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生代铭器博物馆 [复制链接]

查看: 5965|回复: 18
11#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811634855834.jpg[/upload]
TOP
12#

呵呵,是20万
TOP
13#

Spendor
G-1000、G-550、G452喇叭

Spendor G-1000●三音路三单体低音反射式喇叭●使用0.75吋软凸盆高音、6.5吋塑料振膜中音、12吋塑料低音单体各一只●配置Tri-Wire三线分音端子●参考售价:36000●进口总代理:上瑞(02-86424269)
原厂公布规格●频率响应:45Hz─20KHz(±3dB)●效率:90dB●平均阻抗:8Ω●最大输出音压:110dB●分频点:600Hz/4KHz●承受功率:125W●外观尺寸:700×370×430mm(高×宽×深)●重量:36Kg

Spendor G-550●三音路三单体低音反射式喇叭●使用0.75吋软凸盆高音、1.5吋软凸盆中音、8吋塑料低音单体各一只●配置Tri-Wire三线分音端子●参考售价:12000
原厂公布规格●频率响应:45Hz─20KHz(±3dB)●效率:88dB●平均阻抗:8Ω●最大输出音压:104dB●分频点:3KHz/13KHz●承受功率:100W●外观尺寸:635×300×300mm(高×宽×深)●重量:18Kg

Spendor G-452●二音路二单体低音反射式喇叭●使用0.75吋软凸盆高音、8吋塑料中低音单体各一只●配置Bi-Wire双线分音端子●参考售价:96000元
原厂公布规格●频率响应:60Hz─20KHz(±3dB)●效率:88dB●平均阻抗:8Ω●最大输出音压:104dB●分频点:3KHz●承受功率:100W●外观尺寸:545×275×325mm(高×宽×深)●重量:14.3Kg

对Spendor有了解的音响迷都知道,这家英国公司的喇叭都是属于「长卖型」产品,也就是说一款喇叭从推出到后继型号取代为止,通常都会有许多年的产品寿命。六○年代起,Spendor设计过许多传世经典器材,它们的平均寿命动辄十几二十年以上 ─ 而且未经改款!例如Spendor的创业作BC1推出于1969年,持续生产到1994年才宣告中止,一共经历了26年的漫长岁月;七○年代,Spendor推出BC2与BC3二款喇叭,它们也足足有20年的市场寿命;甚至到了八○年代,由BC3衍生的专业鉴听喇叭SA3、SA3A(主动式版本),也持续制造了长达15年之久。

为什么Spendor会有这么「不聪明」的产品哲学呢?难道Spendor的老板不晓得,更新型号、重新包装后的喇叭可以再卖一次吗?我在几年前访问过Spendor工厂,与设计师Derek Hughes进行访谈之后,才了解这种少见的产品哲学来自二处:完整的喇叭设计构思,与负责的产品行销策略。无论是创办人Spencer Hughes,或是接任其设计工作的Spencer之子Derek Hughes,他们都有着极为慎密的思考模式,即使在面对市场需求已经很明确指出「下一步该如何进行」的时候,他们仍坚持要按照自己的步调慢慢进行,务必设计出最符合Spendor精神的喇叭产品。有了这等详细规划的设计步骤,Spendor的喇叭自然不会只是跟随流行,而是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之作。其次,Spendor坚持产品不随意进行改款,只有在设计出全面提升表现的全新「后继机种」之后,才会将前一代产品彻底停产。综合以上的设计构思与行销策略,便是Spendor对爱用者的最佳保证 ─ 产品不会在短时间内落伍,更不需要每隔几年就掏腰包出来患机升级。

最近Spendor负责人Todd Wells来到本地访问,与他访谈之后更能感受到Spendor与众不同的经营理念。当我们谈到S3/5这款小喇叭的表现出色,在市场上也广受好评时,只见他淡淡的说:「对一款推出不过三年多的产品来说,眼前受到的好评其实并不代表任何意义。我们的目标,总是希望一款喇叭从设计完成起,能够有十年以上的时间不必去担心是否该重新设计它。在这种情况下,三年实在是非常短的时间。况且,从Spendor过去的产品经验中可以看出来,一款音响器材究竟是优秀还是平庸,要等到它停产之后的评价才能够真正了解。」谈到新产品推出的时间表,他则是说:「在Spendor,新产品应该是没有预期的推出时间,因为Derek Hughes继承了老Spencer先生的设计才能,同时也承袭了老Spencer先生的细腻心思。这种状况的缺点是公司不容易在产品类型上抢得市场先机,优点则是Spendor绝对能够保证设计与制造上的严谨程度。」

