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搏大的最佳示範
----評Castle Harlech喇叭
作者:蔡啟智
Castle這個牌子雖然在台灣上市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不過一直未能暢銷。最近正逢代理權轉移,而英國總公司也推出Harlech與Howard S2這兩款以「低音四分之一波長」設計的落地式喇叭,而這次評論的就是體積稍小的Harlech。說起這對特異的Harlech,就不能不先提一下Castle這家公司的沿革。去年年底,Castle公司的總裁Graham McGee來訪,就曾經暢言Castle的發展史。根據McGee的說法,他已經是這家公司的第三代老闆。當初公司(還不是Castle)的創始人乃是一位喇叭設計的老先覺,名為Gilbert Briggs所成立的,因為當時音響尚未成為民生所需,所以Briggs先生的產品今天大多不可考,不過McGee 表示在英國仍可找到許多Briggs先生所寫的技術性文章。第二代老闆是Briggs的助手Bill Escott,曾在喇叭名廠Wharfdale擔任工程師。也就是從Escott接掌時,正式誕生了Castle這個品牌。就算從這時算起,Castle也還有將近卅年的歷史。1992年,在Wharfdale擔任行銷經理的McGee說服Escott出讓Castle的股權,而成為第三代的Castle 總裁。有趣的是,當年Escott曾經帶領著三位Wharfdale的工程師「投誠」Castle,而McGee買下Castle時,也「順便」又帶了三位工程師一起走。看來Wharfdale的老闆真的應該要提高職員待遇,否則怎禁得起人才一再流失?
自從McGee接掌Castle之後,最顯著的改變就是喇叭的外觀變得精緻了,木皮也顯得典雅高貴。記得從前第一次見到Castle的喇叭時,心裡還想著:「這麼醜的喇叭大概很難賣吧!」曾幾何時,許久未曾注意到的醜小鴨也變成天鵝了。今天的Castle可真是意氣風發,McGee不諱言的說,ProAc著名的Response系列與ATC的SCM系列(型號50以下),音箱都是由他們代工的,想不到吧!在McGee如此說的同時,我看到楊德宜兄似乎暗地裡鬆了一口氣,好像在說:「我幸好是用SCM -100T,應該是ATC原廠製作的吧?」。
重現江湖的Quarter Wave技術
就在我倆心懷鬼胎滿腹狐疑之際,McGee說到了這對Harlech所用的低音Quarter Wave設計,並且在回國之後,立即傳真了一份相關的技術資料來。其實Quarter Wave說起來已經是老套了,因為它是早在1930年由英國工程師Paul Voigt所提出的理論。顧名思義,Quarter Wave就是利用四分之一波長的音箱來增加低音的量感,以期望藉著小尺寸的低音單體,來求得更理想的低頻響應。Harlech以兩個不到五吋半的低音單體,可以得到40Hz的低頻,就這個方面而言實在是具有極為優秀的音響性。與Quarter Wave極為類似的是所謂線性傳輸式設計,但線性傳輸式乃是利用音箱來緩和箱內的反射音,藉以控制低音的效果,而Quarter Wave卻是利用精心計算長度的特殊音箱來增強低音的效果,所以這兩種設計還是有所不同。至於近代相當流行的低音反射式設計,它的原理雖然也是利用音箱內的共振來增強低音量感,不過這樣的方式通常都只能有較豐沛的量感,但卻無法取得更低沈的低音。當然,許多中小型喇叭都受限於箱體大小而只能使用低音反射式設計。
在理論上,愈低的頻率就有愈長的波長,若是使用Quarter Wave的設計,就會有愈長的音箱。那麼Harlech所選擇的頻率到底設定在哪裡呢?關於這點,Castle方面對此語焉不詳,筆者就用C﹦λf的公式算了一下。音速C在20℃時為每秒344公尺,此為常數,Harlech箱內的反射板有效長度約為172公分,意即波長λ有688公分,如此求得的頻率f為50Hz。音箱內相當簡潔,從孔洞內偷窺進去,就只能見到結實的木箱與單體的磁鐵,此外就是洞口兩小塊吸音棉。Harlech雖然是用Quarter Wave設計,但此外還是有許多相當獨到的地方。中低音單體一個朝前一個朝上,以使低頻的擴散性與規模感更好;高音部分特別採用鋁製的半凸球形單體,並且在單體前面加上了漂亮的擴散網。其實最特別的,就是在喇叭底板所留約0.5公分的間隙。除了quarter wave之外,這個小小的間隙是最特異的一點了。你絕對不會料到,這樣一個小小的空隙,竟然會讓Harlech產生那麼雄渾的低頻!bi-wire的端子似乎是理所當然的,底板附有腳釘則是相當體貼的做法。
擺位挑剔的喇叭
其實在整個試聽的過程中,真的是差點就誤殺忠良了。Harlech剛送來時,看到造型如此突出的喇叭,當然是一陣興奮,第一時間就接上來先聽一番,不料(真的是沒有想到)要低頻沒有,中頻也相當不良,音場更是有如天地尚未形成,渾沌迷濛,簡直不知音響二十要為何物。就這麼撐著撐著,撐到McGee老闆來訪後,楊德宜兄還在回程時告訴我說他真想告訴McGee,Harlech根本就沒有低頻。不過說實在的,對於這個結果我們也實在懷疑,因為再怎麼樣也不應該這麼難聽啊!過了幾天,Harlech送去拍照,回來後再裝起來聽,這時楊德宜突然在放螺絲的塑膠袋裡發現了八個黑色的塑膠墊片,嘴裡還喃喃唸著:「這是蝦米碗糕?」,說時遲那時快,我們兩人突然福至心靈,了解到自己過去的錯誤了。原來從前我們沒有把墊片墊在底板與音箱底部,就把底板鎖起來,如此一來音箱內的低頻無處宣洩,低頻自然出不來,更造成整體效能的降低。幸好發現了這個致命的錯誤,不然不但對不起Castle數十年歷史,也愧對論壇的廣大讀者了。
