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0款AE书架音箱彻底研究试听》(图文转载) [复制链接]

查看: 8265|回复: 21
11#

原帖由 hutuchong 于 2013-6-2 23:08:00 发表
ae是好箱,只是难推。我用音乐之旅eci5-mk2推动ae2,效果一般般。不知你这一次试听用的是什么功放?

曾用过Sim Audio的入门合并搭配过,整体听感平衡感不错,如您所说,AE的箱子是需要花一些时间耐心把玩的,素质底子都很好,我们还未发现~~
TOP
12#

在Compact 1上市之前,Neo是AE旗下暢銷的入門喇叭,不過現在這個超值入門喇叭的名號,給Compact 1小老弟給搶去了。Neo One目前是第二代產品,AE似乎刻意要強調新款式,所以命名為NeoV2 One,讓大家一看就知道那是Version 2的新款。

NeoV2 One的箱體相對還是傳統,方正但瘦高的音箱,外觀頗為簡潔,前障板兩邊修成圓弧狀,賦予傳統造型多一點新鮮感,而且為了讓面板更簡潔,面網固定改用磁鐵吸附,這樣前障板就不會有固定網罩的孔洞。比起Compact 1,NeoV2 One的高音般體顯得很不一樣,換上尖鼻子高音,中低音單體尺寸和AE 1 Classic一樣,都是五吋,懸邊也同樣是泡棉懸邊,只是振膜材質是單純的鋁合金振膜,而不是像AE1 Classic的複合式三明治振膜。還有,NeoV2 One的喇叭端子也和AE1 Classic一樣「復古」,看起來有點陽春,我猜如果懂得DIY的朋友,可能會想把這個零件換掉,不過這喇叭端子外觀陽春歸陽春,用起來卻是很順手。


拿NeoV2 One與AE1 Classic相比較,一樣不太公平,兩者價差頗大,但是實際聽起來走向卻很不一樣,AE1 Classic講究精準,擺位調整都很敏感,但NeoV2 One倒是很「親民」,輕鬆擺放就有模有樣,音場深度與透明感自然不及AE1 Classic,但卻多了一分濃郁感,質地比較軟調,比起AE1 Classic少了一些鮮明感,但聽感卻是頗為輕鬆。低頻延伸標示到45Hz,感覺有些誇張,但低頻量感表現倒是不錯。


和小老弟Compact 1一樣,音量催逼略有限制,在倉庫二十餘平米的大空間,如果開大聲坐遠一點聽,中低頻略顯混亂,適度把聆聽距離拉近,用適當的音量聆聽,NeoV2 One就能表現得均衡舒服。適度的音量是什麼意思?代表NeoV2 One不能大聲聽嗎?不是的,用近場聆聽還是可以讓NeoV2 One的音量轟翻天,只是這款書架喇叭不像AE1 Classic那麼耐操,可以用大功率拼很大聲,依然穩紮穩打,不顯混亂。


NeoV2 One的中低音單體尺寸和AE 1 Classic一樣,都是五吋,懸邊也同樣是泡棉懸邊,只是振膜材質是單純的鋁合金振膜。



第一首聽Richie Lee Jones「Pop Pop」專輯裡的「My One and Only Love」,吉他的撥奏顆粒和Compact 1相似,音像龐大,可是NeoV2 One略為高明,中高頻的解析力比較好,指尖撥奏的細節多一些,真實感更好,不過與AE1 Classic比較起來,細節的解析力還是弱一些。Richie Lee Jones的嗓音在NeoV2 One聽起來嬌嬌嫩嫩,顯得有些「甜」,而AE 1 Classic就沒那麼嬌媚,而是直接感受Riche Lee Jones的嗓音。或者說,NeoV2 One聽Richie Lee Jones比較像個「小女人」,而AE 1 Classic則讓Richie Lee Jonse更顯得出個性。


接下來聽阿格麗希與史瓦茲伯格合作的「法朗克小提琴奏鳴曲」,弱奏的鋼琴在NeoV2 One顯得很溫和,觸鍵軟軟地,感覺沒有重量,很有印象派的氣氛,小提琴浮現時則帶著嬌柔的面貌,這段弱音開頭在NeoV2 One聽起來很美,我等著強奏樂段考驗,NeoV2 One沒有軟腳,鋼琴猛力一轉,份量充足,沒有因為力道轉強而軟腳,鋼琴的音符顆粒分明,小提琴則婉轉呢喃。換上AE 1 Classic比較,鑑聽喇叭刻畫鮮明,強弱對比更大,但如果講究氣氛,NeoV2 One也很不錯。


