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435363738394041» / 9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谈超距与侧滑(结论在130页) [复制链接]

741#

其实不用想得很复杂,楼主提出的调整方案说白了只是众多方案之一,是否合用看大家自己多实验实验就好了。
要想达到楼主的调整效果也很简单,也不用想得太复杂,无非就是优化内圈寻轨迹角度之差控制1.5度内,这个1.5度的范围也就10寸唱片的范围而已,把握这2个条件,用制图软件很容易就可以得到了
留声机脑壳淘宝黑胶唱片店http://shop102175991.taobao.com/
网络室内设计http://www.shejiben.com/sjs/1126466/case/
TOP
742#

看来论坛应该增加个“只看楼主”的选项,这样可以少浪费很多时间。
用过好几款唱头尺调整不同的唱臂唱头,发现对于分析力高的唱头,杰哥设计的唱头尺效果是肯定的,尤其是对于一些只有一张简易尺,没有配备高精度规尺的唱臂,作用更加明显,杰哥设计的这个规尺会比原厂简易尺更加精确。
对于转轴臂的循迹误差,大家不要执着于“最佳循迹点”,实际使用中,“最差循迹”的范围和程度对重播效果影响才是最大的,而这才是长臂比短臂优胜的地方。
对于一些唱头分析力本来就不高,又使用低灵敏度唱臂,音染大的唱盘的系统,精密调整的效果可能相当有限。
TOP
743#

原帖由 redsox 于 2014-4-25 7:49:00 发表
原帖由 Real 于 2014-4-25 5:51:00 发表
啊杰只给出红线,没进行具体的说明,(故也提出过是否唯一的疑问)估计只要知到唱臂,就可算到(这程序认为)最优化(三百就可),再说对相同一支臂,调好后也不需变来变去了吧。

但不知要改变内圏优化方式(如改为外圏),要不要另算(再300)


在一个特定的超距下,这个红线是唯一的。现在


这里实际上就是一个迭代和逼近的过程..
倾谈音响 品味音乐 www.hiendlife.com,极品人生.
TOP
744#

看来极品论坛上都是些极品牛人!那个J版主更是少有的极品犀牛,皮厚且不用脑,除了科普点网络上都搜寻到的幼儿园知识外,其他的就不值一谈了。一句话,不用脑。
TOP
745#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14-4-25 10:10:00 发表
看来论坛应该增加个“只看楼主”的选项,这样可以少浪费很多时间。
用过好几款唱头尺调整不同的唱臂唱头,发现对于分析力高的唱头,杰哥设计的唱头尺效果是肯定的,尤其是对于一些只有一张简易尺,没有配备高精度规尺的唱臂,作用更加明显,杰哥设计的这个规尺会比原厂简易尺更加精确。
对于转轴臂的循迹误差,大家不要执着于“最佳循迹点”,实际使用中,“最差循迹”的范围和程度对重播效果影响才是最大的,而这才是长臂比
TOP
746#

回复 745# zh2506 的帖子

邝医生说法很实际。
TOP
747#

大家想太复杂了吧!图纸越画越繁(像蜘蛛网),还要数学模型、迭代法、计算编程,何必呢?!
杰哥的直观图就是为了方便实际应用而设计的,这图甚至可以肉眼观察两曲线的重合度来直观地了解循迹误差,以观察AB点的分布来校验是否符合用家的个性化要求,不需要去理解繁复的几何原理,简单实用。若是质疑图纸的正确性,花300元拿张回家用圆规、角尺量一下就知啦,何须上述繁复的图纸和数学原理呀!
TOP
748#

原帖由 redsox 于 2014-4-25 0:50:00 发表
实际上,这么简单的曲线,还用Cad高手做吗?手工画画就出来了。实际上你根本不理解这线。我在前面也帮助你计算了。这线根本没实际意义。

撇开这些不讲,你在这个过程中有个重要的错误。以你的能力来说,我不讲,你一辈子都不会想到。我本来不想讲了。但是你还是抓住不放。

先讲你的讲法。

你说要优化超距,就是要针尖轨迹线和这红线间距离最小。按你的讲法就是调超距以接近红线。但是你殊不知当超距变化了,这红线的位置和形状都会变。这时又有一组这个线和针尖轨迹的关系。你怎么能拿原先的关系式来作为新的关系式的标准?要理解这点,没有图可能难懂。



换句话说,每次你变化一次超距,你就得出钱让人家来帮你画一次。就是画出了,你仍然不能确定这是最佳超距。传统的计算方法清清楚楚放在那里。就是在前面的例子一样。你说超距最佳是15mm。我帮你一算不是的。  


