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买到了!精彩!!相信在中国大陆拥有这张唱片的,我在前十名。 [复制链接]

61#

     其实啊,我在还没有听这张CD之前,通过明珠台卖的广告,我开始还觉得Maksim还真的有一些值得学习的地方。结果把CD买来一听,发现原来电视广告里的片断已经就是这张CD最精彩的地方,并且通过唱片更加准确的声音,我发现当初被电视台给迷惑了——Maksim的所谓的“音乐”不耐听,缺乏内涵(不要问我怎样个“缺”法啊——本来脱离整部作品的乐段内涵就有损失了,他这样一改就更甚了)。这个CD要不是我急着听,我是不会花美元去买的——只有给我初印象很好或者是绝版难找的唱片才会由此殊荣。
     我上面忘了说,关于“从上往下”还是“从下往上”去照顾,我写得很清楚,是对于“古典+流行”的形式来说的,流行音乐怎么做我这里不讨论。menn朋友指责我,认为我是说流行音乐从下往上等等,就没有依据了。流行乐是和时代的发展紧密联系的,但是“古典+流行”完全不同,是把相隔一两个世纪的东西合在一起,其难度远远大于纯粹的古典或者是流行。探索是可以的,但是要知道,探索不是指像Maksim、Bond这类型的“把古典旋律+节奏”的东西,可以很肯定地说,这类型的只是商业上的一时之作(也不要问我具体怎么“一时”啊!这里不是讨论数学问题。)。因此menn尽管想证明自己的观点,但也不能像上面所描述那样,歪曲和随便引申对方的论述啊。我写的每一句话都是有很强的逻辑性的,并且我写之前就考虑好人家会怎么批驳的,所以我写的东西,只有还没考虑到的,写下来的是绝对逻辑严密的——不过这也增加了阅读时的思考量,其后果是如果不细心一字一字一句一句去读,很容易就会理解错的。
    比较正确并且有希望的新旧结合的尝试,应该看回20世纪初的那场艺术跟高维理论的结合(具体情况请参考我以前的拙作“评论Lyrita SRCD-201”那篇文章)。各位可能觉得“高维理论”似乎很少听过,但是可以告诉大家,现在大家经常看见的毕加索、达利等的现代作品和50年代到现在诸多的科幻电影,其实都是高维理论的产物,他们不是阳春白雪,而是相当通俗亲近的。我不敢说这在音乐方面的影响大过绘画、电影艺术,但是肯定的是,影响占的比例不小。
TOP
62#

      好,既然坛主出面,那就收场吧。
TOP
63#

让时间去证明一切。
TOP
64#

明珠台这段时间总在介绍,里面好象有《海上钢琴师》里的弹完后可以在钢琴上把烟点着的那首曲,不知叫什么曲名。
TOP
65#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810365171343.jpg[/upload]
最后编辑TOM
TOP
66#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810385166286.jpg[/upload]
TOP
67#

他我没听过,但理查德.克莱德曼算什么!
TOP
68#

一位钢琴奇才,用全新的方式,或者说是后现代方式,演奏13首扣人心弦的钢琴乐曲。
火辣!激情!动感!
对古典主义的冲击绝不逊于当年的理查德.克莱德曼。
TOP
69#

看上去象模特而不象弹钢琴的。
弹的是纯钢琴吗?是否也电音化了?
TOP
70#

嘿嘿,说MAKSIM是木偶,将来会是野狗,就不知道这几年能在古典乐坛里站得住脚的新人又有几个?他们又有何创新与发展?又出于什么文化与内涵?
TOP
71#

       呵呵,这就危险了,何必把赌注押在这么一个刚出道的木偶身上呢?
    行,以后我每隔半年帮您留意一下这人,并且亲自告诉您结果,您千万不要忘记哦!
    不过前车之鉴,我看Maksim没多久的啦,EMI从陈美、Bond、The Planets........这些组合,都是出了一两张专辑之后就逐渐衰败下来的(陈美好一点,多出了几张CD,但红了几年之后也就完了,我见过最有趣的一个音乐评论就是说她像“一个正处于发春期的小女孩”)
TOP
72#

