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菜鸟对AV和HI-FI的一点看法,大侠们请看看 [复制链接]

查看: 6023|回复: 22
21#

请问预算,谢谢。
TOP
22#

xliang 在 2003-3-7 14:04:03 发表的内容
leslie 在 2003-3-7 8:49:56 发表的内容
主:mirege 或polkaudio 环: AE或ELAC 后中: kef
AV功放只有天龙合你要求!再买个M&K 或mirege或polkaudio 的低音炮,先锋的DVD就全啦!看来这些要三万多,再加纯CD机和纯HI-FI功放就五万搞定吧。哈哈


leslie可以详细说说这牌子的什么型号吗?(当然最好是能合乎预算)
谢谢.

品名
音箱型式
高音
中音
尺寸

(高x宽x深 cm)
承受

功率
响应频率
统一售价

RMB

S150 密闭式
1”x3
5.25”x2
32 x 27 x 31
400w
77hz~20khz
23000

S150AC (中置)
密闭式
1”x3
5.25”x2
32 x 27 x 31
400w
77hz~20khz
11500

LCR750 MKII
密闭式
1”x1
5.25”x2
41 x 18 x 23
200w
80hz~20Khz
9900

LCR750 C(中置)
密闭式
1”x1
5.25”x2
41 x 18 x 23
200w
80hz~20Khz
5000

LCR35
密闭式
1”x1
3.25”x2
24.13 x 9.84 x 14.65
200w
80hz~23Khz
7900

LCR55 MKIII
密闭式
1”x1
5.25”x1
26 x 17.5 x 21
200w
87hz~20Khz
6600

LCR55 CIII (中置)
密闭式
1”x1
5.25”x1
26 x 17.5 x 21
200w
87hz~20Khz
3300

LCR45
密闭式
1”x1
4”x1
18.41 x 9.84 x 14.65
300w
100hz~23Khz
5800

K7
密闭式
1”x1
4”x2
32.7 x 12.38 x 15.24
150w
80hz~20khz
6600

K5
密闭式
1”x1
4”x1
18.73 x 12.38 x 15.24
150w
100hz~20khz
3900


--------------------------------------------------------------------------------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3715234931465.jpg[/upload]
M&K 专业参考2510P 有源监听箱的设计。其中P系列带有两个内置功率放大器。

一个驱动高音单元,一个驱动低音单元。全新的放大器设计,

特有的M&K动态相位聚焦交叉系统结构。非常的有音乐味。可以兼容AV和HIFI。

建议搭配的环绕音箱:SURROUND-250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371525678926.jpg[/upload]
LCR750 MKII THX SELECT。

具有和S150THX系列一样的相位聚焦交叉系统结构和高音单元.

建议搭配的环绕音箱:SURROUND-550或者SURROUND-55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33715254574943.jpg[/upload]
LCR55 CIII 高音单元和MK专业参考系列一样,具有全相位聚焦系统。
TOP
23#

from primeav.com
吳孟翰
左右聲道喇叭OM-12
●形式:兩音路四單體低音反射式全向擴散喇叭●單體:1吋的鈦高音×2,6.5吋的聚丙烯低音單體×2●頻率響應:32Hz-22kHz●阻抗:6Ω●效率:90dB●建議擴大機功率:30W-150W●分頻點:2000Hz●尺寸(高×寬×深,mm):1013×229×279●重量:17.9公斤●參考售價:51,000元

中央聲道喇叭OM-C3
●形式:兩音路三單體低音反射式●單體:1吋的鈦高音×1,5.5吋的聚丙烯低音單體×2●頻率響應:40Hz-22kHz●分頻點:1900Hz●阻抗:8Ω●效率:91dB●建議擴大機功率: 30W-175W●尺寸(高×寬×深,mm):178×546×276●重量:10.9公斤●參考售價:18,800元

