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960616263646566 / 6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与书籍有关的点点滴滴(《白鹿原》) [复制链接]

1281#

电影《沙丘》

根据弗兰克·赫伯特著名科幻小说改编,曾于2021年10月22日在中国内地首次上映,累计收获票房2.53亿元。该影片中浩瀚无垠的沙海以及费雷曼人的神秘世界等精彩片段,让众多观众印象深刻,影片狂揽第94届奥斯卡金像奖十项奥斯卡提名,最终斩获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音效、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原创配乐六项大奖。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82#

电影《沙丘2》

《沙丘2》也将于3月8日在中国内地公映。

《沙丘2》故事将更全面地呈现各方势力关系和人物间的恩怨情仇,让观众们真正地走进沙丘世界。从“无惧未来”到“我即未来”,观众们也将见证“天选之子”保罗的成长,以及主宰命运的传奇之旅。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83#

著名作家李存葆

1946年2月19日出生于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中国内地作家、编剧,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1970年,被调到济南部队政治部宣传队(即前卫歌舞团前身)担任创作员,从而正式走上了他的创作之路。1979年,李存葆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1980年,创作报告文学《将门虎子》 ,该报告文学获得解放军文艺创作一等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该小说获得全国第2届优秀中篇小说奖。1984年,担任编剧的剧情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上映 ,他凭借该片获得第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 。1985年,发表中篇小说《山中,那十九座坟茔》,该小说获得全国第3届优秀中篇小说奖 。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84#

李存葆著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

《高山下的花环》是李存葆创作的中篇小说,首发于《十月》1982年第6期。该小说通过描写云南边防部队某部三营九连指导员在战前、战中、战后的生活,塑造了一系列有着崇高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当代军人英雄群像,冲破了军事文学“无冲突论”的老套,正视并深刻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揭示军队内部矛盾和历史伤痛,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85#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

《高山下的花环》是由谢晋执导,李准、李存葆编剧 ,吕晓禾,唐国强,盖克,何伟,王玉梅,童超,斯琴高娃,倪大红出演的剧情片,于1984年在中国大陆首映,并于1985年11月7日在中国香港上映。《高山下的花环》被称为中国最好的战争片。

该片根据李存葆的同名小说改编,塑造了梁三喜、赵蒙生、靳开来等一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反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战士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经受的考验,以及他们一心为国,以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安全为己任的高尚品质。该影片引起巨大轰动,曾获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以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等共计八项大奖。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86#

剧情简介(转载)

解放军某部宣传处干事、**赵蒙生,一心想调回城市;对越自卫反击战前夕,他凭借母亲吴爽的关系,怀着曲线调动的目的,临时下放到某部九连任副指导员。九连连长梁三喜已获准回家探亲,他的妻子玉秀即将分娩;赵蒙生不安于位,整日为调动之事奔波;梁三喜放心不下连里的工作,一再推迟归期;排长靳开来对此忿忿不平,替连长买好车票,催他起程;可是,九连接到开赴前线的命令,梁三喜失去了探亲的机会,赵蒙生却接到回城的调令,全连战士哗然,梁三喜严厉斥责了赵蒙生临阵脱逃的可耻行为,舆论的压力迫使赵蒙生上了前线。吴爽不顾军情紧急,动用前线专用电话,要求雷军长将赵蒙生调离前线,当即遭到雷军长的强烈谴责甚至责骂。九连担任穿插任务,在激烈的战斗中,一个个战友为国捐躯,雷军长唯一的儿子“小北京”因臭弹未发而身亡;靳开来英勇杀敌,为给饥渴的战友搞“战斗力”不慎踩响了地雷壮烈牺牲;战斗临近结束之时,梁三喜为掩护赵蒙生而牺牲……赵蒙生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经受了考验;战后,在清理战友的遗物时,梁三喜留下的一张要家属归还620元的欠帐单,使赵蒙生震惊不已。烈士的家属纷纷来到驻地,梁三喜的母亲和玉秀用抚恤金及卖猪换来的钱,还清了三喜因家里困难向战友借的债,这一高尚的行动震撼了包括吴爽、雷军长、赵蒙生以及战士的心灵;临别之际,赵蒙生和战友们含着热泪,列队向烈士的家属,举手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87#

