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介绍Oistrakh演奏的珍贵的Chausson《音诗》录音。 [复制链接]

1#
给我一张小提琴唱片,如果事先不告诉我演奏者是谁光让我听,多半我是猜不出来的。不过有三个人例外,他们就是Heifetz,Ricci和David Oistrakh了。何故?Heifetz在RCA的录音,除了在英国录的寥寥几个之外,其余那些录音的声音特性我想大家有耳共闻的;Ricci的情况,不知道是否录音的缘故,我觉得他的运弓力度忽大忽小得特别厉害。有一位刚入门的朋友听Ricci拉柴科夫斯基小协之后,很奇怪的问我:为什么这个人拉琴的声音这么小呢?有时候小声到几乎听不清他拉什么。
     至于最后一位David Oistrakh,我能够判断出来,并不是完全由于录音特性的缘故。事实上,Oistrakh拉出来的声音非常饱满、丰润,这点不是在录音的时候录音师做点手脚就能蒙混过关的;并且这也是我现场或者通过录音听过的其他所有小提琴家所没有的。可以说,能够稳定持续地(也就是不只是在某一次录音或者某一次演奏中)通过乐器表现出自己的气质,形成浓厚的异于他人的风格的艺术家,Oistrakh可算是其中一个相当典型的代表。
    Oistrakh拉琴的特点粗略总结,主要有以下特点:1. 基本功非常扎实,让人觉得在“炫技”之余有强烈的“踏实”感觉;2. 揉音恰到好处,但同时能让人感受到其中渗透的“娇艳”气息;3. 发音饱满、丰润,力度运用自如(这个直观来说就是有“皇者气派”)。
    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上面三个特点,我举一些例子作为反面对照。第一点,大家可以去听听Ricci拉的小提琴小品那张Double Decca,不是我武断下结论,耳听为实;最多就怪Decca的录音弄错口味吧;第二个例子,可以听听CBS那张著名的Stern拉门、柴二人的小协——Stern拉是拉得很好,但问题是,似乎他“光拉不揉”(不过这不大影响这个演录的成就);第三点我想不用举例子了,因为这点实在是太明显了。
     这里介绍的这张RCA的CD是相当珍贵的。首先是因为这张CD里的录音,是David Oistrakh在RCA Living Stereo的唯一录音,也是在RCA公司的唯一录音(在美国还有另外一个录音:CBS的Sibelius、Tchaikovsky两首小协);;其次,录音效果相当好,代表了Living Stereo的顶尖水平——这里我并不是因为贪图感官上的刺激而称赞录音效果,因为我觉得对于小提琴声音的细微、充分表达,录音效果是相当重要的。
     本唱片曲目有Chausson的唯一一首交响曲,还有就是Oistrakh拉的《音诗》和Saint Saen的《引子和回旋曲》。前者为62年录音,后两者为55年录音,指挥,乐队都是Munch/BSO。全CD录音时间分为两个部分,但是效果都好得让人合不上嘴。55年的时候Oistrakh访美演出,大受美国听众欢迎,演出场场爆满,据Oistrakh的一部纪录电影所称,Oistrakh演出的票房收入极其可观,但是这些收入最终被苏联收归国有,只留下少得可怜(据说刚够抵消来回路费、住宿费)。在美访问演出期间,Oistrakh顺便为RCA留下了这个珍贵的录音。在这个录音当中大家可以充分领略Oistrakh演奏的艺术。
    Chausson为小提琴和乐队写的《音诗》,作品25号,为晚期浪漫主义风格。大家请注意听乐曲刚开始时乐队的一段很短的引子之后,小提琴独奏进入,此时乐队不演奏,只有独奏小提琴的声音。此时小提琴的力度应该是弱的,大家可以听Oistrakh拉的第一个音——一个弱力度的长音,可以发现其中Oistrakh力度变化便有好多次,衔接相当完美,让人有“虚中藏实,实中带虚”的奇妙感受;更厉害的是,Oistrakh左手的揉弦竟能随着右手运弓力度的巧妙变化而随之应变。光这一点我们就能领略到Oistrakh的水平了,我听过许多小提琴家同样的演奏,没有一人能够像Oistrakh在这里处理得这么好。或许有人觉得这么一个音在小提琴演奏里不算得上什么,其实我觉得恰好是这么一个音,就可以看出一位演奏家演奏的功力了。大家知道,小提琴演奏正常音量的时候,右手运弓时是要把弓往弦上压的,这时候弓有两个支撑点——手与弦;而演奏像这里的弱音的时候,右手必须把弓稍微往上提,绝对不能有“压弓”的动作,所以此时琴弓的所有重量只能由演奏者的右手承担,这会令演奏者的右手负担大大增加,表现力受到制约;另外如果此时持弓的右手的力度一有变化,后果立刻会体现在拉出来的声音之中。看过《少林足球》这部电影的朋友可能还记得,里面那位足球教练(吴孟达饰?)对周星驰说,你脚力的确很大,很难得;不过要做到收发自如,难度更大;拉琴同样如是,技巧弄得天花乱坠,声如洪钟的拉琴只是音乐院校低年级的现象,到了一定水平之后,特别是在大师之间,比较的是上面所说的力度控制、变化、展现感情等更高层次的问题了。所以现在看回Oistrakh的表现,是不得不让人佩服的;反观许多其他人的演奏,这个地方都是要么就是不经意地随便就过去了;要么就是的确很想来些力度变化,增强表现力,但可惜功力还不到家控制得不好,结果弄得太明显太粗糙,有“做作”之嫌。这里Oistrakh竟然可以做到“顺手拈来”,实在是高!接下来的演奏,Oistrakh天马行空,让听众在短短15分钟内领略到一处处风光秀丽的音乐场景,Oistrakh的揉弦拿捏准确,火候刚好,优秀的录音竟能让人知道在哪些地方Oistrakh揉了弦,哪些地方没揉弦(不会拉小提琴的朋友一般听唱片的时候,多数是不知道演奏的曲子什么地方演奏者揉弦吧?),在这个录音里,就算你没看过谱子或者以前根本没听过这个曲子,你都可以很明显地听出Oistrakh的揉弦,就像在现场看着他演奏那样。Chausson乐思连绵,优美的旋律不断涌现,配合Oistrakh真实甜美的琴声,真不愧是一首“音诗”!
    这里不可忘记Munch的功劳。Munch指挥乐队循序渐渐,气氛逐渐往上抬,让曲子的高潮在最后出现——不像一些指挥那样,在乐曲中间就把精力用尽了,结果在结尾的时候再怎么煽动气氛听众也觉得没意思了。BSO的弦乐丰厚,木管细节清晰,铜管力度充足,RCA优秀的录音展现出一个宽阔的音场。一曲既毕,荡气回肠,让人回味无穷。大家请注意,Oistrakh是用类似开头的高超手法,用一个长的弱音来结束全曲的。
     接下来还有Oistrakh拉的圣桑《引子与回旋曲》,也是精彩异常,丝毫不逊于上一曲Chausson(事实上此两曲都是同一天录制的);另外开头的Chausson交响曲也是相当精彩的,但是因为这回讨论的仅是《音诗》,因此其余具体就另文再述了。
     同样曲目也有人推荐Perlman和Martinon合作的EMI录音(录音效果也挺不错),不过我相信只要两者都听过的朋友多数会同意,Oistrakh这个要比Perlman那个好,不论是录音上还是演绎上。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81713264515926.jpg[/upload]
最后编辑felixcat
分享 转发
TOP
2#