環繞聲道 OM-R2
●形式:兩音路單三體低音反射式●單體:1吋的鈦高音×2,5.5吋的聚丙烯低音單體×1●頻率響應:80Hz-23kHz●阻抗:8Ω●效率:90dB●建議擴大機功率:15W-125W●尺寸(高×寬×深,mm):219×298×133●重量:4.5公斤● 參考售價:26,800元

超低音BPS-150i
●形式:主動式超低音●頻率響應:22Hz-100Hz●輸出功率:150W(使用MOS擴大晶體)●相位調整:0-180度兩段式調整●分頻點調整: 50-100Hz無段式調整●尺寸(高×寬×深,mm):473×412×393●重量:29.5公斤●參考售價:45,600元●代理商:雅士(02-2771-2324)



如果有人舉辦一個十大有特色喇叭票選活動,我想我一定會投Mirage一票,撇開其相當具有特色的外觀(神秘的黑紗蒙面、高貴的鋼琴烤漆)不說,它的聲音也有著十分獨特的味道,會令你一聽就有種「咦,這不是Mirage的聲音嗎?」的感受,而筆者也相當喜愛這類型的聲音表現,這也是我會投它一票的原因。不過,說到聲音的特色,我想每個人所喜歡的聲音都不盡相同,有些人會喜歡態度嚴謹、一絲不苟的聲音,有些人則喜歡輕鬆、灑得很開的聲音,有人喜歡乾淨清瘦,有人則喜歡肥厚多汁的聲音味道,其實只要聲音調得平衡都是好喇叭,所以與其說這對喇叭不好聽,我想還不如說這對喇叭的聲音我不喜歡來得貼切些。說了這麼多,那Mirage的聲音到底有何特色呢?再往下看吧!

全向發聲的OM系列
由於Mirage的歷史與其使用Bi-polar技術的豐功偉業,在本刊的35期中連兄已經闡述得十分清楚了,所以我就不在此贅述了。不過呢,Mirage OM(Omni-polar)系列並不是使用Bi-polar技術,而是採用由Bi-polar雙面發聲技術進化而成的Omni-polar全向發聲技術,這項更先進的技術克服了Bi-polar原有前後方干涉的缺點,並且聲音也不只是前後發聲罷了,而是近乎360°全方向發聲。就以筆者聽過使用Omni-polar技術所製成的喇叭OM-6來講,它以其絕佳的擴散性,其營造出的寬廣音場就是大多數喇叭所不及的,那音場高、寬、深度兼具不說,那種具體而飽滿的空間細節,可以說塞滿了整個聆聽空間,這種完全包覆的感受,又比Bi-polar所呈現出空間感更勝一籌,這也是OM系列的最大特色。

或許你會認為這種近乎灑狗血的方式將聲音丟出來,聲音的定位與結像一定相當差吧,喔,那你就錯了,Mirage的喇叭在音場營造上雖然十分誇張,但是它的定位與結像卻一點也不含糊,也許它的結像不似聲音表現較為嚴謹的喇叭呈現出清晰的形體輪廓,不過它的定位與結像都算是明確,只不過形體感會比一般喇叭聽起來還要大些,也沒那麼精準,但是其結像會比較有深度,若是再加上Mirage一貫聲音特色,細緻的高頻與較為鬆散綿密的低頻,帶給人的就是一種舒服輕鬆的聆聽感受,這也是為什麼我會說Mirage相當有其個人色彩的原因了。

