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极品器材的声音完整性——全球限量30对的高文旗舰后级玩转丹拿证... [复制链接]

查看: 113057|回复: 106
11#


声音散、朦是一切低级重播状态的基本特征,我们面对这种声音应该尽量想办法处理好,处理的方法就是针对可能存在的原因对症下药!


1,功放与音箱不搭。
2,空间具有极大缺陷。
3,电源供应极差。
4,接插件氧化。
5,器材未作任何避震处理。
6,超10年以上器材的零件老化,或者单元老化。这点不得不引起重视,自从欣赏音乐成为非主流后,音响器材的质量大幅度下降,很多零件、喇叭震膜、器材根本熬不了5年。
7,未知、未知,因为哪怕系统没有以上几点问题,但是声音就是散!

以上面,几点作为参考:

1,多方尝试,确定功放是否与音箱匹配。

2,在空间处理上严格遵循前扩散,中吸收扩散结合,后吸收的原则。

3,理清电源的供应,该升升,该换换!

4,接插件永远应该金光闪闪!

5,优秀的避震处理可以有效地解决声音散、朦的问题,下面间作文介绍。

6,自己看着办吧!



下面回到本人的专业,来讲讲为何震动会导致声音的散、朦?



      正在播放音乐的系统,因为系统中每一件器材自身不同的重量、材料、结构等等,会有不同的震动频率,而声音本身就是靠震动传播的,器材不同的震动直接影响并参与声音的重播,除了系统本身之外,对声音影响最大的就是震动!在这里再透露一个秘密,很多发烧友喜欢玩线材,这条线这种声音,那条线那种声音,觉得很好玩,线材的奥妙很多,但也有很大程度其实是不同线材具有不同的重量和软硬程度在影响着声音。

      器材不同的震动直接影响并参与声音的重播,会产生多个平衡重叠波(如下图),这种重叠波并不能被仪器有效地测出,是属于微观领域,我们从图片可以看到,平衡重叠波具有对原本信号的抹平功能,这也就是为何我们听某些系统觉得声音平白、直接,没有什么音乐的细节,听不出演奏者的情感!这是因为音乐的微小起伏、微细表情已经被抹平,这就造成了信号丢失,出现散、朦的听感。
      





     而经过合理避震处理后的系统,在将杂波变成正常的音乐信号本身后(如下图),信息、动态、两端延伸都具有增加的效果,我们发烧友常常用一个词来形容“诸神归位”,在这里代表让杂乱的能量重新回归到音乐本身,而“极致平衡”正是目前如何处理器材震动,统一音乐信号最为有效、最为完整的理论!



最后编辑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7-06-16 08:09:03
TOP
12#

   在这里重温由籣谷声学首创的几个音响重播术语:

1,“平衡重叠波 ”Balanced overlap wave


       每一件器材自身不同的重量、材料、结构等等,会有不同的震动频率,而声音本身就是靠震动传播的,器材不同的震动直接影响并参与声音的重播,产生平衡重叠波。




2“平衡重叠波对微细音乐信号的抹平功能”简称"微细抹平" Micro Polishing



平衡重叠波的波峰与波谷互补,导致信号丢失,这就是平衡重叠波对微细音乐信号的抹平功能!




   3  “极致平衡”Ultimate balance


          是在严格按照每一件音响器材的重量,配以适当载重力的籣谷钉,令正在进行音乐播放的每一件器材都处于相对接近的震动频率,从而使系统中各个部件得以极佳的交流和互动,令杂乱的能量回归到音乐信号本身!

        另外:极致平衡的理论适用于一切多部件配合运作的系统,航空、航海、汽车等领域亦不例外!本人也正在与合作伙伴探讨这个课题,专利已经拥有三个,申请国家专利已经没有什么挑战性了,计划的是投稿《国家科技创新导报》,申报国家科技项目,为更为广阔、高科技的行业服务,请大家拭目以待。
最后编辑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7-06-16 17:35:43
TOP
13#



    非常感谢以上几位的互动!
TOP
14#

         填补功能的调声方向与启发


        玩音响到了一定的年月,我们也掌握了一定的调声经验和方法,当我们对某些问题出现深深的疑惑时,意味着个人的思想和能力即将向前进一大步,但是进步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放平心态和认真总结!