聆聽阿格麗希演奏的「蕭士塔高維奇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鋼琴由高而低,再扶搖直上,銅管幫忙推一把,導入主題,接著小提琴、大提琴分別呈現主題,然後鋼琴加入,引發紛擾對抗的場面,音樂很精彩,推NeoV2 One的LAV 60 MKII控制力很好,讓NeoV2 One呈現很好的音樂層次,喇叭低頻下潛稍感不足,但量感卻足夠,維持均衡的聽感,銅管吹奏新的主題有著很好的厚度,與鋼琴相互抗衡。用這首曲子比對AE1 Classic,更顯得NeoV2 One偏軟質舒服的調性,換上AE1 Classic時,音樂鮮烈有勁,協奏曲裡相互抗衡的力道強悍。或者說,用NeoV2 One來聽這首曲子,音樂比較有親和力,而AE1 Classic則顯得很有侵略性。

位居AE旗下入門「稍」進階書架喇叭,NeoV2 One稱職地拉開與Compact 1的距離,它維持舒適軟質、容易親近的調性,搭配擺位問題也不大,低頻量感更增,中高頻細節也更多一些。可是與AE1 Classic比較起來,NeoV2 One少了些鑑聽味,多了些容易親近的特質。


器材規格

AE NeoV2 One
使用單體:25mm Vifa釹磁鐵高音×1,130m鋁合金盆中低音×1
頻率響應:60Hz~40kHz±3dB

靈敏度:89dB

阻抗:8歐姆

尺寸:357×182×231mm(H×W×D)

重量:5.5kg
建議售價:5297元
TOP
13#

几年前买了一套EVO系列的箱子做AV。个人觉得,EVO箱子的素质,相对NEO,更平均,至少高音没有那么飚,低音也更厚实。当然,细腻度有点欠缺,不过,做AV刚好。可惜停产了。
TOP
14#

原帖由 afternoon 于 2013-6-3 16:16:00 发表
几年前买了一套EVO系列的箱子做AV。个人觉得,EVO箱子的素质,相对NEO,更平均,至少高音没有那么飚,低音也更厚实。当然,细腻度有点欠缺,不过,做AV刚好。可惜停产了。

价格定位很实在,各型号的分工也很明确,推广等综合原因AE在烧友的心中份量越来越少。可惜了。
TOP
15#

AE的一项技术坚持,也是令我们感动的,泡棉悬边,极容易获取相对其它悬边更Q的低频。AE的坚持在现代发烧音响的标准冲击下逐渐变为“固执”,泡棉悬边的保养维护,使用稳定周期,都在烧友入手前的考虑之中。当各传统大厂都在寻求技术突路径的同时,AE为何不能稍微“变通”一下?
TOP
16#

一系列AE書架喇叭聽過來,大約是挑選每一個「系列」最小型的書架喇叭,所以入門進階的順序分別是Compact、Neo與Aelite,而Aelite系列尺寸最小的書架喇叭就稱為Aelite 1。

水滴形音箱

與Compact和Neo比較起來,Aelite 1的箱體顯然製作成本昂貴許多,Compact與Neo依然是方方正正的傳統造型,木工比較簡單,而Aelite 1則換成水滴式音箱,兩側板採弧線造型,面寬背窄,箱體優雅地向後收尾。水滴造型的音箱可不是單純為了好看,而是聲學考量,利用複雜的箱體結構,消除箱體內部的平行面,打散箱體駐波,降低箱音對音樂再生造成染色。AE這樣的做法並不算新鮮,很多品牌的高階喇叭都這麼做,但Aelite 1卻還維持相對「平價」,這家英國公司追求「產品超值」確實不遺餘力。

原廠對Aelite系列的定位是「買得起的Hi End」,不僅箱體比照高階喇叭的水滴造型,單體也更為講究,不過好料都藏在裡面,外表看不出來。譬如Aelite 1的中低音單體,尺寸和AE1 Classic一樣,都是110mm的中低音單體,一樣是泡棉懸邊,只有振膜換成鋁合金材質,而不是AE1 Classic的鋁合金三明治振膜。咦?價格較低的NeoV2 One不也是相同的鋁合金振膜嗎?Aelite 1哪裡比較講究?好料藏在裡面,和NeoV2 One一樣是鋁合金振膜單體,但Aelite 1的單體採用一體成形的合金框體,強度高,散熱性能也更好。


Aelite 1使用25mm釹磁鐵絲質軟半球高音,內部另外設計特殊阻尼。110mm中低音鋁合金振膜單體強調長衝程音圈,代表Aelite 1比起小老弟們應該更「耐操」。Aelite 1所配置兩只單體全部都有防磁處理,代表您可以讓喇叭靠近電視擺放,而不會對畫面有所干擾。原廠標示功率89dB,不過實際聽起來好像沒那麼難推,至少比AE1 Classic好處理多了。Aelite 1還配備Bi-Wire端子,這次更顯出Affordable Hi End的特色,至少沒看到普通的塑膠喇叭端子,換上鍍金喇叭端子,跳線銅片也「合乎預期」。不過我總提醒發燒友,銅片看起來壯觀,實際上效果並不好,如果可以的話,剪一段單價稍高的喇叭線當跳線,可以明顯聽出聲音升級的效果,而且花費不多。


