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有人认识Sonic Frontiers的SFC-1合并式胆机? [复制链接]

查看: 12333|回复: 55
21#

英国VTL的12AT7[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9116141988501.jpg[/upload]
TOP
22#

物超所值的开拓者 Sonic Frontiers 劉漢盛

老友别来无恙否
民国84(1995年)年5月24日,我曾经访问位于加拿大多伦多附近的Sonic Frontiers工厂。转眼,五年多就过去了,在我动手写这篇彻底研究时,已是民国89年10月。回头翻阅论坛第82期刊出我访问Sonic Frontiers工厂的三篇文章 ,心中有相当多的感慨。这几年来,台湾音响界先是受自身不景气的影响,于1997年十月又受到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此后,不仅台湾,连欧美音响厂商也受到波及。凡是以亚洲为重要出口区的厂商莫不勒紧裤带,一方面加快开拓新市场的脚步,另一方面则期待亚洲尽快复苏。可惜,亚洲的经济龙头日本已经十年不景气,亚洲其它地方也并未回复到亚洲金融风暴前的景气。甚至连不受亚洲金融风暴影响的中国大陆也是一片通货紧缩,音响市场大幅萎缩。<图片>
因应大局的产品线调整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向以亚洲为出口大宗的Sonic Frontiers难免也受到相当大的影响。为了因应大局,Sonic Frontiers推出比Sonic Frontiers更平价的Anthem系列,用以取代Sonic Frontiers最底层的产品线。同时,也把Sonic Frontiers那些底层产品停产,以降低库存与生产线的压力。经过这样的调整之后,Sonic Frontiers目前的产品线只剩下高级系列前级Line 1(参考售价98,000元)、Line 2(参考售价148,000元)、Line 3(参考售价238,000元);后级Power 1(参考售价108,000元)、Power 2(参考售价228,000元)、Power 3(参考售价460,000元),还有星形开盖法的Transport 3(参考售价320,000元)、与之搭配的Processor 3(参考售价320,000元),最后还有一部为LP迷生产的Phono 1唱头放大器。除此之外,其它以前型号通通一律停产。
成功推出Anthem系列
除了调整产品线之外,Sonic Frontiers近年也大力拓展加拿大国内市场。目前Anthem系列内销国内的比例高于外销,而Sonic Frontiers则仍然外销比例高于内销。从这样的比例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加拿大国内还是以平价音响市场为主,比较昂贵的音响器材还是亚洲人有兴趣。
翻开「音响论坛」所写过的Line 2(107期)、Line 3(116期)以及Power 2(97期)、Power3(94期);还有Line 1与Power 1(唱片音响购买指南50期),没有一部是我亲手写的。甚至Processor 3(114期)也不是我写的,只有Transport 3(122期)由我亲自操刀。由此可见我已经脱离Sonic Frontiers的产品有一段时间,这也是促成这次我写Sonic Frontiers彻底研究的原因之一。到底老友别来无恙否?这五年它的声音成就是进步了呢?还是退步?它的声音走向与以前有不同吗?这些都是我要探求的答案。
或许,有些读者会怀疑,这些已经推出三、四年的机器能够符合现在的需求吗?老实说,我也是这样怀疑着,所以,这次我所选的主角就是Sonic Frontiers这个系列的顶级机种:都是3号。假若顶级的3号不落伍,那么更平价的2号与1号也一样不会落伍,因为它们的设计理念几乎是完全一样的,差别的只不过是功率大小、电源处理加倍豪华而已
最后编辑leslie
TOP
23#

http://www.hifi168.com/Bbs/article.asp?titleid=32856&ntypeid=10
TOP
24#

这机是经发烧友较过声的,我查过资料,不是原装的胆,现在的是五支英国的胆管,两支美国的胆,电容、电阻都很发烧,采用半搭棚方式。
TOP
25#

哈! 那可是我记错了! 我把它想成 EI 了.  但 EL34 要出50W 却不容易! 一般 30W - 35W 已不错.
最后编辑白老大
TOP
26#

Sonic Frontiers的专用牛[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9116123959671.jpg[/upload]
TOP
27#

