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说说声音的“快”与“慢”,透明和音染,密度与贵气,请高手指导 [复制链接]

查看: 27891|回复: 90
11#

原帖由 白了头一夜间 于 2013-9-2 20:24:00 发表
虽然我知道“慢”不一定就是好,但是我听过的很多相对低价系统的“快”往往是代表了“少”,而那些相对高价系统的“多”往往也脱离不了一个“吵”。




这倒是很典型和普遍的情况。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12#

-

再把关于声音透明和音染,以及色彩感的表达的讨论,移过来-----


-

镁声组建和调整音响系统,认为系统应该高度透明、无染色,碟片是什么内容、风格,就出什么声音;注重细节、线条和动态,更要注重色彩感和跃动感(微动态),尤其注重音乐内涵和情感的表达。                    

1

在QQ群里交流,很多朋友反问,什么是色彩感?又或者:即要透明,又要色彩,你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何况你的三大件都是清一色的胆机,音染这么多,怎么能做到透明呢?

2

我想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如果碟片的内容是一只鸡蛋,音响系统就是烹调的方法。你可以煎炒焖炸油盐酱醋重口味,但就失去了仔细分辨不同来源的鸡蛋本身的味道的可能性。

3

而我喜欢吃纯净水煮蛋,尤其是正宗土鸡蛋散发出的诱人香味,是任何调料都无法替代的。音乐的色彩感就是鸡蛋散发出的香味。系统越透明,鸡蛋的香味就越真实浓郁,香型的变化也更多。

4

再拿品红酒做比方(镁声没出息,不是吃就是喝):只有纯净透明的高脚杯,才能更好品出红酒自身的味道。我们说这种红酒味道丰厚浓郁,其实和透明的玻璃杯并不矛盾。

5

色彩感是系统表达各种乐器特征音色的能力,而不是染色。不要误认为某些直白的中低档监听系统就是透明,这类器材就像是普通自来水,会把土鸡蛋本身的香味都给冲淡了,也算一种无形的“音染”吧。但对于录音师来说,似乎更注重各声部的比例量感和动态,所以对于色彩感的表达,不像民用器材那么追求到极致。

6

至于胆机“音染”重的说法,是相对于中低价位的产品而言。其实顶级胆机的速度、瞬态、透明度、控制力,都和同等价位的石机相差无几,更有石机所欠缺的丰富的色彩感。可惜的是,色彩感无法测试量化,在放大器的指标中无一席之地。

7

色彩感似乎是和偶次谐波有关,是真实乐器发声的泛音部分,决定着乐器的音色。虽然现代录音制作技术可以任意改变录音的音色,但这就像化妆一样,始终不如天生丽质来得自然和动人。胆机的偶次谐波比石机丰富,自然更有利于色彩感的表现。

8

至于说到胆机失真大,其实是评价放大器失真的指标不全面。对于正弦波单音信号的放大,胆机失真的数据比石机差,但对于泛音丰富的音乐信号的放大,胆机显然更有优势。如果对泛音的综合保真放大能力能够测量的话,胆机的数据就应该会比石机好很多了。

9

镁声不是专业人士,零零碎碎说了这么多,目的是抛砖引玉,请专家批评指导。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13#

=
就事论事来说吧:-
之前我用过老款诗醉总理14前级,是很舒缓唯美的声音,各种乐器似乎都笼罩着夕阳的余晖。但播放打击乐,就有拖泥带水的感觉。-
后来用新款的诗醉ET3前级,如果播放打击乐,和石机一样干净利落,没人听得出是胆机的效果。而播放古典,提琴的松香味、铜管的辉煌感,也都能表现得淋漓尽致。我才知道,染色和色彩感是两个概念。
-
尤其是播放交响,各种乐器带着各自丰富的泛音,仿佛一张五彩缤纷的油画。同样的碟片去别人的石机系统播放,哪怕是细节更多、动态更大、结像更好、音场更宽,也觉得画面色彩不够丰富。
-
又升级了诗醉更贵的旗舰前级GAT,和ET3前级来对比,三频分布和声底几乎没变,只是色彩感和密度进一步加强。由此也说明,越是高档的器材,对乐器色彩的反应越强烈。
-
我是永远不会嫌系统的色彩感会过头。因为即使这套以色彩感自得的系统,播放最经典、音效最好的古典吉他录音,听起来也不如自己弹一把几百元的雅马哈的色彩感更好(技巧就不提了,呵呵)。每次去厦门,最期待的就是去钢琴博物馆围在斯坦威旁边听“鼓浪屿之波”,那种感受——每个音符仿佛都是拖着小尾巴的精灵,带着丰富的表情和色彩从反射板飞出来,令人感动不已。这样的感受,是任何天价器材都无法给予的。

所以我觉得,色彩感越好,越接近真实乐器。
最后编辑镁声绕梁 最后编辑于 2013-09-03 00:38:34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14#

我的经验,如果系统听到觉得“快”的声音应该是不对的。真正速度快的系统,听到的声音会是非常清晰的,每个细节都会一清二楚、非常鲜活,音乐的起伏非常迅速而自然,有像听现场的感觉,所以这个时候人的听感反而是觉得慢的。但是否所有听感觉得“慢”的系统都是系统“快”的表现呢?我觉得当然是否定的,因为在我目前听过的系统来说,真正达到“快”的标准的暂时还只能听到一个,当然这个不是我自己的系统,要达到这个目标还真的要再花好多金钱、时间才行啊。
TOP
15#

拜托别放谬论了,说的越多错的越多。
我还没见到哪位大烧隔三岔五得像哥伦布一样兴奋的,洋洋洒洒数百字。
TOP
16#

CJ带有自己的(所谓金黄色彩)音色,色彩好是否指如加了张黄色的㡳色片呢?,

色彩感强(好)是否指对比、区别•••••••••••也就是钢琴带木和钢线声、小提琴带钢丝和马尾和木的声、鼓带皮和木的声••••••••••••••?
TOP
17#

我觉得声音快与慢是由低音的多少决定的,如5寸的小书架与15寸的大落地出来的声音。
TOP
18#

原帖由 我爱LP 于 2013-9-3 0:51:00 发表
我的经验,如果系统听到觉得“快”的声音应该是不对的。真正速度快的系统,听到的声音会是非常清晰的,每个细节都会一清二楚、非常鲜活,音乐的起伏非常迅速而自然,有像听现场的感觉,所以这个时候人的听感反而是觉得慢的。但是否所有听感觉得“慢”的系统都是系统“快”的表现呢?我觉得当然是否定的,因为在我目前听过的系统来说,真正达到“快”的标准的暂时还只能听到一个,当然这个不是我自己的系统,要达到这个目标还真的要
有同感!我也喜欢听比较“慢”而又干净的声音。
器材无止境,理性发烧是正道!
TOP
19#

原帖由 白了头一夜间 于 2013-9-2 20:24:00 发表
虽然我知道“慢”不一定就是好,但是我听过的很多相对低价系统的“快”往往是代表了“少”,而那些相对高价系统的“多”往往也脱离不了一个“吵”。

然也
除却西电不是线!http://shop34851791.taobao.com/
TOP
20#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把数学物理学科应用到制箱方法中,将她们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