Aelite 1使用25mm釹磁鐵絲質軟半球高音,內部有特殊設計的阻尼物質。



110mm中低音鋁合金振膜單體強調長衝程音圈,而且與高音單體都有防磁處理,代表可以靠近電視擺放,而不會對畫面有所干擾。


音染低 聲音更為通透

第一首聽Richie Lee Jones的「Pop Pop」第一軌「My One and Only Love」,因為之前聽謝宇威調整過擺位,錄音中左右分離感更為凸顯,前奏的尼龍吉他Solo位置偏右,低音大提琴的牛筋撥奏偏左,而Richie Lee Jones的歌聲則位於正中央,Aelite 1很清楚地把錄音的設定表現出來,定位清晰不輸AE1 Classic,可是線條的鮮明度還是沒有鑑聽喇叭那麼強烈,音符顆粒帶著些許柔和的邊緣。低頻量感似乎沒有NeoV2 One那麼多,但線條感更好,連帶低頻下沈的力道也好一些,密度也更高,我想這還是拜水滴箱體所賜,較低的音箱染色,呈現更清晰的音樂通透感。


耐得住大音壓


 

第二首聆聽阿格麗希與史瓦茲伯格合作的「法朗克小提琴奏鳴曲」,音樂從弱到強,對比很大,也考驗喇叭的動態範圍,用之前習慣的音量聆聽,感覺Aelite 1好像聲音比較小,把音量略為增加,讓弱奏(piano)清晰些,本來有些擔心強奏會不會把喇叭操過頭,還好,Aelite 1過關!鋼琴猛力轉入強奏(forte),Aelite 1沒有被大音量壓垮,呈現出豐富的音樂色彩,鋼琴的顆粒清晰中帶著適度的暈黃感,增添了樂曲的印象派色彩。喔,我說暈黃感不是講喇叭有染色,這裡鋼琴彈奏本來就會有這些音色上的變化,透過指尖觸鍵力道的控制,表現法朗克想表達的音樂色彩。


細節表現水準以上

 
接下來是阿格麗希演奏的「蕭士塔高維奇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Aelite 1在細節的表現上,確實比NeoV2 One與Compact 1來得好,一開始鋼琴珠玉般的高低起伏,我們不僅可以聽見清晰分明的鋼琴顆粒,共鳴尾韻也適度地展現。弦樂群從右方掀起,然後大提琴與小提琴聲部交織,左右呼應,迎接鋼琴進入,這些層次感都直追AE1 Classic這位老大哥,通透感也很好。

總體來說,Aelite 1作為「入門進階」版,增加的是更豐富的細節與更通透的音場,雖然規模感與定位感沒有AE1 Classic那麼強,可是卻是很容易感受與NeoV2 One與Compact 1的差距。不過Aelite 1因為性能提升,調整要多下點功夫,如果隨便擺擺,說不定整體表現比Compact 1還糟,我剛聽Aelite 1也有誤會,怎麼昂貴喇叭比入門喇叭差,但越是調整,越能感受「進階」的音響性能。

器材規格

使用單體:25mm釹磁鐵高音×1,110mm中低音×1

頻率響應:40Hz~23kHz

靈敏度:89dB

阻抗:8歐姆

尺寸:186×291×231mm(W×H×D)

重量:6kg
建議售價:7989元
TOP
17#

如果您從數據規格上來看,一定會覺得奇怪,怎麼Radiance 1比Aelite 1等級更高,但頻率響應卻沒有全面勝出,至少低頻Radiance 1標示的50Hz,就比Aelite 1的40Hz還要遜色?很抱歉,規格還包括測試條件,原廠標示規格一定「有所本」,但沒講清楚測試條件,很多數據看起來都會「失真」。不能看數據挑喇叭,那想買該怎麼選?請善用您的耳朵,聽過喜歡最準!

可說是最接近AE1的產品

Radiance系列是僅次於Reference系列的家用版本,所以Radiance 1的身價也很接近AE1 Classic,兩者的比對也相對公平一些。根據原廠的資料顯示,Radiance系列可說是最接近AE1經典設計的產品,許多設計的經驗都直接傳承AE1,而AE還投入三年的時間研究開發,才催生Radiance系列。

從外觀上來看,Radiance 1和Aelite 1一樣,都採用比較複雜的水滴式箱體,透過不平行面消除箱體內部駐波,圓弧側板同時可強化箱體強度,減少共振造成音染。不過Radiance 1比Aelite 1更高大一些,面板尺寸則差不多,像是抽高了的Aelite 1。背後喇叭端子一樣是鍍金端子,而且採Bi-wire連接,中間有厚重銅片。和我在Aelite 1評論中的建議一樣,跳線銅片雖然好看,但實際上聲音並不好,建議自己DIY跳線取代銅片,不過我聽的時候為了原汁原味,沒有換跳線,還是用原廠的銅片。


