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请教:EDC压片比老版差在哪里 [复制链接]

查看: 23875|回复: 66
41#

最近我也买了不少新录音碟,新录音音质好于老录音这是肯定的。
TOP
42#

原帖由 liuaiyue 于 2015-2-15 18:41:00 发表
最近我也买了不少新录音碟,新录音音质好于老录音这是肯定的。

现在讨论的是老录音不同时期压片的音质差异。
出私藏古典碟,请移步: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64505585/
TOP
43#

同一张唱片、83年以后的数字录音,第一种情况封面、片号不改,一般来说工作母带没有做重新混音,同一地区压片上的差异不会很大。以伯恩斯坦德九(DG)为例,PDO是厚一点,若价格很便宜买买无妨,超过100元我觉得不值。至于其他压片地的,那属于听音系统和听音偏好了,起码是可以接受的。第二种情况,封面、编号改变,工作母带重新混音了,特别是现在的环保装与老正价,区别明显。包括正价与中价、小双张。第三种情况,21世纪的录音,正价还没过半年就出了环保,基本就是价格差异。对于模拟录音,以佩拉亚的莫扎特协奏曲为例,正价听起来并没有那么娇柔,至少对我而言,这套环保听不下去。如果对比LP,那更是两个人弹的,但CD与LP是不同的声音取向。且文件迟早会取代CD,代替不了LP这种需要大量手动的欣赏活动。反过来,LP更代替不了方便的数码聆听需要。听音乐也是个自我陶醉兼显摆的娱乐,LP一定是仪式感的巅峰。
个人淘宝店:sacd.taobao.com
TOP
44#

新的大包子
都是重新混音的吗
这也太麻烦了……
TOP
45#

原帖由 xiaocao 于 2015-2-26 17:46:00 发表
新的大包子
都是重新混音的吗
这也太麻烦了……


这个事情有专门的考究癖。有空可以去amazon.com,大凡超级包子,总会有一位老哥详细考证每张盘用的什么混音版本。就我看到的霍洛维茨、海菲兹、鲁宾斯坦这些包子的考证,大部分内容还是沿用过去的混音,个别甚至是用日本的混音代替原来的版本。我自己手里的克伦佩勒小包子们,里面也写得很清楚用的那个混音版本,仅极少数是最新混音的。


个人理解,重新混音的毕竟是少数,如果我自己开公司,真犯不着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唱片公司的人不傻,重新混音这事情,高烧看不上,低烧不在乎,何必呢。


至于同样的混音,不同的压盘,声音会大不同,这事情无法发表意见,前面诸位都说得很多了。如果实在要说,只能理解为从M&L,EDC开始,压盘大厂创新式地发明了一种,以牺牲部分音质为代价,可以让成本大幅下降的新工艺并大行其道。目前的普遍解释,一次性压几万张后面就变差了,难以服人。第一,如今CD产量比过去少多了,凭什么一次性几万张。第二,如果真是这样,那么EDC里面也会参差不齐,头几千张应该是极好的,没看到有这方面的说法。要么是EDC全部垃圾,要么是EDC和老版一样。
TOP
46#

有些包子也有重新混音的,而且音效比老版还好,SONY和Warner都有几个例子。当然,鼓吹老版碟的不屑于这些新出的包子,当然也无从比较。
TOP
47#

最近刚好对比了美艺三重奏海顿三重奏全集满银圈、半银圈和新DECCA标的廉价版,前两者差距不大,廉价版明显要干、偏线条感,小提琴偏亮。这种差别系统越好,揭示力越强,反差就越大。
TOP
48#

这样的比较我在97年左右做过,
比较的对象是无字银圈、PDO银圈对比PMDC半银圈。
(比较的目的是当时手头上的西德银圈开始有掉银了,打算将一些自己喜欢的名演更新为PMDC)
结论是差不多。
从那以后我就很少买银圈了,直到最近在网友鼓励下才开始又买一些。

不过以今天的眼光看,当时的器材不够班,尤其CD机是马兰士的CD17,揭示力确实不够强。(功放是JADIS的推挽,音箱是PRO AC的TABELTTE) 改天找个机会再比较看看。
TOP
49#

原帖由 matrim 于 2015-3-1 21:13:00 发表
最近刚好对比了美艺三重奏海顿三重奏全集满银圈、半银圈和新DECCA标的廉价版,前两者差距不大,廉价版明显要干、偏线条感,小提琴偏亮。这种差别系统越好,揭示力越强,反差就越大。
你的听感和我一致!我曾买过一套decca的格鲁米欧哈斯基尔的贝多芬环保装小奏,小提琴又瘦又亮,朋友拿来老版的刻录碟都比它好,果断出掉。
欢迎光临基点音乐论坛:http://www.mydcentre.com/club
TOP
50#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