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Hifi音响悖论?——“小音量美学”的误读(我的阐述P1,P10,P11... [复制链接]

查看: 96435|回复: 298
41#

原帖由 aaronhuangzp 于 2016/1/4 15:58:00 发表
残剑这帖不错,很多问题也阐述得清晰易懂。赞一个!
呵呵,老兄头像里的把枪看着真爽!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42#

原帖由 ningjy12 于 2016/1/4 21:15:00 发表
看了帖子的大部分,个人觉得这个讨论的题目看似简单,实际去包含了很多方面,

比如说,

搭配是否得当 -- 小音量有其特定的搭配模式才能出好声。

个人听音风格 -- 听小编制音乐可以满足,如果听大编制的交响,肯定是小音量不能满足的了。

各种妥协 -- 为了追求好声音不可能人人烧房间买高价功放,多数人因为种种因素(预算,房间,声学处理)可能做出妥协,只能在小音量下聆听。


老兄概括的非常全面且客观。对小音量美学的存在方式,表现方式和受众范畴都做了概括。我这个帖子并非是在传道或说教,而是将我所了解和感悟到的一些信息跟大家分享。也避免一部分烧友对一些理念产生狭义的误读以致多走弯路。当然,百人百好,大家的听音诉求各不相同,选择上自然是丰富多样了。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43#

原帖由 landedfish 于 2016/1/5 2:12:00 发表
一口气看完了整帖的讨论,个人认为小音量下欣赏音乐就相当于现场远距离聆听音乐,并没有脱离现实的音乐场景,只能说是一种特殊爱好或是一种意境,没什么好争论的了,这样欣赏音乐美与不美完全是个人喜好。如果你是这种欣赏习惯的人,2A3单端或别的小功率胆机加高灵敏度音箱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这样投入少,而且音色也有它的特点。我们发生讨论都只从各自的欣赏习惯出发而已。但如果要全面一点,我既要近场赏乐的感觉,但有时候

您的比喻有道理。谢谢老兄的参与讨论。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44#

原帖由 kdbker 于 2016/1/5 20:18:00 发表
本来是从家电来看热闹的,但是看得这个话题还是忍不住敲点个人见解:

小音量美学与大音量是时代变迁的标志,是一个人听音认知改变的标志,是器材多元化的标志。
这3点诠释了国内近N年听音风格的变化,这与技术无关,技术永远是为人服务的,而且无论任何领域永远是软件推动着硬件在发展,用计算机来说最接近我们的VISTA\WIN7\WIN8\WIN10,有人说微软的系统是隔代成果,实际上大家回忆是这么回事儿

感谢老兄的精彩发言,您的感言另本帖蓬荜生辉。希望以后多来168沟通交流。
另外,建议您将字的格式调大,这样也便于手机上网朋友的阅读。再次谢谢您的发言。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45#

原帖由 深兰 于 2016/1/6 16:02:00 发表
本人孤陋寡闻,越看越糊涂,音响器材素质高低,关“音量”什么事呢?

音响器材的素质高低与电流传输大小,失真度有直接关系。您觉得音量大小和上面两点没有关系么?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46#

原帖由 红星照耀 于 2016/1/6 16:32:00 发表
真正的行家才说的话。态度谦虚,道理明白。再赞残剑831兄!

谢谢您的褒奖。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47#

回复 241# 深兰 的帖子

您应该没有仔细看帖,我讨论的小音量美学是针对关氏提出的小功率胆机+高效率喇叭重播方式得讨论。这里面当然存在这一个功率储备的问题,就如您举的大排量的例子。还有一点,汽车大排量发动机在高转速和小排量发动机相比的振动与噪音差别不是也能一定程度上可以与此音响话题做类比么?
      谢谢您的跟帖讨论。不过您最后的结论我不太认同。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48#

原帖由 修竹 于 2016/1/7 14:51:00 发表
我发烧16年,从小音量美学的一支,LOWTHER加171a、47单端直热加海伦号角、opus-1b.玩到现在,开始走上恰当音量美学之路。
现服役的两套系统。系统一:音箱B&W CDM 9NT、功放STUDER A68、前级(调音台兼)REVOX C279、CD机 STUDER D730;系统二:音箱法国劲浪Diva Utopia Be,功放,分体直耦211纯后,前级,丹娜普瑞弗斯平衡前级

呵呵,原来兄也是studerA68和730的用家,这两台机器西安本地的用家不少。性价比很高的古董专业后级和音源,c279也是经典的推子了。这种搭配平衡中正,很有自己的特色。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49#

原帖由 烧到残废 于 2016/1/7 16:03:00 发表
本人在80年代早期,父母家中新添置了一台电子管收音机,听人声时有一种沁人心脾的甜美感,较之使用的当时称为半导体收音机所播放的人声不知道要好多少倍,也与当时流行的卡带式收录播放机比较过音质,同样要胜出许多,直感......

如果是500周左右的的人声和中音乐器展示,中小功率单端胆机确实搭配优质全频喇叭确实是有一种非常独特的魅力。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50#

原帖由 许志安 于 2016/1/8 3:53:00 发表
222#kdbker兄说的是一针见血,也见证了我们老一辈发烧友的心路历程,想当年我们年轻时水平不高,听得都是人声为主,蔡琴.杨小琳.邓丽君….调声音时要多甜调多甜,偶尔听小提琴都是听小夜曲,梁祝.穆特,小提琴有多大把调多大把,最好能奏成中提琴.甚至大提琴的共鸣腔,什么海菲尔.阿卡多.一摆上去马上取下来,太干太薄了。乐器听的都是再果的中国乐曲,日本的悲情城市,什么交响乐一概不听,所以做的都是胆机。从
哦,您是香港imaudio的主事人许先生?非常荣幸您关注此帖并回复了这么多有意义的内容。今年音展上您的展房效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那么大功率机器的驱动下还能保持着极为柔润细致的声底。这是另我没有料到的。可惜您的品牌网上资料非常少,我百度了一下只搜到了两条2005,2006香港音展报道时您家品牌的简单文字介绍与图片。希望能有更多资料能查到以便让大家能了解认识到您的品牌和高素质的产品。
欢迎光临我的音响公众号——残剑的音响江湖。一起品味发烧音响与音乐的乐趣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