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2013收的烂大街的大俗盘 [复制链接]

61#

来自巴赫的无限喜悦:谈巴赫的《大提琴无伴奏组曲》

(这篇文章是我收藏的,当时也是转载的,如果有什么问题请大家指正。)

作者:罗斯特罗波维奇/赵毅敏编译


  “现在我得鼓足勇气去灌录巴赫的所有组曲……”
  巴赫的情感“在规模上与莎士比亚同等宏伟”
  
  演绎巴赫时最难达到的是一种必要的平衡,在人的情感(确切如巴赫所属的心)与严肃而深奥的演奏外观之间的平衡。巴赫没有浅薄或不定的情感,没有骤降的愤怒,没有不好的话语和短促的允诺——他的情感在规模上与莎士比亚同等宏伟,与地球上所有的人,从最北端到最南端的族群都相通。
  
  巴赫在他的组曲中传达的就是这些基本的情感。它们要求的不只是轻微的探讨,但你却无法自觉地让你的心脱离这个音乐。这是我的演奏必须解决的最大课题。我知道我的演绎并不完美——我们离完美演出巴赫远得很,从许多朋友处我明白我必须找到介于浪漫狂想演绎的巴赫与学院派枯燥之间理想的中介。很不容易,可想而知。要找到心灵与之回应,而又不矫造于本性的事物是困难的。
  
  大提琴组曲——“来自这个音乐天才的无限喜悦”
  
  这六个组曲的声调色彩:G大调是明亮的色彩;D小调是悲伤而强烈的;C大调是灿烂的;降E大调是庄严、带着不透明浓度的;C小调是一种暗而强烈的颜色;D大调是辉煌的调性,如一束阳光般眩目耀眼。这些交互作用——贯穿全套组曲发展的方式,给了我对这音乐工作时的独特洞察力。这些组曲提供了很棒的技术挑战,尤其是原来为五弦大提琴而作的第六组曲。有人或许会称第一组曲是青春的。它的长度最短,而且是大调,其后每一组曲在结构的复杂程度上是递增的,连前奏曲也不例外,直到第六组曲——我认为它是独奏大提琴的“交响曲” ——到达了终极的颠峰。依我所见,那些前奏曲便是每个组曲最本质的乐章,它们非常多样且包含了巴赫音乐最深奥的理念。
  
  第一号组曲——“明亮”
  
  如同人天生而单纯的呼吸的结构,乐句产生出的能量(吸气)直到它企及某一点时而开始放松(呼气)——一种产生与消退的过程。巴赫概念中的美丽与辉煌就在于实际上这些前奏曲都不利用旋律的这个事实,在那里只有组织,结构与韵律——形式与色彩的鲜明。巴赫不需要旋律,他的作品是以美的概念写成的:干净的组织与音调的色彩。我不喜欢他们很悲剧地企图去强调一个不存在的旋律,这是个很*的想法。如果他需要旋律,巴赫自己就可以写出更加无比美丽的旋律。
  当然一个人可以无休无止地去分析巴赫的音乐,你可以分析每个音符、每个乐句、和弦、旋律与对位法——所有音乐提供出的、还有存在于真实声音中的事物。无论如何,我只是希望专注于一些小细节,藉此解释巴赫理念的深度,同时指出这些音乐浑然天成的单纯。
  
  第二号组曲——“悲伤而强烈”
  
  这个组曲直接在价值上以其深奥与小调性的悲伤而强烈的感触与第一号组曲形成对比。巴赫在这个前奏曲中开场三个音符的使用,总是让我充满敬畏与赞叹。只是三个音符便构成D小调的完整色调,同时完成了一个五度音程。
  
  当我演奏第二号组曲时,我感觉像个歌唱者,旋律界域扩张或收缩 直到最后整个旋律歇息在单一音符的方式,这种在不同音域的空间性方位空置旋律线的能力,便是巴赫音乐最璀璨而创造性的特征。
  
  这个组曲有一个很棒的萨拉班德舞曲,可能是所有组曲中最最哀伤的,它有着一种特殊的直线与率直,一个音乐的隐痛、像一个入神祷告的人,你不是在为听众演奏这音乐,你是为你自己演奏,听众仅仅只是窃听者,听到的是来自孤寂、来自一个艺术家全然沉浸于音乐时的白热化张力的一瞥。我经常对所有感觉悲伤的人演奏这首萨拉班德。
  
  第三号组曲——“辉煌”
  
