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45678910» / 1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请教贝多芬第五钢协最佳版本! [复制链接]

查看: 17818|回复: 133
61#

Moka 在 2003-11-20 10:29:14 发表的内容
试想,不懂谱子如何能理智地思考音乐?不懂汉语如何能理解京剧?不懂英语如何能欣赏  Shakespeare's sonnet?     妄谈也!


如此说来,听了几十年的音乐,还真未能理智地思考;看了几部电影,不知所云,原来我不是“张艺谋”!
TOP
62#

不会读谱,只懂摆谱!
嘻嘻!
TOP
63#

实在抱歉,我的表达是那么的不准确,不浅白,让大卫兄看不明白了。[em2][em2][em2]

音乐、图画(美术)、文字(文学)是什么样的艺术,有没有形象具体的概念,我并不是没有能力讨论,只是觉得离我(们?)的本专业远了点儿。

我是非常欣赏 Kuang 版主提出的在音乐赏析中的两个相互搭界而又大有不同的概念:“感性享受”和“理智思考”。

试想,不懂谱子如何能理智地思考音乐?不懂汉语如何能理解京剧?不懂英语如何能欣赏  Shakespeare's sonnet?     妄谈也![/quote]



词不达意、真乃妄谈也。也罢,也罢!
TOP
64#

看了上面一番比较热烈的讨论,我忍不住也想说说我的观点。

首先,staccato啊,sonnet啊等等这些英语词汇,在中文里已经有了标准的对应翻译,都已经写进词典里了,所以如果你用中文来写东西,对于可以翻译成中文的那些外来词汇,就尽量使用中文。文字是写出来给大家看的,要尽量让大家都看明白——而不是用来显示自己的英语词汇量巨大或者是因为打字的时候打英文比较方便(其实你大字的时候,打一会儿中文,在一会儿英文,中英切换的时候还要按ctrl + 空格键,也并不见得省事啊);当然,中英文的混合使用是个人自己的选择,我这里只是提一个建议,希望规范一下,没错在专业圈子里,你说英文夹中文,搞专业的都听得明白,但具体在这里,这是一个业余爱好者讨论的地方,要适当照顾一下。另外这个建议也不是过分的,现在出版社编辑的其中一项工作就是,把作者写的书中中英文混用里不规范的地方修正过来。中英文混用是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的。

其次,可能别的专业的专业人员在该领域内很有发言权,并且他们的意见的确比业余的高明不少。但是对于音乐艺术来讲,特别是国内的情形,我不是信口开河:现在的音乐学院的学生的风气,不怎么样,或者说很不像样。真正去学习音乐理论是需要相当刻苦的,但是现在的音校学生的普遍情形是什么样子——眼见为实,你不信的话可以花几个星期的时间自己跑去亲眼瞧瞧。我这里不是想引起什么府第之争,但许多我亲身经历的事实让我觉得搞艺术,特别是音乐的,不学无术的人实在不少。我碰过不少作曲系的人,在业余爱好者面前夸夸其谈,天花乱坠,颐指气使,专业术语一大堆;但是一旦碰到同行中有水平者指出其中的荒谬错漏之处,就立刻衰的像一只缩头乌龟,其形象令人十分可憎。这些人在业余论坛我见过不少(他们最喜欢来业余论坛里“做大”了),因此我对他们的说话的方式特点、交流态度都是相当清楚的。我对音乐理论懂得不多,因此也觉得没什么可以说的,所以我很多时候潜水。但是,论坛上每一个人是怎样的,我却是看得清清楚楚——我这里不是特指具体是谁,各位不必多疑。
最后编辑felixcat
TOP
65#

dr kuang 在 2003-11-17 15:30:28 发表的内容
名版无数的曲目。
如果特别重视录音效果的话,推荐RCA的两张,一是克莱本钢琴,莱纳指挥,莱顿录音的LIVINGSTEORO,搭配了很好听的拉二,中价位,非常划算;二是鲁宾斯坦晚年和巴伦邦合作,也是RCA出品,由韦坚逊在KINGSWAY HALL录音,但这张不太好找。
经典演绎还有张常被忽略的,就是DECCA的巴赫毫斯,非常值得注意。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112216481345264.jpg[/upload]
TOP
66#

阿邓 在 2003-11-22 9:20:58 发表的内容
fever 在 2003-11-12 15:34:33 发表的内容


貝多芬第五鋼琴協奏曲最佳版本當然是非 WILHELM  KEMPFF 演奏  DGG  編號 138 777  莫屬。

DR. KUANG  同意否?