唯一非OM系列的BPS-150超低音
這次的家庭劇院喇叭系統是由同一家族OM-12、OM-C3與OM-R2,來分別擔綱左右聲道、中央聲道與環繞聲道,唯有超低音部份是使用非OM系列的BPS-150。首先,我們先來看OM-12的部份,看到OM-12我不得不稱讚一下Mirage的工程師,因為他們將OM-12的音箱設計成上窄下寬的梯型外觀,上面瘦窄的音箱設計可以減少繞射問題,而下寬的設計可以增加其箱內容積,增加低頻的延伸與量感,如此一來就可以高低兼顧,你說他們聰不聰明呢?因為OM系列屬於Omni-polar的設計,所以它的單體也是前後都有,只不過它與家族老大哥OM-6較不同之處,是它的前後單體位置並沒上下顛倒,也就是說OM-12的前後單體是對稱的設計,而OM-6當初是為了將中低音部份的音箱體積做到最小,所以才使用對調的方式來克服兩顆較大的中低音單體需要更大音箱空間的問題。然而OM-12是採用梯型外箱,所以原本在中低音部份的空間也會較大,所以前後單體可以對稱放置,這樣的設計對沒有內建主動式超低音的OM-12來說,低頻表現會有比較正面的幫助。

環繞聲道OM-R2的設計也相當正點,這支環繞喇叭有三個面,而位於中央的那個面放置有一顆6.5吋的中低音單體(夠大吧),兩旁的面板各放置一顆1吋的高音單體,如此的三向發聲設計對於整體音場的包圍感有相當大的幫助,再加上這支環繞喇叭也是採用Omni-polar的技術,因此只要將它放置於聆聽位置的兩側,就能解決一般環繞喇叭擺位、包圍感不足、前後的連貫性不佳與環繞聲道指向性過強的問題,因此,筆者也相當中意這對環繞喇叭的設計。中央聲道OM-C3則是整套系統中唯一單向發聲的喇叭,採用了兩顆5.5吋中低音單體,與一顆1吋高音單體的點音源設計,從數據看來這支中央聲道的效率要比其他略高1dB為91dB,因此在做音壓調整時要稍加注意。整體看來,這五個聲道所使用的高音單體完全相同,所以在音色一致性上當然沒有什麼問題啦。

至於超低音部份,是整套喇叭系統中唯一不是OM家族的成員,這顆BPS-150i也與Mirage的其他主動式超低音一樣採用MOS功率後級,單體部份則是採用兩顆8吋的長衝程低音單體。記得上次聽過小一號BPS-100i的表現,對於其只以兩顆6.5吋的單體,就展現出相當出色的低頻量感十分驚訝,除了速度有些慢的缺點外(品牌特性吧!),可以說是支相當棒的超低音。現在這支不論是擴大機功率與單體都比較大的BPS-150i,當然使我更多了一份期待。

有驚人低頻表現的OM-12
這次試聽原本筆者是採用Onkyo TX-S646環繞擴大機,然而經過一番試聽之後發現,這套喇叭的效率雖然不低,但是以後級部份向來都有相當水準表現的Onkyo來推它們,其表現出來的聲音不能說不好,只是中頻部份還是偏瘦,嚴格看來搭配TX-S646大約僅發揮這套喇叭大約70%的功力,當然啦,TX-S646是屬於平價機種,左右聲道的功率也只有95W而已,對於驅動一支喇叭就有4個單體的OM-12而言似乎吃重些,因此筆者決定換個方式玩玩,以Yamaha DVD-700搭配Rotel RB985多聲道後級,利用DVD解碼後的5.1聲道類比輸出直接外接多聲道後級的方式,而且Yamaha這部DVD Video光碟機的操作介面中也有總音量的控制,所以它來充當前級當然不會有問題嘍。

