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生代铭器博物馆 [复制链接]

查看: 5964|回复: 18
1#
新生代铭器博物馆 ─ 寻找前瞻设计的十年经典器材

Dynaudio
Consequence、Confidence 5、Confidence 3喇叭



Consequence喇叭●五音路六单体密闭式设计●配置21mm凸盆超高音、28mm凸盆高音、52mm凸盆中音、170mm塑料中低音单体各一只,300mm塑料低音单体二只●分频网络采一阶与二阶滤波线路●售价:200000元●进口总代理:天韵(02-23254321)
频率响应:20Hz─30KHz●平均阻抗:4Ω●灵敏度:83dB●承受功率:250W(持续)●分频点:800Hz/1.4KHz/2.7KHz/15KHz●建议扩大机功率:大于125W(中型空间)/大于250W(大型空间)●外观尺寸:1250×400×600mm(高×宽×深)●重量:82Kg

Confidence 5喇叭●三音路四单体密闭式设计●配置28mm凸盆高音、52mm凸盆中音、170mm塑料推挽单体与200mm塑料低音单体各一只●分频网络采一阶滤波线路●售价:81000元
频率响应:43Hz─21KHz(±3dB)●平均阻抗:4Ω●灵敏度:86dB●承受功率:大于250W(持续)●分频点:1.8KHz/4KHz●建议扩大机功率:大于120W(中型空间)/大于240W(大型空间)●外观尺寸:1194×208×376mm(高×宽×深)●重量:41Kg

Confidence 3喇叭●二音路二单体密闭式设计●配置28mm凸盆高音与200mm塑料中低音单体各一只●分频网络采一阶滤波线路●售价:68000元
频率响应:35Hz─28KHz(±3dB)●平均阻抗:4Ω●灵敏度:86dB●承受功率:大于200W(持续)●分频点:2.6KHz●建议扩大机功率:大于65W(中型空间)/大于125W(大型空间)●外观尺寸:493×229×338mm(高×宽×深)●重量:17Kg


回顾丹麦喇叭名厂Dynaudio的产品历史,您会发现这家公司在普及系列Audience与中坚系列Contour都进行过改款动作,但是「Reference」系列中的喇叭却完全未曾改款。在Reference系列中,共有Evidence旗舰喇叭与Consequence、Confidence 5、Confidence 3四款产品,其中除了去年才推出的Evidence以外,其它三款都已经有十年以上的产品历史。

与同厂另外二个系列产品非常不同的是,Reference系列各款喇叭之间的设计型式有着明显差异,换句话说Dynaudio只是以「参考价值」来定义Reference系列,而非以系统化的设计型式来规范这些产品。从外观上看起来,这三款喇叭或许在单体排列方式上采取同样的理念,但是请别忘了,同属Reference系列的Evidence却是采用仿真同轴方式排列单体,从此更可以验证它们之间并没有强烈的一致性。
在这三款产品当中,Consequence是最早推出上市的产品,同时它也是Dynaudio前一代的旗舰喇叭。无论就重量级音箱(每只82公斤)、分离式低音箱体、前障板抑制单体谐振的刚性强化金属环等,都可以看出这是当时Dynaudio卯足全劲的前瞻性设计。Consequence所采用的Compound低音单体推挽发声方式也是一绝,它从外观看来是五音路五单体设计,事实上低音部分却是由二只单体同时负责,前障板的300mm单体装置在顶部70公升内容积的独立音箱,后方又有一只相同的300mm单体向上推挽,装置在喇叭后半部的82公升内容积独立音箱。至于中低频以上的部分,则是利用前方28公升内容积的独立箱室作用,如此一来可以尽可能减少低频震动对中、高音部分的动作干扰。

Compound设计虽然不是Dynaudio首创,但是近十多年来对Compound推挽低音运用得最透彻的全音域喇叭,仍非Consequence莫属,后来的Confidence 5也是沿用同样的设计理念。Dynaudio坚持在高价位产品上运用这种设计,是为了在不极度扩张音箱体积的前提下,让喇叭能够尽可能达到全音域回放的完美要求。不过,二只大音圈单体同步推挽动作,所造成的反电动势对功率扩大机则是一大考验,这也是Dynaudio设计出Arbiter天王级扩大机组合的最主要用意 ─ 搞定自家的喇叭系统。

Confidence 5虽然沿用相近的单体配置理念,不过它的单体运用与Consequence不尽相同,音箱结构也不再极尽复杂之能事。相同的是,它们都具有极为严苛的特性规格,原厂在高价位喇叭上坚持的阻抗等化设计也实行得相当透彻。至于Confidence 3,我们可以将它视为简化版的Confidence 5,落地型音箱缩小为书架型的体积,内部虽然不再配置低音单体进行推挽,但是中低频解析的特质依然维持着同厂高价位型号的水准。

