statement后级就很搭调。
TOP
5#

Issue 239 - 2001年8月号 Avalon Symbol 扬声器
不一样的Avalon喇叭
不一样的多声道试听体验
Avalon Symbol 扬声器


自己身为发烧友的一份子已经接近30年,自问多多少少都明白到普罗发烧友的一些心态。例如有几只音响名牌的器材,那管是全新产品还是二手货,是一生人起码要拥有过一件才算是了却心愿。它们包括有Mark Levinson, Krell, Cello, Goldmund......等名牌的扩音机,扬声器的选择当然少不了美国名牌Avalon的份儿!

Symbol是Avalon的老总Neil Patel特别为Hi-End家庭影院系统而设计,而且售价只是Avalon有史以来最便宜的27,000元一对。

虽然Symbol是Avalon最小型的扬声器,体积只为1090×200×230 mm(高×阔×深),体重只有16Kg,但6只一齐临门,阵容仍然非常墟。当然了,在Symbol身上你不可能期望看得见在Radian和Opus等型号所展现的重量级声箱结构,与及那无懈可击的精巧打磨手工和漂亮木皮,但你仍然可以从Symbol那朴实无华制作的声箱身上,可以看得出Avalon厂方在减低制作成本之余而仍然努力保持优良质量的一份诚意。Symbol的外型像一个四角形的锥体,声箱由下向上逐渐收窄,所以完全没有一个相对的平行面,避免引发驻波。前障板的顶部再有一个向后倾的角度,上面装有一只Avalon常用的Focal 1吋凹体钛膜半球型高音单元,下面为两个5 1/2吋的陶瓷涂层音盆中/低音单元,低音反射孔设在声箱的底部,喇叭线的接线端子是Avalon惯用的上叉螺丝式,也是设在箱底。这种装在箱底的接线方式虽然在驳线的时候为发烧友带来一点不便,同时也不能使用蕉插,但实际上用起上来,除了最初驳线需要把喇叭低稍感不便之外,其余并没有任何麻烦了。相反,我认为这种用螺丝批上紧喇叭线叉的方式反而保证有最紧密的接触,又不怕日久松脱,最为可取。
由于Symbol的足印较细(只有200× 230mm),所以厂方配备有4个用ABS超硬胶啤成的钉脚底座,安装在喇叭底部的四个角位,伸出来装好钉脚之后便会四平八稳,不怕容易翻倒。Symbol的其它规格分别为:频率响应45Hz-24kHz(+/- 1.5dB),平均阻抗5Ω(最低3.5Ω),灵敏度86dB(2.83V, 1m)。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1218215043300.jpg[/upload][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12182151099133.jpg[/upload][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12182152090203.jpg[/upload]
TOP
6#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1218216971291.jpg[/upload][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12182161783527.jpg[/upload]
TOP
7#

我也只是对这对喇叭比较感兴趣,因为盟主的其他产品实在太贵了.我现在用的是DYNA1.3SE,其实也不错,只是盟主实在是太吸引人了,不知什么时候可以拥有这对喇叭?
TOP
8#

- Driver Complement: 1" Titanium inverted dome tweeter, Two x 5" Ceramic-coated woofer
- Sensitivity: 86 dB (2.83V, 1 meter)
- Impedance 5 ohms nominal (3.5 ohms minimum)
- Frequency Response: 45Hz to 24kHz ( /- 1.5 dB, anechoic), In room, typ. -3 dB point is below 35Hz
- Recommended Power: 30 to 150 watts
- Wiring Methods: Two position terminal block, designed to accept spade lugs for #10 screws
- Dimensions (WxHxD) 200 x 1090 x 230 mm
- Weight: 16 kg each
TOP
9#