  C大调,一个辉煌的调子,它作为基础的音调,所有乐章都从C大调开始与结束。
  
  一些调性瞬间的变迁像晴空中的小云朵,而有些变迁是相当遥远的。持续音是巴赫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有时当巴赫开始环绕持续音的音型,我甚至觉得在肉体上受着苦。比如在D小调的前奏曲,它像一根针穿刺着音乐,像一个鳞翅类学者将一活蝴蝶钉在他的板上,蝴蝶绕着针在痛苦中旋转着,无法让自己获得自由。这就是巴赫运用持续音对我的影响,我也似乎在折磨中旋转于针上,只有当回到主音我才体验到解脱。这就是一直令我赞叹的巴赫天才最精细的截面之一。它以强大的内在力量与一种到达音乐核心还有尽我所能去演奏的渴求来填满我。
  
  第四号组曲——“庄严而不透明”
  
  巴赫大提琴组曲的前三个前奏曲都是以十六分音符的单一节拍写成,但是在以降E大调,一个庄严而不透明的调性写成的第四号组曲中,却是以八分音符进行的,比其它前奏曲慢上一倍的节拍进行。然而无论和声自始至终再怎样美丽,再怎么发展怎么转调,巴赫明白它有变得多少单调起来的危险。
  
  萨拉班德舞曲是我的最爱之一,它有着自己的伴奏旋律。还有吉格舞曲,猛烈、高难度,带着它烈火般的暴躁气质与坚定、不屈不挠的节奏。
  
  第五号组曲——“黑暗”
  
  我已经拉了第五号组曲中的萨拉班德舞曲一辈子,它始终让我赞叹与感到愉悦。这个单音的谱曲仅仅只有几行,但对我而言它却代表了巴赫天才的精髓。它的暗黑的旋律设计如此不寻常地与现代音乐相似。单单第一个乐句体现的想法便如此不可思议,仅仅这里就抵得过许多作曲家成册的作品。这个萨拉班德舞曲的旋律在与你的呼吸同样的速度、同样的节奏、同样的气息与同样的脉动以一路蜿蜒前进。无论我演奏得多慢,我总是感受这个乐章永恒的流动,永恒……对我而言,不管这节奏,这流动步调绵延得多长,一年、两年、十年或一百年,这个速度绝对不可以缓慢下来或增快进行,它应该拥有自己内在的脉动与力量,因此不允许速度的增加与流失,如同平行线永不交*。这个规律鼓动节奏、生命与永恒的触动也是这样在相同的脉动中永远持续。当你结束这首萨拉班德,时间似乎以同样的步调继续着,你的呼吸在同样的节奏中继续着。这些旋绕翻转的旋律线多美呀。
  
  第六号组曲——“阳光”
  
  第六号组曲以D大调写成,是阳光与凯旋的调性。对我而言这是所有调性中最喜悦的,就像触及环宇每个角落的贝多芬《合唱交响曲》的终乐章。巴赫的第六号组曲以胜利、喜悦、人类的统一、友谊与爱的调性写成,这个最后的组曲扬威于全系列之上。它代表大规模的欢乐的统合。第六组曲对我而言就像是大提琴独奏的交响曲,在调性与色彩上,它迥异于其它组曲,但在许多其它的方面,它同时也迥异于所有他所写过的作品。
  
  演奏巴赫,就如同到教堂倾听上帝的声音。我在一个有阳光的日子从事这个组曲的开端,我一直梦想着在一个有阳光的日子走进一座钟声正响着的教堂,刚好巴赫在这个前奏曲中使用了回音效果,一个令我想到钟声在两座教堂中响着的效果,一座很近,另一座离得较远。透过参与这个天才的音乐,我体验了无限的喜悦——六个组曲赋予我的喜悦。
  
  最后的和弦将我引到位于美好的法国小镇弗哲雷的这个教堂。夜晚降临,很冷。夜晚在这样一座大教堂里独处有着一种特殊的感觉——一座建于900年前的教堂,天气很冷,但一个人被那些人类的心灵温暖着。那些人奉献了他们不可置信的努力,创造这座题献给抹大拉的玛利亚的教堂。我想告诉你为什么是在弗哲雷这里,这座特别的教堂里,选择采取大胆的步骤并录制了这些组曲。当我第一次走迸这个教堂,我看见了这个内部建筑的节奏,去除所有奢侈品、毫无巴罗克式的装饰与装饰性的附加物。我看见了线条的朴实与这个圆拱建筑的节奏,这非常强而有力地让我想到巴赫音乐的节奏。对我来说,似乎我找对了地方。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62#

以上翻译不完整,还有很多启发性的东西没译,其中一些小插曲也很有意思,比如他谈到第一次去拜访卡萨尔斯时的情景,以及卡萨尔斯给他的震撼与启发,详见其DVD上下集。
TOP
63#