在Spendor目前的四个产品系列中,承袭「BC」系列设计理念的「Classic系列」产品历史最久,像是大家所熟悉的G-1000、G-550、G452等喇叭等。这些产品在英国本地都有专属的型号,而且在1994年间曾经以后继机种取代过,但是在本地市场的型号与基本设计则是完全相同。这三款于自八○年代末期的喇叭,无论是外观、声音表现与制造严谨程度,都可以看到早年Spendor的影子;在本地市场上,它们则延续了早年SP1销售佳绩,并且成为Spendor重要指针产品达十多年之久。

对这三款畅销多年,而且大家已经非常熟悉的喇叭来说,任何赞美之词都是多余的,因为它们正如同BC1、SP1一样,早已注定将会成为音响界的经典铭器。对我来说,只要Spendor的产品方向没有重大改变,我私心的希望这几款产品不要停产。毕竟,它们是市场上极少数仍然能保有传统英国喇叭设计风格的优秀产品。■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811631670142.jpg[/upload][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8116312074120.jpg[/upload]
最后编辑leslie
TOP
14#

J.C. Verdier
220C MKⅡ直入式后级扩大机

J.C. Verdier 220C MKⅡ●真空管设计直入式后级扩大机●全机纯A类设计●可Bypass被动式前级线路●采用12AX7电压放大管与12AT7倒相驱动管各一支,6L6/5881功率管四支●配置高电平输入四组,录音输出与前级输出各一组,后级输入二组●参考售价:58,000元●进口总代理:百鸣(02-28331822)
原厂公布规格●输出功率:20瓦●频率响应:20Hz─60KHz(-3dB)●输入灵敏度:500mV●输入阻抗:20K欧姆●消耗功率:200瓦

从1972年创立,1981年开始逐渐打响名声以来,J.C. Verdier令人惊讶的不只是器材表现受到消费者肯定,更重要的是它以标准欧洲小厂之姿,却能创造出与规模完全不成比例的产品型态与数量。从油浮与磁浮式LP唱盘、各式真空管扩大机与附件等,J.C. Verdier最高价的产品超过百万元台币,但也不忘照顾平民音响族,以五万元不到的价格推出小功率直入式真空管后级。有了如此宽广价位带的产品,加上声音表现向来受到肯定,也难怪J.C. Verdier今年在本地市场再出发格外顺利。

J.C. Verdier家族中共有八款扩大机产品,其中三级管输出的机种都不满十年历史,而五级管机种仅存的Model 210 MKⅡ与Model 220 MKⅡ二款,则几乎可以视为J.C. Verdier二十年量产化扩大机的历史代表。同时,这二款小功率后级推出以来一直是以「MKⅡ」的型号存在;换句话说,大家都不清楚前一代机种到底长什么样子,从此就可以了解它们的历史有多久远。另外,进入CD时期的十几二十年来,原厂向来提倡附带音量控制、讯源切换功能的「Control」版本直入式机种,所以它们型号当中的「C」并非常见的第三代说法,而是直入式机种的功能涵义。

Model 210C MKⅡ与Model 220C MKⅡ的基本架构非常相近,不过前者以6BQ5真空管推挽输出10瓦,后者则改用6L6/5881真空管推挽,输出功率提升至20瓦。Model 220C MKⅡ曾经在本刊139期评论中获得「最佳推荐」的赞誉,也是「音响论坛」十多年来少见老机种参与试听且获得好评的例子。从外观设计、内部架构、组装品质与本地售价来看,Model 220C MKⅡ的「实在」都是市场新机种所难以企及的超高水平,加上它可以省下前级的预算,更是在原本就物超所值的条件上添加强势竞争力。

优质的中性声音表现未见落伍,物超所值的本色也没有改变,这就是J.C. Verdier Model 220C MKⅡ可以超过十年不改款的最佳理由。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8116231559725.jpg[/upload]
TOP
15#

Naim
NAC 72/NAP 250前后级扩大机

Naim NAC 72/NAP 250●晶体设计前后级扩大机●NAC 72前级配置Hi Cap电源供应器●前级配置四组DIN与一组BNC输入端子,DIN输出端子一组●可选购唱头放大线路●后级●参考售价:58,000元(NAC 72)/58,000元(Hi Cap)/150,000元(NAP 250)●进口总代理:志仁(02-25604599)
前级规格●输入灵敏度:75mV/100KΩ●输出电平:775V/小于50Ω●录音回路输出电平:75mV/600Ω●外观尺寸︰205×76×300mm(宽×高×深)
后级规格●输出功率:70瓦(8欧姆)●频率响应:3Hz─40KHz(-3dB)●增益:29dB●输入阻抗:18KΩ●外观尺寸:430×76×300mm(宽×高×深)

