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肖邦在马略卡岛:第二钢琴奏鸣曲
1837年,肖邦与乔治桑正陷于热恋,他们决定去马略卡岛旅行,因为肖邦患有肺结核,医生也劝他去风景优美的地方疗养。这是一个富于浪漫主义的故事情调。肖邦在马略卡岛,他开始构思他的第二钢琴奏鸣曲。这个时期肖邦已在法国这个当时的欧洲文艺的中心开始声名远扬,但是乏味和劳累的社交沙龙生活,对于祖国的思念,孩子的生病,肖邦处于精神危机之中,忧郁而倍感精神孤独。这首作品,第二钢琴奏鸣曲,完成于1839年夏天。此时的肖邦的艺术创作开始迈向高峰。在马略卡岛,肖邦也创作了《雨滴》前奏曲。至今,马略卡岛还保留着肖邦和乔治·桑的故居,吸引着游客们络绎不绝地前往参观。1939年春,肖邦和乔治·桑回到了法国。马略卡岛之行,可以说是肖邦和乔治·桑的一次浪漫之旅和创作之旅。对于祖国的蒙难,生活的疲惫,肖邦的思想和深情就寄托在这首第二钢琴奏鸣曲中。对于这次浪漫之旅,肖邦的身体疗养其实是失败的,忧郁的情绪,在第二钢琴奏鸣曲中深情流露。
对于肖邦的第二钢琴奏鸣曲,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三个版本,我简单谈谈吧。这三个版本分别是波利尼、阿格里奇和弗朗索瓦的版本,其他还有一些版本,但听过就听过了,印象不是太深。我觉得对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的理解,第三乐章是重点的,不过这个乐章写作手法简单,也比较好理解,但要演绎好可能不太容易。我觉得波利尼、阿格里奇和弗朗索瓦的版本都很出色。先说波利尼的版本,波利尼弹得比较温暖,一点也不冷。本来这部作品调子比较低沉,气氛肃穆、哀伤。但波利尼的演绎有一种温暖的力量,他的演绎还是很有积极性的,作品的取向是积极的。至于肖邦的原意是怎样的?大家可以思考。阿格里奇的版本也是很优美、抒情的。整部作品从布局谋篇到乐句的雕刻,都非常完美,但是在思想上可能稍欠深刻。真正带给我震撼的是弗朗索瓦的版本,他的立意基本上可以说是消极的,但是非常庄严、肃穆,尤其第三乐章,他这个《葬礼进行曲》是弹得最感人的,最震撼人心的,送葬队伍的行进有节奏地缓慢推进,哀而不伤、庄严肃穆,中间的第二主题异常优美,与整部作品的忧伤基调形成深刻反差。艺术效果非常突出。
弗朗索瓦的肖邦一直很有名,他是科尔托的学生,但与老师不太一样,他也是法国钢琴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擅长肖邦和拉威尔,要了解弗朗索瓦,还是要听他的肖邦,尤其他的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和夜曲,这些都是他极其出色的作品。所以,很明显,对于肖邦这部第二钢琴奏鸣曲,我是毫无保留地推荐弗朗索瓦和波利尼的版本,整部作品那个气氛和情绪太感人了!这是以前写的一篇文章,怀念波利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