《高山下的花环》剧照: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88#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89#

高山下的花环——我没看电影,是听电台张悦偕讲古仔听完的。实在是太感动人的小说了,特别是雷军长的儿子小北京因臭弹而身亡等情节深深印在脑海里。
TOP
1290#

高山下的花环——我没看电影,是听电台张悦偕讲古仔听完的。实在是太感动人的小说了,特别是雷军长的儿子小北京因臭弹而身亡等情节深深印在脑海里。
shotchen 发表于 2024/3/8 8:32:20
是啊,小时候非常喜欢听张悦偕讲古仔。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91#

非常感人的故事。
如果大家没看过小说或电影,也可以看看上面的剧情简介。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92#

《白鹿原》

2022年是陈忠实先生诞辰80周年。

《白鹿原》由陈忠实历时六年创作完成,首次出版于1993年。该小说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背景,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的争斗,表现了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风云变幻。1998年获得中国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话剧、舞剧、秦腔等多种形式。2019年9月23日,该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有人认为《白鹿原》不差于一些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当年,莫言写完《丰乳肥臀》后,想冲击茅盾文学奖,读过《白鹿原》后吃了一惊,认为自己没戏了。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93#

行走在这深深浅浅的浩荡人间:小说《白鹿原》

以下内容转载编写自网络

《白鹿原》以白嘉轩为叙事核心,白鹿两家矛盾纠葛组织情节,以反映白嘉轩所代表的宗法家族制度及儒家伦理道德,在**变迁与政治运动中的坚守与颓败为叙事线索,讲述了白鹿原村里两大家族白家和鹿家之间的故事。

白家人沿袭村子里的族长,主人公白嘉轩一生娶过七个妻子,最后一个陪他终生,并育有三儿一女(白孝文、白孝武、白孝义、白灵)。鹿三是白家的长工,黑娃是他的长子。鹿家以鹿子霖为代表,他有两个儿子(鹿兆鹏、鹿兆海)。

小说主要讲述了他们的下一代白孝文、鹿兆海、黑娃这一代人的生活:白家后代中规中矩,黑娃却从小就显现出不安分。长大后,白孝文继任族长,黑娃在外做长工,认识了东家的小老婆田小娥,他将她带回村后,受到村人的排斥。黑娃离开村子后投奔革命军,又成为土匪。在此期间鹿子霖、白孝文等都吸上了鸦片,将家败光,去异乡谋生。鹿三以儿媳田小娥为耻,最终杀了她,因终日被田小娥死时的情形折磨而死去。白孝文则在外重新振作,终有一番作为,白灵加入了**。

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

《白鹿原》的寻根主题主要是精神和心灵的寻根,带着对精神中“真”的追求写出儒家文化的精髓,并通过文本中人物的个性描写,来宣传中国文化的深刻价值,表达自己“寻根”理念。作者的寻根性思考,并不仅仅停留在以道德的人格追求为核心的文化之根,而是进一步更深刻的揭示出传统文化所展现的人之生存的悲剧性。《白鹿原》在以关中人生存为大的文化背景下,展开了一系列的人物活动,粗野朴实的乡村习俗、慎独隐忍的儒家精神,则透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体现出来。

对于《白鹿原》文化寻根的主题研究者也有许多异议,因为作者在《白鹿原》中尽可能地突显了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侧写了中国当代文艺思潮,也具有新历史主义小说的意义。对于这一主题,有人认为陈忠实以这部《白鹿原》不仅为自己设置了一座很难以逾越的高峰,也为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创作设置了一道很难跨逾的梁坎。《白鹿原》在关中人生存情景的展示中,通过人物语言、行为表现了重构地域文化发展史的强烈意向。

总体来看陈忠实的《白鹿原》,特别是近年来关于它的主题研究已趋向于多种主题并存的观点。《白鹿原》保持了历史的混沌性和丰富性,使这部偏重于感性和个人主义的历史小说既成为一部家族史、风俗史以及个人命运的沉浮史,也成了一部浓缩性的民族命运史和心灵史。

《白鹿原》在《当代》发表时,出版社内部对《白鹿原》中的性描写看法不完全一致。主编何启治的意见是拿掉其中两章,大概四五万字,分两期在《当代》发表。另一位副总编朱盛昌表示同意,不能因小失大。