喜欢felixcat从技术上的分析,这样会帮助大家提高欣赏水平。至于说音乐类型,其实不必苛求。相信这里很少有人只听古典。就是同一个人,心情不同,欣赏的要求大概也不同。三大轻音乐团不是还受到大家的喜爱吗?这么多年啦。
TOP
73#

sparta 在 2003-8-1 15:38:11 发表的内容
喜欢felixcat从技术上的分析,这样会帮助大家提高欣赏水平。至于说音乐类型,其实不必苛求。相信这里很少有人只听古典。就是同一个人,心情不同,欣赏的要求大概也不同。三大轻音乐团不是还受到大家的喜爱吗?这么多年啦。


       轻音乐团在当年其实也不是“凌空出世”的,在20世纪初,在欧洲就出现了一些讲究情调、色彩的音乐小品——其中一个典型就是“English Light Music”,出现了Eric Coats、Henry Wood、Robert Faron等一些写作“轻音乐”的作曲家,一些爵士乐里的敲击乐器逐渐被管弦乐团采用,也有了“漫步音乐会”这种形式。所以说曼托瓦尼乐队等所演奏的乐曲的风格、方法,是有比较长的历史的,是按照一定规律发展而来的而被音乐界、听众所接受并且称赞的。
    但是看看现在的Bond、Maksim的做法,他们的“创新”是何等苍白、缺少文化底蕴!我不知道他们这种节奏猛烈的流行+古典形式,是如何来,又如何去的?事实表明,一样文化,如果缺少丰富的内蕴,那么它很快就会消亡的——就好像很多流行歌手那样,来得快,取得也快,流行乐坛到目前为止留给世人的只是一个笼统的“流行”二字(当然我所说的流行,不包括Jazz这些有真正学问的分支)。
TOP
74#

弹的是钢琴,而且是揭去了上盖的九尺大钢琴。
理查德.克莱德曼算什么?也许他在钢琴家里算不上什么,但是他开创了一种方式——原来古典曲目可以这样演奏的,并风靡全世界,这就是他伟大的地方。
如果你能想出一种更新、更吸引、同时又被大众接受的演绎方式,那在你眼里,也许理查德.克莱德曼真的不算什么。
TOP
75#

petershao 在 2003-8-1 8:13:19 发表的内容
为什么在中国大陆是前10名?

是呀!
TOP
76#

D版好像早已有了......
其实选曲还不错的,大多数是满激昂的曲子,又多来自古典,和克莱德曼的轻音乐大有不同。感到不满意的倒不是其刻意的包装,而是电子音乐成分太重,有时到了喧宾夺主、令人无法忍受的程度。
TOP
77#

      我说说对Maksim的看法。
   如果有人说他弹的曲子好听,这我不反对;不过Maksim作为钢琴的演奏者,对其技术我是有所保留——就拿Rimsky-Korsakov的黄蜂飞舞吧,我总觉得,Maksim在弹快速的32分音符时候,不能自如地控制力度(其表现就是处处的声音一样大),我觉得这怎么也说不过去——这总不能狡辩说,这是他特意“创新”吧——有些东西是可以看得出是“别出心裁”还是“火候未到”的。
     所以说,我觉得此唱片,作为欣赏好听的旋律或者作为古典入门介绍未尝不可,但是其艺术价值,就算考虑“换一种方式来演奏”这一点,我看也不高,甚至说无价值也不过分。因为你想,在技术层面上还达不到一定水准的演奏家,其创新的结果同样也是水准有限的。实际上听上去也是,Maksim这种演奏风格不是他第一人开始的,加上他的演技有明显缺陷,所以他演的这出剧,其成就连Bond组合都比他好。
TOP
78#

这也炫耀?
听个新鲜罢了!
TOP
79#

各人的口味不同,不可非议!
好吧!有机会买张回来听听!
TOP
80#

bruceyew 在 2003-8-1 10:12:55 发表的内容
消费型的垃圾流行乐,有空去听听古典大师们吧,那才叫音乐。

“垃圾”?如果您没听过就下这结论,我没必要向您解释。
如果您不对胃口,那是您的事。
至于说到消费,在今天这个消费的时代,什么不是消费?什么不是消费品?那些古典大师们留在纸上的东西,在唱片公司眼里不过是生财的工具,只要有人买,就做给你;没人听了,就不出,这是不是消费?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特征的东西,所谓古典,所谓经典,无非流传的时间长一点而已。今天在金色大厅里一本正经演奏的圆舞曲,不过是几个世纪前的消费型流行乐而已。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