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DX们熟悉马友友吗? [复制链接]

查看: 6632|回复: 40
31#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32#

就好象帕尔曼在《舒特拉的名单中》表现犹太民族的悲惨命运感人肺腑一样。所以我觉得这两为提琴家特别适合于电影音乐。
TOP
33#

小克 在 2004-9-20 22:12:23 发表的内容
一家之言。高低是喜欢之所至,不能作为评判标准。



论坛本就是很个人的。我说的只是自己的理解。
你可以发言,我们一起来谈论巴赫,谈论马友友:)
TOP
34#


神龙兄对你的帖子,我做以下几点解释,我所指BACH大提琴无伴奏中最难的是第一组曲的前奏曲,是我没写清楚.我认为这段难,不仅是技术上的,因为技术上只是面临换弓频繁和速度控制,在换弓中的速度控制是最难的.这点相信你能够认同.老罗演奏的速度是我听过最有条的,难点不是只要快就难,光比速度这么简单.因为要知道,第一组曲前奏曲,是完整的对位,并且我还是能感觉到点卡农的曲风.演奏速度提高后,只会容易越拉越快.从头至尾节奏控制如此之好,老罗实属第一人。速度其实是包含于情感和理解之中的,并且所产生的影响是很大的。
在老罗唱片里的介绍写到:“这段前奏曲是建筑学结构,建筑产生能量,就想一个人的简单的自然呼吸,吸气和释放的过程。”我认为老罗快于他人的速度,是最自然的,因为我完全认同这是一个呼吸过程。标准的话,只是感觉。

马友友处理的第一,第三组曲,这真的是见仁见智了。富尼埃的装饰音处理,的确给我很大的瓶颈感,十分不舒服。还有提到的第3组曲的布雷舞曲(BOURREE)本身就应该是轻快的活跃的,我在网上查了BOURREE是振翅的意思。但我不能理解老罗的处理,真的是想不明白。

麦斯基是老罗的学生,他继承点衣钵是肯定的。但技术以外的东西,与老师比起,就捉襟见肘了。

我们去理解一个演奏家,除了感悟他的内心以外,唯一的途径只用通过他对节奏,速度,力度的处理了。

我看过不同版本,不同调性的BACH大无谱子,也有专门为学生印制的,标有速度的。同样我是反对标速度的。但凭感觉的演绎,于我们听者来说,想得到的是不缚。否则大家也没必要收那么多的版本了。在众多大提琴演奏家中,马友友绝对不是第一,或者第二,。我的本意是评价一个音乐家,特别是演奏家,一定是结合作品才好做评价。整6个组曲,马友友不是最棒的。只是有单一性的比较。德沃夏克大协,同样做个比较,马友友就在其他几位大师之下了。
TOP
35#

shizhang 在 2004-1-1 21:17:13 发表的内容
马友友 - 丝路之旅[upload=gif]uploadImages/20041121164470105.gif[/upload]



马友友怎么拉起马头琴来了?
TOP
36#

马友友 - 巴哈灵感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1121103188476.jpg[/upload]
TOP
37#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1211233999685.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1211235127505.jpg[/upload][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121124339798.jpg[/upload]
最近这套DVD在JS那里买疯掉了,强烈推荐!
TOP
38#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1211171921525.jpg[/upload]
这张唱片比较有代表性,有马友友不同时期的作品。
TOP
39#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1418384417687.jpg[/upload]
TOP
40#

马友友 - 穆特 - 贝多芬三重协奏曲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