这三款喇叭,到底凭借着什么通天本领可以十多年不改款?我曾经问过Dynaudio海外行销经理Robert Hagemann这个问题。他说,Dynaudio自己生产单体,所以对各款单体的特性与长处都非常了解,在设计喇叭之初自然会将各个环节考虑得非常周详。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它们家后来推出了特性更优秀的单体,都不太可能就这么换上去然后宣称改款;况且,这也不合乎Dynaudio对Reference系列的参考级定义所在。另外一个不需要改款的重要原因,Robert Hagemann用很骄傲的口吻、语带暗示的说:「既然是使用自己生产的单体,就不会有单体停产、缺货的问题,那么干嘛将好端端的产品改款呢?」或许,这能够提供仍为「改款」迷思所苦的音响迷,一些思考的方向吧!■
最后编辑leslie
分享 转发
TOP
2#

难,AE100算吗??呵呵
TOP
3#

Wilson Benesch
Standard Turntable/ACT-2 Tonearm唱盘系统

Standard Turntable●皮带驱动传统唱盘系统●采用交流电马达设计●可另购Stage One唱头放大器●参考售价:RMB35000元(Standard Turntable)/RMB13000元(Stage One)●进口总代理:百鸣(02-28331822)
Stage One唱头放大器规格●输出电压:1V●最大输出:9V(RMS)●增益:60dB(可选配70dB版本)●输入灵敏度:450 uV(0.5V输出)●输入阻抗匹配:1KΩ@0.01uF/100Ω@0.047uF/10Ω@0.1uF

ACT-2 Tonearm●参考售价:RMB16000元

Wilson Benesch家族原本还有一款产品列名榜上,也就是他们家最早的喇叭ACT-1。不过,原厂最近为它改装了单体振膜,虽然型号没有改变,但是声音表现据称非常不一样,我还在找机会对它进行了解,所以仅列出Wilson Benesch这款创业作品Standard Turntable/ACT-2 Tonearm。

许多人在看过137期「彻底研究」对Wilson Benesch模拟系统的介绍后,都问起同样的问题:「柯医师说Standard Turntable是全世界最好的唱盘,真有那么夸张吗?」其实,您只要看过原厂制造唱盘时供不应求的状况,还有主事者为了交流马达工厂宣称停止生产而跳脚不只的情景,就会了解它为何在这个数字音响进入第二阶段的时期,还能够坚守模拟回放阵营而被喻为「全世界最好」的道理所在。
在现今Hi-End音响业界,Wilson Benesch是运用材料科学设计最彻底者之一,以编织碳纤维加上树脂(Resin)灌注成型所构成的复合材料,达成极高应力、坚硬度阻尼系数,同时兼具极低质量的优秀特质,以取代常见豪华制作所使用的钢铁材料,这就是Wilson Benesch崛起之初最引人瞩目之处。Wilson Benesch将这种复合材料运用在自家产品上,尤其是Carbon Fiber唱臂的诞生更是令人惊叹,因应而生的优点就是高刚性、高驯服性的要求。

Standard Turntable从外表看来平实无华,与一般英国小厂所制造的唱盘系统没有太大差异性,但是它从驱动马达的安装、副底座与底座构造、电源供应器设计等无一不表现出Wilson Benesch的独特设计哲学。有别于时下厂商标榜机械接地的做法,Standard Turntable由实心木材所制成的外框,底部与一体成形的铸铁底座相连接,然后再以二种不同硬度材料所制造的三脚接地安装在底座,从此可以看出抗震、抑制共振的高刚性结构就是Wilson Benesch的唱盘设计理念。

除了材料运用的独特性以外,Wilson Benesch在唱臂与唱头的共振频率消除方面也是费尽心思。以稍低于前臂中心部的主体配重设计,能够确保唱头针尖接触唱片点保有同一水平的高度;套在后臂管Saddle结构二侧是一种Qutriggor的钢棒,由鞍底往唱臂方向延伸,在结构上使整体呈现半梭状;它的左右平衡度采用重力远离中心轴线的做法,以这种基础物理学理念来制作唱臂,可使配重物更稳定的压住唱臂主轴承而达到自由平衡的状态,则唱臂更能四平八稳的停在唱臂座底部高硬度承珠之上。