多谢PAN前辈指教。机上的胆已被上任发烧友换过了,不知道适不适合该机,请你告知!
EL34已换成着个(如图一)12AT7是(如图二)两只12AU7是美国的但没有牌子[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912137128272.jpg[/upload][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9121445632498.jpg[/upload]
TOP
28#

电容[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9116512816525.jpg[/upload][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9116515359306.jpg[/upload]
TOP
29#

Line 1、Line 2、Line 3设计结构功能的比较


<图1>Line1与Line2内部都使用六支6922小管子,它们也都是全平衡设计。一般全平衡式设计都只存在于高价机种,Line1可说是物超所值的平衡式真空管前级。

事实上,如果我们拿Line 1、Line 2与Line 3的主机来比较,就会发现三者的面板与背板细节完全相同,唯一的差别就是Line 1的电源部份内建,所以背板左下角是一个电源插,而Line 2、Line 3左下角则是一个多针电源连接接头,就是这一点不同而已。说得明白些,Sonic Frontiers根本就是为了节省机箱成本,所以无论是Line 1、Line 2或Line3,用的都是同一个主机箱。

而在机箱内,Line 1采用6支管子,Line 2与Line 1内部「几乎」一模一样,也是采用6支管子,唯有Line 3双倍豪华,采用12支管子。有关这三部前级的异同,我整理出以下的资料。至于Power 1、2、3的比较就没有什么可以写了,因为几乎就是4支6550功率管(立体机,每声道55瓦)、8支功率管(立体机,每声道110瓦)与16支功率管(单声道机,每声道8支功率管,220瓦)的差别而已。■

<图2>LIne2的显示屏为左右分离双数字显示,它的音量分195段调整,可说精确异常。一手即可掌握的龙角散遥控器使用方便,可说是成功的工业设计产品。

Line 1的设计结构功能

■全差动交叉耦合线路,最早使用在SFL-2上
■输出端没有电容耦合,采用伺服偏压与直接耦合方式
■从输入级到输出及都采平衡设计
■单端增益12dB,平衡增益18dB
■二组全平衡(XLR)输入

■四组单端(RCA)输入
■二组单端输出
■二组全平衡输出
■一组录音缓冲环路(采用Burr Brown OPA2604 OP Amp)
■一组环绕处理器环路,让音量控制旁路
■全缓冲耳机输出(采用Burr Brown OPA2604 OP Amp)以及Headroom耳机处理线路
■全功能遥控
■音量控制有191级,每级0.5dB(95.5dB控制范围)全功能显示都以双数字显示(例如左右声道音量分开显示)
■共模噪声排斥率高于60dB
■采用SMOBC 3.5oz铜箔印刷线路板

■采6支6922管子交叉耦合平衡线路
■15级稳压
■高压采主/从独立稳压

Line 2的设计结构功能
除了Line 1的结构功能之外,还有以下不同功能:

分离式电源供应
■另加四级稳压
■在Audio相关线路采用更适切的PCB设计
■采用更高级的零件

<图3>Line 3内部使用12支6922,也是全平衡设计,可说是真空管前级中少见的豪华版。
<图4>Line3前级的背板备有RCA与XLR端子,建议您使用XLR平衡输出端子。
<图5>Line 3采两机箱式设计,电源部份几乎与主机一样大,其外观虽然仅止于朴素,然而其声音的表现却与外观截然不同。它可说是朴素其外、精华其中的前级。

Line 3的设计结构功能
除了Line 1的结构功能之外,还有以下不同功能:

■更高级电源分离设计(电源箱包括初级稳压部份)
■全双单声道设计(包括电源变压器、未处理电源以及稳压电源)
■第三个电源部份供应逻辑线路、继电器、显示LED等)
■三个变压器都是环形密封型
■所有四组高压(正负偏压)都有CLCπ型滤波以及