在这次规划的名单当中,历史最悠久的器材是哪一款?答案是:Naim NAP 250后级,它从1975年就服役至今,内容与型号从未更改过。可能会有人质疑,Naim家族的器材不是在几年前就看起来都不一样了吗?请注意,那只是「看起来」不一样,它们骨子里还是维持着最初的构造,而且原厂也没有藉由宣称改款而诱导消费者购买。基于不应该有用家会因为外观改变而换机的想法,我们还是认为Naim家族的器材应该列名这次的「新世代铭器」,让大家有新的机会认识它们。

如果让音响迷票选出心目中最具设计特色的音响品牌,Naim这家英国小厂肯定是榜上有名。为什么?首先,它的外型具有强烈独家风格,即使从以前的「小精灵」机箱到现在的一般尺寸设计,音响迷还是可以一眼就认出Naim家族的器材。其次,原厂永不妥协的设计理念,可以充分表现在独树一帜的DIN输出入端子、外接强化电源供应器、手动式CD承片盘等细节上。以前也曾经有过厂家推广特殊规格端子,但是要像设计者Julian Vereker这样极力主张DIN、BNC端子数十年,且至今仍不向其它普及化端子妥协者,全球业界恐怕是找不到了。

在后级的部分,Naim向来坚持适当功率、恰如其分的电源供应做法,所以他们家没有怪兽后级,打开顶盖也看不到大变压器、大容量滤波电容。就拿NAP 250来说,它的输出功率不过70瓦,原厂坚持这对于Naim的喇叭来说绝对是绰绰有余;400VA的变压器容量绝对不算大,但是对于他们家的喇叭特性需求来说还是足够。这样的设计型式,能够提供庞大的动态与气势吗?问这种问题的话就彻底搞错方向了,因为Naim从来不追求这些音响性的奇特表现,对这家特立独行的英国小厂来说,音乐回放当中所必备的重要元素 ─ 聆赏乐趣,就是后级扩大机驱动喇叭时所要追求的目标。

NAC 72前级也是一款历史悠久的产品,不过令人惊讶的是,Hi Cap电源供应器推出的时间还要更早,可见得电源分体式设计对于Naim来说是长年以来的设计理念。以NAC 72前级的体积来说,Hi Cap电源供应器算是相当「超额」的装置,同时Hi Cap还同时担任前级讯号传到后级的转接站,进而让前级与后级得到一致的对地参考点。

以上所提到的这些设计特色,几乎都是在Naim创业时就坚持的做法,至今仍未见改变,对于Naim来说确实也没有改变的必要。从这个角度来看,NAC 72/NAP 250这套前后级能够历经岁月而不改款,实在算不上是稀奇的现象。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8116295027481.jpg[/upload]
TOP
16#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8116165297235.jpg[/upload][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811617415520.jpg[/upload][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8116171516119.jpg[/upload]
最后编辑leslie
TOP
17#

Jadis   JA-80

Jadis JA-80后级扩大机●单声道全真空管设计●每声道真空管采用12AX7/ECC83一支,12AU7/ECC82三支,与6550A(亦可选购KT-88或EL34/6CA7A)四支●输出端子可调整1─16Ω负载阻抗●参考售价:380,000元●进口总代理:承奇(02-25519417)
输出功率:60W●频率响应:20Hz─20KHz●输入灵敏度:1V@1KHz●输入阻抗:100KΩ●消耗功率:242W(每声道)●外观尺寸:260╳260╳580mm(宽╳高╳深)●重量:35Kg(每声道)

1983年创立的法国真空管厂家Jadis,可以说是从第一款产品推出后就立刻在本地市场走红,而且它给本地音响迷的感觉就像是Audio Research、Mark Levinson等老厂牌一样,似乎Hi-End音响流行了多久,Jadis就存在了多久。而且,「改款」这种动作对Jadis来说是相当稀罕的事,他们家推出最久的「JA」系列后级单声道扩大机从未在型号上作过更动,即使其中小部分零件因为供给问题而有过改变,原厂也坚持保有最基本设计型式,同时提供用家升级的服务。