以目前最顶尖的模拟回放系统来看,Standard Turntable/ACT-2 Tonearm二十多万余的价格可以说是相对划算,尤其是考虑到原厂还提供相对应的唱头放大器选购配备,以及英国产地和本地售价之间的合理比值,这都使Standard Turntable/ACT-2 Tonearm足以纳入模拟迷升级时的优先考量对象。在发出「原厂为何不用改款」的疑虑之前,我先想到了一个问题:Standard Turntable/ACT-2 Tonearm自1990年推出以来几乎没有调整过价格,原厂是如何办到的?据Andrew Scholey说,他们只要是成本上涨的幅度还在容许范围内,就不会想随便更动价格,有时候成本实在涨得太夸张了,甚至会宁可停产也不想调整价格。Andrew同时透露,他们正在考虑停产Standard Turntable,以另一种价位带的产品来取代。不过,一切都还在构想中,目前应该还不至于有断货之虞,聪明的模拟音响迷们该知道怎么做了。■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8116485516139.jpg[/upload][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811649572378.jpg[/upload]
TOP
4#

Westlake
BBSM-4F喇叭

Westlake BBSM-4F●二音路三单体书架型低音反射式喇叭●配置0.75吋丝质振膜高音单体一只,4吋塑料中低音单体二只●参考售价:152,000元●进口总代理:承奇(02-255519417)
原厂公布规格●频率响应:65Hz-20KHz●平均阻抗:4Ω(最低2Ω)●效率:89dB●建议扩大机功率:25─120W(持续输出)●承受功率:80W(持续)/200W(瞬间)●外观尺寸:203×381×254mm(高×宽×深)●重量:11.3Kg
在Westlake家族中要列出十年经典器材是很容易的:除了为家用系统所开发的LC系列以外,这家美国专业鉴听喇叭厂的BBSM系列与Reference系列当中,有八成以上都是超过十年以上未改款的老型号。至于BBSM-6与BBSM-8这二个例外,还是因为3.5吋中音单体停产才迫不得已改款,否则它们仍是Westlake的现役机种。仔细想想,有这种特异功能的厂商还真是少之又少。

在八款超过十年的Westlake鉴听喇叭当中,我们原本想找一、二款大型的产品来加以介绍,但是看到规格之后全部傻眼 ─ 它们的重量轻则150公斤,重则200公斤以上!这样的超重量级产品,大费周章搬来搬去的却只有简单介绍实在太可惜,所以我们决定请代理商另外再安排时间送来试听评论,这次就选定体积最小、重量最轻、价格也最容易为一般人所接受的BBSM-4F进行拍照。

就我个人的看法,Westlake可以视为JBL在七○年代以后的美式鉴听喇叭传承代表,从中音、高音甚至于超高音压缩号角运用,多路电子分音的衡置大型主鉴听系统型式来看,它无疑是将JBL未能在旧鉴听时代完成的设计理念付诸实现。从另一个角度来看,Westlake虽然无法自行生产单体,理论上损失了一些控制整体设计的因素,不过设计者Glenn Phoenix却用了相当取巧,而相对高成本的做法 ─ 以较高的价格向厂商购买单体,换取挑选配对后退货的权力。换句话说,绝大多数喇叭厂都是买进一整批单体进行配对(有些甚至不经过配对),只重视配对单体之间的比值,至于整体数值的高低则是其次。Westlake的配对条件相对严苛,因此只挑选测试数值最优秀的单体再进行配对,剩下的就退回单体制造厂。当然,这种权力是以高单价换来的,所以最后也得反应在实际售价上。

BBSM-4是没有配置号角的近场鉴听喇叭设计,高音采用Seas H202,中低音则是二只Seas 11FGX,同时配置了Westlake被动式喇叭必备的接线柱式Bi-Wire输入。从原厂的测试资料来看,它在偏轴与中心轴的响应特性非常一致,几乎不像是非号角喇叭的效果。或许,就是因为Westlake设计号角喇叭太有经验了,所以能够将技术移植到BBSM-4这样的小家伙身上。
关于Westlake,还有太多内容可以深入研究,待器材评论时再进行讨论吧!■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8116504767061.jpg[/upload]
TOP
5#

有没有经济型的铭器啊?
TOP
6#

Dynaudio
Consequence 售价20000RMB???
TOP
7#

Thorens
TD 521唱盤系統


Thorens TD 521●皮帶驅動唱盤系統●配置SME 3012R唱臂●可搭載9吋至12吋唱臂●外接18V直流電源供應器●參考售價:68,000元●進口總代理:台企行(02-25512525)
原廠公佈規格●轉速選擇:33、45、78●抖動率:小於0.035%●盤面尺寸/重量:30cm/3.1Kg●外觀尺寸:55×170×400mm(寬×高×深)●重量:15Kg

說實話,當Thorens旗下機種出現在這次的「新世代銘器」名單當中,我是真的嚇了一跳。為什麼?因為這家公司的從去年起大力推廣Ambiance系統,以新的設計理念重新攻佔類比模擬市場,所以我一直以為Thorens舊有的型號都已經停產了。沒想到,這家瑞士LP老廠還是不放棄類比重播器材,而且是盡可能維持各種價位的產品持續製造,真是不可思議!