Radiance 1的高音單體選用38mm大尺寸環狀輻射高音,中央有DXT導波相位錐,那是Vifa的專利之一。高音單體安裝在淺號角當中,可提昇效率。右圖是單體背面,還有個特殊的圓形凸出物。


高音單體裝在淺號角中

Radiance 1依然是二音路低音反射式設計,似乎AE旗下喇叭都是如此。高音單體選用38mm大尺寸釹磁鐵引擎尖鼻子高音,中央有DXT導波相位錐,那是Vifa的專利之一,而且高音單體安裝在淺號角當中,設計明顯比Aelite 1複雜許多。中低音單體則是130mm鋁合金振膜單體,應當與Aelite 1相同,但尺寸略大,不過喇叭懸邊倒是和Aelite 1與AE1 Classic都不一樣,捨棄泡棉懸邊,換上橡膠懸邊。承受功率達150瓦,比Aelite 1的100瓦高,但比AE1 Classic的200瓦要低。標示效率88dB,本來以為和AE1 Classic一樣難推,不過實際聽起來感覺Radiance 1驅動起來比較輕鬆些。

五款AE喇叭試聽條件都相同,用Linear Acoustic LAV 60 MKII驅動,訊源則是Audiomeca CD轉盤/DAC。可能因為高音採用淺號角導波設計,Radiance 1的擺位方式也和其他 AE喇叭不一樣,其他四對AE喇叭在試聽時都有調整Toe-in角度,但Radiance 1經過幾度調整後,竟然讓喇叭沒有Toe-in,這樣音場最寬,音像也最凝聚。以上擺位參考是在U-Audio編輯部試聽最後的結果,和讀者們實際的設定未必相同,因為擺位最終和空間聲響有關,只是一樣都聽AE的書架喇叭,最後每一對的擺位都不近相同,倒是很有趣的結果。


聲音的個性也最接近AE1 Classic

調整好喇叭擺位,先聽Richie Lee Jones「Pop Pop」專輯的「My One and Only Love」,Radiance 1的定位感很強,尼龍吉他在左,接著低音大提琴牛筋撥奏在右,跟著Richhie Lee Jones的歌聲居中,把三位樂手的位置巧妙地標示出來,彷彿音場中浮現了畫面,線條刻畫之清晰,真的追得上AE1 Classic,可是以線條鮮明度來說,還是AE1 Classic更勝一籌,但如果您喜歡比較慵懶、比較嬌媚的Richie Lee Jones,那麼您會比較喜歡Radiance 1,反之,如果您就是要逼真寫實,優點缺點並呈,那麼AE1 Classic比較合您的口味。這首曲子的中低頻量感很多,Radiance 1也適度反應錄音的內涵,低頻段速度感很快,但不失柔軟度,相較之下,AE1 Classic似乎速度更快、更準,但少了一點暖暖地、懶洋洋的味道。




強奏的轉折表現優


第二首播放的是阿格麗希與史瓦茲伯格合作的「法朗克小提琴奏鳴曲」,通透的音場讓開始的弱奏彷彿漂浮在空中,小提琴則悄悄地浮現,輕的音符幾乎沒有重量,把印象派的氣氛描寫得很好,我看音量還不小,不急著再加大音量,看強奏的轉折會如何?很好,輕騎過關,鋼琴的重量恰當地表現,左手分解和弦如波浪一般走著,但音符顆粒維持得很好,沒有模糊混亂,當然,這有一部份功勞要靠LAV 60 MKII,控制力很好,讓我不去想究竟是喇叭亂還是擴大機亂。小提琴高音部帶有適當的張力,緊繃卻不會聽來緊張,牽動聆聽的情緒隨著音樂旋律高低起伏。




真實感堪與AE1 Classic相提並論

最後一首聽阿格麗希演奏的「蕭士塔高維奇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鋼琴開始的快速起伏,顆粒清晰,Radiance 1還帶有豐富的細節,鋼琴共鳴的尾韻訊息豐富,從指尖重擊瞬間的延伸出來的細節,呈現擬真的鋼琴質地,音樂規模感很大,真實感堪與AE1 Classic相提並論,只是音質稍微軟調,低頻比AE1 Classic更鬆Q些,銅管也比較厚實,沒有AE1 Classic那麼鮮明嘹亮。以蕭士塔高維奇的曲子來說,緊繃一點可能比較接近音樂的旨趣,可是Radiance 1適當的柔軟度,增添了聆聽的愉悅感。

