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hifi消息:与于建兵老师交流后得到的关于艺术家几款产品的最新动... [复制链接]

查看: 25722|回复: 65
21#

国内近几年在汇率、工资、原材料、加工、房租等方面价格急剧上漲,受此影响,中国音响企业面临挑战,单靠制造巳无优势可言,未来企业要想生存就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必须加大研发力度,积累经验。就hifi音响而言,中国还是有希望进入这个领域的金字塔尖的机会,问题是这些民营企业必须先生存下来,才有然后……。
TOP
22#

原帖由 灰色的彩 于 2014-1-27 13:12:00 发表
羽商的外覌也有特色,说超过二万都会买进口的,那么从性价比角度看超过二万的国产机相当进口机是什么价位的挡次呢,没有疲软的巿㘯,只有疲软的产品。一家之言,随便说说  。  

老兄对于老师话的意思理解有误。老于的意思指的是hifi市场对国产品牌产品的普遍认知度而非指的声音素质。对于目前的hifi市场而言,很多烧友考虑从国产品牌更多的仍然是从价位方面考虑。希望能找到物美价廉的“穷人劳斯莱斯”。所以成交价在15000内的(更多是1万内)的产品才会更受关注。而能去掏腰包买3万元级别功放的烧友,相当大一部分是不那么差钱的,同时对声音的要求和品牌的考量(出二手的角度)也更多。所以很多烧友宁可去搜二手的进口货也不太去理会2万5--3万的国产机器。所以这一档的市场国货的销售量是非常低的。老于的顾虑应该就在于此,开发量产一款新品的生产线各个方面要需要的资金投入,如果没有十足的回收把握,像艺术家这样的传统hifi功放厂家是很难冒险去量产的。
TOP
23#

原帖由 bcline 于 2014-1-27 17:06:00 发表
国内近几年在汇率、工资、原材料、加工、房租等方面价格急剧上漲,受此影响,中国音响企业面临挑战,单靠制造巳无优势可言,未来企业要想生存就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必须加大研发力度,积累经验。就hifi音响而言,中国还是有希望进入这个领域的金字塔尖的机会,问题是这些民营企业必须先生存下来,才有然后……。

是这样的。没有雄厚资金投入作为保障,研发和生产也都会受到制约。设计师的积极性也会受影响出现消极和观望态度。
TOP
24#

原帖由 吴川李董 于 2014-1-27 11:58:00 发表
艺术家应推出20套样机给论坛烧友试听,同时推出预定购机,凭260打下江山,闯出一片天空是肯定的。
这种方式确实能起到推广和避免资源浪费的作用.
TOP
25#

原帖由 woow 于 2014-1-27 14:57:00 发表
解码器应该在2012音展就有工程机出来了,当初问大胡子几时上市,回答是2013上半年,结果看来要2014上半年才出来。不知道定价是否合理?
价格我没有询问.
TOP
26#

国内少有用心调较音响器材的人。

低调的营销,用心的调较。一直是于老师的风格,所以每件作品都可圈可点。16.2用了10年了,至今没有发现可取代机型!新入16.6经过一番换胆,越发展示出迷人的魅力。
玩的是乐趣 享受的是音乐。
TOP
27#

相当期待国产大甲功放啊。特别是1万~16000级别的。一直在观望,一直没有心动的下手。
TOP
28#

原帖由 ch4chen 于 2014-1-28 10:39:00 发表
相当期待国产大甲功放啊。特别是1万~16000级别的。一直在观望,一直没有心动的下手。

个人认为国产大甲功放是非常难于做好的。,其他不说,就变压器的的选择和元器件的配对精度就已经把档次放到那里了。就我听过的国产大甲而言,饱满的,厚声的有,蛮力超群的有,但既能保持适当厚度与优秀密度又不失通透细致的机器基本没有。国产机相对而言我更看好小甲和甲乙类。
TOP
29#

原帖由 残剑831 于 2014-1-28 10:44:00 发表
原帖由 ch4chen 于 2014-1-28 10:39:00 发表
相当期待国产大甲功放啊。特别是1万~16000级别的。一直在观望,一直没有心动的下手。

个人认为国产大甲功放是非常难于做好的。,其他不说,就变压器的的选择和元器件的配对精度就已经把档次放到那里了。就我听过的国产大甲而言,饱满的,厚声的有,蛮力超群的有,但既能保持适当厚度与优秀


赞同,所以一直在观望,希望合适的价位上有个标志性的国货产品。毕竟,价格,成本,都有所限制,不容易啊。
最后编辑ch4chen 最后编辑于 2014-01-28 10:58:52
TOP
30#

同意残剑兄的看法。
对于国产器材我一向采取百分审慎的态度,因为买过几件终成鸡肋。面对大部分的国产器材就如面对那些外表光鲜且侃侃而谈的人,仔细听去发现无非学舌而已,无逻辑、缺内涵。那些所谓超越多少价格的话更加不靠谱。当然,国外产品也有忽悠人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