檢視Thorens的現役器材歷史,共有TD 520/ TD 521二款唱盤超過十年以上,二者的基本設計完全相同,其中TD 520配置SME 3012R唱臂,TD 521則是直接以空盤銷售。不過很奇怪的是,此間代理商並沒有引進TD 520,而送來拍照的TD 521卻配置了SME 3012R唱臂,這是怎麼回事?原來,此間代理商同時擁有SME唱臂代理權,所以就直接引進空盤,在原廠預留的孔位上加裝SME 3012R唱臂,如此一來節省成本,同時也反應到實際售價上。

TD 520/ TD 521其實在五、六年前進行過一些更動,交流馬達改為直流伺服設計,四點彈簧懸吊也改由鋼板避震。不過,原廠為了維繫TD 520/ TD 521悠久的傳統,不願隨意改變它們的型號;況且盤身的基本設計幾乎沒變,所以我們依然決定讓它列名榜上。改變後的TD 520/ TD 521除了轉速較穩定以外,最大的好處就是用家可以依照實際使用需求,為唱盤加裝或減少避震鋼板的數量,這對於喜愛高質量唱臂的類比迷來說格外受用。

TD 520/ TD 521提供三種轉速,同時可以透過盤面前方的LED視窗進行微調,是一款相當方便好用的傳統唱盤。至於Thorens十多年不將它們停產的理由何在?很簡單,目前市面上僅存的唱盤當中,能夠搭載12吋唱臂的產品實在少之又少,光從這一點來看就實在沒道理讓它們停產。

要請讀者們特別注意的是,圖中TD 521是幾年前的紀念機種,差別在於盤面採用砲銅材質,而且配置Thorens自家的J型唱臂。市場上實際銷售的TD 521,則是採用鋁合金材質的盤面,同時搭載SME 3012R唱臂。■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8116454377354.jpg[/upload]
TOP
8#

SME
SME 3009R、SME Ⅴ唱臂

SME 3009R唱臂●参考售价:Rmb5600元●进口总代理:台企行(02-25512525)

SME Ⅴ唱臂●参考售价:Rmb15000元

谈到超过十年历史的器材,大家一定会理所当然的联想到SME唱臂,尤其是著名的3009、3010、3012系列产品与五号唱臂,都是模拟音响迷最耳熟能详的产品。在查询器材历史的过程中,这几款唱臂几乎是不用花任何时间就可以确实它们超过十年,因为SME Ⅴ是自我十多年前接触音响时的业界指针,而3009系列中最新的3009 S2 Improved这一款平价唱臂,我自己就用了不只十年的时间,更别说是许多前辈们必用的3009R了。

经历过模拟仿真时代的音响迷,对SME唱臂的历史应该都略有了解。这家创立于1946年的英国公司原本是以制造度量衡产品为主业,五○年代起转型为精密加工,为航空器与工具机制造精密零组件。在1959年,老板Alastair Robertson-Aikman为自己装配了一支唱臂,结果得到周遭朋友的大力称赞,SME就开始扩充厂房,逐渐转型为专业唱臂制造公司。

过去四十多年来,SME最广为音响迷熟知的3009系列唱臂,曾经创下极高的市场占有率。在MC唱头制造技术尚未成熟,MM唱头当家的老时代,轻质量(应该说是『有效转动惯量』)的唱臂设计为主流,SME为不同唱盘的需求设计了3009、3010、3012等唱臂。这些产品采用单刀式设计,J型唱臂搭配可换式唱头盖,所有的调整部分都是结构最简单、可靠性最高,但是也相对不容易精密控制的设计型式。后来日本人让MC唱头起死回生,低顺服度的MC唱头无法搭配SME这种轻质量唱臂,纷纷转向购买FR、SEAC等产品,所以SME将3009系列进行改装,推出有效转动惯量较高的「R」版本,于是3009R就成为十多年前搭配MC唱头的主流唱臂中,价格最有竞争力的产品之一。

