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传统两声道:升级不了就填海吧! [复制链接]

查看: 9594|回复: 49
31#

你知道,sacd的7个音响要多大的面积吗。系统的成本只要1/10到1/100,填海有什么关系!!!!
最后编辑音乐快乐
TOP
32#

应该警告所有的音乐家、演唱家、演奏家、作曲家……若他们日后不能写作或演奏多声道音乐,不能适应SACD发展的需要,就拿他们去填海!今后唱片公司将不再灌录钢琴独奏曲了,四重奏至少要变为七重奏才行;如果你想灌录无拌奏独唱,那你至少要学会身体多部位同时发音才行,切记!切记!
TOP
33#

LW兄,你提出的话题其实很值得讨论。
我想简单说几句玩SACD的看法:
1、关于SACD机
我目前使用的SACD机是MF的Tri Vista,年初购进的。该机只有立体声输出,没有多声道。我被这台机吸引其实是在去年白天鹅音响展期间。开幕前夜我去看参展商布置情况,在别超展厅听到它的靓声。难得的是,它播放普通CD也有极佳音效,同场比试已把贵它一倍有多的美国某名牌CD机远远抛离。我挑选SACD机其中一个重要条件是播放CD也要有相当水准,这台机子就正合我意。其他一些日产的万元级SACD机我也听过一些,我不敢说它们不好,只是那种播CD的声音不合我口味。所以,升级SACD也要视乎自己的要求。
2、关于多声道
LW说得对,现在绝大部分SACD碟都是有多声道模式的,DECCA新出的阿殊肯纳奇演奏肖邦钢琴曲,虽然只有一台钢琴,但也要出多声道,我想这主要是为了能提供丰富的音乐立体感、堂音和细节。另一方面,由于SACD的信息量极大,足够做出多轨的不压缩全频音效,如果只制作立体声,唱片公司会觉得浪费资源。但是,如果按照SACD以往的技术指引,要重播SACD标准的多声道音乐,必须是每个声道都是同样的全频功放和扬声器系统,而且是严格的“圆形”环绕声喇叭摆位。这样一来,这个多声道系统就不是常人可以轻易承受的了。所以,我还是对这多声道在某些方面有保留,比如说听阿殊弹的钢琴,真的有必要用全频去听那些来自背后的极低声压的堂音反射吗?
3、关于立体声
多声道音乐无疑是今后高级音响(Hi-End)的一个发展方向之一,无论硬件还是唱片公司,都会给予支持,这从技术发展和商业目的来说都是合理和必要的。不过,听音乐和音响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不管以后多声道发展如何,我觉得仍然有那么一批人钟情于立体声,就像现在仍有不少黑胶唱片“死硬派”一样。这里当然也有家居条件的限制等其他因素。比如我,在家是不搞环绕声的,我看影碟都是通过DVD机的数码输出,用光纤接入CD机的解码器,在音响系统还原,声音不知几正!对我来说,这已足够。
此外,周道并非大碗、权威,只是跟大家一样的爱乐者,欢迎大家探讨。LW兄,我不是怪你,请别介意。
TOP
34#

填海.时刻准备着!连同自已.
TOP
35#

听到风就说雨,缺乏理智.
典型的盲目跟风型.

已经有很多国际著名的汽车厂商在研制新型能源汽车了.
比如电动、太阳能、双动力等等。
燃油汽车都拿去添海吧!!!!!!!!!!!!

咦???怎么没有响应???

等离子电视、大屏幕投影、LCD早已上市很久了。
传统CRT电视设备都拿去添海吧!!!!!!!!!!!

咦???怎么又没有响应???

如今克隆技术发展迅猛异常,克隆生物早已出现。
地球上传统繁殖生物都杀了添海吧!!!!!!!!!

咦???怎么就是没有响应???
TOP
36#

11fyf:
在没有听过多声道系统系统时,先不要假说多声道系统难玩吧。
1、AV系统与多声道系统不能完全划等号。只不过有些朋友说环境空间容不下多只喇叭,我用AV系统的流行现状来佐正罢了。
2、两声道系统与AV系统都有廉价产品。廉价不是AV的专利。不过市面以廉价AV居多。多声道系统也可以很廉价,象两声道系统也可以很廉价一样。各取所需。
3、我所听过、我所玩过的多声道系统强过同等投资的二声道系统。多声道比听二声道系统更饱满,更耐听,更舒服,是全身都在享受音乐。是真真正正的音乐厅感受。
参考软件主要为OUPS3的多声道SACD层和两声道的CD层。OUPS3原纯CD的质量大家有目共睹,现重新进行DSD处理发行SACD。效果更得到公认。
4、什么比特、什么取样、什么宽频…….我们不用讨论这些纯技术问题。这里引用录音师易有伍的话更有说服力:“CD最高只能还原录音母带的80%,SACD能还原录音母带的90—95%”。你不会认为80%比90—95%更好听吧?
5、DVDAUDIO、SACD是一种产品,主要你肯投资 (包括技术和专利的投资),谁都能生产。并且没有木内和夫一人操刀也可以。
现在我反问你,你确信你玩过的二声系统强过同等投资的多声道系统?用什么软件?
TOP
37#

