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8081828384858687» / 13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与书籍有关的点点滴滴(《白鹿原》) [复制链接]

查看: 1044424|回复: 1300
831#

这里还有一些关于《海奥华预言》的资料,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32#

读者评论《海奥华预言》

作者:SUZUKI(来自豆瓣)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2614146/

看了油管的视频,感觉挺牛的,找了好多视频来看,不过瘾,找了一圈电子书,据说繁体版的最好,张静怡写的,但是没有电子版,有也是国外,需要注册银行卡。后来网上找了简体2013年版的,确实有些内容跟Esassani(简体版作者公众号)微信的的完整版不同,比如后记中对中国的话。但这些都是无所谓不影响整体内容的细节。一口气读完,简体翻译的挺好,一点不累。

我的几个推论和想法:

1.作者是个INTP。因为INTP本身就是厌恶名利的追逐、博学但不深入,注重人生体验、注重事物联系,且对事物有自己的一套逻辑理论,所以我个人的人生观倾向于作者的人生观。厌恶媒体上推崇的消费、拜金等荒谬的价值观。

2.作者喜欢安静,对噪音厌恶至极。

3.从第9章开始,作者写的风格与前边章节完全变了,应该是作者先写的后边几章,后来反复修改扩充的前边章节;或者是作者写到第九章写的写到当今社会问题,吐槽吐的比较嗨了,严重渗透了自己的愤怒。其实,如果真有第九级的人,其精神造诣极高的话,不会说出这种视角和觉悟不高,而且带有明显偏见的评论性内容,我认为精神境界高的人,看问题的视角应该如佛陀、克里希纳穆提、老子……,而不是指引于纠缠的细枝末节。所以从第9章往后,没什么实质性内容。可能作者写烦了,前边铺陈含蓄说了那么多,终于可以自在的写自己的吐槽,写嗨了。特别是后记中的,不需要借海奥华之口说的一些具体内容,80年代,国际局势动荡,作者对社会政治家的各种谎言厌恶到极点。

4.史前文化,很多证据表明,其本身就存在的,作者通过把各个现象内容用自己的“所闻所见”联系起来了,这个看起来就比较有意思。

5.人是来自外星,也比较符合目前的进化论研究,人猿进化到人,缺失的1.5万年内的有力证据,进化论能解释一些现象,但很多现象并不能用进化论解释。

6.灵魂,灵体、转世的事情,二十岁不信,现在这个年龄,随着这些年阅历的增长,我相信。其中内容和观点,与埃德加凯西,吴林罔腰,光明会的卡牌等等,很多事情不谋而合。特别是埃德加凯西的关于灵魂的解释,跟本书观点一致(凯西是19世纪的自称转世的医生), 凯西认为,轮回转世是每个人通过一系列的人世经历和体验,以达到灵魂的发展和完善。凯西的解读并没有给我们以任何人与动物之间的转世。这一点与佛教的观点不一样。解读说人的灵魂自始至终进入人类的身躯。

7.神灵、大圣灵,世界由神灵创造的,粒子的振动概念,我觉得确实从目前的物理学发展,好像确实是有这方面的趋势。

8.星际旅行,飞船的振动频率,空间的振动等,比较认同。

9.我个人的成长,从不入世,到理解了当今社会的政治、资本、体制的运作,见识了人性的美与丑,到现在反求于内心的成长。有句话“修自心才可以转变一切外境”,这也是我想看这本书的原因。

综上所述,本书的作者对地球史、人类史、宗教史串联比较有意思;对于灵体的分级内容,人生在世应有的人身观价值观,让人耳目一新,让人有所敬畏,珍爱自己,珍惜时间;其中关于来自外星的动植物内容和宗教相关,值得商榷。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33#

女子轮回转生记起前世,曾为埃及法老舔脚趾,今生为考古界作贡献

在悠悠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中,天道轮回始终是一个对我们影响深远的理念。如果说轮回转世有学派,那么华夏文明必然是开山鼻祖之一。在佛教“十二因缘三世两重因果说”中,不断提及到善恶有报,天道轮回。佛教那套劝人向善,教人学好的灵魂转世论,曾一度被认为只是古代封建君王为了稳定民心所量身定制的学说。

我们先姑且不谈能不能轮回转世,灵魂这东西到底存不存在呢?在心理学领域,流行着一种通过濒死体验的催眠,来帮人唤醒前世记忆的课题。金球奖影帝格伦•福特曾在1960年尝试过之类的催眠方式,当他的记忆之门被打开后,竟然用失传已久的法国巴黎土味方言,形容了自己在路易十四王朝时期做骑士的经历。