雖然Radiance 1的身價比AE1 Classic便宜些,但聲音表現卻非常接近,鑑聽性格沒那麼濃,多一點柔軟,可是卻更容易親近。以名氣來說,AE1 Classic當然比較響叮噹,可是Radiance 1融入了新的箱體結構設計,加上更新穎的單體,聲音更有現代感,不讓AE1 Classic專美於前。要在這兩對喇叭之間抉擇,說實在的要靠讀者實際聆聽判斷,喜歡帶點柔美個性者,可能Radiance 1比較適合,如果真的是要「黑白分明」,那就是AE1 Classic了。



器材規格

Radiance 1
使用單體:38mm Vifa高音×1,130mm鋁合金盆單中低音×1

頻率響應:50Hz~45kHz±3dB

阻抗:8歐姆

靈敏度:88dB

尺寸:320×185×250mm

重量:5.5Kg
建議售價:11320元
最后编辑名琅庄 最后编辑于 2013-06-05 16:13:38
TOP
18#

先前「徹底研究」Acoustic Energy(以下簡稱AE)旗下書架喇叭的專題,已經進行了5款喇叭,分別是AE1 Classic、Radiance 1、Aelite 1、NeoV2 One與Compact 1,這5款在AE產品線中屬於價位較低的機型,我們以AE1 Classic為標準,比較其他4款喇叭和傳奇經典AE之聲的AE1 Classic有什麼差別。接下來是另外5款喇叭的試聽,包括專業用途的Pro Sat與AE22 Passive,參考級的Reference 2與Reference 1,以及經典AE1第三代特別版的AE1 MKIII SE,他們的價位明顯比先前5款高出不少。這一次我們先來看AE的旗艦書架喇叭AE1 mkIII SE。

AE旗艦小喇叭

AE1可說是AE的創業之作,不僅穩固AE的名號與基礎,更藉此打下半壁江山,是AE最具代表性的產品,從AE直到現在都還繼續推出復刻版的AE1,並命名為AE1 Classic,AE1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既然AE1如此經典,AE在推出歷代AE1的時候,相信都是以最嚴謹態度去設計,小心翼翼絕不能砸壞了招牌。

mkIII表示是AE1的第三代,而SE則是Special Edition特別版的意思,是從AE1 mkIII加以精進而來。我在網路上查了一下AE1的演進,發現AE1 mkII的外型和AE1差異不大,mkII變成了木皮外觀與bi-wire連接。但到了AE1 mkIII則是大改款,看起來是完全不同的喇叭,當然價格也一翻數倍。AE1 mkIII讓AE1精緻化、典雅化,也高級化。它的外表面木皮或鋼琴烤漆,甚至可以接受訂製色,面板則是金屬光澤銀灰色障板,搭配同樣銀灰色的低音單體振膜顯的相得益彰。

超紮實的重量級音箱

AE1 mkIII SE有何特別之處?它最特別的地方,莫過於「特別」重!AE1 mkIII SE的體積不大,高度31公分,還算是比較小型的書架喇叭,但每支重量10公斤,非常沈重。它的重量大半來自音箱。前障板是12 mm厚的鋁板,用來固定高音與低音,可增加剛性,表面還塗上厚厚的銀灰色漆,具有阻尼效用,可幫助吸震。箱體則使用至少18 mm的MDF板製作,內部並加以強化支撐,可減少箱體共振,因此當我用手指輕敲AE1 mkIII SE的音箱,只會聽到「扣扣」聲,而不是有共振的「空空」聲,音箱紮實的程度令人咋舌。


單體部分,AE1 mkIII SE的使用1吋Vifa高音與5吋鋁合金低音。分音器部分,SE版的分音器經過重新設計,簡化電路,並拿掉所有電阻,讓訊號傳輸更暢行無阻,反應更靈敏。

厚實的音樂線條

試聽時搭配的擴大機為Linear Acoustic的LAV-60 MKII綜合擴大機,訊源則是Audiomeca的CD轉盤與DAC。該拿什麼喇叭做比較呢?U-Audio聆聽室裡有Capriccio Continuo的Admonitor Preference Plus,它的價格比AE1 mkIII SE高了一些,但相去不遠,就拿來做參考機吧!




鮑羅定弦樂四重奏

一經比較,AE1 mkIII SE與Admonitor Preference Plus可說是兩種不同的典型,沒辦法分出高下,若用法國紅酒來形容,AE1 mkIII SE像是濃郁醇厚的波爾多,Admonitor Preference Plus則是明亮奔放的勃根地,各有不同的風味。首先聆聽鮑羅定弦樂四重奏演奏舒伯特的d小調弦樂四重奏《死與少女》,弦樂線條不以光澤見長,而是充分表現出縝密的紋理,與具有紮實厚度的音樂線條,也因此,大提琴的琴腔共鳴感顯得特別豐潤,濃郁的鼻音,音色也變得更為甜美。低頻特別有彈性,則是AE1 mkIII SE另外附贈的優點,這使得AE1 mkIII SE雖不明亮也很有活力,而不滯悶。
基本上,AE1 mkIII SE的音色就是很標準的英國味,來自英國的AE將其旗艦書架喇叭定位在這樣的聽感,倒是名正言順也絕對是「政治正確」,它就像是電影「BJ單身日記」中的英國紳士馬克達西(英國影帝Colin Firth飾演),外表示成熟內斂質,內心蘊含豐厚情感,讓人回味在三。


