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第一天買下 WILHELM KEMPFF 的貝 5 鋼協至今己反復從頭到尾聽了此 LP 超過 300 次,在這期間,我也買了七八個由其他不同大師演奏的版本,也聽過數十個其他的版本 ﹙包括 LP, CD 和現場﹚,真估不到在討論我最喜愛的樂曲的帖子裡竟弄成刀光劍影,拳來腳往,更弄得『冰藍』小妹妹玩少了一會兒遊戲來凑熱鬧,真難得。
MOKA 兄,你是一條真漢子,我們就此講和吧。讓我們拉拉手,你這個朋友,我交定了。
但有一個問題,我一定要說清楚。我絕對不是在 168 發表已見時刻意濫用英文來突顯自己的英文水準比任何人高超﹙其實我正是不學無術,才非常之疏,學也極膚淺的人﹚,只是我覺得在討論西方古典音樂的時候,尤以在文字間提及任何作曲家、演奏家、曲目和樂團時都應該用英文。這不是什麽專業不專業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除了老貝老柴等寥寥可數的幾個己約定俗成的名字外,其他的都有中港台幾個完全不同的翻譯,混亂得很,舉個例子如 MENDELSSOHN 便姓孟姓門都弄不清楚。168 除國內極受歡迎外,也是很多海外發燒同胞熱 CLICK 的網站,洋人的名字和作品用洋文有何不可。反正所有要買由洋人來演奏的西方古典音樂軟件﹙D 版除外﹚的海內外中國同胞,都要懂看一點兒洋文吧。再舉一個例子,如有一位不懂洋文但很喜歡聽西方古典音樂的 DX 從文字獲得很高的音樂知識水平,從音像店的售貨員手中收藏了很多高水平的軟件後,這位 DX 偶然 CLICK 入168 看見討論 MENDELSSOHN 的文章時覺得混亂,還是看見討論孟德爾遜的文章時覺得混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