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如果“数码的极限是模拟”,那么,数码技术就是20CN科学界最大骗... [复制链接]

查看: 14947|回复: 57
51#

在这里感谢阿泰起了个有趣的话题,也感谢版主大人在此贴中的调侃,问题就是要这样展开,哪怕是斗的昏天暗地,让乱石砸死,只要参与讨论大家都会有收获。知识不说不明白,老哥我认为没有误导不误导之说,不说反而可能会误导人的。

其实老哥我玩LP挺凶的,只是我明白其中很多道理和知识,出来说说也没有什么不好,说归说玩归玩,谁还能不让我玩模拟,对吧。

不要搞一言堂多展开广泛的学术和技术上的讨论!这就是我对168建设性的意见。
TOP
52#

HIFI是高保真之意,数字当然是新一代科技发展的过程,但起码它没有模拟那么多音染,比如令人讨厌的噪声和人为的L、R声道调制产生的谐波干扰,总之毛病缺陷很多。

而數位理論的實踐是否可以完全無誤的達到HIFI 的目的?
现在还不能说是有结果,因为人类的发展不断在进步,总有一天的,就同现在大家用的电脑那样,在20年前不是科学家用的吗,一个道理。

如果说模拟比数位好,那也是模拟的各种缺点正能适应人耳的习惯(不爱听更真的声音,喜欢有美丽的谐波),这个道理正好也印证了人耳是最好糊弄的器官
,难道不是吗。
TOP
53#

头脑清醒 在 2003-6-27 0:28:27 发表的内容
LP致所以被人唾骂最终到现在垂死挣扎的地步的原因是可恶的噪声和人为音染,动态的压缩以及很窄的频响!


非常怀疑头前辈有没有听过调教准确、高级的LP唱盘,如果没有听过,就不要继续误导,你来广州,我带你去听听LP的动态和频宽!
TOP
54#

模拟不会被淘汰,而且数码技术因存储技术的高速增长而无限地接近模拟。
---------------------------------------------------------------------------
上面这话概念有错误,如果不仔细用脑子分析着看好象是说模拟是最高境界,这就大错特错了。

但是,严格或从字面上理解,其实数字技术也是一种模拟,只是方式不同而已,人类为了再现和达到自然事件才发明了很多技术来模拟过去发生过的事件,这一过程无论用是么手段、形式和方法,它都应该是模拟。

既然都是模拟,这就要看那种方式模拟的最接近自然事件,这样一比问题就出来了,原始的“模拟”技术和现代的数位“模拟”技术哪个更能克服模拟过程中那些影响“学舌”的因素呢?例如记录一段音乐声,原始的“模拟”技术建立在印戳临摹的基础上,使用刻针刻槽“学舌”的技术,其中有诸多失真的因素存在于中,而数位“模拟”是建立在数位的数据链信息上,非常严谨而一丝不苟,不能有一丝的差错!数位“模拟”技术一开始就建立在要克服原始“模拟”方式的诸多缺陷的高起点上的技术,数位技术仅发展了二十多年,而原始“模拟”技术无奈于自身的很多致命的缺陷沿用了几个世纪,这中无奈的历史难道成了“模拟”不会被淘汰的理由?

诚然,原始的机械性质的“模拟”有它顽固的市场,但这并不能阻碍人类不断完善“模拟”技术中数位方式的发展进程!目前在电影影象方面数位技术已经走在了前头,数位技术在“模拟”真实事件的电影画面上已经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甚至可以凭空捏造出逼真的场景和地球上没有的事件,数位电影将眼见为实这个似乎很唯物的真理彻底颠倒了黑白,嘲弄到极点!

眼见为实和道听途说是两个完全相反的词,意思非常明确,即眼睛最不好糊弄,你只有看到了才能说他的是与非,而耳朵恰恰是最不可靠的东西,道听途说由此而来,一传十,十传百,由于耳朵和嘴巴的毛病很多事情被篡改的面目所非!

好了,说多了老哥我又遭砖拍.......好在来时戴了钢盔,哈哈
TOP
55#

数码的极限是模拟

是斑竹在特定的条件下提出的,它包含的意思并不完全是这个字面上的意思,在录音技术一定的情况下,最完美的就是未经任何处理的原始录音,制成LP,则信号基本无损失,制成CD,在数字化过程中就抛弃了部分数据,但如果数据存储量足够大,数据压缩足够小,数据损失足够少,模拟和数字的差别就会无限缩小,所以数码的极限是模拟。
比如由于存储原因,一首歌只能占50M空间,但如果技术到一定程度,能够给它50G空间存一首歌,那么,可以这样说,重放出来的歌应该和LP放出来基本一样了,数码的极限是模拟。
TOP
56#

顾名思义。模拟就是模仿,台湾叫类比。类似或相似的比拟就是模拟(初级的学舌)。

爱迪森发明灯泡的用途是晚上用来照明的,白炽灯泡用了近一个世纪,后来人们才发现简单的照明不能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由于色温低,害得感光材料科学家又去研究灯光型胶片,以适应白炽灯泡的黄色光,为了还原真实的自然色彩,还需要在相机镜头前加黄色滤镜;为解决白炽灯的“失真”科学家们折腾的够苦啦,后来有人发明了三基色灯管模拟日光的色温,这才使感光材料突飞猛进了一大截。

而LP就如同原始的白炽灯泡旧的发黄,模拟声音的方法简单落伍,尤其是立体声LP片子更糟糕,不但噪声很大,而且动态压缩,左右声道在同一根唱针上调制干扰产生多余的谐波......要说好听,那只能是谐波的作用,LP离HiFi相差甚远!!!
TOP
57#

jeff_he 在 2003-6-27 10:17:29 发表的内容
阿泰 在 2003-2-3 14:56:33 发表的内容
现在花巨量的金钱
去搞数码技术,目的就是无限地去接近模拟技术???


你说对了,数码技术的不断发展,就是要无限地去接近模拟技术。
如果不考虑噪声的干扰、传输的损耗、存储和读取的精确程度,模拟技术是对信息最为保真的处理技术。正因为有以上的因素影响,所以才发展出数码技术,但无论数码技术如何发展,数码信号到最后都要还原为模拟信号,所以,如何尽量接近地还原模拟信号(由于数码技术自身的制约,不可能100%地还原),是数码技术要解决的问题,SACD、DVD-AUDIO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



为什么“不考虑噪声的干扰、传输的损耗、存储和读取的精确程度”呢?正因为模拟有很多的不足,才会在广泛领域被数码技术取代!如果不考虑数码技术目前的一点点不足之处行吗?当然不行!所以数码技术还要再进一步!
人耳听到的就一定是模拟音频,这个不用讨论!
讨论一下数码和模拟方式对信号处理的优劣。
谁会笑到最后?
TOP
58#

杭州仔 在 2003-6-27 11:01:13 发表的内容

为什么“不考虑噪声的干扰、传输的损耗、存储和读取的精确程度”呢?


因为我们很多时候考虑问题首先是从理论出发的,我的意思也是这样,从理论上说,作为模拟信号的声音以模拟技术录音、存储、传输、还原是最完美的。但理论归理论,实际是实际,大部分的情况下我们都不能根据理论在实际中得到最理想的结果,而是只能向现实妥协,可以这样说,数码技术就是妥协的结果。而数码技术的不断发展,只是为了去实现模拟技术的理想目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