        比如我们换胆,从一百元的入门级胆换到几千元的顶级胆,可能会带来全面的提升,但是这种提升并非称得上可观的程度。而从几千元的德国胆换到几千元的英国胆,其声音的改变可能会令我们为之着迷,但是这很难称得上是提升,这只不过是让声音的质感和构成改变一下而已!很多时候换元件、换线材,甚至是换等级相近的器材,得到的回报都是类似!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线材、元件这些作为信号与电流的通道,是必然产生损耗的,超导体这个概念在音响界还没有办法实现(超导是指导电材料在温度接近绝对零度的时候,物体分子热运动下材料的电阻趋近于0的性质),也就是讲通过处理信号、电流通道,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声音的提升会出现惰化,声音变来变去,却万变不离其宗,这时候我们玩音响必须另辟蹊径!



        玩黑胶,最迷人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回答:是系统刚刚由CD换上黑胶的时候。



       玩胆机,最迷人的时候是什么时候?   回答:是系统刚刚由石机换上胆机的时候




       这时候我们得到是根本的、质的变化!!



        但是,当我们黑胶系统声音的素质越来越高的时候,会发觉跟CD的声音越来越像了,当你有机会去听那些同时玩最顶级的CD与黑胶的系统,会发现,仅仅是微小的质感和听感的不同了。也就是讲假如贵府的黑胶与CD声音差别很大,即可视为某一种音源组成的系统存在极大的缺陷!



          胆机同理,胆机系统声音的实体在不断进步中会慢慢接近高素质的石机,当然,以本人的经验,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调整过程。到最后,只在声音的质感、听感、氛围等微妙之处产生差别。



          也就是说:当声音的解析力、细节、频宽、张力、动态、密度等等一切音乐组成的要素被填补得越来越完整的时候,各系统的差异化会越来越小,最终同时指向录音的现场,区别的只是微妙的个性和规模的大小,当然这只是世界大同般的理想境界!现实当中不可能出现!描述这些,只不过是让我们采用逆向思维去看待问题,明白以下这个道理!



         调声的最高级别:是具备对声音的各要素的全面填补能力!这种能力是站立在以往我们所讲的一切调声技巧的基础之上!是灵活运用各种技巧达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境界!一套系统的声音状态全面抛离另外一套系统,从来不能只靠“味”,而是必须从全面的素质中体现!通过持续不断填补声音的各种元素找回音乐原有的吸引力,即音乐味,才是调校音响正确的打开方式!而一开始便以味道而作调整,最终都会因为声音素质不高而坐立不安,折腾不休!有志之士当悟透此理,以此为奋斗目标!
最后编辑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7-06-17 10:41:57
TOP
15#

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数码模拟之战,还是得强调一下!


从声音的角度来讲:玩黑胶的买90年代之后录音的黑胶唱片,与玩CD的买70年代之前录音的CD都是意义不大的!




黑胶与CD最大的声音区别在于软件而非硬件!播放一张58年录音的头版黑胶与播放一张该录音的哪怕是头版CD,好的系统将出现天堂与地狱般的差距!
最后编辑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7-06-17 09:18:53
TOP
16#

“  调声的最高级别:是具备对声音的各要素的全面填补能力!这种能力是站立在以往我们所讲的一切调声技巧的基础之上!是灵活运用各种技巧达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境界!”
仅仅强调“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时候反而是隔靴抓痒……
音响终归是科学技术,是声学、音频、材料、机械与电学技术的结合,音响系统任何声音表象的状态或改变,都源自音频电学、机械振动指标的参数及特征。一种声音现象或声音的改变,都对应着
时光车间 发表于 2017/6/17 12:29:05

时光兄说得非常好,只是我倒看不出兄说的与本人的论点有什么原则性的差异!