老罗谈的太高蹈了,我在看dvd的时候就感觉到了。很多演凑家、指挥家在晚年都把音乐谈的太玄了,而其实际演奏的效果还不如当年无知无畏时候的效果。
TOP
64#

《企鹅唱片评鉴》对这套CD的录音演绎评价还是挺到位的。






原帖由 191701985 于 2014-1-9 12:16:00 发表
Kirshbaum,上了企鹅书的当
TOP
65#

对我胃口!!!巴赫三部曲目我都非常喜欢
多谢哩个世界赐予了贝多芬哩个人!!
TOP
66#

中国人改编的大无



刘星用中阮演奏的BACH大无
最后编辑铁血十字 最后编辑于 2014-01-21 15:55:32
TOP
67#

回复 66# 铁血十字 的帖子

楼主这张可以分享一下吗? 这张很少听到。
TOP
68#

回复 67# brg3466 的帖子

TOP
69#

中阮的乐器特点不见了。、、大师,实在是大师!哪种非琴不是筝的琴韵说消失就能消失,你敢不服?
详解zxw2216:
Z:我的名字;  X:希望,信心,信念;  W:Winer;
22:四平八稳,二二得四,二四得八,音译“嗷嗷” ;16:要顺;顺利,无阻;
连起来:我相信我的成功是嗷嗷顺利的!我在获得成功的路途上稳健而畅通!势必达成!
TOP
70#

回复 68# 铁血十字 的帖子

多谢!
TOP
71#

原帖由 铁血十字 于 2014-1-22 8:54:00 发表
http://www.xiami.com/album/42567 ... 09.6856557.7.5FOmqu
虾米上能听到。


我只想说:真TM好听!比古典吉他的版本好听。有人赞同么?
TOP
72#

我个人认为,对巴赫作品的演绎,尤其像大无、小无这些,创新未尝不可,但我觉得认真聆听经典更重要,
像卡萨尔斯,富尼埃,斯塔克,米尔斯坦这些高峰在那里,认真“研究”和琢磨这些经典版本更重要的,
不是不推荐新版本,对新版本的学习要建立在打好基础之上。
很多新版本确实有创新,但也有商业上的考虑的,很多没有经过时间的考验,在艺术上不一定具有很高的价值,
要把时间花在对那些历史上的经典版本的学习上。呵呵,我是比较保守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3#

嗯,同意。我不是从传统演绎的层面来比较的,只是在“另类演绎”的范围中来比较。
毕竟,为四弦弓弦乐器创作的乐曲,移植到其它拨弦乐器上,都只是一种权宜之计。
TOP
74#

王健谈巴赫大提琴组曲(转贴)