李源你能定到吗?能的话算我一个,还有谁请报名
TOP
3#

      不好意思我没有您所说的这张苏联录音。不过我看过别的评论说此苏联录音演绎也是很不错的。如果要说音效,我估计单声道版肯定比RCA的立体声差较多。因为这个RCA Living Stereo录音,并非是一般Living Stereo时代水平,而是接近那个时代录制小提琴与乐队的顶峰了。实际上我聆听后觉得,此Oistrakh的RCA录音,音效还要比著名的Heifetz录的几大小协好不少,特别是独奏小提琴的声音,真是美得让人忍不住大声赞好了!(当然乐队部分也录得相当逼真,特别是小提琴组那如清水弥漫的效果,真是醉人得要命)
TOP
4#

F 大侠

我的版本是大卫,康德拉幸,USSR交响乐团,单声录音,后期制作成立体声音校,是HMV/MELODIYA 出的,大概是56年的录音。您是否比较过这个与RCA的差别。我很想知道如果差的很多的话,那就要找来RCA版听了。希望差别不大,可省下银子买其它唱片。

谢谢
TOP
5#

这个录音我手头上有一张日本版,搭配的曲目不一样,是Munch的纪念集当中的一张。
TOP
6#

谢 F 兄

小弟明白。
TOP
7#

好片子!
Z版没有!我找到D版!
凑和着听还行!
TOP
8#

经常唱唱没问题.开盘带比卡带强多了.
TOP
9#

此录音的开卷磁带封面,看着挺漂亮的。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8221124215369.jpg[/upload]
TOP
10#

felixcat 在 2003-8-22 11:51:59 发表的内容
       我不知道啊。图片是我在网上瞎找的。

我以为是你的,想借来听听,这个的声音比LP更棒!
TOP
11#

      磁带在南方地区保管不好的话很容易长霉的。
TOP
12#

felixcat 在 2003-8-22 11:02:53 发表的内容
此录音的开卷磁带封面,看着挺漂亮的。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8221124215369.jpg[/upload]

请问此磁带的转速?
TOP
13#

       我不知道啊。图片是我在网上瞎找的。
TOP
14#

shotchen 在 2003-8-22 22:34:07 发表的内容
今天在南方XXX网看到此文章,因这两天在扫大卫演奏的贝多芬小协LP,前几天在某电器城同时见到了海菲兹RCA REA SEAL的,想回来找找以前的贴看谁的更好。今天再去档主说昨天海菲兹的和大卫的都卖了。可恶的下雨天让我几天没去买,被人先下手为强。各位别学我,看到好的就要杀!


呵呵,那么下次看到这张千万不要错过了: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82223104218331.jpg[/upload]
TOP
15#

今天在南方XXX网看到此文章,因这两天在扫大卫演奏的贝多芬小协LP,前几天在某电器城同时见到了海菲兹RCA REA SEAL的,想回来找找以前的贴看谁的更好。今天再去档主说昨天海菲兹的和大卫的都卖了。可恶的下雨天让我几天没去买,被人先下手为强。各位别学我,看到好的就要杀!
TOP
16#

      这个录音美版就只在91年出版过一次;之后绝版,到现在一直都没有出现。所以这个Gold Seal版是唯一选择(据说还有BMG日本版)。当年出版LP的时候这个的确是Living Stereo系列的。
   这个Gold Seal版是John Pfeiffer亲自再版的。
最后编辑felixcat
TOP
17#

      David Oistrakh演出照。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81716334523725.jpg[/upload]
TOP
18#

唉,又是绝版难找的好片片,你叫我等菜鸟如何是好,想买都难!
TOP
19#

      绝版不等于难买哦!
TOP
20#

       咦?是否这篇东西写得不好呢,似乎反应挺冷清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