■Solen PP电容
■在灯丝供电部份采用Panasonic低ESL/ESR电解电容
■26级稳压
■全设计自动侦错12支真空管(6922十支,6GH8A二支)线路,提供非常低的输出阻抗(平衡75欧姆,单端150欧姆)
■更高级零件(包括RTX、PPFXS型MultiCap、Solen、Wima电容,Vishay、Caddock、Mills电阻)
■线路板与底板有弹性阻隔
TOP
30#

我不漂亮,但是我好听


老实说,Sonic Frontiers的外观设计实在不怎么高明。我不知道最早Sonic Frontiers的模样是谁设计的,那种样子看起来就像是比较精致的自己装机箱。与其它Hi End机器相比,我想Sonic Frontiers的容貌再怎么溢美也仅能说是「姿色中庸」而已。不过,也就是因为它的姿色中庸,所以它才可以卖得那么便宜。或许各位不相信,一部扩大机成本最高的部份就是机箱与电源部份,其它线路板或一般零件实在不算什么。在电源上,Sonic Frontiers并没有节省成本,因为这绝对省不得,一省声音就有差了。唯一能省的就是机箱。或许这也是Sonic Frontiers开国元勋高瞻远瞩的地方,把最花钱的地方省下来,一个外观设计用到底,这样一来,制造成本就可以大幅降低,相对的售价也可以降低。想到这里,我再也不忍批评Sonic Frontiers的外观。假若Sonic Frontiers也做得像Mark Levinson或Jeff Rowland一样,我想物超所值的美誉大概就站不住脚了。<图1>

敢用补品塑造形象

Sonic Frontiers把机箱的钱省下来,另外又在零件的使用上不惜工本,这也是Sonic Frontiers被称为物超所值的一个主要原因。为什么Sonic Frontiers能够不惜工本,把MultiCap、Solen、Wima电容,Vishay、Caddock、Mills电阻,Kimber 、Cardas端子等等大补料都用上呢?说穿了就是总裁Chris Johnson的背景使然。由于他自己是音响迷出身,自己的零件补品生意又做得很好(各位请上他家的网站看看便知),进货成本也比较低。有了这三项原因,他当然可以「用力」的使用补品组件。

其实,使用补品组件也是Sonic Frontiers的销售策略之一,我曾经与Chris谈过这个问题,他说Sonic Frontiers在真空管扩大机厂家中算是小老弟,刚开始的知名度根本排不上名,更不要说要与ARC等老大哥来正面对搏,所以他们一开始就想要以内部的补品组件来塑造产品形象。老实说,加料使用补品组件的成本远比把机箱弄得豪华要便宜多了,而且消费者也会觉得实惠。日后证明这招果然用对了。这种使用补品的策略一直到现在都未改变。<图2><图3>

配上好喇叭F1

这次,我把Transport3配上Processor 3,加上Line 3/Power 3,在全套最高级机种的聆听中,也让我再度的重温「成熟的壮硕」声音之美。试听时采用的喇叭是McLaren F1。真亏有F1这对喇叭,在此我要多嘴几句,这对喇叭的造型见仁见智,有些人肯定不喜欢,看起来像是二根巨型香蕉矗立在客厅中,不过我喜欢这种现代造型,假若能够有红色的F1,那就更棒了。F1的声音非常好,而且非常平衡,即使在我家那么大的开放空间中,它的低频段依然能够取得平衡。此外,它的反应非常快,细节非常多,而更妙的是听起来一派煦然,一点都没有强调或有侵略性的感觉。像这样的喇叭在目前已经不多见,它可说是现代与古典的兼容体,所谓现代是指「音响二十要」的表现精确而没有丝毫折扣;所谓古典就是声音听起来就让人感受到音乐的美感。也因为使用F1,所以我听到更多这套Sonic Frontiers顶级器材的潜力。