濃郁的英國風味



Giulini指揮維也納愛樂演奏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


接著聆聽Giulini指揮維也納愛樂演奏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一開場就顯現AE1 mkIII SE對大場面優異的表現力。沈重的弦樂,管樂襯底,加上定音鼓一聲又一聲不斷加壓,卻見AE1 mkIII SE穩若泰山,大音壓也不沒有崩潰,紮實異常的音箱結構與鋁合金低音單體此時展現其優勢,音場仍保有秩序與穩重,已為後續更為激烈的起伏做好了準備。AE1 mkIII SE播交響樂並不會給人大開大闔的感受,但優異厚度與填滿的音場會給人氣勢壯盛的感覺,實在不像是個小喇叭。

鋼琴我選Chick Corea與Hiromi的「Duet」爵士雙鋼琴現場錄音,AE1 mkIII SE的低頻量感頗豐,鋼琴顆粒很有重量感,雖然不是晶瑩剔透的光澤與飄逸泛音,確有著細緻的音色紋理與悠然低頻尾韻,韻味十足。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是,AE1 mkIII SE很能表現出音像的實體感,這表示音像除了有厚度、密度、力量與清晰輪廓,還有擬真的深度,更加深了聲部分離度與層次感。光是這一點,就可代表AE1 mkIII SE是不折不扣的高價位產品。



最後我換上John Coltrane的「Traneing In」專輯,這個1958年的老錄音透過AE1 mkIII SE的重播,讓我好像來到一間人聲鼎沸,充滿暈黃燈光的小酒館,瀰漫紐奧良的懷舊氣氛。薩克斯風的音色濃郁,而且非常靠近,彷彿我坐在前排座位,Coltrane就在面前演奏。從這裡我可以體會,AE1 mkIII SE是一風格強烈的小喇叭,它不似AE1 Classic中性,而是更引人入勝,更能代表迷人的英國風味。

器材規格

使用單體:25mm Vifa高音×1,110mm鋁合金低音×1
頻率響應:45Hz~40kHz ± 3dB
靈敏度:87dB
阻抗:8歐姆
分頻點:2kHz / 二階分音
尺寸:310×185×250 mm(H×W×D)
重量:10 kg
參考售價:42293元
TOP
19#

這個專題截至目前已有六對AE喇叭露面,但都是家用款式,AE的專業喇叭尚未現身。大家可別忘了,AE當初會一鳴驚人,正是因為他們的創業之作AE1起初是專為專業用途而設計,擺在錄音室做鑑聽喇叭,後來漸漸被發燒友注意,才開始進入家用市場,由此可知,AE是從專業市場起家的音響品牌,它的鑑聽喇叭最能代表AE的技術與聲音走向才是。

低頻延伸有限

目前AE的專業類產品有三款,AE22 Passive、AE22 Active、Pro Sat與Pro Sub。AE22 Passive是被動款式,需要連接擴大機,AE22 Active則是主動式。Pro Sat只有主動式,所以型號後面沒有標明主動或被動的字樣,它的體積比AE22更小,適合個人工作室使用。Pro Sub是主動式超低音喇叭,用途為結合Pro Sat變成主動的5.1聲道系統,因為已有越來越多錄音室開始進行多聲道錄音或混音。


這篇要介紹的則是AE22 Passive。在AE網站上對AE22 Passive做了蠻詳細的介紹,它的用途是直接放在混音台上做近場聆聽之用,採密閉式音箱設計,因此具備較高的承受功率,效率中等,原廠建議搭配的擴大機瓦數別太小,至少75瓦以上,而且晶體機更為適合。


AE22 Passive的高音使用25 mm Ring Raditator環狀輻射單體,這個高音已出現在專題中的多款AE喇叭身上。低音單體較為特殊,是口徑達到200 mm的鋁質振膜低音。為何用這麼大的低音?我猜是為了更好的低頻延伸。AE22 Passive採密閉式音箱,低頻延伸本來就有限,用大一點的低音單體可以讓低頻延伸更好一些。數據表示AE22 Passive的低頻只到60 Hz,如果像AE其他書架喇叭一樣,只用5吋低音,恐怕連60 Hz都達不到。

音樂感染力強

AE22 Passive的低頻延伸能力較弱,並不代表AE的設計能力不夠強,而是要AE22 Passive在重要的鑑聽頻段內發出最準確的聲音,這就是專業器材的要求。另外,AE22 Passive的高音單體位在斜上方,而不是在低音單體正上方,則是為了讓它更適合放在混音台上做近場鑑聽使用。高音單體不在中軸線上,聆聽時就有一個小問題:擺放時高音要在外側,還是在內側?我選擇高音在外側。這是從聆聽AE的Reference 2的經驗而來,形體感比較精確。


