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家图雷克(摘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cbd1ea120102wm65.html)
罗莎琳•图雷克(Rosalyn Tureck) 1914年12月14日生于美国芝加哥, 2003年7月17日卒于美国纽约,享年88岁。
她1925年至1929年跟随索菲亚•布里利安迪•利文(Sophia Brilliant-Liven,安东•鲁宾斯坦的学生)学习;1929年至1931年师从扬•恰普索(Jan Chiapusso,莱谢蒂斯基的学生);1931年获得四年的奖学金考入朱丽亚音乐学校(Juilliard School of Music)在奥勒嘉•萨玛罗芙(Olga Samaroff)门下深造。1935年毕业,并首度在卡内基音乐厅登台举行独奏音乐会;1936年与奥曼第(Eugene Ormandy)指挥的费城管弦乐团合作演出勃拉姆斯降B大调第二号钢琴协奏曲;1936年至1937年音乐季期间,举行一系列巴赫键盘作品独奏会,并因此而赢得演奏巴赫作品专家的声誉;1937年至1947年在北美巡回演出;1947年第一次赴欧洲巡回演出并录制不少专辑;之后到世界各地进行旅行演出,主要都是演奏巴赫的键盘作品。从1956年起,她开始指挥巴赫的管弦乐作品,并在朱丽亚音乐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任教。1960年以后,她开始在羽管键琴和大键琴上演奏巴赫作品,但在演奏风格上仍旧保持着在钢琴演奏的感觉。由于她对音乐的贡献,曾获得1968年由美国罗斯福大学和1977年由英国牛津大学分别授予她的荣誉博士学位。1968年她建立了“国际巴赫协会”(The International Bach Society)、1981年又建立了“图雷克巴赫研究所”(The Tureck Bach Institue),并通过它们与世界各地优秀的音乐家更深入地研究在各种乐器和各种媒体上演奏巴赫音乐的艺术。
她不仅注重实践性的演奏,也把自己的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1960年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她的著作——三卷本的《巴赫演奏入门》(Introduction to the Performance of Bach, 3 vols);1994年美国波士顿大学出版了《真实性》(Authenticity);1996年英国牛津大学出版了《音乐结构与演奏上的动机、功能以及关系》(Cells, Functions, Relationships, in Musical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除此之外,她还撰有大量论文,并参与编辑期刊,编订巴赫净版系列(Bach Urtext Series)钢琴乐谱等。
图雷克在跟随利文学习期间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她在与美国记者戴维•杜巴尔(David Dubal)谈话中提到自己非常幸运,早期教育就沉浸在真正伟大的俄国传统中,是在安东•鲁宾斯坦的方法教育下长大的 。她表示利文的教学十分严格、十分苛刻,训练的重点放在了良好的技巧、优美的钢琴音色、连奏和音乐修养上。虽然她在演奏巴赫的作品上有特殊的天赋(这是之后恰普索的观点),但是利文教授让她进行了严格全面的手指训练,同时要求她接触更多其他作品,利文并不告诉她自己在某个方面有特别的才能,因为利文相信只有全面系统的学习才能使音乐家有更牢固的基础。为此,图雷克也非常感谢利文的教学。接着,她的第二个老师恰普索 接受的是西欧式的教育,是一位巴赫学者,同时对欧洲的哲学、美术也十分精通。恰普索发现了图雷克在演奏巴赫方面有着特殊的才能。他认为图雷克应该专门研究巴赫。从那个时候起图雷克开始大量学习巴赫的作品并同时学习音乐学。在图雷克的自述中提到,恰普索从艺术的角度为她打开了视野,又让她接触了许多其他方面的知识,例如哲学和美学。他们除了上钢琴课,还去听四重奏、电子音乐,看画展、雕塑展,他们一起研究各种风格的钢琴曲。同时恰普索还让她了解了爪哇传统的佳美兰管弦乐。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图雷克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开始熟悉管弦乐的音响了。这样的教育培养,使演奏家在钢琴演奏时有更好的音响效果联想,也帮助了演奏家更好地控制音色。因此图雷克认为恰普索对她的艺术生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有这些全面的教育为她在钢琴演奏事业上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起点。当进入朱丽亚音乐学校后,她开始大量的积累巴赫键盘音乐作品。
1937年秋天,年仅二十二岁的图雷克已经可以演奏《十二平均律》全集、《哥德堡变奏曲》、《英国组曲》、《法国组曲》、《组曲》、《意大利协奏曲》及巴赫其它五花八门的作品 。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六次为《哥德堡变奏曲》录音,其中1973年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中的演出首次使用大键琴演奏。《半音幻想曲与赋格》在她练习了十二年后才公开演出 。除巴赫键盘作品之外,她还公开演奏过门德尔松的《无词歌》、舒伯特的《音乐瞬间》、勃拉姆斯和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等。另外她还多次演奏20世纪美国现代作曲家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