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体和屏蔽确定了,就是编织结构,杂波吸收、屏蔽和接地的处理了。由于其中的诀窍实在太多,先发一篇我之前写的相关文章供参考,有时间再细说。
先声明一点,这篇文章写得比较早,有些观点还有局限性,后来又做了一些实验,个别观点有了新的看法。所以小文仅供参考,不值得咬文嚼字进行批判。
音响系统的屏蔽、吸波与接地
玩音响,屏蔽和接地是最难以掌握的。一个原因是屏蔽和接地需要熟悉电工学、电磁学、甚至是电动力学方面的知识;另一个原因是不同的音响系统,同一系统不同的环节,对屏蔽与接地的敏感程度和要求是不同的,难有一蹴而就的方案。当系统采用了合适而且正确的接地方案之后,声音的提升是非常明显的,可以使音乐背景更黑、结像更鲜明、动态更大、音乐表现力更好。所以,即使屏蔽和接地似乎难以捉摸,但老烧们往往对此投入极大的精力去尝试对比。
一套音响系统,从大件到线材,都工作于无所不在的电磁场中。既受电磁环境的影响,也往外辐射电磁干扰。音源、前级、后级、排插、线材,其接收和辐射电磁波的特性是不同,因此往往要采用不同的屏蔽、吸波和接地方案。从这个方向入手,可以少走弯路,尽快掌握这一调声技巧。
一、排插
排插主要工作于50Hz的工频频率,属于低频范畴。对于低频,应该以静磁防护为主。磁导率高的材料的屏蔽效果是最好的。对于50Hz的电磁波的屏蔽,如果采用紫铜,需要9.45mm的厚度,采用铝材,需要11.67mm的厚度,而采用导磁效果好的铁板,仅需要0.17mm的厚度。因此,从屏蔽效果来说,用1-2mm的铁板做排插外壳就足够了,铸铁有良好的减振特性,综合效果会更好。至于很多发烧友用紫铜或者铝锭铣出排插,会带来不同的音染,也许适合某些系统(大量金属引发的电磁感应和震荡听感上会有泛音增加的感觉),但用多了,会影响解析力和乐器真实的质感。(也正是这个原因,国外一些顶级排插采用非金属材质来制作。)
虽然排插主要工作于50Hz,但供电系统输送来的电力不可避免会有射频干扰,同时器材工作时也会产生高频杂波反射回排插。如果杂波不能得到有效吸收,会在排插内反射震荡,造成声音的失真。所以有些烧友发现在排插内装入包好的石英砂、电气石、石墨、碳粉,声音更好,也是利用了这些物料的吸波特性。而某进口品牌的旗舰排插,内部贴有一片专业吸波材料,吸收的频宽更加科学合理,声底更加宁静。
二、音源
现在数字音源大行其道,无论是CD、SACD、PC-HIFI,工作时都会产生大量高频杂波,通过电源线、排插,对其他器材产生干扰。这种干扰也许不是耳朵可闻的噪声,却会恶化其他器材的工作状况,产生失真。可以做个试验,拿一台廉价的DVD机子插到音响系统空余的排插口上,一开机就能听出区别。
如果有条件,应该把数字音源独立使用一条电源专线;如果没有拉多路专线,那就在排插上再接一个排插,专门用于数字音源。多经过一个排插的传导,高频杂波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衰减。
数字音源专用的排插,需要提供的功率不算大,可以考虑采用高品质的滤波插座或者电源处理器,一方面可以提高供电的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吸收消减数字音源产生的高频杂波。台湾某音响品牌基于同样的思路,从镀层和绝缘上做文章,甚至开发了数字音源专用的插座芯,效果不同凡响。
三、功放
前级主要处理弱信号,自身产生的干扰较低,但对于外来干扰比较敏感;后级恰恰相反,自身产生的干扰比较大,对于外来干扰不算敏感。对于同一个品牌的前后级组合,两者可以共用一个插座,以实现原厂设计的接地流程,对于不同品牌的前级后级,最好分开不同的插座或专线,以便于调整地线的接地点。
四、单点接地
很多烧友已经知道,音响系统应该采取单点接地。但单点接地的含义很广,同时又有不同的实现方式,几乎每种方式都有不同的效果。在这里,镁声把自己摸索总结的接地法说一说。需要强调的是:为了好声,某些方法也许不符合安全规程。希望烧友们在试验的时候,一定要确认自己的器材处于安全性良好的工作状态,并咨询或委托专业电工操作。
1、地线质量
地线质量一个指标是接地电阻,另一个指标是地线噪声,这两个指标都需要用专业仪器测量。但利用万用表也可以对地线质量做一个初步判断。拔掉电源专线上所有的器材,分别测量火线--地线,火线—零线,零线—地线之间的交流电压,如果前两者都是220v左右,零地之间电压为零或者小于1V,那说明地线基本正常,可以使用。如果大于1V,那就要做特别的处理(后面的文章中会继续介绍)。
2、器材外壳的接地情况
根据3C标准,所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外壳都必须接地。但也有某些进口器材外壳并没有直接接地。把器材上所有的电源线、信号线都拔掉,用万用表测量电源尾座地极和外壳(金属螺丝)的电阻,小于2欧的是直接接地,有几十欧的是通过电阻接地。
3、插上信号线之后的接地情况
把系统正常使用所需的信号线插上,测量各器材外壳之间的电阻。如果都小于2欧,那说明所有器材外壳是通过信号线的地极(屏蔽层)直通的,可以采取某件器材接地,其他器材浮地的单点接地方案。如果某件器材外壳和其他器材不导通,该件器材必须同时接地。
4、接地点的选择
至此,已经初步知道自己系统每件器材电源地、外壳、信号地是如何导通的。可以分别试听音源、前级、后级单点接地的效果。由于某些发烧电源线是采用不同地线材质结构来调声,地线浮起后效果会大打折扣,所以试验时尽量采用几条相同的电源线,最好是跟机线,避免误判。
以笔者调整过的系统来看,接地点选在音源、前级、后级,都有出好声的案例,但多数是后级单点接地比较好声。有时取不同的接地点声音各有千秋难分高下,那就可以保留两套方案,利用双掷闸刀进行切换,以适应播放不同的曲目。
五、吸波
前文说到,音响器材工作于复杂的电磁环境中,利用吸波材料吸收电磁杂波可以明显地改变声音。很多效果神奇的调音配件都是利用了这个原理。例如各种品牌的接地盒,利用特定的材料组合吸收杂波、模拟大地的等电位;某海绵线托含有碳粉,可以吸收线材内信号传输过程辐射出的电磁波,避免回授效应;利用复合吸波树脂材料代替塑胶,制作插接件的绝缘部分等等。
碳粉、铁氧体、导电纤维都是良好的吸波材料,价格低廉。动手能力强的烧友可以买一些回来自己DIY。但不同吸波材料吸收的频宽各不相同,需要合理搭配使用。有的材料高频吸收过多,会让小提琴的声音变成中提琴。有的材料用了声底宁静,但会变瘦不鲜活。还是那句话:调声的方法容易掌握,对声音的理解和平衡度的把握才是真正体现发烧友水平高低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