阿勞演奏蕭邦圓舞曲


在聲音走向上,AE22 Passive剛好介於AE的旗艦書架喇叭AE1 mkIII SE與參考喇叭Admonitor Preference Plus之間,在穩重與活潑之間取得恰到好處的中間位置,的確具有中性的鑑聽風格。以阿勞演奏蕭邦圓舞曲CD為例,除了讓我感受得到三拍子華爾滋的輕快跳躍氣氛,AE22 Passive也仍然保有AE的良好傳統,那就是良好的音質密度與中頻厚度,讓鋼琴顆粒在輕快中也兼具非常好的力度,與適當的重量感。AE22 Passive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音場趨前,讓聽者與音樂之間很靠近,音樂感染力也顯得特別強。


頻率響應平順且協調性佳

接著聆聽鮑羅定弦樂四重奏演奏舒伯特的d小調弦樂四重奏「死與少女」,AE22 Passive也同樣不強調油亮的弦樂光澤與柔滑流暢的質地,而是注重寫實作風與明暗對比。這並不影響它的聆聽趣味性,因為弦樂應有鼻音帶出豐富松香味,也引出想一直聽下去的興味。另外,從飽滿的大提琴形體,我感受到AE22 Passive仍具備很好的中、低頻量感,這一點並不因為其密閉式音箱設計而有所影響,可見200 mm低音單體用得恰到好處。

左:鮑羅定弦樂四重奏演奏舒伯特的d小調弦樂四重奏「死與少女」。右:Giulini(朱里尼)指揮維也納愛樂演奏「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


接著聽Giulini指揮維也納愛樂演奏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大場面、大音量催逼下,AE22 Passive顯得略微緊繃壓抑,音場也有點凌亂,看來這項目並不是它所擅長,不過AE22 Passive又展現兩個優點,一是聲底並未受到較大音箱容積的影響,而十分通透乾淨。二是頻率響應平順且協調性佳,可見分音器設計功力高強。


聆聽音樂的利器


最後我聆聽Rudolf Koelman演奏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CD,讓我為這次AE22 Passive的試聽劃下完美句點。從這張CD我歸納出幾點AE22 Passive的優點,一是音像定位很精準,而且輪廓清晰,具有不錯的實體感。二是質地細密厚實,可以表現出樂器真實的音色,且質感在水準以上。三是頻段分佈均衡,頻率響應平直,且細節表現不俗。四是力度表現清晰,反應明快而敏銳,特別容易凸顯出音樂中的強弱對比,活生感與音樂性也就出來了。那缺點呢?嚴格來說,可能就是燻黑外觀沒這麼討喜吧!沒關係,錄音師並不介意,不是嗎?



Rudolf Koelman演奏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CD


器材規格

形式:2單體2音路密閉式鑑聽喇叭

使用單體:25mm Ring Raditator高音×1,200mm鋁合金中低音×1
頻率響應:60Hz~40kHz
靈敏度:87dB
阻抗:8歐姆
尺寸:250×350×300mm(H×W ×D)
重量:10.5kg
參考售價:10637元
TOP
20#

在這次的10對AE書架喇叭試聽徹底研究專題中,Reference 2應該算是最與眾不同的一款產品,它的不同有兩個地方,一是只有Reference 2是1顆高音與2顆低音的3單體結構,其他喇叭的全都是最基本的1顆高音與1顆低音。二是Reference 2的3單體雖然也是2顆低音夾1顆高音,但高音單體卻是離軸,也就是沒跟2顆低音排成一直線,不是常見的MTM構造,這也賦予了Reference 2相當特殊的外型,有別於任何其他喇叭。

多顆低音單體達到更好的低頻表現

Reference 2屬於AE的Reference系列。一般來說,蠻多品牌都有Reference系列,能歸在Reference系列的,一定是該品牌最頂尖、最重要的產品,有趣的是,AE的Reference系列裡只有書架喇叭,它的落地喇叭都不是Reference系列,從這裡可以看出,書架喇叭是AE最看重的項目。

Reference 2是2011年推出的新產品,設計之初AE對Reference 2的期待是,以書架型喇叭的有限體積,達到高頻寬、均衡、少音染的目的。頻寬表現和喇叭體積有著不可分的密切關係,這是簡單的物理,沒什麼偏門捷徑可行,因此想要以書架喇叭達到很好的頻寬,本身就是個考驗。於是AE替Reference 2想了兩個方法,一是使用兩顆低音單體,二是加大音箱體積,這讓Reference 2的低頻響應達到40 Hz。