Avalon Symbol 扬声器

    就好象血液可以透露出人类的讯息一般,虽然Symbol朴素的外观,无法让人与Avalon以往的扬声器联想在一块,但还是可以从音箱上的一些特点,看出Symbol纯正的Avalon血统。1989年现身至今的Avalon,虽然历经了设计师(Charles Hansen)出走等事件,但老板Neil Patel对Avalon扬声器的设计,仍然保有一些不变的坚持,这些不变的坚持,也可以在Symbol上看到。譬如说,以往的Avalon扬声器,总是将箱体切削出许多斜面,让整座音箱没有两两平行的面。使用计算机设计音箱的Symbol,虽然没有如其它扬声器那般,有着众多的斜面,但采用了类似于四角锥、下宽上窄的方式,同样达到无平行面的要求。另外,Symbol的前障板,同样为后顷8度,负责再生中低音域的陶瓷振膜单体,一上一下的排列。Symbol使用与Arcus相同,由法国Focal制造的1吋钛振膜凹盆高音单体,从外观上看来,这颗单体与JM Lab Utopia系列所使用者相同,有着延伸佳、细节多、透明度高的优点。比较特别的是,首次将高音单体摆放于另一面后顷的前障板上,这与以往Avalon扬声器置于同一前障板的方式,完全不同。为了达到高刚性的要求,Avalon制造出的音箱,总是有惊人的重量。由于曾经搬运过Eidolon与Opus,所以深知Avalon的重量级音箱,到底多吓人。体型相当瘦小的Symbol,所使用的音箱,同样有着高刚性的优点,这也就是细瘦修长的外观下,蕴含着16公斤重量的原因。

    由于Avalon的设计师们认为,要制造出庞大的气势,多单体并不是唯一达到此目的的方法;藉由严格地挑选高品质的单体,同样可以以不多的单体,营造出庞大的音场与气势。所以历年来Avalon所出产的扬声器上,除了Radian及其改良型Radian HC(三音路四单体),与三年前推出的Opus(四音路四单体)外,便鲜少看见他们使用多单体的设计。但在Symbol身上,Avalon再次使用了多单体的设计,至于为何如此,由于原厂资料并未就此部分详细解说,所以并无法确切的知其原因。不过笔者推测,其目的应该是想藉由增加一颗中低音单体,配合下方的低音反射孔,让两颗仅5 1/4吋的中低音单体,可以发出丰沛的量感,与沉潜的低频。此外,接线端子的设计,Symbol采用与其它型号扬声器相同,置于音箱底部,以螺丝紧锁的方式。这种连接方式必须使用Y型插,好处是非常的牢固,即使搬动也不会有脱落的顾虑。

    不管是否有开机聆听,一般发烧友大多都会将扬声器的网罩拿下,以减低网罩对声音的干扰。但若是使用Avalon扬声器,千万不能将网罩拿下,因为所有的Avalon扬声器,其网罩皆经过特殊的设计,可以对单体发出的声音,做适度的扩散与吸收,使得声音有更好的表现。在Eidolon或是Opus的网罩上,除了单体的正前方外,其余皆以棉布覆盖。虽然Symbol的网罩也同样的经过设计,但高音单体,与中低单体不同,前者是以棉布,后者则是改以类似MDF板的材质。

    由于Avalon原厂表示,摆位时只需小小的Toe-In,甚至完全不需要,所以开始调整时,Symbol便是以无Toe-In的方式,配合三一七摆位法聆听。由于Symbol是属与窄前障板的扬声器,这种设计通常会有音场庞大的优点,若是单体的配对够精密,还会加上定位精准这一项好处。几张CD播放下来,Symbol果然展现出音场宽大的优点。音场的宽度,以墙到墙(Wall to Wall)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甚至聆听某些曲目时,还会有超出侧墙的感觉。音场深度更是Symbol的强项,由Patricia Barber演唱的“Companion”,原本优秀的录音,加上XRCD2的重新再制,让这张现场演唱录音,更添真实感。Symbol优秀的音场表现,让前后歌者与演奏者的分离度更为明确。侧墙到侧墙之间毫不空虚,加上深及背墙的惊人深度感,让舞台从原本的南港101,顿时跃升为香港的红堪。音场内演奏、演唱者彼此的距离,较原先更显分离,也增加了音像的实体感。除了宽大的音场,解析能力好,情报量丰富,透明干净几无染色的高频,也是Symbol值得称赞的地方。播放小提琴的演奏时,揉弦的质感,相当真实;具有厚度的琴板共震声,带有些许的光泽;高把位演奏的琴音,细致与延伸的程度,有水准以上的表现。由Opus 3发行的Test CD 5中,现场演出的录音,无论是人们的交谈声,还是杯盘餐具碰撞所发出的细小声响,都在Symbol的挖掘下,一一地浮现在音场中,丰富的细节所营造出的骚动感,让这首现场录音有着更好的活生感。