听爵士乐歌唱就醉茫茫了

除了Sonic Frontiers这套顶级器材之外,我也用MBL 6010配Power 3配F1配Vimak来听,以便了解这二套系统之间的不同。这套组合在低频量感上多过Sonic Frontiers,因此听起来也比较软质。相形之下,在扎实与壮硕的程度上稍不如Sonic Frontiers。我第一张听的是今年八月环亚音响展赠送的那张爵士乐CD。老实说,听没几分钟我就感到耳朵一直竖起来,我所听到的是壮硕、直接、真实又具美感的嗓音。它的嗓音壮硕得我坐的皮沙发都可以感受到轻微的振动;它的形体直接得就好象歌手站在我的面前;它的音质真实得让我真正听出那些歌手的实力;它的整体音乐美感让我能够在令人兴奋的壮硕、直接、真实中充满热情的一曲曲听下去,感觉上每一首曲子都那么迷人。

其实,音响迷都有经验,那就是如果音响效果好,您就会一直听下去不想关机。反之,假若音响效果差,没听完一首你就想关了。为什么我们会一直想听下去?其实就是因为音乐实在太迷人了,所以才会一直想听下去。我相信没有人会因为鼓声或钹很迷人而一直听下去,这种情况,顶多听的一、二首都会厌倦了。光是听这张爵士乐,我就已经充分感受到这套Sonic Frontiers顶级产品的真正魅力,那是音乐的魅力,是无可取代的。

小提琴的表现不是甜美多汁,而是真实

壮硕、直接、真实又具有美感的声音特质是否只会出现在人声上呢?其它的乐器呢?管弦乐演奏呢?流行音乐呢?别急,这些乐器或音乐的表现我当然一个个都测试过,以下我会逐一向读者报告。先说小提琴,这是最难表现的部份。我拿慕特那张「卡门幻想曲」来听,一方面这张CD里的小提琴表现风貌多变;再者还配有管弦乐,可以一举数得。我所听到的小提琴声音是这样的:在比较低的音域时,小提琴的形体大、线条粗,琴腔琴板振动味道足,稍暗的木头味真实。而在较高的音域时,小提琴的线条就开始变得比较细,声音的亮度与光泽也变得比较强,木头味则少了一点。如果拉到很高把位时,声音反而变得比较收敛没有中低把位那么的大声,当然也因为这样,所以听起来声音就控制住了,不会因为拉强音而让高音飙出来。

严格说来,Sonic Frontiers的小提琴声音并不是甜美多汁得吓死人那种;也不是甜美细致华丽那种,它是朴实无华的小提琴,听起来很真实,但并没有华丽得让您滴出耳油。不过,这种特质在我听「妈妈教我的歌」时,却感到前所未有的真实。很奇怪,在只有钢琴与小提琴时,您并不会想去追求很华丽细致的声音,反而是受到钢琴与小提琴的真实质感以及结实的形体所感动。

钢琴音粒有弹性?

结实的形体对于钢琴有好处吗?当然有,当我听普雷特涅夫的那张贝多芬变奏曲时,那些钢琴音粒的形体显得更浮凸真实,真实得彷佛钢琴的击键机械部份都升级般,如果别人打击的感觉是死的,那么Sonic Frontiers的打击感觉就是活的,而且是有弹性的。钢琴音粒会有弹性?没错!真的听起来有弹性。

除了音粒有弹性之外,它的泛音呢?低音键的弦振感觉呢?低音键的向下延伸能力呢?老实说,用Sonic Frontiers这套系统来听钢琴真是再好也不过了,您所要的一切都有,它既不会太软,也不会太硬,形体当然是相当健康的壮硕。总之,听起来就是一架很好的钢琴。

冲击性强,密度高

用Sonic Frontiers来听流行乐呢?我听了许多这类的音乐,也归类出声音特色:低频的量感不是非常多,只能说适中;中低频的冲击性坚实而有劲,中高频的钹、吉他也是坚实有劲,好象连厚度都可以感受出来;高频段不会刺耳,也不会细致,可说是刚刚好的高频段。整体听来流行音乐有重量感、声音密度扎实,但是大鼓与Bass所结合产生的噗噗声并不是很软质那种,而是结实的噗噗声。

