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木振膜,干货还是噱头?——自然声NS17两分频书架箱有话说 [复制链接]

查看: 17468|回复: 34
21#

     经常看我帖子的老朋友应该清楚,可能正因为我不是专业的音响媒体人,也不靠音响来糊口谋生,所以在残剑评价音响产品这么些年来,几乎没有哪一款产品是被说的天花乱坠,溢美之词溢于言表的。所以这次说罢了NS17的声音风格和优点,NS17有待提升的不足之处必须要放上台面谈谈了。有烧友跟帖反映说听过一些NS17的录音,觉得在录音里听着中频厚度少了一点。我认为这个感觉有一些道理但不算准确。事实上,在实际现场聆听当中,无论是我搭配的IMaudio 1500w甲乙类前后级,还是后来搭配过的200W的世纪格雷908合并功放,亦或是小功率的美国ayre合并机,甚至是在hiend级的瑞士达萧前后级上,我都认为NS17不仅在中频厚度上没有欠缺,甚至在全频厚度上都有良好的分配。但NS17在聆听有些人声作品时确实稍少了一点点抓人之处。我认为原因在于:密度!NS17在中频密度上仍然没有办法与ATC19, PMC twenty5-22这样的书架箱抗衡,虽然NS17醇和悦耳的特点会让听者听任何一种类型的乐曲都会感到舒心自然,但若和上面提到的两款类型音箱相比,NS17没法给出如他们那样血肉鲜明的声音肌理,也没有办法达到那种紧抓耳鼓膜的密实感。如果他们两者是浓墨重彩西洋油画风格(PMC更像工笔画与油画的融合),NS17则更像带有些写意画风东方工笔山水。想要浓墨重彩或者艳光四射风格的朋友基本可以忽视它。然而希望宁静平和的感受音乐的自然流淌的朋友,在此基础上时不时还想让平静的内心小小放肆的呼喊跳跃一下的朋友。值得去好好聆听一下NS17。木振膜+莲花瓣高音的NS17或许会比一些比它贵价不少的音箱更能满足你的需求。
微信图片_20200713230406.jpg (, 下载次数:0)

(2020/7/14 21:13:08 上传)

微信图片_20200713230406.jpg

微信图片_20200713230506.jpg (, 下载次数:0)

(2020/7/14 21:13:08 上传)

微信图片_20200713230506.jpg

微信图片_20200713230434.jpg (, 下载次数:0)

(2020/7/14 21:13:08 上传)

微信图片_20200713230434.jpg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22#

   说到NS17设计的花心思之处,除了木振膜的使用外,后背板上的增益调节开关个也是个蛮有意思的设计,虽然这个设计在国内外少数音箱品牌当中也有所运用。但在效果上有些甚是微小甚至接近于摆设。而在NS17上区别这是非常明显了。我先后试了在0DB+2db位置上的声音状态。就频响能量分布的比例而言,我个人更喜欢0DB时的声音构架,宽松沉稳而舒展,和我十多年前玩过的西湖lc6.75非常相似,甚至在高频延伸和中高频过渡上更加流畅自然,不过由于NS17在声音密度上与西湖6.75尚有一定差距。因此在这个档位上听一些弦乐人声中小编制作品时声音会稍显慵懒,少了一点精气神。在+2db时,则声音明显更加活跃,多了几份热情和积极的表现。低频的弹性和和瞬态也有所提升。和NS5mk3耳塞的声音基底几乎一模一样。我咨询了杰长老,得知他调音时也确实是以+2db这个档位来做调声基准的。相比较而言,我个人也更加偏好这个档位的声音表现。
微信图片_20200713230448.jpg (, 下载次数:0)

(2020/7/15 19:26:43 上传)

微信图片_20200713230448.jpg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23#


一直有在关注此贴,感谢残剑老师的详细评测!也感谢大家的支持!
作为新品牌,尽量做好产品是自己的本份!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有空我借贵贴聊聊跟NS17相关的一些背景故事吧。
另外我建了个群,QQ群号:711347884,其中NS17也加入了巡回中,有兴趣的童鞋可以加入申请。
目前NS17可以给3周无理由退货时间,因为:从来没有一对NS17退货,搞得我巡回和参展都没有样箱!只要你没有外观损坏就行。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24#