这么快就知道错误修改帖子啦?
我每次发帖都叫你不要气急败坏地坚决反对的了,这不闹笑话了吧。
告诉过你已经截图了,修改又有什么用呢?
你自己不懂原理,连剽窃我的切点切线观点,都只是一个点一个点地画,一个点一个点地去连接,就是你的静态曲线啦?
自己笨死了就承认了吧,拜托你不要把大家都想得也这么笨好不好?
富盛兄曾经说过他用15秒就可以准确地画出切点弧线来,其实他已经是非常谦虚了。
只要你肯承认是剽窃切点切线的,我就把画图的方法告诉大家。
我保证每个学过初中物理的网友,在5秒钟之内就可以准确画好。
TOP
749#

原帖由 wub 于 2014-4-25 16:35:00 发表
大家想太复杂了吧!图纸越画越繁(像蜘蛛网),还要数学模型、迭代法、计算编程,何必呢?!
杰哥的直观图就是为了方便实际应用而设计的,这图甚至可以肉眼观察两曲线的重合度来直观地了解循迹误差,以观察AB点的分布来校验是否符合用家的个性化要求,不需要去理解繁复的几何原理,简单实用。若是质疑图纸的正确性,花300元拿张回家用圆规、角尺量一下就知啦,何须上述繁复的图纸和数学原理呀!


那要看做什么了..只是单点优化就比较简单.
倾谈音响 品味音乐 www.hiendlife.com,极品人生.
TOP
750#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4-4-25 17:06: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redsox 于 2014-4-25 0:50:00 发表
实际上,这么简单的曲线,还用Cad高手做吗?手工画画就出来了。实际上你根本不理解这线。我在前面也帮助你计算了。这线根本没实际意义。

撇开这些不讲,你在这个过程中有个重要的错误。以你的能力来说,我不讲,你一辈子都不会想到。我本来不想讲了。但是你还是抓住不放。

先讲你的讲法。

你说要优


其实把音槽看成同心圆的话,还算简单.若看成阿基米德曲线,呵呵,那才叫复杂 ,严格来说,音槽并非同心圆.
倾谈音响 品味音乐 www.hiendlife.com,极品人生.
TOP
751#

相邻音槽的直径相差很少,没有必要复杂化。
TOP
752#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14-4-25 10:10:00 发表
看来论坛应该增加个“只看楼主”的选项,这样可以少浪费很多时间。
用过好几款唱头尺调整不同的唱臂唱头,发现对于分析力高的唱头,杰哥设计的唱头尺效果是肯定的,尤其是对于一些只有一张简易尺,没有配备高精度规尺的唱臂,作用更加明显,杰哥设计的这个规尺会比原厂简易尺更加精确。
对于转轴臂的循迹误差,大家不要执着于“最佳循迹点”,实际使用中,“最差循迹”的范围和程度对重播效果影响才是最大的,而这才是长臂比



有个问题:是杰哥设计的唱头尺???还是高盈三楼某辉设计??吃到好旦也想到鸡!!
还有个问题,电脑上绘制肯定没问题,如制成尺后制造精度如何???(中国基础工业??)
TOP
753#

其实是打印出来的一张A4纸,用尺复量过上面的数据尺寸没错就OK了。
TOP
754#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4-4-25 19:03:00 发表
相邻音槽的直径相差很少,没有必要复杂化。


确实,相邻音槽相差很少,不过, 以不同的方式考虑,外圈和内圈差别还是有点大的..
倾谈音响 品味音乐 www.hiendlife.com,极品人生.
TOP
755#

回复 754# consequence 的帖子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756#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757#

太精辟 了
人生的高度,是自信撑起来的
我们不是欠缺成功的筹码,
而是欠缺自信。
TOP
758#

关心原理的有的,关心计算的也会有,由于在本帖也不会看到程序编写和设置的一些程式
相信爬到76的网友也想看看实质性的东西了••••••
TOP
759#

原帖由 consequence 于 2014-4-25 19:57:00 发表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4-4-25 19:03:00 发表
相邻音槽的直径相差很少,没有必要复杂化。


确实,相邻音槽相差很少,不过, 以不同的方式考虑,外圈和内圈差别还是有点大的..


因每张唱片每面的音槽均不同,毋需太纠缠于此,以光面考虑事情便OK(若有动力每播放一面唱片前也通过计算后重新调整盘、臂、头者除外 )。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760#

我理解C兄说的是:实际上针是走轨迹并非园弧,由假设为园周运动建立数学模型有差异!!(希望没猜错)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