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回的说。
我那时候一般采用hubbell头子配wattgate 320i尾,或者采用wattgate5266i头子搭配古河FI-11尾,为什么呢?因为如果用hubbell搭配古河FI-11声音就变得没有意思了,他们都少了wattgate高频那种分析力和色彩。当然那个时候我还不懂得怎么解释这些问题,只是没有了wattgate的音乐我就不爱听了。
因为我当时的单晶铜线基的设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直接头尾都用wattgate的时候,显得声音薄、亮、缺乏低频和厚度。在这里我要非常感谢欧博的刘总,他和我一起玩电源线的时候,一直作为一个导师指导我,为我指出线材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让我不会再一个错误的方向走太远,及时回到正确的道路上。
也正是刘总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密度,什么是鲜活度,什么是有生命的live音乐。
说起来刚发烧的时候,我也挺有点傻呼呼。那时候刚开始接触丹拿比较多,当年我就住在新街口,和迪高的郭老板、亢师傅和张师傅都是好朋友,经常去迪高玩丹拿。那时候我追求的就是超出房间的声场,震动裤管的低频,能掀起地板的动态,那时候我最多关心的是蔡琴机遇里,能否听到在你的背后有几只青蛙叫。虽然我和欧博刘总马经理也很好,但是对他的声音我并不以为然。刘总的听音室不怎么讲究声场,音箱一般来说摆的靠后墙不是很远,声场深度不明显,他的调声低频也不是非常有动态。有些烧友可能不会一下子被他的系统所吸引,我就是这样一个烧友。欧博当时吸引我的更多的是他的全频喇叭,代工的某牌CD机和2A3胆放。
但是当我越来越多的接触全频单元,接触号角系统,接触英国的一些老经典例如天朗和早期的3/5a,我渐渐的喜欢上了那种高密度、高鲜活度的声音。特别是有一次我用全频单元(115箱体)听大粒墨那种盘,哇塞,我第一次听到了真正磁性的人声,那是一种没有太多低频,没有太大动态的音乐,但是一耳朵就听得我全身酥麻的磁性的嗓音,那种淫荡到骨子里去的微动态,刺激的人不由得你不兴奋。
现在我再去听那些上天入地的低频,以及空气吹到你脸上的高频。如果没有中频的密度和鲜活度,我就毫无兴趣,打不起精神来,假大空的高低频没有了音乐的灵魂,最终会日久生厌。当然这一切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改变的,wattgate针对古河逆袭就发生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