未知DR. KUANG  同意否?本人就非常同意。肯普夫演奏的贝多芬1-5钢琴协奏曲,是单声道的录音,一流的演出,一流的录音。另外还有巴克豪斯的版本也是非常的好。


很對不起,我說的是 WILHELM  KEMPFF  在 60 年代的 STEREO 版本,當年他已年過 60 ,但『火氣』仍然很猛,皇者風範,貫徹全曲,CLAUDIO  ARRAU  則過於浪漫,全沒火氣, BACKHAUS  的版本很有動感和能量感,火氣很盛,但畧嫌皇氣有點兒被火氣蓋過。
最后编辑fever
TOP
67#

fever 在 2003-11-21 6:17:47 发表的内容

Moka 在 2003-11-20 10:29:14 发表的内容
音乐、图画(美术)、文字(文学)是什么样的艺术,有没有形象具体的概念,我并不是没有能力讨论,只是觉得离我(们?)的本专业远了点儿。

我是非常欣赏 Kuang 版主提出的在音乐赏析中的两个相互搭界而又大有不同的概念:“感性享受”和“理智思考”。

试想,不懂谱子如何能理智地思考音乐?不懂汉语如何能理解京剧?不懂英语如何能欣赏  Shakespeare's sonnet?     妄谈也!/quote/

MOKA  兄,我看你們這兩天在這帖子裏所討論的課題跟贝5 鋼協有點了離了題,但不失是個頗有趣的題目,但閣下多番以專業知識和從業員的論據來打壓純感性享受的業餘愛好者的思維是倒果為因的。所有藝術作品都是由有天份有專業知識的從業員精心之作,供未必具有該專業知識或純感性享受的愛好者欣賞的。如據閣下思維,懂漢語也不可能理解京劇裏高深的唱做唸打等必須要是該行從業員才能深入掌握暸解的專業知識。推而廣之,所有藝術都是只供具專萦知識的行內人欣賞的小圈子玩意。別的人免開尊口,因你沒專業知識。你不懂,所以你不配!




看了楼上几位大侠的帖子,我深深感到我的汉语还远没有学好,词不达意,逻辑混乱;特别是Fever兄的帖子,给我的感触更深。[em2][em2][em2]

我正在认真地检讨自己,看看我在上述言语中什么地方“多番以專業知識和從業員的論據來打壓純感性享受的業餘愛好者”,
在什么地方用的词汇让Fever大虾理解成“懂漢語也不可能理解京劇裏高深的唱做唸打等必須要是該行從業員才能深入掌握暸解的專業知識。”
以至于还要“推而廣之,所有藝術都是只供具專萦知識的行內人欣賞的小圈子玩意。”
哈哈,过奖了Fever兄,我哪有这等高见。

我还发现,我不光是有语言和思维的问题,居心还是那么的叵测,竟然“因你沒專業知識,免開尊口”,甚至还“你不懂,所以你不配!”,这不整个一个挑动群众斗群众吗?!   Fever兄连别人心里怎么想都看出来了,真神明也![em20][em3][em1]

咳,其实不就是,你要是一位追求感性享受的爱乐者,你就来HiFi168论坛聊聊,话说大了说小了都没关系,找的就是一个乐子。打什么嘴架呀!

想想也是,钢琴家说在听巴赫这一句时,要注意左手的Staccato,古尔德是弹跳音,席夫是踩踏板的,而图雷克弹得是似断非断。这对我有什么意义?无论你怎么弹,我不照样从巴赫的音乐里得到旷怡和慰籍吗?  [em24][em24][em24]
最后编辑Moka
TOP
68#

fever 在 2003-11-12 15:34:33 发表的内容


貝多芬第五鋼琴協奏曲最佳版本當然是非 WILHELM  KEMPFF 演奏  DGG  編號 138 777  莫屬。

DR. KUANG  同意否?


未知DR. KUANG  同意否?本人就非常同意。肯普夫演奏的贝多芬1-5钢琴协奏曲,是单声道的录音,一流的演出,一流的录音。另外还有巴克豪斯的版本也是非常的好。
TOP
69#

moka  兄,你的音樂家和鋼琴家朋友有沒有在看 HOROWITZ   DVD 時說,怎麽這老人家彈琴時手指那麽直?難道他小時學琴老師沒教他把指頭屈起嗎? staccato  或是 legato  踩 pedal  還是不踩 pedal,樂譜上當然清楚列明,但多聽幾個版本,多作比較,即使不懂看譜,也可知 GOULD  的 BACH  是刻意彈得比正常的速度快一點 ﹙這是他的個人作風﹚因此他的 staccato 便格外跳躍,而一些不是 staccato  的地方聽起來也像是 staccato。因此 GOULD  的 BACH  聽來便少了巴洛克味道。

說到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在一千個以英語為母語的英國人裡也很難找到一個敢說自已懂得欣賞。想當年,每次上英國文學課時,那些 SONNETS 把我們折磨得死去活來。還有,PUCCINI 和 VERDI  的 fans  也沒幾個真懂說意大利文的。
TOP
70#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只要整个人放松,你静下心来感受一下,也就乐趣无穷。
肯普夫演奏的贝5钢协,跟肯培配合得非常的好,其实1--5都非常好。阿劳的演奏稍为没那么流畅,老了还能弹得很好的人不多,我知道的有肯普夫(后来弹舒曼)、霍洛维兹(维也纳演奏会、纽约演莫札特)。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