在转世轮回这个领域中,生于1904年英国伦敦的多萝西•艾迪无疑是传奇一般的存在。她的故事不仅十分精彩,还得到了博物馆级权威的认可,一时间让很多抨击讽刺轮回说法的人都变成了哑巴。多萝西在3岁时因为遭遇意外,脑部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创伤,严重到医生下达了死亡通知单。然而当医生放弃治疗后,她却又神奇地活了过来。从此以后,多萝西就频繁地跟父母说一些奇怪的语言。开始父母并没有太在意,毕竟孩子脑部受过伤,有点怪也不难理解。直到有一次父母带她去大英博物馆游玩,在经过埃及展区时,朵萝茜突然用一种常人难以理解的方式,亲吻了每一位法老雕像的脚趾。

这一幕恰巧被途经此处的埃及博物馆馆长,英国著名考古学家沃利斯•巴吉爵士看到了。他非常好奇,为什么一个小女孩会做出鲜为人知的古埃及吻脚礼。经过一番攀谈后,似乎唤醒了多萝西前世的记忆。那么她都记得什么呢?我们抛开复杂乏味的过程,简单粗暴的来讲,多萝西前世是埃及法老王塞提一世的女人。

根据多萝西的回忆,她的前世曾居住在塞提神殿之中,那里原本是一个有着茂盛植被的花园神殿。而在十多年后的考古发掘中,神殿下面确实发现了植物根茎。30多岁的多萝茜回到了埃及,并希望从事与埃及博物馆有关的工作,但埃及这边也并不相信多萝西的天方夜谭。

为了考验多萝西,埃及博物馆的管理员便拿出了杀手锏。他问多萝西塞提圣殿中有一间密室,你知道在哪吗?多萝茜愣住了,过了一会儿多萝西精准地描述了密室的位置,不仅如此,她还描述了密室内陈列的壁画以及文字记载了什么。这管理员真的是吓住了,因为这座密室从来没有对外公开过,甚至没有对外公布过,就别说知道在哪里了,里面的壁画多萝西不可能看到。

在随后的日子里,多萝茜协助博物馆翻译了大量晦涩难懂的古埃及文献,为埃及考古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79年,纽约时报将多萝西的故事刊登了出来,并描述为西方世界最引人入胜且令人信服的现代轮回者。其实,这种例子在世界各地都是普遍存在的,相信大家也多多少少听过,包括很多科学家也认可人是有灵魂的。不然像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这些为人类文明做出过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也就不会信什么上帝了。

即便我们相信人是有灵魂的,没有什么实际点的办法证明也难免显得苍白。那么21克灵魂你听过没?人类的灵魂质量为21克这个说法第一次出现,源自于190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邓肯博士刊登在美国医学杂志的一篇学术论文中。这个学术杂志,它不是科幻小说,必须有一定科学实验理论基础才能发表。

邓肯博士认为,魂魄是一种附着在人体的灵魂素粒子,是可以用科学来解释的超自然物质之一。那么既然是物质就一定会有质量,所以他就召集了六名濒死的志愿者进行了一系列的死亡称重。为了验证灵魂是一种可以测量的物质,邓肯博士就设计了一种非常特殊的床,在床上附带了一个可以精确到盎司的电光天平。随着濒死住院者生命的消逝,天平瞬间倾斜了四分之三盎司,也就是21.26克。至此,著名的21克灵魂便诞生了。

且不说有人的死轻于鸿毛,有的人的死重于泰山。你别管是12克还是21克,我们都知道质量属于物质的特性之一,那么只要相信灵魂有质量,是不是就可以判定灵魂属于一种物质?是物质就一定真实存在于某处,尽管我们暂时还不太了解。如果灵魂换个稍微科学一点的说法,可不可以叫意识呢?灵魂逝去,意识消亡,不管怎么听起来都会觉得虚无缥缈。一个恒星形成的背后必然有另一个恒星的消失,相应的每一个新生命的诞生都意味着另一个生命的消逝。宇宙万物都与质量脱不开关系,生生不息的一切似乎都在响应着自然的周而复始。

最近,法国作家米歇尔在1993年出版的《海奥华预言》火了起来,在这本书的描述中,米歇尔在1987年时,被宇宙中更高等的文明带到了一个叫海奥华的星球上,来了一次外星十日游。根据海奥华人对宇宙轮回法则的讲述来看,宇宙中存在文明的星球一共分为九个等级。每当一个生命逝去后,宇宙法则就会按照这个生命的所作所为划分等级,并决定是分发到高一级的文明星球中,还是下降到低一级的星球中,最终通过星际之门将灵魂送到它的下一个归宿中去。