《白鹿原》出版以后,因其尖锐的历史政治观点及大胆的**描述,在文学评论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和争论。有人认为书中的**描写称得上是“惊世骇俗”,甚至因此将其与贾平凹的《废都》相提并论 ;有人认为《白鹿原》的**描写是比较有节制的,小说中有关性的描写并不是为了描写性本身,都符合小说本身的需要。也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描写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也应该属于**级的。

1997年茅盾文学奖评奖的时候,评委会对《白鹿原》提出两条意见,一条是朱先生关于“翻鏊子”的说法,容易误导读者,应当以适当的文字予以廓清;一条是比较直露的性描写应当做删节。陈忠实做了适当的妥协,他自己删掉了一些。何启治认为,被删改的两处性描写,既是情节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物塑造的需要,应该保留才是。

人民文学出版社93年第一版印的一万四千八百五十册还没全印出来,全国各地追加的数量就开始大幅增加,批发商在甜水园等着提货,每送去一批,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当年连印了7次,半年的时间总共印了50万册。不过初印版差不多也就发行了这么多,后来因为有些专家认为《白鹿原》中关于男女欢爱的场景过多,在评选茅盾文学奖的时候,陈忠实不得不忍痛删减了很多内容,这就导致后来市场上发售的多个版本都是删减版。

不过随着社会宽容的改变,人们对于性描写不再像洪水猛兽一般,慢慢地《废都》解禁了,最近《白鹿原》93初印版也得到了重新发行的机会,今天最原汁原味的《白鹿原》,很多在影视作品中无法展现的情节,你都能在原著中得到更为清晰的体验。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94#

白鹿原上有白鹿

海纳新闻,转载,有改动

曾有人评价道:中国百年来最成功的几部小说里,必定有《白鹿原》的位置。相信对于大部分读者来说,《白鹿原》这部小说也是为数不多能读下去的一部长篇小说,甚至爱不释手。

为何《白鹿原》这部小说有这样的魔力?

《白鹿原》这部小说是陈忠实老先生耗尽6年时间完成的一部巨著,陈忠实生前曾说过,要写出一部死后可以枕着睡的小说,无疑《白鹿原》这部小说做到了。《白鹿原》这部小说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民族的生活史,在那个动乱变迁的年代,向我们真实反映了那个年代人们的思想走向。

《白鹿原》小说中,以鲜活的农村生活为着眼点,塑造了一个个骨血丰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足以引起每一位读者共鸣,尤其是经历过那个年代苦难的人们。

小说一上映,自然引起巨大的反响,也被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剧,尤其是由张嘉译主演的《白鹿原》电视剧,也是大获成功,不得不说,这部电视剧才让更多人关注到这部小说的魅力。

初看《白鹿原》这部电视剧时,我们可以看到封建**下底层人士所遭遇的苦难和不公,看到了剧中田小娥的悲惨生活,看到了白孝文最终选择自暴自弃的辛酸,也看到了鹿子霖承受的屈辱。

无一例外,剧中的大部分人物,都是以悲剧收尾。但初看完这部剧,有时候也想不通:他们本可以有好一点的结局,为何会如此悲惨?偶然有一次听朋友说过:剧中的大多数人物都是由于失去了尊严。

一个人的尊严有多重要?普列姆昌德曾说:“对人来说,最最重要的东西是尊严”。

直到反复看了《白鹿原》原著才明白:一个人如果失去尊严,会有多可怕!

一、失去自尊,让田小娥放弃了自己

田小娥是那个悲剧**下的底层人物代表,她对自己的生活和婚姻没有支配的权力,完全听人摆布。她原本也憧憬着美好的爱情,但狠心的父亲却将她嫁给了郭举人当小妾,说难听点,与其说是嫁过去,不如说是卖过去当佣人。

她也彻底对自己的原生家庭失望,在郭举人那里也遭受了很多非人的待遇,干着佣人的苦活累活。田小娥的身上也暴露了那个年代大多数女人的无奈,饱受社会的欺压的折磨。

后来,田小娥将所有的寄托放在男人身上,但她遇到的几个男人,无一例外都没有真正对她好过,甚至利用她。直到她被五花大绑拉到祠堂上当众惩罚,揭开了她的“伤疤”,也让她彻底失去了自尊,失去了自我。