安裝完畢之後,筆者先用一區的《第五元素》DVD來做測試,在測試的過程中,有兩件事令筆者感到十分訝異。其一,是當筆者聽到在影片前面外星人太空船被外星傭兵給擊落的那一段中,外星太空船爆炸時的低頻表現,令我覺得這支BPS-150i的表現未免也太遜了吧,能量與延伸都不如之前聽過的BPS-100i來的好,仔細想想真的是不可能的事,結果經過檢查之後,發現原來是超低音連接到DVD部份的連接線不小心被扯掉了,所以剛才超低音沒有作用(真是擺烏龍,哈哈),等一下,剛才低頻表現是超低音沒有作用下所呈現出來的效果,那OM-12的低頻表現未免也太正點了,起初我還以為是超低音沒有調整好,以致超低音的表現不完全,結果剛才聽到的,竟然只是OM-12的低頻而已,此時的我下巴差一點被嚇得掉下來,想想,OM-12只有兩顆5.5吋的中低音單體,竟能產生令筆者有加了超低音(當然是調整不完全的超低音)的錯覺,令筆者不得不感到驚訝,會有這種驚人的效果,我想應該是其以梯型音箱的設計來加大箱內容積,進而使得低頻的量感與延伸能有更好的效果吧。基於OM-12有這麼好的低頻表現,筆者建議,若是擴大機的功力夠的話,把左右聲道設成Large,如此一來超低音只要去銜接中央聲道與環繞聲道的極低頻,所以分頻點可以設得高些,以這套系統來看設在100Hz會比較剛好,這樣的設定整套系統的低頻表現會更加平衡、更加完整。

令人難以置信的空間感表現
第二個讓筆者感到驚訝的是它的空間感表現,雖然筆者早已領略過Mirage的傑出空間感表現,但是這整套OM系列對於空間感的詮釋,比起先前的表現更加令人感到難以置信。怎麼說呢?就還是以《第五元素》這張DVD來說吧。我想大家還記得外星女高音演唱的那一段,可是大家一定沒有注意到當她完畢後全場起立鼓掌時,那種來至四面八方的掌聲,可是測試空間感與包圍感相當好的片段,因為它的音場是從下到上、由前至後,如果你的系統不能表現出這種來自360度包圍掌聲,那包圍感的表現就不及格了。在這套系統中的表現呢?嘿嘿,相當嚇人地,筆者就是在這一段又被Mirage的OM系列嚇一跳(測試一套喇叭連續被嚇兩次,真是划不來),因為在這套系統的表現下,那些掌聲由下到上不知拉得多高,可以說已經超乎整個視聽室高度了,而且掌聲綿密地包圍在你的四面八方,整個音場不分前後都是那麼的寬廣高深,閉上眼睛感受一下,自己彷彿就從五坪大的視聽室,跳脫到影片中那個數百坪大的演唱聽一般,這種空間感的表現實在太神奇了。對於自家視聽室不大的用家而言,這套系統可以給你超乎想像的聆聽空間感,對於不是十分要求聲音的精確度,或是喜歡緊張聲音的人,筆者十分推薦OM系列進駐你的視聽室,只不過第一次聆聽時,請注意你的下巴可不要被嚇掉了喔!

聽音樂最有現場空間感的喇叭
若是說Kilpsch的號角是最有現場直接味道的喇叭,那麼Mirage OM系列可以說是最有現場空間感喇叭,就以OM-12兩聲道來聽音樂,尤其是現場錄音的音樂,你真的可以感受到廣大的演唱舞臺就在你的面前呈現,而且你所感受到的物體結像,就如同你坐在會場前排一般地大,正點吧。更特別的是,在兩聲道模式下,它的包圍感好到會讓你不知不覺起來摸摸環繞聲道,懷疑到底有沒有在發聲,那你說好不好呢?

不過,這樣的表現空間當然是要有所限制的,只要符合下面的條件,才能享受到絕佳聆聽空間感。第一,空間大小要在十坪內,第二,試聽空間要是密閉的,第三,試聽空間的擴散條件要夠好,也就是吸音的東西不能太多。如何,你的試聽空間合適嗎?如果合適,而你又喜歡筆者上述的聲音表現,那不妨找家有陳列OM系列的店家試聽看看,屆時可要小心你的荷包哦!
  雨后初晴hl5过奖了,我只是喜欢,瞎玩玩,大家学习,切磋。是米拉奇,Mirage。其实很多时候还是看搭配,你看呢,谢谢。以上价格是新台币要除以5。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