说说NS17所用木振膜单元的来历吧:
源起中的源起,说起NS17这个木振膜,最早是由声技老ken开始搞的,我最知道它大约是2014年,而声技公开它来源于这张图:

这是2015年初发布的声技MC13研发过程中的样品,眼尖的会发现其中有一对样箱用的就是3寸木振膜的单元,其实最早的设想中,这对喇叭是用来做MC12的升级版的,售价大约要比现在的MC13贵一些。不过感觉3寸全频比4寸全频贵有些怪异,而且就素质而言3寸也不如4寸的MC13,所以就一直没有推出来。在MC13于2015年推出来后,3寸这个小全频单元老ken就没有继续搞下去了,而是转头开发了一对4寸的全频木振膜单元,这一搞就是2年,在2017年初,MC14的样品终于到了我的手上,我也算是领教了木振膜醇厚的中频魅力。不过,当时感觉高频稍暗了些,反馈后老ken又改了一版,这就是后面的MC14。很可惜的是,在三频修改平衡的同时,中频人声却有不少的损失,个人觉得是得不偿失。这两只单元应该说是NS17音箱的木振膜最早的研发了,所以说NS17的木振膜单元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它的研发时间有超过6年之久。
PS:MC14的单元曾经售到了国外,日本某品牌采用它出了一对无源4寸全频箱,售价大约是5000元人民币左右。而老ken这对带解码功放的音箱售价却仅仅只售2280元。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25#

老ken在后面还搞了一对5寸的全频单元,本打算用到MC15上的。不过,由于高频没法做好,一直未果。后面老ken另起炉灶,用另一对5寸的单元做做了一对二分频的音箱出来,这就是著名的MC15,属于价格便宜量又足的典型,它的声音自己曾经听过3年,相当强的一对音箱,有着不错的素质和相当均衡的调音。
扯回来,这对遗弃的单元也是自己未来的NS15的低音来源,起初就是因为看到了这只5寸全频单元:

它有一个相当夸张的磁缸:

不过,它的高频并不很理想,从10k以后就开始掉了,高频频响波动也很大。所以自己也并不打算把它做全频单元,而是改成低频单元用,这是NS15第一版的样箱及单元:

不过低频不理想,但中频真的非常好听,是那种很准确但充满魅力的中频人声,而不是雨后那种通过箱体谐振调出来的中频,非常的符合自己的听音喜好。不过下潜没有到自己要求的50Hz而只能到55左右,所以后面又改了一版并优化了防尘帽。同时换了一个高音单元。具体的细节后面自己会在NS15的开发历程中谈到: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26#

继续说NS17的背景故事
最起初,NS17只打算做一对比NS16高一些级别的入门级hifi箱子,这也是取名NS17的原因之一。毕竟自己刚起步,经验仍然需要积累,一开始就做到顶,以后就没得玩了125125
看过自己NS17研发历程的贴子的兄弟也都知道,最开始NS17还是用的一只PP盆,然后并不能满足自己,于是又改成了碳纤盆和防弹布盆和另一种高分子盆,然并卵,测试的参数指标都仍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单元厂才不得不拿出自己的镇店之宝,就是最下面这一对,大家也可以大致看出选择单元的艰辛。我也感到自己逐渐的上了套135135



我的淘宝小店:杰长老耳机音响店
TOP
27#

2分频的音箱  可以高中低均衡?如果低频不能潜到30以下,就不能表达出很多作品的全部。
TOP
28#

2分频的音箱  可以高中低均衡?如果低频不能潜到30以下,就不能表达出很多作品的全部。
红点 发表于 2020/7/19 22:32:08

    呵呵,请注意我的描述,我说的是三频能量分布和相位的均衡,这和频宽能下潜到30还是40有直接关系?事实上,很多标称下潜到30甚至以下的箱子,听感上三频相位依然具有很明显的问题。比如说某某大师前几年推出的某某律三分频大书架箱。

    在我看来,两分频书架箱,可以不全面,也不可能做到全面。但不能不均衡。请问这个观点和表述有问题否?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29#

回复 28楼残剑831的帖子

残剑兄,可否指点一下,如三频相位存在问题,在听感上面如何分辨,多谢!
TOP
30#

学习,创新不易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