LW 在 2003-3-10 14:06:25 发表的内容
HD711 在 2003-3-10 13:53:42 发表的内容
应该警告所有的音乐家、演唱家、演奏家、作曲家……若他们日后不能写作或演奏多声道音乐,不能适应SACD发展的需要,就拿他们去填海!今后唱片公司将不再灌录钢琴独奏曲了,四重奏至少要变为七重奏才行;如果你想灌录无拌奏独唱,那你至少要学会身体多部位同时发音才行,切记!切记!
你误解了多声道。钢琴独奏曲也可以按5.1声道录音,已经有这一软件。


我的意思是音乐家都不太关心什么多声道,只有那些听的才意见多多。不知道阿殊看了本主题有什么感想?他一定会想:早知道我不弹钢琴了,研究一下多声道更实际,现在买我CD的人其实更关心的是CD里的声场、堂音。
最后编辑HD711
TOP
38#

LW 在 2003-3-10 12:45:35 发表的内容
scfan 在 2003-3-10 12:37:23 发表的内容
音乐不同于电影,电影里声音来自各个方位,所以即便有7.1声道也是不够的,但是音乐,各位,有几个乐队或者歌手从你侧面或者背后发声?
看来你理解错了后声道在播放音乐时的作用。它们多数时候提供残响,实际听起来,根本就不知道他们在出声(设置合理的情况下),并不象电影中的移动效果。有张钢琴独奏SACD,竟用5.1声道录制,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提供丰富的堂音。


歌者和喇叭一样是发声源,用喇叭来代替歌者原理上讲没问题,堂音本来就是反射声,用后置喇叭发出来,原理不同阿,此时你房间里既有正面喇叭传出的歌声打到侧墙和后墙的反射,又有后置喇叭发出来"丰富的堂音",音场何其混乱?

你会说这个SACD录音时已把各声道的滞后考虑到了,出来时让反射声和后置喇叭声同时到达,可是每人家里情况不同,反射声的时间没有一家是相同的,难道SACD会自动调节?

或者你会说可以用空间全吸音,没有任何反射声,这样你听到的声音都是喇叭发出的直接声,音场完全由各声道喇叭控制,统一.的确这样的效果很好,但是除了高烧又有米之人,其他人不是无心就是无米,这种奢侈的DD还是不要说了

在左右声道中间加个中置声道倒是有道理的,毕竟歌者正中站立的时候多一点,后置声道用于音乐我觉得是画蛇添足,无非是器材厂商想多赚钱的把戏罢了
TOP
39#

11fyf 在 2003-3-11 15:00:41 发表的内容
LW:你搞半天也没报出一套完整的多声道系统出来。

首先,我也肯定多声道系统好,但你如何证明多声道系统比同价位的二声道系统强?
请问你听过的多声道系统是什么配置,投资多少?而你所说的同价位的二声道系统是什么配置,投资多少?
要以事实说话,以事实服人,不要就知道的一点浅显的理论拼命地往前推论。我虽没玩过多声道系统,但好歹知道一些多声道系统的原理跟配置。乌托邦系列音箱就是很好的多声道音箱。试问众多烧友,当你拼命攒足5W买得二只MICRO乌托邦时,你敢说你买得起六只其他型号的乌托邦吗?


他讲的好象是低价多声道系统.
TOP
40#

听音环境不大,不到20平方,也是听两声道一样的普通处理。
马兰士SACD机包括SA14(两声道)、SA12,DV8300,
本来,现场还有一套价格也不低的两声道组合KEF R.M.201+ SA14(两声道)+CLASSIC ONE REV(合共7万)作为参考。
多声道试听时,因为暂时配不齐KEF R.M系列多声道喇叭阵容,只好用Q    系列。喇叭摆位的时候,所有高音基本与耳朵齐平,其它基本与AV相同。
相对说,SA12太过昂贵,后来还是用DV8300出声的多,不要小看约1万大元的DV8300,它是小有名气的先锋733ASACD/DVD兼容机的摩机版。音频电路大大改进,香港《发烧音响》认为它是现时最好声的多声道SACD机(1万左右价位带)。比较遗憾的是,当时找不到索尼的XA777ES纯多声道SACD机。但我我认为,上述组合已经可以说明问题。对我们这些穷烧友来说,再昂贵就没有说服力了。
当然,如果你与周道兄一样,只要为了听CD,上述SACD不是首选,如果你看重的是它的SACD表现,绝对够班。
另外,插一句题外话,香港《音响技术》音响评论员古典章说:“要达到SACD的效果,CD系统要投资几倍的价钱”。你相不相信?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