她开始向生活妥协,失去了对爱情的向往,直到最后失去了对活着的希望,以悲剧收尾。

二、失去自尊,让鹿子霖自暴自弃

鹿子霖从小就被家族赋予了极高的期望,家族的老太爷更是希望鹿子霖能成为有自尊的人上人。可鹿子霖骨子里并没有这样做,他只希望活得快乐一点,拿着田福贤的俸禄,却不替田福贤办事,在书中,他原本在别人眼里也是活着最快活的人。

后来鹿子霖为了家族的期望,一直想着与白嘉轩一较高下,并且不择手段。遭遇了生活的种种残酷现实之后,从监狱出来之后,鹿子霖已经渐渐被人看不起,也逐渐失去了自尊,他也从昔日的风光无限,到人人喊打,成为了“丧家之犬”。

可以说,陈忠实老先生用了大量的笔墨刻画了田小娥、鹿子霖等一众人物的形象,并且也是通过她们失去自尊之后的悲惨遭遇告诉我们:如果自己不敢从内心里做出反抗,一味地屈服,最终会迷失自己,失去自尊。我们要勇于向不公反抗,才能迎来自己的曙光,才能活得有尊严。

陈忠实老先生也是想借《白鹿原》这部小说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活得有尊严,特别是在遭遇黑暗的时刻,要勇于为自己争取,不要轻易妥协,更不要自暴自弃,活着就有无尽的希望!


年轻时看不懂《白鹿原》,读懂已不再年轻,电影和电视剧版本的《白鹿原》分别获得了柏林电影节大奖和白玉兰最佳电视剧奖,但很多网友说不过瘾。

陈忠实先生的这部《白鹿原》早年获得过茅盾文学奖,但因为对人性描写的过于透彻,作家陈忠实被迫删掉了4万字,更别说影片版本,更是删减的所剩无几。

1993年,《白鹿原》一经出版,很快印刷超过160万册。然而,由于书中随处可见男女之事情节的描述,而且尺度大得惊人,陈忠实也因此被人指指点点。

特别是提茅盾文学奖时,评委直接拍桌子说:“必须把那些露骨低俗的描写删掉, 否则《白鹿原》不可能获奖!” 无奈之下,陈忠实删掉4万字。

最终,虽然《白鹿原》获奖了,但陈忠实却十分遗憾,他说:“删减后,这本书只能打60分。书中大量直白的身体描写,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尺度越大越真实。”

庆幸的是,当初陈老留存了原稿。随着**的进步与包容,未删版的《白鹿原》得以顺利出版,原汁原味保存了手稿状态,还被国家教育部列为大学生必读系列。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95#

世间再无陈忠实

文·段宏刚,有改动

古今中外,一名作家给历史树立丰碑的最好方式,无疑是拿出一部大作品亮相,用时间来检验。司马迁做到了,他身后耸立着《史记》,杜甫实现了,他身后屹立着《杜工部集》,但丁达成了,他身后挺立着《神曲》,曹雪芹完成了,他身后伫立着《红楼梦》,巴尔扎克兑现了,他身后卓立着《人间喜剧》。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同样也做到了,他身后的《白鹿原》如高峰一样耸峙,被当代读者一次又一次仰望。

1992年3月底一个傍晚,陈忠实先生如释重负,他终于给50万字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写完最后一句话,看着自己的“孩子”出生,他喜忧参半。

喜的是,对一名作家来说,创作一部长篇小说就像孕育一个孩子一样辛苦,经历了十月怀胎的苦痛后,孩子终于顺利生产,他怎能不高兴?