    苗条修长的Symbol,在其不大的音箱内,发出雄厚饱满的中频,与量感充沛的低频,是让人最感讶异之处。以低音大提琴为主角的“低音王”,近距离录音的方式,已让低音大提琴具有较大的形体感,以Symbol播放时,形体感又大了一些;不但如此,声音也变得更富有能量。第三首6把低音大提琴的合奏,速度感与低频细节的再生,Symbol的表现只能算是中庸,不过整张演奏的琴音非常滑顺流畅,且稍微带有粘滞感,丝毫不见一点生涩。不管是低音大提琴,还是小提琴录音,以Symbol播放都非常的顺耳好听。很早便前往美国发展的细川铃子,爵士乐演唱功力了得,FIM将以往她在三盲鼠的录音,收录并将母带以XRCD技术重新处理,发行的“A World of Love”。以Symbol聆听,人声的厚度增加了,好象细川铃子突然增胖了几公斤,声音丰腴了起来;钢琴原本稍显单薄的琴音,饱满的程度也获得了改善,且依旧有着不错的光泽;向上延伸的细微泛音,清晰可闻,并没有因增添了厚度,而在透明感上妥协。

    虽然原厂不建议Symbol以大角度Toe-In的方式摆位,但笔者还是尝试不同摆位的声音差别。由于Symbol细瘦修长的外型,让笔者想起听过的一则有关扬声器摆位的故事。以前有对外型细瘦、单体直径小且等级不高的扬声器,由于代理商无法将它调整到发出满意的声音,只好将它库存起来。后来有人将这对扬声器以奇特的摆位法,让它发出人人惊叹的音场深度,与极为精准的定位。如何奇特的摆法呢?将扬声器摆到接近聆听位置附近的侧墙,再以“超大”角度Toe-In。后来这人将这型扬声器带往日本,据说日本发烧友听了也大感讶异,即使是日币售价不低,却仍然创下不错的销售成绩。

    笔者就是想以“另类”摆位法,看看Symbol是否也能发出“奇迹”般的声音。可惜的是,不管怎么挪动扬声器的前后位置与Toe-In角度,就是无法得到较原先摆位更好的声音。将Symbol大幅拉开Toe-In后,甚至造成音场中央略显空洞的结果。看来,原厂的建议还是有其可信度存在。

    之前提过,在“非常音响”时,曾以不同扩大机搭配Symbol。但由于店内摆设物太多,所以并无法对每种搭配作出最精确的判断,仅能大致的分辨声音如何。回到自己的聆听室,笔者又以Denon PMA-S10Ⅲ、Jeff Rowland Concentra Ⅱ两款声音走向迥异的综合扩大机搭配Symbol。PMA-S10Ⅲ雄壮的低频,似乎无法与中低频已显丰厚的Symbol,达到良好的契合;相反的,曾为Avalon老板之一的Jeff Rowland设计的Concentra Ⅱ,搭配起Symbol,高频柔美细致,没有一丝火气,中低频质量兼备,没有过与不及,动听悦耳的程度,更甚Line-2加Pass Aleph 5。若是只想轻松地享受音乐,Jeff Rowland Concentra Ⅱ与Avalon Symbol的搭配,真是可以让人许久不动换机的念头。

    不久后,Avalon的第一套多声道扬声器系统,就会与世界各地的音响迷见面,而主声道就是使用Symbol。笔者曾听过有人想以五支Opus,组成家庭剧院系统,这样的花费实在吓人,光是五支扬声器,定价大概就要200万。不过,以后要听整套Avalon之声组成的家庭剧院系统,无须高昂的花费,以Symbol为主的多声道系统,是达到这个目的最佳的快捷方式。
TOP
10#

请给点图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