据Jadis设计者Jean-Paul Caffi说,从内部设计来看,JA系列各款型号都采用同样的线路设计,所以纯A类、真空管偏压自动修正、三级管推挽放大是一贯的特色,不同之处便在于输出功率大小。因此,功率最小的JA-30每声道采用2支6550/KT-88系列功率管,JA-80采用4支6550/KT-88,功率也增加一倍成为60瓦。至于JA-200,则采用电源分体的设计型式,6550/KT-88增加为每声道10支,输出功率达160瓦。
过去,Jadis就是唯美派真空管机的象征。在十多年前,JA-200是市场上少见的大功率真空管机,有些钟情于Jadis的发烧友以五组JA-200驱动Westlake SM-1电子分音系统,光是后级部分就有20件器材,一字排开灯火通明、热度惊人,声音迷人的程度不可言喻,「Jadis」的顶尖真空管机形象也自然建立起来。JA-30则是当时一般音响迷较可能拥有的Jadis产品,无论号角或是小喇叭,只要效率不会低得太离谱,30瓦的JA-30都可以搭配出让大部分音响迷感动的声音。虽然近年来兴起的单端管机复兴运动,让推挽放大的小功率管机似乎减少了话题性,不过这并无损于JA-30成为一代经典的形象,毕竟它在许多音响迷心目中仍是美声小管机的代表作。

就我的看法,如果从功率的适用性与价格因素来评量,JA-80是Jadis纯A类管机当中最值得注意的产品。因为它的60瓦功率适中,绝大多数中高效率的喇叭都可以应付自如,同时又保有JA系列一贯的美声优质特色,是一款让人爱不释手的优秀制作。接下来,我们将安排JA-80进行正式的试听,请您静待完整的评论介绍。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8116211033774.jpg[/upload]
TOP
18#

Ensemble
Reference Silver喇叭

Ensemble Reference Silver <图12> ●二音路二单体书架型低音辐射式设计●配置0.75吋铝振膜高音单体、5.5吋铝/纸复合材质中低音单体与ABR被动辐射器各一只●建议售价:175,000元●进口总代理:巴洛克(02-25167050)
原厂公布规格●频率响应:60Hz-20KHz(±2dB)●平均阻抗:4Ω(最低3.2Ω)●效率:87dB●建议扩大机功率:25─120W(持续输出)●最大输出音压:105dB●外观尺寸:350×230×210mm(高×宽×深)●重量:7.5Kg

Ensemble旗下共有四款造型相仿,内容设计极为相近的小喇叭:Animata、PA-1 Silver、Reference Silver与Elysia。这四款产品中PA-1 Silver最早推出,在1984年就已经完成设计,当时Ensemble公司甚至还未成立。虽然这家瑞士音响小厂后来陆续推出扩大机、数字讯源与线材等产品,但是光从器材设计的历史来看,我们可以了解这种源自于PA-1 Silver的设计型式,就是Ensemble的音响器材理念代表。

35公分高的梯形音箱,在倾斜角度的前障板上配置一只Scan-Speak铝振膜高音单体,与一只Ensemble向德国厂商特别订制的5.5吋铝/纸复合材质中低音单体。一般而言,像Ensemble这样的小厂,不会特别为小众Hi-End市场订制单体,以免成本提高增加营运风险。不过,在十多年前塑料中、低音单体正开始风行,而业界解决单体「盆分裂」现象还没有具体方案的情况下,设计者要不是回过头去采用耐久性不佳的纸盆单体,就是冒险投资复合材质运用在振膜上。从产品外型到声音表现皆追求完美的Ensemble选择了后者,事后证明设计者Urs Wagner的眼光是正确的。

为了维持精巧不夸张的喇叭外型,同时又要追求低频沉潜能力与能量感,原厂特别在喇叭背板配置了ABR被动辐射器,协助5.5吋中低音单体发出60Hz以下的低频部分。同时,Ensemble要尽量避免箱音的影响,创造出纯净的音质与通透音色,特别在箱体内塞入四、五倍于喇叭体积的吸音棉,将音箱内塞得密实不透风,自然极度降低了单体背波对振膜动作的影响。

本地音响迷的旗舰情结向来严重,所以最早推出的PA-1即使价格相对低廉许多(118,000元),但是Ensemble最受瞩目的喇叭仍是昔日旗舰Reference Silver。在过去多年来,它们都绝对称得上是历久不衰、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喇叭。若是问我Ensemble不需改款的道理何在,我会说:它们的外型依然出色,设计依然合理,声音表现也依然有特色,还有涨价幅度在合理范围内,这就是Ensemble不改款的道理所在。■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8116193276170.jpg[/upload][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8116194023128.jpg[/upload]
TOP
19#

leslie兄总是这么热心。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