忧的是,《白鹿原》将来的命运究竟如何?他当时在心里根本没有底。

这部小说是他蛰居于白鹿原上的农村老家——西安灞桥区西蒋村四年,每天足不出户,不断奋笔疾书、不断修改、润色后完成的,所投入的心血不计其数。

这一年,陈忠实刚好50岁,从阅历、精力、经验、智慧、知识储备等方面来看,都属于一个作家的黄金年龄。

说起来,陈忠实是从1988年春季着手创作《白鹿原》的,小说中涉及到许多历史事件,地理概况,以及风土人情的描述,必须遵循客观事实,所以,陈忠实先用了一年时间搜集资料,具体方式是,查阅蓝田、长安、咸宁三地的县志和历史资料,以及采访当地的老人,从老人口中获悉当年的历史风貌。

在采访、调查的过程中,陈忠实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对他们越来越熟悉后,就把这些人作为小说中的一个个艺术形象来看待,最终,他一气呵成,给世人留下一部具有史诗格调的旷世杰作。

《白鹿原》创作完成一年后,在1993年6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上市不久后,即刻在全国读者中间产生巨大反响。

1997年,《白鹿原》以全票通过的方式,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被誉为“当代最好的小说之一”。很快,《白鹿原》给陈忠实带来了丰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他的名气一夜之间爆红于全国,乃至海外华人地区,成为当代如雷贯耳的大作家和文化名人。

一部《白鹿原》,让陈忠实所有的愿望都实现了。对他来说,当初创作《白鹿原》的契机,主要源于三个方面。

第一,实现养家糊口的愿望,肩负起一个男人的担当。

青年时期的陈忠实,是灞桥区地道的农民,犁地、割麦、碾场、掰玉米等农活,他都亲自干过,以至于他的双手经过农具的磨砺,布满了老茧,脸庞经过风吹日晒,呈现出黝黑的肤色。

走在西安大街上,他给路人的印象就是一个朴实的关中农民。后来,陈忠实虽然当过村官,还进入到灞桥区文化局任职,但这些工作并没有让他富裕起来,他依然生活在清贫当中,依然每个月要从农村老家带来面粉和蔬菜来补贴生活所需。

当天创作完《白鹿原》后,陈忠实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对夫人说:老婆,我写完了!

夫人抬头看了他一眼,并没有回应,杀青的《白鹿原》究竟能给家里的生活状况带来哪些改变,她无法做出判定,所以不愿附和丈夫。

因为在创作《白鹿原》之前,陈忠实说过一句狠话:如果还弄不了这事(写作)咱就回农村老家养鸡去。

这句话是陈忠实几年前在城里的房子里对老婆讲的,此时的他已经过了不惑之年,虽然笔耕了20多年的小说,但总体来说,在全国的影响力并不大,微薄的稿费收入,总是让一家人的生活过得紧巴巴的。

面对养家糊口的重担,他几乎是做出了孤注一掷的决定,发誓一定要写出一部大作品,以此来证明自己是一块当作家的料。

这个信念,是他创作《白鹿原》的根本动力。

第二,路遥创作完《平凡的世界》并获奖后,刺激了陈忠实,不甘人后的陈忠实决定要露一手。

1988年3月下旬,陕北作家路遥(1949年——1992年)拿出了三部共计100万字的《平凡的世界》投向文坛,1991年3月,这部小说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并在读者中间引起了极大反响,被青少年看作是必读小说。

那个时候,10个青少年坐在一起高谈阔论,差不多有5个人在谈《平凡的世界》,可以说,这是一部深入读者之心的小说。

这件事给陈忠实带来巨大震动,他感叹道:同在一个院子(当时陈忠实和路遥都在位于建国路的陕西作协院子上班,都担任《延河》杂志编辑)里工作,他为啥能行,而我就不行?


况且,路遥比陈忠实小7岁,小兄弟已经功成名就,而老大哥却有些默默无闻,这让陈忠实创作长篇的心劲更加高涨。他憋了一口气,发誓一定要写出一鸣惊人的小说。

抱着这样的决心,陈忠实索性离开陕西作协院子,杜绝了所有应酬,蛰居到老家西蒋村的祖屋里,每天深居简出,这才有了《白鹿原》的问世。

此时的陈忠实,已经创作出《蓝袍先生》、《四妹子》等优秀中篇小说,初步具有了驾驭长篇小说的能力,对写长篇比较有信心,这是他敢在这个时候上手长篇的原因。

第三,陈忠实对文学一直怀有一颗赤子之心,在他眼里,文学是神圣的女神,他永远要像信徒一样对待她。

在许多次有关文学的会议上,陈忠实最爱讲的一句话是:文学依然神圣。

不论在何时何地,在对待文学创作上,陈忠实始终秉持“要么不写,如果要写就一定要写好”的原则。

对那些把一生心血都融入到一本大作的作家,比如,司马迁和《史记》,曹雪芹和《红楼梦》,普鲁斯特和《追忆似水年华》,塞林格和《麦田守望者》,等等,陈忠实是极为推崇的。