巴赫创作的6部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无疑是古典音乐的核心曲目。王健已经成为世界各地音乐厅里让人熟悉的面孔,他作为音乐会独奏家和室内乐演奏家经常得到很高的评价。这个录音为巴赫组曲代来了永恒的现代气息。一种沉思的,几乎是冥想的风格的演出,伴随着让人兴趣盎然的青年音乐家强烈的个性。
  史密斯:在你作为大提琴家成长过程中,巴赫的组曲对你意味着什么?
  王健:我的父亲是一个大提琴家,演奏的几乎全是古典音乐,但是我起初对巴赫的作品并没有特别强烈的反响。对于我,它是美好的,但太复杂,不象一些其他的大提琴音乐有很多的旋律。在9到10岁的时候,我开始公开演奏巴赫——不是整个的组曲,一次只演奏2-3个乐章。在《从毛泽东到莫扎特》这部记录片中亮相后,我成了“橱窗”里的孩子,一个星期要公开演奏3到4次。
  我还记得有一次为几个德国音乐家演奏巴赫,出现了记忆失误。我开始在舞台上哭泣,台下的人跑过来拥抱我,吻我,但这只是让我感觉更家困窘(当中国人心烦或者困窘的时候,你不要管他们。你要假装没有注意到他们的困窘)。其中的一位对我说(是后来被翻译过来的):“这是最难记忆的东西,不要感觉羞愧。你奏出了动听的音乐。”
  随着演奏巴赫组曲次数的增多,我演奏得越来越好。它们成为我灵魂的避难所。我知道它听起来非常严肃,但这是为我为自己演奏的音乐。在我演奏了很多的协奏曲,感觉疲惫的时候,当我厌烦音乐的时候,我就独自演奏巴赫。接着,所有的东西变纯净了,我的灵感也回来了。
  史:这么多年来,你处理巴赫音乐的方式是如何深化的?
  王:一开始,我试图像歌曲一样演奏这些组曲,让它们听起来很优美。但是到了我20多岁,它们不仅仅是优美,还有我们在现实世界中不能实现的理想境界。对于我来说,这是朝向另一个精神世界的观望。此后,我开始改变演出方式,我注意到其他人也是这样做的。从中,我得到了像马勒交响曲那样巨大的感染。音乐从心灵开始,就像我们为自己演奏的旋律。它就像生命,是以细胞为单位生长起来的。
  史:你出生在中国,却居住在西方。作为一个艺术家,在这两个世界之间,你把你自己放在什么位置?
  王:我不知道其他人如何感觉我,但我认为自己处在两个世界之间。我在16岁的时候离开中国,以后一直生活在西方。在国外的头一些年,从16岁到20岁,这是我个性成熟的阶段。在我看来,我已经非常美国化了,但是我很大一部分还是中国式的。
  史:中国式的部分对于你意味着什么?
  王:除了演奏大提琴,我做得最多的事情是读了很多中国的书籍,有时在床上用手电筒看。我不能把我称做学者,但我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有比较深的掌握。然而,音乐是一种语言,有它自己的风格和习惯。一个伟大的作家可以写出一部伟大的书,尽管是用他精通的语言,但是里面的信息是关于人性本身的。我不能说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成为一个不同的艺术家,因为我认为音乐同样是关乎人性的。
  史:尽管如此,你给这部组曲带来了不同的文化背景的诠释。巴赫毕竟不是中国人,那么你如何在他的音乐中表明自己的东西?
  王:巴赫的音乐有很多旋律表现了中国人的生活哲学,比如谦逊、愿望不要成为欲望、喜爱但不一定占有。这都是中国人的处世哲学。因为我在这些价值观中长大,这些东西我感觉很亲切。巴赫的音乐让我更加确信这些人生理念。我不知道德国人如何感觉,但我可以告诉你,巴赫的音乐完全打动了我,我可以用我的方式理解他要诉说的东西。没有德国血统或者没有与巴赫有共同的宗教信仰,我并不感到紧张,相反我很自信,因为他的音乐深深地触动了我。
  史:促使你形成这样的看法用了多长时间?
  王:我想说,形成这样想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部电影Tous les Matins du Monde。让我感动的一个场景是,当Saint Colombe坐下来开始演奏,想起他的妻子刚刚去世……朴素的音乐响起,触动我的神经,我流下了泪水。从那时起,我听了很多的巴洛克音乐。我感觉它们很像中国的诗歌。你知道,一些协奏曲就像小说,有迷人的、奇异的故事。当你读20个字的中国五言绝句,你会得到完全不同的感觉,在那4行诗中,每行有5个字,你得到了微观的宇宙,那样浓厚,那样淳朴,让你感觉整个世界更加和谐。
  史:你定居在西方,但经常去中国演出。在你的艺术和你的观众那里,这样的背景的重要性有多大,?
  王:我感觉很幸运。我能演奏我的音乐,与其他人分享我所珍爱的东西。如果你去看我的上一代人,他们在文化革命中失去了所有的东西。我可以告诉你,我们有伟大的艺术家,但是他们没有机会做想做的事情。最近,我读了一篇中文的评论文章,它说:“中国的表演者已经与西方最伟大的名字并列,我们可以安心地说,我们的艺术家与他们一样伟大。”
  中国人欣赏巴赫组曲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他们尽管理解它而且喜欢它,却总是把它当作别人的东西。我认为这就是我所要做的,如果足够多的人听我演奏并说:“他很像我们”,我就有能力推倒这个藩篱。
  事实证明巴赫的六首无伴奏组曲在中提琴上演奏同样辉煌,现代众多提琴教育工作者多采取“移植”的方法进行编谱,提高了一个八度的组曲并没有改变巴赫作曲的初衷,反而使这留守无伴奏组曲更加为人所熟知。这也体现出巴赫这个作曲家的伟大,不愧为古典音乐史上的一代宗师。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5#

最近有空的话,把过年期间收的碟子上点图,以后也会随时更新
TOP
76#

莫扎特全套弦乐五重奏,西德PDO无字
DSCF3587.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4/2/18 10:11:05 上传)

DSCF3587.JPG

TOP
77#

西德PDO无码,本来准备买里秃那一版的,点错了
DSCF3588.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4/2/18 10:14:29 上传)

DSCF3588.JPG

TOP
78#

Boskovsky和Lili Kraus,新星堂98年再版的全套10首贝小奏,首版是91年的环保装
DSCF3589.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4/2/18 10:18:07 上传)

DSCF3589.JPG

TOP
79#

莫扎特27小奏,98年再版,和上面那套贝小奏一样,是单声道的,不过依旧算是值得一听的一版
DSCF3590.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4/2/18 10:24:45 上传)

DSCF3590.JPG

TOP
80#

楼主收的都是老的碟片,不容易,今天都不常见了,非常不错 !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