具备电路改善与设计能力的人,会从电路入手。


喜欢玩空间处理的,从扩散吸收入手。


喜欢摆位的,从摆位入手。


而我则尽我所能,从我可以掌握的一切方面入手。当然大多数发烧友是从多方面入手的,只是个人深浅不同罢了。



而我重点表述的是,调整应该以何为方向!比如,本人现在经常折腾的吸音材料,因为产品很好,效果显著,开始时不断地加,声音柔和顺耳,但是听jazz鼓不够劲道,便开始拆,重新探索如何运用吸音产品能够在保持最高素质的基础下,又达到其产品的效果。
TOP
17#

一切音响系统的终极级杀手指标——等时频宽


等时频宽的来历    


         首先说说“等时频宽”这个术语的来历!


       话说大半年之前,本人以历时数年玩避震的经验思考总结出“极致平衡”的理论,体会到音乐重播非常关键的一项要素,但是没有办法将其明确理论化,只能通过主观的描述近似性形容,如下文:极致平衡的声音特点“大音量之下,声压会显得略微钝化而转化为音乐的规模感、纵深感、和暗踊感。如:播放马勒第四交响曲,大动态来时犹如开山劈石,而旁边的小提琴伴奏依旧气定神闲,保持优雅适度的音量大小!”直到一个年轻的文化程度不高的老乡小哥说起某系统的听感,“之前高频分高频、低频分低频,换了调音台后,高中低频一起出来,救了他那套七百多万的系统”,我听到此时恍然大悟,立刻明白他所说的话。之后经过数月的酝酿,终于首创出“等时频宽”这个专业音响重播美学术语!



等时频宽在重播美学中的重要性






       等时频宽,意指在同一时刻音响重播的频响宽度!是以传统所说的指标频宽为基础的一个跨越,指标频宽是死的,等时频宽是活的!


         关于这点可以打个比方,汽车在低档位时,马力强大,但是速度不快,高档位时可以达到高速度,但是用来爬坡马力不大,汽车的行驶就是在马力与速度这两个矛盾对立两面之间的平衡下进行的。而越是高端的跑车,这个平衡点就越高,也就是汽车界常讲的一个指标“百米加速”!



       回到音响重播系统,为何等时频宽那么重要?因为所有音响系统同样不可避免地面对一个矛盾死结——能量的分布!能量少了,所有频段都不够用,如同低端汽车。能量多了,其实能量怎么会多呢?能量永远不够,只不过是在某些频段显得多了。而音响系统的能量是永远不够用的!因为系统的能量会指向单元的口径、性能,指向后级的功率、指向那一根根保险丝,而最终一切都会指向入户电源线那可怜巴巴的横截面!而这些局限导致音乐重播中,一把小提琴需要的能量会直接牵扯着定音鼓所需要的能量!而这个定律引起的负面效果就是合奏时声音的中庸化,小提琴和定音鼓都向中频走,所有不同音色的乐器的色彩都趋向一致。这就是为何我们听绝大多数系统在播放合奏段落时,听不出多种乐器原来应该有的多姿多彩的音色的原因,就连体现乐器数量的规模感也大为压缩!


       而在演奏现场则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小提琴不会跟定音鼓抢能量,因为它们本身就是两个不同的能量体!扩而化之,一个演奏中的交响乐团,动辄上百个独立的能量体,每一个乐器后面都是一个活生生的演奏家,所以现场永远具有嘲笑音响的资本!以严格的等时频宽看待一切器材、系统,都是不过是不合格的产物,是世间一切音响系统的终极级杀手指标!