在仔細的將Harlech正確的組裝之後,先為它配上Accuphase E-406V 以及Denon DCD-S10 II唱盤。正確使用的Harlech立即發出了令我難以想像的規模感。RR那張「熱帶情事」第八軌,Harlech重現出規模龐大的低音,令在辦公室工作的同仁紛紛側目,試聽室的玻璃也吱吱作響,可見其量感之驚人!海汀克指揮的蕭士塔高維契第五號交響曲第二樂章,在右聲道出現的低音大提琴組,竟然比體積大上好幾倍的Celestion impact 40更加澎湃洶湧。隔壁的AV組正在試用全套Heco Metron組合,而小小的Harlech與他們硬拼竟然也未曾潰敗,這是最令我吃驚的一點。不過凝聚感略有所失,高音渙散,聚焦也無法集中。
音場與空間感是它最大的長處
這時的擺設有必要稍微說明一下。Harlech的高音單體並非裝設在面板正中間,而是偏向兩旁的;這樣一來,高音單體要朝內擺或朝外擺,就是一個頗大的疑問。就這個問題,我曾當面詢問McGee,不料他的回答是:「試試看,兩種都可以」言下之意就是隨便你。這時高音單體是朝外的,所以當即動手把左右喇叭對調。果然,這麼一換,高音不再捉摸不定,而是有真實而充沛的高頻了。不過兩個喇叭卻各唱各的,聽交響樂團時,中間似乎是空著,顯然聚焦的問題仍未解決。於是我把喇叭向中間移,並且加大內傾的角度,直到中間不再空洞為止。這個過程就像是三槍投影機在對準紅綠黃槍一樣,到了三槍對準的那一刻,整個畫面立即清晰的呈現出來;中間的木管樂器清晰可見,第二小提琴與第一小提琴之間的層次感也清楚的浮現出來了。寫的簡單,過程可不容易。我覺得Harlech 的音場與空間感是它最大的長處。Harlech能營造出一個栩栩如生,充滿包圍感的空間,而且音像的深度極為深遠,這一點在同級喇叭中可說絕無敵手。
我有一張珍藏的CD,是馬利納指揮司圖加特廣播樂團演奏比才的卡門組曲,由日本Sanyo壓片。這張錄音絕版已久,亦是曾獲劉仁陽顧問肯定的錄音之一。經由Harlech的播放,絕佳的再生效果令人拍案叫絕。當然,比起當日顧問家中的9010與Genesis 1相比是差了十萬八千里,但是就一個小系統的重播效果而言,已是值得刮目相看了。波哥雷利奇的「展覽會之畫」,Harlech 也能展現出波哥雷霆萬鈞的氣勢,尤以「牛車」與「基輔城門」為最,絲毫不輸給同樣正在試聽的Heco Metron 1000。
骨感勻婷的美感
奇怪的是Harlech的中頻表現並不像是一般英國喇叭的豐潤飽滿,而是少見的骨感勻婷;它的聲音絕不是纖瘦,只不過比起Spendor的甜美或Rogers的豐潤,不像傳統英國之聲的Harlech就顯得纖細些。Harlech的中頻僅管不豐潤,但是背景乾淨,也是英國喇叭少見的細緻。不過要是說到音場,空氣感與低頻響應,同價位裡的Spendor、Celestion與Harbeth是望塵莫及的。喜歡厚聲的人,難道就此放棄Harlech了嗎?不見得。我將E-406V換成Audio Research LS-8前級與Air Tight ATM-4後級之後,Harlech的聲音就增添了溫暖與飽滿,顯見器材搭配的重要性。好吧,我承認我看到有bi-wire端子的喇叭就會有拿兩部後級來bi-Amp的習性,興緻一來誰也擋不住,管他器材誰要聽,先接了再說。結果Meridian 557推高音,Air Tight改推中低音。成效呢?整個系統展現了前所未有的輕鬆自然,在可表現的頻段內,Harlech的成績實在令我驚訝。尤其是管風琴的豐沛低頻重現,可能會讓不明究理的人到處找超低音藏在哪裡,整體的表現更是勝過impact 40。
雖然中頻不頂豐潤,不過這也是Harlech的特色之一,若要增加厚度可以搭配管機,不過配Air Tight並不是個好示範,因為價位不是很匹配,可以考慮Jadis的Orchestra或EAR 834。其次是Harlech對擺位很敏感(我想Howard S2應該也是如此),因此對它有意的朋友可要注意。其三是原廠所附的腳釘,對整體的解析度與透明度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切忌貪圖擺位方便而忽略腳釘。綜合Harlech的表現,我的結論是:它絕對超值,但也需要你的用心對待。找到與Harlech的相處之道,它絕對不會令你失望。
規格:落地式雙音路三單體,四分之一波長(Quarter Wave)設計。採用25mm鋁合金高音單體一隻,130mm塑料中低音單體兩隻。響應頻率 40Hz-22KHz,平均阻抗8歐姆,效率88db(1W /1M),最大承受功率150瓦。尺寸940x200x320mm,重量48Kg(一對)。售價58,000元,總代理:巴哈(02-5167050)
試聽搭配器材:Proceed cdp、Denon DCD-S10 II,Meridian 506 CD唱盤。Accuphase E-406V綜合擴大機,Audio Research LS-8前級,Air Tight ATM-4與Meridian 557後級。參考喇叭Harbeth HL-Compact 7 ES與Celestion impact 40,線材有Proco,Bona,Power S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