在他心里,作品是作家安身立命的根本,作家在有生之年,一定要竭尽所能地写出大作,才不会辜负作家的使命。

作家不辜负使命,不在于写了多少本书,而在于这本书能不能传世。

因此,在创作《白鹿原》之前,陈忠实又说了一句更狠的话:要写出一本死后可以做垫棺枕的书。

陈忠实像那些前辈一样,宁可把自己所有的阅历、才识、心血、智慧、思考和人格溶于一本《白鹿原》里,也不愿通过注水,或者是自我重复的方式,把它们复制成许多本“商业小说”而推向市场收割稿费,这样做,无疑会损害小说的厚度和广度,降低小说的气象与境界,对读者也是一种敷衍和亵渎。

这样的小说跟快餐有什么区别?想给自己安身立命,想传世简直就是奢望。

《白鹿原》获奖以后,给陕西文学争了光,坊间传言,一名主管文化的领导对陈忠实说:你现在正能写,应该再写几部长篇。陈忠实毫不客气地说:你懂个锤子。两人不欢而散。

这就是至情至性的陈忠实,对待文学,宁缺毋滥是他的底线,任何人,包括他自己都不能超越。这是他以后不愿再触碰长篇的真正原因。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96#

读读《白鹿原》之外的陈忠实,12篇中短篇小说被结集出版

封面新闻

提到陈忠实的名字,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他那部经典的长篇小说《白鹿原》。

首次出版于1993年的《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表现了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1998年,该小说获得中国第四届茅盾文学奖。2016年,陈忠实去世后,这部作品依然有着强劲的生命力。其实,除了《白鹿原》,陈忠实在生前还曾创作发表了不少中短篇小说,同样非常精彩。《小说评论》主编、文学评论家王春林看来,“只有把《白鹿原》和这些中短篇叠加在一起,才是一个真实而更加完整的陈忠实。”

2022年是陈忠实先生诞辰80周年。一本名为《陈忠实的短小说》的作品集由博集天卷&湖南文艺出版社策划出版。这是一部中短篇小说精选集。集子中收入了《日子》《两个朋友》《石狮子》《李十三推磨》等12篇陈忠实经典的中短篇小说。小说里发生的故事,还是在白鹿原上,陈忠实最为熟悉的关中热土上。这样的短篇小说,写起来并不比《白鹿原》容易,因为《白鹿原》说的是历史,写的是过去,他有足够的时间得以沉淀。而在面对身边的人,发生在身边的事,他需要用一种批判的眼光来面对生活。字里行间皆是他们的生活日常、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生老病死、他们的爱恨情仇。

陈忠实和路遥、贾平凹一起,被誉为新时期陕西文坛“三驾马车”,他们曾一起擎起了“文学陕军”的大旗。

陈忠实也备受文学圈内同行尊敬。在高洪波眼中,陈忠实很好相处,“他为人质朴,像他生活的陕北土地一样厚重……” 贾平凹则称,“老陈(陈忠实)是一个很杰出的作家,为中国文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作品会长期存留于世的。” 李敬泽曾说,“我认为陈老师是当代文学非常杰出的作家。他真的是一位君子,一位忠厚的长者,品格非常令人尊敬。”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97#

电影《白鹿原》

根据陈忠实同名小说改编,
由王全安执导,张丰毅、张雨绮、吴刚、段奕宏等主演。
影片以“白家”和“鹿家”在白鹿原上的争斗为背景,
主要表达北方农民的生存状态。
该片获得第6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银熊奖和金熊奖提名。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98#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99#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300#

电视剧《白鹿原》

由刘进执导,张嘉益、何冰、秦海璐、刘佩琦、李洪涛、戈治均、雷佳音、翟天临、李沁、姬他、邓伦主演 。

该剧以陕西关中平原白鹿村为背景,讲述了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纷争的故事 。该剧于2017年4月16日在江苏卫视、安徽卫视首播。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