最后该来谈谈听管弦乐的感受了,我听了普雷特涅夫指挥俄罗斯国家管弦乐团的柴可夫斯基第五号交响曲(DG 453 449-2)。我听到的是绵密的弦乐群,解析得很清楚的各声部,扎实的铜管与有光泽的木管。更重要的是,整体管弦乐的平衡稳固美感非常好。或许,我可以再加上声音中性透明,低频延伸、冲击性够、活生生的动态范围、绝佳定位感与解析力等来形容我所听到的管弦乐演奏。这张CD我从头听到尾没有休息,除了普雷特涅夫的诠释令人感动之外,Sonic Frontiers所展现的音响平衡性更是不可或缺的功臣。如果没有这套Sonic Frontiers与McLaren F1,我相信我所听到的音乐不会那么感人。

壮硕、坚实有力、密度高、反应快、声音自然直接

综合各类音乐的表现,在此我想为Sonic Frontiers这套顶级器材的表现下个潜力说明结论。当然,我所听到者与以前写过Line 1、2、3或Power 1、2、3甚至Processor 3的人会不尽相同,这是因为搭配器材以及空间所造成的差异。您不必以我的结论为尊,因为我所听到的结果是众多结果之一而已。只不过,由于我的空间大,驻波与墙面影响比较小,结论可能比较中性。此外,我是整套聆听,这是以前写过Sonic Frontiers器材者所没有的经验。我的结论是:假若您想要的是非常细致柔美的声音,这套Sonic Frontiers无法令您满足;假若您想要的是低频柔软量多的声音,它也无法满足您;假若您要的是倾向中性(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中性)、壮硕、坚实有力、密度高、反应快、声音自然直接、整体稳固而平衡的声音,那找Sonic Frontiers就对了,它所能够提供给您的正是这种声音。
未来,Transport 3与Processor 3会无容身之处吗?


<图1>Processor 3的模拟输出部份采用真空管,这可比只用OP Amp还来得有料多了。

自从DVD Video盛行、DVD Audio与SACD的消息不断放出,硬件也不断推出后,CD唱盘的生存空间的确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压缩。依目前市面情况,廉价CD唱盘几乎都只能依附在迷你组合或汽车音响中生存,单机的CD唱盘已经很少见到。为什么?因为DVD Video也能够唱CD,而一部DVD Video光驱便宜者不到一万台币、贵者也是二万多就能够有很好的水准,因此虽然CD软件还充斥市面,但是平价CD唱盘几乎已无生存空间。

二个迷思

平价CD唱盘受DVD Video影响而断了生存空间,那么比较Hi End的CD唱盘、CD转盘以及数类转换器呢?很遗憾,我必须坦白说它们受到DVD Audio以及SACD的影响,以至于销路也受到影响。买得起高价Hi End讯源的人都在等待,等待什么呢?等待到底DVD Audio与SACD鹿死谁手,等待到底谁推出的软件数量比较丰富,等待到底谁推出的硬件机器比较好。在这种等待气氛浓厚的情况下,即便这些消费者根本还不想买DVD Audio或SACD,他们也很少能够提起兴趣来找原先的Hi End CD讯源。

除了大势所趋之外,以下二个迷思也影响了Hi End CD讯源产品,一个是24Bit/96KHz甚至24Bit/192KHz兼容规格,一个是多声道兼容。以目前的DVD Video光驱来看,即使最便宜者也已经把24Bit/96KHz视为标准配备,这样的作法把这种高级规格一下子变为「不值钱」的配备,而这种不值钱的规格配配在大部份昂贵CD讯源中甚至都还没有搭载(Processor 3原厂已经提供升级服务)。因为这个缘故,昂贵的CD讯源一下子就被打成既昂贵又赶不上时代的东西,这真是情何以堪!另一个迷思是多声道。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少量多声道DVD Audio软件,假若华纳唱片真的依其宣传所言,逐月推出多声道DVD Audio软件,这将会对昂贵CD讯源产生更大的排挤效应。