減少音染方面,AE從加強音箱結構入手。Reference 2運用多層結構的音箱壁,來達到阻尼最大化的效果,從而減低音箱共振。Reference 2的音箱壁共有三層,包括一層7 mm的MDF板,一層3 mm的高密度橡膠,然後再一層5 mm的MDF板,組成三明治式音箱。這樣的複合材質可以有效減少音箱共振,讓Reference 2更耐得住大音壓。

裝載兩顆鋁合金長衝程單體

接著來看低音單體。Reference 2裝載兩顆鋁合金振膜長衝程單體,單體動力來自雙層線圈的鋁質音圈,有助於散熱,且剛性更強,讓振膜在劇烈的活塞往覆運動時,仍能維持良好線性與精確。高音部分使用Vifa的Ring-radiator環狀輻射高音單體,不過這顆高音還經過客製化修正,以符合Reference 2獨特的3單體結構的需要。這個離軸3單體結構還有個名字,叫做DXT® Lens技術,據稱頻率響應的平順性與擴散性都有不錯的表現。


質感也是Reference系列有別於其他系列之處。Reference 2外表使用紋理深刻的黑檀木加鋼琴烤漆處理,賦予高貴的氣質與質感,也讓Reference 2更符合其身價與定位。AE另外還提供Reference系列的專用喇叭架,配上Reference 2才是相得益彰。進入實際試聽。Reference 2的離軸單體排列,這時就產生一個問題:該讓高音單體在外側,還是內側?


圖中是AE Reference 1的音箱剖面圖,Reference 2的音箱製作方式與Reference 1相同,可以看到多層結構的音箱壁,包括一層7 mm的MDF板,一層3 mm的高密度橡膠,然後再一層5 mm的MDF板,組成三明治式音箱。




如實表現交響樂應有的沈穩與厚實

類似的離軸設計也在ProAc喇叭上見過,擺法上多以高音在內側居多,因此我也依樣畫葫蘆,用這樣的擺法開始試聽。不過很奇怪,我聽到的音像輪廓和層次感不甚清楚,音場也有點凌亂,完全不像之前我所聽到的AE1 mkIII SE與AE22 Passive。於是我把左右聲道對調,讓高音單體位在外側,然後再聽,此時輪廓與層次出現了,聲音也正常了,我才知道Reference 2的擺法原來這麼重要。不過,Reference 2一定要這麼擺嗎?我不確定,但我知道,在U-Audio的聆聽室中,高音在外側的確比較好聽,所以該怎麼擺,請用家實際試過再做定論。


Reference 2是這次AE專題中最大的喇叭,所以我一開始就用交響樂做試聽,搭配的是Moon 250i綜合擴大機,播放Giulini指揮維也納愛樂演奏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立刻就可以發現,Reference 2的確很均衡,尤其是小音量時就可以表現出這項優點,因此我不用一直開大音量,就可以感受到交響樂應有的沈穩與厚實。

Reference 2的另一個特點是音場很近、很滿、很大,非常討喜,因此我聽到的交響樂規模感也顯得特別龐大,不必離喇叭很近,也有近場聆聽的感受。


Giulini(朱里尼)指揮維也納愛樂演奏「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


樂生活的好伙伴

音場飽滿所代表的也就是中、低頻很厚實,而且Reference 2的厚實是帶有柔軟的起伏,而非咄咄逼人的衝擊力,即便我用非常大的音量聆聽,也覺得很舒適,它具有近乎落地喇叭的氣勢與規模感。這時我發現,我從AE1 mkIII SE、AE22 Passive到Reference 2一路聽來,聽到三種走向的聲音,AE1 mkIII SE是內斂深刻,AE22 Passive是精準中性,Reference 2則是泰然舒暢,各有各的特質,各有各的定位,也就可以滿足不同用家的口味與需要。




接著播放極光每年都會出版的TAS測試碟,我聽的是2011年TAS。片中收錄不少發燒唱片公司的人聲錄音,透過Reference 2的播出,音像顯得特別大,唇齒音豐富卻不覺刺耳,尤其女聲特別溫婉柔美,帶著吸引人的嬌媚感。Reference 2的聲底也不是非常透晰的那種,而帶著一些英國風味,只是不像AE1 mkIII SE這麼濃郁。基本上,Reference 2的個性不是這麼明顯,而是以柔和質地與舒適聆聽為目的,當然,外型上高貴的質感與極細緻的加工水準,也是您起居空間增色的主要手段,也是音樂生活的好伙伴。



器材規格

形式:3單體2音路低音反射式書架喇叭
使用單體:25 mm Vifa Ring-radiator高音×1,110 mm鋁合金單體×2
頻率響應:40 Hz~40 kHz +/-3dB
靈敏度:88dB
阻抗:6歐姆
分頻點:2kHz
總諧波失真:<0.3%
尺寸:395×255×310mm(H×W×D)
重量:14kg
參考售價:29477元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