另一款大家所熟悉的顶级型号SME Ⅴ,则是该公司舍弃旧有观念的全新设计型式 ─ 固定支轴、固定式唱头盖、更易于调整的细部等。虽然它采用源自Rega的炮管式臂管设计,曾经引起一阵争议,但是SME Ⅴ的优秀表现立刻就平息了大家的疑虑,也使它成为后LP时代最具代表性的Hi-End唱臂之一。在推出十多年后,SME Ⅴ仍然盘据SME旗舰唱臂的地位,原厂当年的设计前瞻眼光足以想见。
SME目前仍坚持于模拟器材的制造,近年来出现的300系列、SME Ⅳ系列都只是本文主角的衍生产品,原厂却是一点都没打算停产它们。以目前业界模拟产品发展的状况来看,SME理当该让它们继续为模拟迷们服务,也创造出跨越世纪的活生生传奇。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811645447372.jpg[/upload][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8116451277667.jpg[/upload]
TOP
9#

贴完了没?好长的帖子喔
[upload=gif]uploadImages/20038116483248329.gif[/upload]
TOP
10#

JBL
Project K2 S9500喇叭

JBL Project K2 S9500●二音路号角搭配二单体设计●配置475Nd高音号角驱动器一只,14吋1400Nd低音单体二只●参考售价:400,000元●进口总代理:天韵(02-23254321)
原厂公布规格●频率响应:33Hz-21KHz(-6dB)●平均阻抗:3Ω●效率:97dB●建议扩大机功率:25─120W(持续输出)●最大输出音压:105dB●外观尺寸:1370╳590╳500mm(高╳宽╳深)●重量:149Kg

M9500的基本设计与规格和S9500非常接近,只是音箱体积较大,分音器改为外置,原厂宣称这是为了专业用途所进行的改变。

自五○年代的Hartsfield、Paragon、六○年代的Olympus开始,JBL这家美国大厂的高级喇叭产品,就一直是亚洲消费市场的瞩目焦点。尤其在七○年代初期的4320推出以后,一直到八○年代中期的旗舰机种DD55000上市,这段时间就是JBL「43」鉴听喇叭系列的黄金时期,也奠定了专业器材进入家用系统的标准典范。在1989年,JBL为了再创顶尖扬声器系统的高峰,开发了「Project K2」系列产品,其中最早登场的便是S9500这款二音路号角喇叭。至今,S9500仍是Project K2系列最顶级的型号,同时也是JBL旗下屹立十多年的旗舰机种。

Project K2系列的诞生,其实从1985年的DD55000就可以看出端倪。当时JBL决定放弃多音路喇叭系统,以相对单纯的二音路、最多三音路的型态设计喇叭,于是决定沿用该公司最擅长的号角为主体,以计算机辅助设计新的号角曲线与音箱,于是新一代的JBL号角喇叭逐渐成型。虽然DD55000普遍有箱音太多的批评,使它未能真正成为空前绝后的成功设计,但是四年后随即登场的S9500,却是立刻引来了亚洲音响迷的高度注意。由于设计出众,原厂也掌握住了音响迷酷爱「稀有材质」的心态,所以S9500的销售状况相当理想,尤其在日本地区更是如此。

为了满足日本主力消费层崇尚材料的心理,S9500特别用上了配置内磁式铷磁铁的14吋纸盆低音单体,高音号角采用乙烯树酯加工而成(另有一说是『水晶压克力』),搭配铷磁铁为主体的压缩驱动器。为了隔绝震动,原厂将上、中、下层的音箱彻底分离,同时为它设计了一个水泥制造的重型底座,整体的气势之威武不可言喻。此外,从所有的接点采用针点式,被板分音器与单体端子之间的连接运用大型铜环等,都可以看出JBL对这款史上最豪华的制作用心良苦。

在S9500之后,JBL又推出了专业版的M9500型号。M9500的基本设计与S9500如出一辙,只是体积稍大、分音器外置、外观采用不反光的耐磨漆处理,但是价格低廉甚多(1,150,000元)。虽然这种所谓专业版设计没有用上炫丽的水晶压克力号角,不过它与S9500具备了极为相近的声音特质与规格数据,况且特殊的外表处理有相当有特色,所以在本地市场的销售状况并不比S9500来得差。如果这个价位对您来说还是天方夜谭,不妨多注意同系列的S7500、S5500、S3100与S2600,它们的价格相对之下就平易近人许多了。

号角设计所带来的高效率优势,使Project K2系列成为市场上极少数能够与单端小管机形成绝配的喇叭,这也是日本人对它倾心不已的原因所在。即使过去十多年来,超高价位产品不断推陈出新,Project K2系列仍然有其设计上的先天优势,这也是原厂不需要为它们进行改款的最主要理由。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8116244874144.jpg[/upload][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8116253095232.jpg[/upload]
最后编辑leslie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