<图2>请注意看左下角的D-Sub端子,这是用来连接I2S-Enhanced界面的端子。I2S-Enhanced界面可以让数字讯号传输时的时机误差降到10ps左右,是目前非常理想的数字传输界面。
<图3>Transport 3也备有I2S-Enhanced连接端子,这样才能与P3完成接口的连接。
<图4>Processor 3 的内部已经可以升级为24Bit/96KHz规格,以前购买P3者不妨与此间代理商连络升级事宜。
<图5>Transport 3可说是他家有史以来最独特的产品,也亏设计师能够想出那么科技的开盖方式。

难道要把CD通通丢掉吗?

从这二个迷思来看,大潮流的确对昂贵CD讯源不利。然而,我们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到底您日常所听的讯源是哪一种?假若您已经拥有上千张CD,您府上的音响系统还是二声道时,多声道对您有多大的意义呢?难道您要把家里的CD通通丢掉吗?我想不可能吧!

因此,我对CD讯源的看法是:假若您使用的只不过是平价CD唱盘,我非常赞成以稍微高级的DVD Video光驱来取代。它既可播放您已经拥有的CD收藏,对于即将丰富的24Bit/96KHz软件也能应付裕如。不过,假若您想要的是更好的回放效果,那么我要建议您,还是得准备一套优质的CD讯源系统,因为这种等级的CD讯源,其声音表现绝对比DVD Video光驱唱CD来得好。您唯一要考虑的只不过是能否与24Bit/96KHz兼容而已。<图6>

可以升级的Processor 3

针对这样的想法,Sonic Frontiers已经开始行动。在Sonic Frontiers的网站上,您可以看到24Bit/96KHz的升级行动,我相信就算未来CD有24Bit/192KHkz的规格,Sonic Frontiers也会提供相关的升级套件。对于想购买Processor 的人来说,假若没有升级的顾虑,应该就可以放心了。

不过,在此我也要提醒诸位,不要对24Bit的规格太过认真。为什么?因为24Bit等于就要有144dB的动态范围。以目前的器材与零件而言,恐怕还没有能够再生144dB动态范围者。所以,虽然规格高挂在那里,您也可能听到了异于16Bit的声音,不过有可能那并不全然是24Bit的功劳,说不定是别的原因促使它好听的。

有I平方S-E端子,降低时基误差

假若您买Processor 3,我建议您最好还要买Transport 3(如果真的预算够又发烧)。为什么?因为Transport 3与Processor 3有一个称为I2S-Enhanced的传输端子与接口,它使用的是D-Sub端子。这种数字传输接口可以有效降低时基误差,一般用在CD唱盘上面的S/PDIF数字传输接口大约会有100 picosecond的时基误差,而I2S-E的时基误差可能只有10ps而已。当您拥有一套Processor 3与Transport 3时,就可以用I2S-E联机接驳,保证让您得到更好的声音表现。
频宽高过100KHz

最后,不要忘了Processor 3里面有四支6922,以及HDCD译码,它们可以提供DVD Audio或SACD唱盘所没有的声音特质与服务。对了,还有一件事差点忘了,或许您会以为真空管机器这种老掉牙的东西怎么能够满足SACD或DVD Audio的100KHz频宽呢?假若您看过Line前级系列与Power后级系列的频宽规格,就会吓一跳。因为Line前级系列的频宽都是2Hz-250KHz-0.5dB,而Power系列后级的频宽则分别为Power 1为3Hz-77KHz,Power 2为2Hz-120KHz,Power 3为2Hz-150KHz。除了Power 1略有不及之外,Power 2与Power 3都没问题。假若您真要关心频宽的问题,我建议您该关心的是喇叭的频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