据说海奥华文明就是宇宙中仅有的3个九级星球之一,在网上看可能就是宇宙的造物主,也就是神界了。关于海奥华人所说的,它们的说法还是和人类历史上一些宗教记载中的理念有着高度的重合。其实就我个人而言,始终不愿意把宗教和封建迷信划等号,因为很多宗教的东西,虽然我们一时间还无法理解,但并不代表一定不存在。我们不去纠结这些,单说这个负责分发灵魂的星际之门,是不是和中华文明中所提到的奈何桥有异曲同工之妙呢?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转载)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34#

在哲学上,人的灵魂是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的。
是目前科学无法解开的问题,但不能说灵魂是不存在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35#

下面发一些有趣的东西,哈哈。
上面这篇文章提到奈何桥,关于奈何桥的神话和传说非常有意思的,我们来了解一下。
这些属于神话和民间传说,大家可以当作娱乐。
奈何桥是中国民间神话观念中送人转世投胎必经的地点,
在奈何桥边会有一名称作孟婆的年长女性神祇,给予每个鬼魂一碗孟婆汤以遗忘前世记忆,好投胎到下一世。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36#

奈何桥的传说

以下内容转载编写自网络

关于奈何桥,存在两种流行的说法。一说因地府有河名为奈河,一说因为汉语中“无可奈何”之意,刚好对应了人在转世投胎时对自己生前愿望的遗憾和无奈。

忘川河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人死之后要过鬼门关,经黄泉路,在黄泉路和冥府之间,由奈河划之为分界。奈河水呈血**,里面尽是不得投胎的孤魂野鬼,虫蛇满布,腥风扑面。忘川河上有奈何桥,奈何桥边坐着一个老婆婆,她叫孟婆,要过忘川河,必过奈何桥,就要喝孟婆汤以忘记前世的事情,不喝孟婆汤,就过不得奈何桥,也就不得投生转世。

忘川河本指古希腊神话中的Lethe之河(遗忘之河或者厉司河),奈河在日本又称三途河,不过中国近现代有时会将东西方的故事融合(比如凤凰和不死鸟的融合)。忘川也是一例。

孟婆汤

为了来生再见今生最爱,可以不喝孟婆汤,那便须跳入忘川河,等上千年才能投胎。千年之中,你或许会看到桥上走过今生最爱的人,但是言语不能相通,你看得见她,她看不见你。千年之中,你看见她走过一遍又一遍奈何桥,喝过一碗又一碗孟婆汤,又盼她不喝,又怕她受不得忘川河中千年煎熬之苦,受不得等待的寂寞。

喝孟婆汤,了前尘旧梦,断前因后果。

忘尽一世浮沉得失,一生爱恨情仇,来生都同陌路人相见不识;跳忘川河,污浊的波涛之中,为铜蛇铁狗咬噬,受尽折磨不得解脱。千年之后若心念不灭,还能记得前生事,便可重入人间,去寻前生最爱的人。

史载

《宣室志》第四卷对此有所记载:“行十余里,至一水,广不数尺,流而西南。观问习,习曰:‘此俗所谓奈河,其源出地府’。观即视,其水皆血,而腥秽不可近。”因河上有桥,故名“奈河桥”。桥险窄光滑,有日游神、夜游神日夜把守。桥下血河里虫蛇满布,波涛翻滚,腥风扑面。恶人鬼魂堕入河中,就好似《西游记》第十回中的描写:“铜蛇铁狗任争餐,永堕奈河无出路”。不由让人想到阴间奈河的恐怖。《西游记》第十回:判官道:陛下,那叫做奈何桥。若到阳间,切须传记!

在中国民间传说中:人死亡后魂都要过奈河桥,善者有神明或佛护佑顺利过桥,恶者被打入血河池受罪。《酆都宗教习俗调查》一书对此有过详细的描写:“……桥分三层(或三座),善人的鬼魂可以安全通过上层的桥,善恶兼半者过中间的桥,恶人的鬼魂过下层的桥,多被鬼拦往桥下的污浊的波涛中,被铜蛇铁狗狂咬。每年香会时,香客争以纸钱或铜板掷入池内,并以炒米撒入池中,以为可以施给饿鬼。许多老年香客,喜欢从上走过,以为走过此桥,死后可以免去过奈河桥之苦。”由此可见,建国前一些善男信女到桥前烧香化纸,施舍钱物的虔诚,只求死后神明或佛能护佑过奈河桥!