等时频宽的特点



         等时频宽是一种受到指标频宽的局限制约,又不受其影响的动态活性指标!它的关键在于系统各部分的高度协调,一个短跑运动员速度很快,但是让他带着一个篮球奔跑速度马上下降,唯有通过长时间的练习,熟练协调后才能慢慢再提升速度。但是,这种提升是在原本的速度局限内的,绝对不可能出现带着篮球比不带球速度还快的情况!


       原本奔跑速度并不是很快的篮球运动员带球比一个短跑运动员带球跑得快,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同理一套指标频宽较狭窄的系统,在状态良好的基础下,等时频宽这个指标完全有可能高于另外一套指标频宽较宽阔的系统!这也解释了为何有些简单、低端的系统的乐感反而会比那些高端的系统好!在这里不是为穷人作卫道,而是表述明白这个道理。等时频宽,不再单纯是音响的频宽,而是玩家的能力的频宽,是音响调校者心智的频宽!




展望



         如何在现有的指标频宽下开发出更佳的等时频宽,是所有一切低、中、高、顶尖音响系统的重要课题!等时频宽由籣谷声学提出,随着音响界对此认识的加深,将会成为评判高端系统重播状态极为重要的指标之一!再回头看看,音响二十要这类标准,就会明白什么是基础,什么是进阶!什么是局部,什么是整体,而恰恰分割开种种音乐元素去建立音乐重播美学的时代已经过去,已经成为人尽皆知的低级知识。从艺术的高度出发、以科学实践为基础、更高层次地从整体的角度去重建现场与重播的内在关系,或能揭开音响重播的新篇章!
最后编辑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7-06-18 22:33:27
TOP
18#

这些现象在电学上就是音频设备输出的频段范围、平趟度、线性失真、动态指标、回转速率……
至于专业调音台在家用音响系统的运用,不可否认,在听感上有一定弥补式的调节作用。
但是专业调音台是混音前用于单轨调节的,原素材单轨调节,或者多路输入时(比如语音、背景 伴奏多路)调节。
当一个多轨原素混音合成为成品录音作品后,已经是一个完成的整体,好比炒好的一盘菜,调料都是各种原食材料入锅混炒时加入调制,当成
时光车间 发表于 2017/6/18 13:43:54

是的,本人对调音台也保持不碰的态度,而且一套系统是否会因为加入调音台而令等时频宽变得优秀,是一个未知数。我认为里面包含着不同调音台的素质与个性在里面,更大程度上讲是搭配运气的成分,本人只是在调校实践的基础上,受到小哥说话的启发,仅此而已!
TOP
19#

你的经验同论点都很好,很全面,我很认同。但是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没能明白。因为好多人心里面把(尺)吴岩,而文字表达好多时他们都未领悟到意思。比如(包围感),很多人会以为身处舞台中,所有乐队歌手都伸手可触。那就是误解,因为这种效果就是吴甩箱,所有野都冲晒上来,低频dom心口,距仲以为靓声,你话死唔死?而我认为的包围感:你永远是坐观众席,同舞台是有距离的,你能感受到乐器与乐器之间是有距离的,而乐器之间的空
Peterlo2011 发表于 2017/6/18 21:15:51

        握一下手,想起16年音展后兄对某复刻号角的音箱的听感,刚好本人也听了一耳朵,只听一耳朵就听不下去,跟你的听感是很类似的,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不便说出来,人在江湖啊。能有得如此听感,必定是经验丰富了。


         写一些音响文字,一来是作为记录,二来通过描写令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三总结出来,便是完成,可以适当忘掉,不然永远会牵肠挂肚。没有对音乐重播具备强烈的企图心,没有对音响进行过深入的思考,是不可能看得懂我的文章。


        谢谢!
最后编辑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7-06-19 08:27:06
TOP
20#

声音最高境界---平衡!耳朵接受音频信息(各种各样的感)的平衡。就像视觉中一个人的五官、身材合乎比例,就是平衡,就能获得美感。
xtrfl 发表于 2017/6/19 10:25:14

YES,现场中演奏者的协调平衡成为音乐,而音响中的平衡协调与否决定重播的优劣!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