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718192021222324» / 3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发烧友戒烧必读 [复制链接]

查看: 215265|回复: 348
201#

回复 199楼烧到残废的帖子

老兄想说什么就好好说。
TOP
202#

       读空间声学第一点体会是人耳对声音的空间定位精度非常有限。即便采用脉冲声(嘀嗒声),在水平面上精度也只有1度。比视觉差一个数量级,在中平面上仅有10度。又差一个数量级。

      从知觉角度,视觉主导位置,听觉主导节奏。音色、音准本属于听觉。音响还原一个依赖听觉的立体方位感比还原音准、音色、节奏对完成的精度要求小得多。

       声音的空间定位还有视觉引导性,一个例子就是多声道影院的中置,关掉影像,你就意识到它的存在了。

      听觉有限的空间定位能力加上两声道的局限,在音响发烧界被挖掘到了极致,导致诸如去点合唱团的人数事件的发生……以至于成为录音蒙太奇艺术的一个重要制作方向。
TOP
203#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204#

其实和楼主说的恰恰相反,在这个坛子里说中国的音乐或诗词比西方好很多其实更加容易,反倒是说西方的比中国 是要有一些勇气的。。。

从我个人的体会,我觉得这是2种不同的东西,比高低是有点难的。但是真要让我定个高下,我还是觉得西方要比中国更强。这里我指的是音乐。。。

另外,我过去几年读了很多的西方的书。我觉得因为语言的问题,老外思想的深邃以及广度,或者那种好奇心,好玩性,都是远超中国人的。我们以为中国
pighifi 发表于 2017/10/18 12:33:22
难得呀
TOP
205#

回复 203楼circle的帖子

同意!
TOP
206#

回复 204楼chena的帖子

讲这段话的那个朋友很有见地!
TOP
207#

  空间声学读后感第二篇
     虽然从生理机能比较上指向音响对音色追求的玩法,但在视觉缺失时,玩声场、定位却能避免听音娱乐的单调性。同时,双耳效应也有赖于声音精确的频谱和声强级,其电声还原精度不比音色要求低。
       立体声运用人对声音“方位”和“距离”两个方面的辨识能力来实现。方位涉及两声道的声级差和时间差(第一波阵面原理是毫秒级,合成定位精度更高,后掩蔽效应则是70毫秒级);距离却由对直达声强度、早期反射声比例、混响声比例、等响曲线效应、频率衰减特性这几个方面的综合经验来判断。所以距离听感的变化也带来音色的变化,相反,熟知的声音的音色变化也带来距离感的变化。
       玩声场定位,主要是玩空间,也是不太花钱带来声音变化的玩法。其背后皆有基本原理。举几例:
       1.在一定范围内,音量开大,声场会更浑厚——等响曲线效应。
       2.听音位靠近些,声像提高——中平面听觉原理。
       3.音响距离反射后墙远些,空间感加强——直反声比例。
       4.合理吸、扩后录音细节呈现更好,更好的保留录音中的空间信息——听觉掩蔽效应,初始延时效应
       5.合理摆位带来音质提高——避免拍音、梳状滤波、非均匀共振简并。
       6.短边摆放,房间尺寸的选择——空间共振简并计算
       7.认真调整不同录音的播放音量,听音位置,灯光场景,获得更好的空间临场感。——距离听觉及其视觉引导。
       8.矩阵玩法中运用侧墙来拓展声场宽度。——第一波阵面衍生的后掩蔽。
       9.小音量聆听带来更加清秀的音乐线条感——等响曲线效应
      10.调整音箱内凹角度,在包围感和清晰感之间权衡——直反声比例
       总之,空间有很强的声音塑造力,其中,直反声比、直混声比可以作为结合不同录音的主要调声手段。当然,亦有人对空间玩法不感兴趣。
TOP
208#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209#

关于看,有个方法可以尝试。
以听音位为点,分别做中线、30°夹角线、60°夹角线到音箱背墙(如无此点,可考虑离开侧墙20公分),得到背墙上5个点,以1.3-1.4米为中心高度,悬挂5副画,可以是音乐家头像、歌星……。这样可以帮助你在水平面定位声音,亦可引导你获得需要的中平面声像高度。
TOP
210#

然后买来这片碟,听听看,30°、60°夹角的4个点能不能对应到这4把吉他的声像。60°夹角时,声像已经远超出两箱之间的水平距离之外,而且有大段的solo,这是这片碟制作的考究之处。注意,第三吉他(左10-15度间)是低音吉他,这把琴的声像最不容易
最后编辑guoguo 最后编辑于 2017-11-14 20:39:46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