传说

相传有一条路叫黄泉路,有一条河叫忘川河,上有一座桥叫奈何桥。走过奈何桥有一个土台叫望乡台,望乡台边有个名曰孟婆的老妇人在卖孟婆汤,忘川河边有一块石头叫三生石,孟婆汤让你忘了一切,三生石记载着你的前世今生。我们走过奈何桥,在望乡台上看最后一眼人间,喝杯忘川河水煮,“今生有缘无份”又何必强求?

此桥为界,开始新的一个轮回。

青石桥面,五格台阶,桥西为女,桥东为男,左阴右阳。“谁若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千年的回眸,百年的约定。也许这一世的夫妻情缘,开始于斯,恩断于此。奈何桥下几千丈,云雾缠绕,等待来生是什么道,谁也不知。来生的约定,只是此生的一种后续,喝过了孟婆汤,已经把所有忘却,来生的相见,只是一种重新的开始。

奈何桥,奈何前世的离别,奈何今生的相见,无奈来世的重逢。

“孟婆汤”是一个中国的古老传说,这在澜子家一本古书上记载着。在那个传说中人是生生世世轮回反复的。这一世的终结不过是下一世的起点。生生世世循环的人无法拥有往世的记忆,只因为每个人在转世投胎之前都会在奈何桥上喝下忘记前尘往事的孟婆汤。所以,走在奈何桥上时,是一个人最后拥有今世记忆的时候。这一刻,很多人还执着于前世未了的意愿,却又深深明白这些意愿终将无法实现,就会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这也是这座连接各世轮回的桥命名为奈何桥的原因。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37#

在英国著名的赫胥黎家族,有两个赫胥黎名垂青史。
一个是著名作家阿道司•赫胥黎 。
另一个是他的祖父,生物学家、进化论支持者托马斯•赫胥黎。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38#

阿道司•赫胥黎

以下内容转载编写自网络

阿道司•伦纳德•赫胥黎(Aldous Leonard Huxley,1894年7月26日——1963年11月22日),英格兰作家。

少时就读于伊顿公学,后毕业于牛津大学的贝利奥尔学院。他下半生在美国度过。曾想做医生,却因为视力障碍从事了文学。在学习了盲文后,他逐步开始写作,先后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小说。他对人类生活中的矛盾具有超人的预见力。他以小说和散文闻名于世。通过他的写作,赫胥黎充当了社会道德、标准和理想的拷问人,也是著名批评家。赫胥黎是一个人文主义者,但后期也对通灵,心理学,哲学,神秘主义感兴趣。赫胥黎在一些学术圈被认为是现代思想的领导者,位列当时最杰出的知识分子行列。他在1932年创作的《美丽新世界》让他名留青史。

阿道司•赫胥黎共写作了50多部小说、诗歌、哲学著作和游记,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长篇小说《美丽新世界》,他的小说注重阐述思想观念甚于塑造艺术形象,常被称作“观念小说”。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39#

我们来看看《美丽新世界》是一本怎样的长篇小说?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40#

赫胥黎《美丽新世界》

《美丽新世界》与《1984》、《我们》是著名的“反乌托邦三部曲”,是20世纪最经典的反乌托邦文学之一,具有浓厚的哲学思辨和政治色彩,在国内外的文学思想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丽新世界》的故事背景设在遥远的未来2532年的人类社会。

它是世界性国家,被称之为“文明社会”,之外还有“蛮族保留区”,由一些印第安部落居住。伯纳和列宁娜去保留区游览时遇到了约翰和他的母亲琳达,琳达曾是新世界的居民,来游玩时不慎坠下山崖而留下,并生下了约翰。伯纳出于自己的目的,将琳达母子带回新世界,琳达很快因服用过量的唆麻(一种兴奋剂)而死,约翰对新世界也由崇拜转为厌恶,与新世界激烈冲突后自缢身亡。

该小说主要刻画了一个距今600年的未来世界,物质生活十分丰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人们接受着各种安于现状的制约和教育,所有的一切都被标准统一化,人的欲望可以随时随地得到完全满足,享受着衣食无忧的日子,不必担心生老病死带来的痛苦,然而在机械文明的社会中却无所谓家庭、个性、情绪、自由和道德,人与人之间根本不存在真实的情感,人性在机器的碾磨下灰飞烟灭。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